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 蘇州河,幾代上海人的夢

蘇州河,幾代上海人的夢

蘇州河是吳淞江在上海境域段的稱謂,它所在河道在唐朝時代有1萬米寬,在宋朝還有4500米寬。20世紀初的蘇州河水生態良好,而從上世紀20年代到本世紀初,這條河經歷了水質嚴重汙染到治理變清的過程。

苏州河,几代上海人的梦

在上海,外灘是個熱門景點,人們往往把看黃浦江當作一項遊覽活動,很少有人會特地提出說,我們去看看蘇州河。但實際上,蘇州河和這座城市、和上海人的生活真是息息相關。

可以說,蘇州河是一條“沉澱了這個城市的繁華、往事、傳說和所有的垃圾”的河。

苏州河,几代上海人的梦

01 蘇州河的由來

苏州河,几代上海人的梦

蘇州河與吳淞江息息相關。如果說黃浦江是上海的“母親河”,那麼,吳淞江就可以說是上海的“外婆河”了。因為從有文獻記載以來,吳淞江就是太湖流域最重要的水系之一,也是上海最古老的水道——黃浦江原本只是其下游的一條支流,形成時間晚於吳淞江。

苏州河,几代上海人的梦

公元1730年的上海地區及周邊水道示意圖

算起來,“蘇州河”這個名稱的出現大約百餘年,專指的是上海境域河段的吳淞江。習慣上指稱北新涇至黃浦江一段。但隨著市區擴大,稱蘇州河之河段有上延的趨勢。

1843年,上海開埠,外國客商紛至沓來。到19世紀後半葉,外國僑民在吳淞江乘船溯江而上,可直達蘇州,故俗稱其為“蘇州河”。

苏州河,几代上海人的梦

這幅1848年法文上海地圖中,蘇州河標註了“Woosung Soochow”的字樣

苏州河,几代上海人的梦

1870年前後的蘇州河黃浦江口

1848年11月27日,上海道臺麟桂與英國駐滬領事阿禮國簽訂擴大英租界協定,西界擴至護界河處(今西藏中路),北界擴至蘇州河(Soochow Creek )岸。這是首次在正式文本中,將吳淞江(上海境域段)稱為蘇州河,並沿用至今。

02 民族工業在此興起

從19世紀60年代開始,由於水路運輸的便捷,蘇州河沿岸開始出現一些倉庫、作坊等工業類建築。在“實業救國”的理想下,上海的民族資本開始蓬勃發展起來,而當時蘇州河北岸的閘北地區,中國最早的一批紡織、麵粉、火柴、化工等民族工業開始起步。

苏州河,几代上海人的梦

20世紀初的蘇州河某段影像,可見碼頭、木排以及大量來往船隻

咸豐十年(1860年) 英商立德洋行在新閘橋邊開設一家生產酸鹼的工廠, 1875年改組為美查制酸廠,為江蘇藥水廠的前身。這是中國第一家由外商開設的化工廠,也是上海開埠以後第一家化工企業。清光緒三十三年冬(1907年),江蘇藥水廠遷至西康路宜昌路一帶,藥水弄由此而來。

上海近代工業中,棉紡業和麵粉業是中外資本最早青睞的產業。棉紡廠和麵粉廠所需的原料——棉花和小麥,以及製成品都需要通過水路來輸入和輸出。蘇州河橫貫上海市區,提供了便利的水上運輸條件。

除了水陸交通便利外,地價低廉也是一個因素。加上上海開埠作為契機,於是蘇州河成為民族工業的搖籃。最早在此建廠的外商,包括:1860年開設的英商鹽酸廠;1907年的英商怡和打包廠;1917年的德商奇異安迪生燈泡廠;1919年的日商豐田紗廠等。

苏州河,几代上海人的梦

創辦於1916年的福新第三面粉廠

而伴隨外商在此建廠最早的莫過於榮氏家族:1902年在新閘橋畔建福新麵粉廠,1915年在周家橋建申新第一紡織廠,後又相繼開出多家廠,奠定麵粉大王和棉紡大王的地位。1912年方液仙創辦中國化學工業社,生產牙膏、雪花膏和蚊香,品牌為三星。1920上海造幣廠在蘇州河畔落成,專司金屬硬幣生產。1928年天廚味精創始人吳蘊初在白利南路(今長寧路西端)開辦了天原電化廠,生產鹽酸,後又開辦了天利氮氣廠。

苏州河,几代上海人的梦

20世紀20年代蘇州河影像,現大致夢清園河段,可見兩岸工廠碼頭倉庫眾多

就整個蘇州河沿岸來說,又數曹家渡和小沙渡,是工業企業特別集中之地。1941年7月,曹家渡對境內的廠商進行登記時,廠商已達280家,工人人數多達12223人。“小沙渡”地塊(今西康路橋兩岸區域,西康路原名小沙渡路),則處在租界和華界的交界處,交通便捷,勞工成本低廉,吸引中外多家棉紡織工廠的進駐,使小沙渡成為近代上海著名工業區之一。

苏州河,几代上海人的梦

當年豐田紡紗廠的標籤

據不完全統計,截止1949年蘇州河沿岸大小工廠多達1914家,形成門類齊全、裝備精良、質量優良的整體優勢。有不少產品榮獲世博會獎狀,如大有餘油廠的松鶴牌植物油,泰豐罐頭廠的雙喜牌罐頭,福新廠的寶新牌面粉,天廚的佛手牌味精,華生電器廠的華生牌電扇等等……

苏州河,几代上海人的梦

大有餘油廠

據蘇州河工業文明展示館相關資料顯示,目前知曉的沿岸工業遺址50餘處。包括達豐染織廠、豐田紗廠等紡織印染業14處;天原化工廠、江蘇藥水廠等日用化工業11處;華生電器廠等機電製造業5處;另有英商煤氣公司(大英自來火房)、閘北水電股份有限公司、福新麵粉廠、上海啤酒廠、上海印鈔廠、上海造幣廠、中華書局澳門路印刷所、江南造紙廠、白禮氏洋燭廠、英美菸草公司、華豐搪瓷廠等其他類型20餘處。

苏州河,几代上海人的梦

位於上海眼鏡一廠舊址的蘇州河工業文明展示館

03 蘇州河的“黑臭史”

苏州河,几代上海人的梦

1929年的外白渡橋

蘇州河的水質惡化起於20世紀20年代早期。當時的河兩岸工商業蓬勃發展,工廠建起了,又吸引了當時江蘇、安徽、山東一大批難民,他們划著小船來到這裡,搭起危棚簡屋棲身,去工廠打工。再加上沿河大片石庫門裡弄的建設,於是,大量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汙水未經處理就直接排入蘇州河。

1928年,上海發生了兩件大事。第一件,國民黨南京政府正式設立上海特別市(直轄市),在此之前並沒有正式的市的行政概念。上海人口就是在這個時期增長起來的。第二件事,原先為華界閘北供水的閘北水廠因為水源汙染,被迫遷至黃浦江邊,成為蘇州河“黑臭史”的標誌性事件。

苏州河,几代上海人的梦

在租界時期,面對世界各地的冒險家和淘金者,以及國內各地紛至沓來的移民潮,蘇州河在提供交通便利的同時,原本清澈的河水開始經受城市化的汙染

1948年,蘇州河水質輕度汙染範圍已達中山西路橋。1949年後,上海工業進入一個高速發展期,蘇州河兩岸建起了更多的工廠,也容納更多的居民。汙水被大量地排放到蘇州河裡,到1956年,蘇州河黑臭到北新涇。1964年,黑臭延伸到閔行區的華漕。1977年,擴大到黃渡。至1978年,汙染直抵青浦的趙屯白鶴,蘇州河全線黑臭。

苏州河,几代上海人的梦

1983年西藏路橋附近蘇州河面

1998年的時候,在蘇州河上的垃圾,幾個人站上去都沉不下去。當時的市民用六個字來形容蘇州河的黑臭,叫“黑如墨,臭如糞”。

苏州河,几代上海人的梦

20世紀80年代航拍的蘇州河黃浦江口水域,兩種顏色兩種水質,涇渭分明

到底黑臭到什麼程度?比如講到了大熱天,住在蘇州河旁邊的居民門窗都不能打開。

04 重現清澈

但對於幾代上海人而言,近一個世紀以來的傳說、故事、記憶,哪怕所有的垃圾都堆積在這裡,使蘇州河成為了一條最髒的河,髒到“黑如墨,臭如糞”,可是還是有許多上海人在這裡,他們靠這條河流生活,一邊期盼著蘇州河變清澈,一邊在這裡度過了他們的一生。

苏州河,几代上海人的梦

拍攝於1978年的蘇州河,在當時的上海,蘇州河還承擔著重要的航運功能

對蘇州河的治理,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就不斷嘗試各種方法。

苏州河,几代上海人的梦

1999年,“三灣一弄”地區開始改造,中原兩灣城開工,圖中蘇州河對岸是上海啤酒廠廠房

蘇州河整治總共進行了三期。此外,隨著蘇州河內河碼頭的功能逐步減弱,周邊環境整治同步進行。

1 第一期工程,1998年到2002年,投了大約70億元,目標是消除蘇州河干流的黑臭。消除蘇州河黑臭最根本的,就是不能再把汙水排入蘇州河,通過鋪設汙水管道,把汙水輸送到汙水處理廠進行處理。2000年,蘇州河基本除黑臭,河裡出現了浮萍、小魚等水生動植物。

2 第二期工程,最主要的是重新設計黃浦江和蘇州河交匯處的一個閘門。蘇州河的黑臭問題,很大程度上與它是一條潮汐河流有關。它每天漲潮落潮導致了一個問題——排到河裡的汙水最長需要20天才能流入黃浦江。因為汙水剛剛要排出去,黃浦江就漲潮了,又把它推了回來。建了這個閘,就可以人為干預,通過這個辦法,蘇州河由原來東西方向往復流動,變成由西向東的單向流動,增加了水體流速。

3 第三期工程,將沉在蘇州河底上百年的淤泥清理掉。工程部門採用最新的技術,於2012年完成了河底淤泥的清挖。

4 1997-1998年,蘇州河環境綜合整治指揮部集中對蘇州河長壽路橋以東的49座碼頭實施搬遷或撤除。

5 2002年4月,蘇州河長壽路橋以東段的貨運和廢棄碼頭已全部搬遷和拆除完畢。

6 2010年4月28日,丹巴路遊船碼頭和莫干山路遊船碼頭完工,蘇州河水上巴士觀光遊船正式開航。從丹巴路碼頭到昌化路碼頭,遊程約10公里。

苏州河,几代上海人的梦

2001年6月,上海市環境監測中心將上千條斑馬魚放入蘇州河干流青浦趙屯斷面取來的定點水樣,進行96小時河水急性毒性試驗,結果遠高於50%以上的斑馬魚存活。而未治理前的河水,24小時後就有魚死亡,96小時後斑馬魚全部死亡。

苏州河,几代上海人的梦

94歲山東老太劉春玉居住在蘇州河畔的北仁子裡,她20歲來到上海,幾乎見證了蘇州河由清變濁、由濁變清的全過程。談及蘇州河,她興奮地說自己“很喜歡蘇州河,蘇州河太好了”。里弄裡另一位居民譚順林則記得小時候在蘇州河裡游泳的情形。

一個半世紀以後,蘇州河終於回到了它開埠之初的清澈模樣。

05 幾代人的“夢清園”

如今在蘇州河南岸宜昌路以西、江寧路橋東側,建有一座夢清園——做夢要使水變清。上海市

政府在曾經汙染最嚴重的宜昌路段動遷了居民754戶、搬遷了上海啤酒廠等18家企業、投資5億多人民幣而建成了這座夢清園。

苏州河,几代上海人的梦

由匈牙利建築設計家鄔達克設計的原先的上海啤酒廠被保留下來,改建成蘇州河的展示館,它不僅代表了上海這座城市的文化和底蘊,也是這座城市的記憶。

苏州河,几代上海人的梦

夢清園,正如它的名字一樣,為世人展示了蘇州河的過去和未來,以及幾代上海人為蘇州河變清這個夢想所付出的的努力。

(綜合:東方早報《蘇州河與上海的歷史變遷》,關福《老照片曝光,紀錄蘇州河的變遷史》,方誌上海《【話說上海】關於蘇州河的十個問題》)

苏州河,几代上海人的梦苏州河,几代上海人的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