10.12 看懂《死亡擱淺》不需要島學家

你越是想弄明白《死亡擱淺》的複雜宇宙,你越是會陷入重重迷霧之中。這不足為奇,畢竟它是小島秀夫的作品。

雖然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有許多未能弄懂的地方,但基於已公佈的情報,我們足以拼湊出《死亡擱淺》大致的面貌了,讓我們一同探索。

看懂《死亡擱淺》不需要島學家

【注:以下部分名詞未有官方譯名,以暫譯為主】

【前方多圖,流量預警!】

《死亡擱淺》的世界觀

《死亡擱淺》的故事發生在「美利堅城市聯邦(United Cities of America,以下簡稱 UCA)」的疆域上,相當於未來的美國,並正處在分崩離析的邊緣。按主角山姆(Sam)在預告片中的描述,一場類似於宇宙大爆炸般的災難席捲了全球,帶來一系列神秘的爆炸,以及各種「超自然事件」的發生,徹底改變了地球的面貌。成群結隊的超自然怪物肆虐著整個國度,人類面臨滅絕的危機。

看懂《死亡擱淺》不需要島學家

UCA 由僅剩的幾座城市組成,而將它們連接起來的是「手性網絡(Chiral Network)」,由一個名為「橋樑(Bridges)」的公司/組織提供。目前已知的城市中,其名稱都帶有一個「結(Knot)」字,分別包括「首結市(Capital Knot City)」、「湖結市(Lake Knot City)」、「緣結市(Edge Knot City)」,預示著遊戲故事的主題將有關擱淺、連接、脈絡,而在這個世界中的居民已經深知這點。

【注:依據小島秀夫工作室在推特上的解釋,人的左右手互為鏡像,卻無法疊合,因為它們並不完全相同,這種特質被稱為「手性」。】

看懂《死亡擱淺》不需要島學家

幾座城市的中間地帶大多淪為孤島,但也有一幫名為「騾子(Mule)」的匪徒在這片法外之地橫行,而從預告片中看來,他們顯然會搶劫過路者的行李。

看懂《死亡擱淺》不需要島學家

「騾子(Mule)」

《死亡擱淺》顯然有著廣袤多變的場景,從崎嶇的岩石到白雪覆頂的山峰,勾勒出美國東部與中央地帶的地貌。儘管乍看上去,這世界似乎一片和平,但寧靜之下潛藏著危險。

除了會迅速致人老化的「時間雨(Timefall)」,還有一種暗影般的「擱淺物(Beached Things,簡稱 BT)」,它們被一種飄渺彌散、臍帶一般的線束縛在土地上,而一旦它們察覺到山姆,就會群體發起進攻。猶如這些生物無法用肉眼識別,山姆只能藉助一種科技維生的 「布橋嬰(Bridge Baby,簡稱 BB)」來察覺。在首結市,BB 從已經腦死亡的「失孤母親(Still Mother)」體內取出,被容納在一個模擬子宮條件的育嬰倉內,可以感知到死之國度的那些可怖生物。

看懂《死亡擱淺》不需要島學家

BT

這片死亡的國度與生者的世界之間,存在一種「手性」的聯繫,意味著它是一個不對稱版本的現實,正如小島秀夫工作室在推特上的解釋,人的左右手互為鏡像,卻無法疊合,因為它們並不完全相同,這種特質被稱為「手性」。基於已公佈預告片中透露的情報,這個鏡像的「手性」世界位於「煉獄(Purgatory)」與「地獄(Hell)」的中間位面,地球的死者在此處進行著一場原因不明的無盡戰爭。

在預告片中,我們曾見到 Sam 遭遇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的坦克,以及散發著死氣的一戰乃至其他時代的士兵,目前尚不清楚這裡時間的流逝規律(正如時間雨會加速生者衰老一樣,不能靠常理推斷),又或者這片死亡之地其實設定在另一條時間線上。

看懂《死亡擱淺》不需要島學家

儘管我們對這個死亡世界知之甚少,但可以確認的是,裡面絕不只是各種戰壕和克蘇魯風格的怪獸。總統的女兒(同時也是 UCA 的領袖之一)艾米莉(Amelie),顯然在 10 年中從未衰老,並稱自己的身體還遺留在一片神秘的海灘上,那裡遍佈著擱淺的鯨魚、腐爛的螃蟹、以及死去的魚。

看懂《死亡擱淺》不需要島學家

儘管不清楚她的身體或意識受困的原因,她告訴 Sam,「我無法變老」,預示著她所處的死亡之地,時間流逝規律確實不同尋常,又或者,當你跨過這條界限之後,你就不再受到時間的侵蝕了。

我們見過在這片神秘沙灘上游蕩的其他「人」,暫且假設它們來自死的維度,但不清楚為何它們的靈魂會羈留於此,不過我們確實見到過從那裡回來的案例。

看懂《死亡擱淺》不需要島學家

比如「換心人(Heartman)」,這個角色每 21 分鐘會死亡一次,但會在 3 分鐘之後復甦,似乎是在這個死亡國度中尋找著某人或某物。「我的身體可能在這裡,但我的靈魂在那片沙灘上」,換心人這樣說,我們也見過他在黑色的沙壤上艱難爬行,似乎努力想要留在另一邊。

看懂《死亡擱淺》不需要島學家

我們不清楚其他角色是如何在這兩個世界中穿行,而布橋嬰(BB)又是如何溝通生與死的界限。但我們確實在另一個預告片中,見到山姆抱著警戒紅燈長亮的 BB 育嬰倉,匆忙趕去見「死人(Deadman)」,而他對山姆解釋,這是由於 BB 暫時緊張過度,需要將育嬰倉與「失孤母親」的子宮進行同步,從而將它安撫下來。

按「死人」所說,這個必不可少的同步促進了 BB 與死亡世界之間的連接。但與此同時,他也表示還有許多不瞭解的地方,比如為何育嬰倉模擬出的子宮只能維持至多一年。並有點像致敬《銀翼殺手》一樣,委婉地表示在這一年後,BB 就只能「退休(retired)」了。「死人」勸誡山姆,「不要對 BB 抱有太多感情」,並解釋了更多關於手性網絡的細節。

看懂《死亡擱淺》不需要島學家

《死亡擱淺》的劇情

主角山姆(全名似乎是 Sam Porter Bridges,但 Porter/Bridges 也可能指其身份)的職責,是努力將構成了美利堅城市聯邦(UCA)卻又彼此隔絕的幾座城市連接起來,同時說服那些隱居在偏遠地下堡壘中的「避難者(Preppers)」,讓他們接入手性網絡。

看懂《死亡擱淺》不需要島學家

我們尚不清楚山姆與 Bridges 組織之間具體是什麼關係,目前看來,Bridges 顯然希望通過這些額外的連接來收集信息,幫助他們解決「死亡擱淺」現象的謎團,整個世界的生者都深受這個災難的困擾。因此在《死亡擱淺》的劇情中,尋找那些界外居民,將世界重新連接起來似乎正是核心。有時 Sam 扮演的角色似乎是郵差,又像是遊說的使節,勸服他們加入 UCA。

在運送一些重要物資,比如機器零件和對抗 BT 的武器時,山姆也會使用他脖子上掛著的,像一串 USB 的 Q-pid 設備來形成一道橋樑,延展手性網絡(作用有點像《刺客信條》裡的高塔眺望點,或是《地平線:零之曙光》的長頸獸,而《死亡擱淺》跟後者一樣是用 Decima 引擎製作的)。有些貨物會是很私人的用途,比如你運了一套遺失已久的音響系統,送給一名曾經是流行歌星的避難者。

看懂《死亡擱淺》不需要島學家

對於那些熟悉小島秀夫作品的玩家來說,這些支線任務會帶給他們一些輕鬆時刻,從沉重的主線劇情中暫時解脫。當然也有一些疑似亂入的「追星」元素,比如由 TGA 創始人 Geoff Keighly 扮演,演員 Matt Mercer 配音的角色「Ludens Fan」(注:字面意思是 Ludens 粉絲,而 Ludens 是小島秀夫工作室推出的一款手辦模型)。

不過,並非所有人都能達成共識。Bridges 組織希望實現重新連接世界的計劃,但其阻礙在於,有些人並不樂意參與其中。正如預告片中,艾米莉向山姆坦白,他們過去也曾進行過連接的探索行動,但卻遭遇了許多阻力。

看懂《死亡擱淺》不需要島學家

為首的是一個名為「瘋狂者(Homo Demens,拉丁語,即 mad man 的意思)」的組織,他們是一群真槍實彈的獨立主義者,希望保持緣結市(位於美國西海岸)不受 UCA 的管轄,對 Bridges 的計劃也表現出了頑固的不配合態度。他們的極端主義意味著,他們不惜人命也要組織連接與統一,甚至寧願通過虛爆(Voidouts)來將整座城市毀於一旦。虛爆是一種由 BT 引發的大型反物質爆炸,足以湮滅大片地表,只留下深陷的坑洞。

看懂《死亡擱淺》不需要島學家

而他們的首領之一希格斯(Higgs),常以頭戴金色面具的形象示人,以前曾與山姆共事,但在後來的預告片中,則表現出了反派毫不留情的一面。希格斯似乎擁有一種召喚 BT 的能力,意味他跟死亡維度有著更深層的聯繫(這或許解釋了他為什麼如此反抗聯合),並能夠從一個地點傳送到另一個地點。他也曾用嘲弄的口吻說,「我們總是能扭轉部分規則」。山姆是否也有相同的能力,或僅限於希格斯擁有,我們不得而知。

看懂《死亡擱淺》不需要島學家

目前為止的預告片中,「瘋狂者」如此執著於反抗 Bridges 的內情尚未揭曉,但小島秀夫曾經給了些暗示,讓我們懷疑 Bridges 到底是不是看上去那樣,充滿了不求回報的利他精神。即使是山姆也曾好幾次表現出對 Bridges 的不信任。「用信號覆蓋整個世界,並不能就為戰爭與痛苦畫上句號」,他駁斥,「有朝一日重蹈覆轍,也別表現得那麼驚訝。」

在預告片出場角色中,有著一個名為「菲吉爾(Fragile,字面意思為脆弱,易碎)」的神秘女性,她運營著一家獨立的快遞公司「易碎快遞(Fragile Express)」。她和山姆身上似乎都擁有一種稱作「厄運(DooM)」的特質,能夠感知到 BT 的靠近,此外還有一種「手性過敏(chiral allergies)」的能力,對另一維度有特殊的生理反應。菲吉爾曾邀請山姆為她工作,但被山姆拒絕了,目前看來,她的公司與「瘋狂者」似乎是對立關係,因為後來在一次行動中,菲吉爾就被希格斯挾持為俘虜。

看懂《死亡擱淺》不需要島學家

山姆本身也是一個謎團。我們對他的過去知之甚少,僅有的線索是他隨身攜帶的一張合照,上面的三人分別是他,總統以及一名懷著身孕的女性,山姆的手臂溫情地懷繞著她,而她的臉已經模糊不清。從姿勢上判斷,這名女性顯然對山姆非常重要,但我們對她卻幾乎一無所知。

看懂《死亡擱淺》不需要島學家

山姆的腹部有著一個十字狀的傷疤(古怪的是,跟死亡之地中漂浮的一個塑料玩偶非常相似),目前沒有透露任何原因(又或者兩者間是否存在聯繫)。我們知道山姆曾經是「屍體處理六隊(Corpse Disposal Team 6)」的一員,但這支不幸的隊伍受到了 BT 的重創,因此十字狀疤痕可能是當時搏鬥留下的傷口。

在另一條劇情線中,我們見到了「克里夫(Cliff,字面意思是懸崖)」,小島秀夫將他成為「幕後反派」。我們同樣不清楚他的事蹟,但他確實會在死亡維度現身,並能夠通過黑色的觸鬚來控制士兵,跟連接在 BT 身上的臍帶狀物體有些相似。

他似乎跟山姆一樣,也擁有十字狀的傷疤,兩人間的聯繫想必不淺。雖然不清楚《死亡擱淺》具體的時間線,但可能他也曾是一名調查「死亡擱淺」現象,及其與 BB 的聯繫的一名研究員。當然也有另一個猜想,那就是他來自歷史上的某個時間點,當時人類還未曾登月。

當然,這只是島學家的一重猜想,還有更多試圖解釋《死亡擱淺》劇情的理論。比如這一切發生在一系列崩塌的平行世界之中,又或者包含了部分穿越時空的情節;也有人覺得整個世界只是一個虛擬現實模擬。還有許多懸而未決的問題,比如「菲吉爾」和「克里夫」在劇情中到底扮演著怎樣的角色,BB 又是怎樣感知到 BT 的,以及在安全屋裡,山姆又能拍出怎樣逗比的自拍?

看懂《死亡擱淺》不需要島學家

《死亡擱淺》的玩法

跟小島秀夫的許多遊戲一樣,《死亡擱淺》的系統中也包含了不少深度,其中有些更是格外獨特。打個比方,跟其他電子遊戲一樣,山姆也有類似血量、移動速度、負重能力、精力等數值,與此同時,他還需要合理安排身上行李的位置,從而在負重的同時保持平衡。這時山姆腳下會有一個黃色的圓圈,顯示他重心的位置以及可能傾斜的方向。

看懂《死亡擱淺》不需要島學家

由於山姆把所有行李揹負在身上,這也會減緩他的移動速度,不過目前看來,倒是不像一些開放世界遊戲一樣,每當購買了新的武器和裝備,就經常需要對自己的物品欄進行整理。

根據今年東京遊戲展(TGS)上展出的內容,你可以肉眼分辨出山姆的失衡情況並調整到合適重心,或者你可以使用優化選項,自動調節到平衡狀態。

看懂《死亡擱淺》不需要島學家

為了運送這些物資,山姆會在現實世界中跋山涉水,並使用地形探測器來為自己規劃路線,這個探測器能顯示出各種類似的地貌:綠色意味著此處平坦通順、黃色意味著容易滑倒、紅色則是有摔落風險。當山姆淌過一段被標記為紅色的深水區時,他可能會失足,導致身上的貨物掉落、受損、或被湍流沖走。

看懂《死亡擱淺》不需要島學家

除此之外,隨身多帶一雙備用的靴子,對於維持你的足部健康十分重要,也關係到你能走得多遠。(幸運的是,你可以升級這些靴子,讓它們更堅固耐用,不易受損)。

不過,步行並非山姆唯一的移動模式,不然的話,哪怕你狂磕怪獸能量飲料(遊戲中的道具)也很難堅持走下去。你可以用懸浮的載運小車來幫你多駝一些物資,蹬上懸浮踏板也能讓你事半功倍,這些設備也讓山姆能夠運輸更多,更沉重的物資了。到一定進度時,山姆還能獲得一輛電力驅動的摩托車,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它發出的聲音可能會引來一群烏鴉作伴。

雖然有著地形探測器幫忙引路,但旅途中你還是會遇到不少逆境,比如那突如其來,會導致時間流速加快的「時間雨」,淋到的東西都會迅速老化。當然你也可以在這世界中找到力量外骨骼裝甲,它可以強化山姆的能力,讓他更壯更強,而對應的,速度外骨骼裝甲則能讓他移動得更快。而小島秀夫也提到,這遊戲裡還會有 Bridge 卡車等載具可以使用。

看懂《死亡擱淺》不需要島學家

至於遊戲的戰鬥系統,我們已經見過了山姆對抗「瘋狂者」與「騾子」等人形敵人的身手,這時採用的是小島秀夫標誌性的動作以及潛行元素。玩家的選擇也至關重要:你可以使用非致命武器,比如會發射繩索將敵人捆住的槍,這樣你就不必非得殺人才能解決戰鬥。一些武器可以升級,子彈也可以換成不同彈種,比如用體液製成的彈藥:沒錯,湯姆的血液和尿液都是對抗 BT 的利器。

看懂《死亡擱淺》不需要島學家

當然,最終這一切都歸結為一個問題:《死亡擱淺》玩起來到底是怎樣的?基於我們見到的演示片段,一個可靠的推測是,遊戲的玩法循環將始於湯姆在終端接受到的快遞任務。他仔細做了一番準備,打包好自己的裝備以及包裹,換上自己最帥的一身行頭,調整好重心就立馬出發。隨後,他藉助地形探測器來規劃出最合適的路線,在導航模式下一路跋山涉水。途中,他會承接一些支線任務,為那些「避難者」送貨,而這也會獎勵他一些裝備。山姆還要留意那些攔路搶劫的「騾子」,把他們打跑,或者繞道溜過去,將他們遠遠甩開。

對山姆而言,這世界中 BT 肆虐的區域無疑是最大的威脅。如果山姆能小心翼翼、屏住呼吸地通過這片 BT 區域,不被它們所察覺,那麼他就能繼續前進。不幸的是,一旦他被感知到並纏住,就會被拖入另一個維度,面對各種致命的怪物,它們的體型與攻擊慾望也有所不同,有些是人形的生物,有些則是龐然、獅子形的「追逐者(Catcher)」,也是小島秀夫在 TGS 上演示的 Boss 戰。

看懂《死亡擱淺》不需要島學家

山姆必須擊敗這些怪物,才能順利回到生者的世界,而如果他被打倒併吞噬,就會引發一場虛爆,將此地化為一個深坑。

有趣的是,《死亡擱淺》並不將角色死亡視為失敗。相反,它藉此展示在另一個維度的世界,那裡的一舉一動會對現實造成怎樣的影響。小島秀夫也曾提到,不同的玩家可能會「在各地留下許多深坑」,或許預示著,你越是成功避開成為 BT 食物的命運,你就越可能保留地表的完好,說不定最後每個人的 UCA 都是不一樣的。

看懂《死亡擱淺》不需要島學家

留下「訊息」(peeing)

值得留意的是,遊戲還有一個「社交擱淺系統(Social Strand System)」,我們在 TGS 上也見到了它的演示。山姆可以在某個地點留下一些訊息,來與其他玩家互動,並得到他們的回覆,有點類似於《黑暗之魂》與《血源詛咒》中的留言,但更加高級一點。

山姆也可以為其他人留下一些有用的道具(反之亦然),比如一條放置妥當的梯子,藉此來通過一些懸崖峭壁;或是一些信號基站,能恢復山姆的一些屬性,改善他的運貨條件。這世界中還有一些寄存櫃,玩家可以彼此間留下一些道具,甚至是在他人的苦戰中送上補給,為他加油打氣。

看懂《死亡擱淺》不需要島學家

這種「擱淺」式的異步互動,有些類似於一種社交媒體,對於陌生人的善行,你可以用點「贊(like)」來傳達自己的感激。你可以修路、鋪橋、建設安全屋,從而幫助社區中的其他玩家更好地趕路與修整。對於那些施工中的半成品,你也可以主動幫忙添磚加瓦,雖然不知道這是否僅限於彼此間可見,還是面向全體玩家。

你可以在郵箱中找到其他玩家被「騾子」劫走了的貨物,選擇歸還還是自己使用。當一條道路被許多人踏過,它就會逐漸成型,方便你知道該往哪裡走,並提醒其他玩家避開 BT 蟄伏的區域。隨著更多玩家參與進來,UCA 的掙扎處境似乎也能漸漸得到緩解,小島秀夫就曾經表示,自己希望玩家在體驗遊戲的過程中,能逐漸「意識到與他人構建聯繫的重要性」。

對於那些急於揭開謎團的玩家,他們可能會匆忙趕路,並忽略旅途中可選的支線內容。但我好奇的是,那些發揮利他精神,在這個「社交擱淺系統」中互幫互助的玩家,會不會對整個遊戲世界觀擁有更全面的理解?畢竟你可以在這世界中,用表情或自定義安全屋來留下自己的痕跡,與其他人互動,想必挖掘這個系統的深度也會很有趣吧。

希望本文能撥開一些讀者心頭的迷霧。儘管一些疑問尚未得到解答,但隨著 11 月 8 號的遊戲發售日到來,很快我們就能揭曉答案。

IGN 獨家 作者:Peter Tieryas

編譯:藏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