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 伊藤博文:小日本的大人物

世界上最為自卑的民族,首推為小日本。自卑時間長了,就不爽了,不能再這麼下去了,小日本國土狹小,人民貧瘠,怎麼能和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的那個大清相比論?想要反過來狠狠咬大清一口,除此自強以外,別無他法。伊藤博文就是這樣的人,非常渴望自己的國家一躍而起成為亞洲強國。小日本的門第之禁森嚴,伊藤博文發跡之前,只是一個非常渺小的平民罷了,沒有任何的背景,能一下子登上了首相的寶座,並大權獨攬這麼多年,雖然結局不太好看,但一生算是值了。

伊藤博文:小日本的大人物

1909年10月26日上午9點,一列專列駛入中國哈爾濱火車站。

俄國財政大臣科科夫佐夫登上了列車,和在列車上的伊藤博文握上了手。

伊藤博文隨即下車。此時車外的俄國儀仗隊已經奏響了樂曲,在科科夫佐夫的陪同下,伊藤博文按順序檢閱了俄國軍樂隊、儀仗隊、各國領事團、中國儀仗隊。

半小時後,整個檢閱進入尾聲,伊藤博文開始折返。此時,他們經過了專門趕到車站的日本歡迎隊伍,那些日本民眾興高采烈地揮舞著太陽旗,喊著歡迎的口號。

伊藤博文微笑著向他們擺手,點頭。

然後他就看到一個30歲左右,蓄著鬍鬚的青年從隊伍中忽然閃了出來。

他是日本人嗎?他想幹什麼?伊藤博文腦海中閃過的疑問,很快被這個青年的下一步行為解答了:

他掏出了手槍,對準了伊藤博文——

“砰”!“砰!”“砰!”

立即倒在了血泊之中,伊藤博文張開大口卻嗬嗬說不出話來,映入在他眼前的是他一幕幕輝煌的一生。

1841年10月16日,伊藤博文出生在日本的長州藩。

伊藤博文的父親叫林十藏,是一個非常普通的農民,後來被一個叫伊藤武兵衛的下級武士收為義子,所以也跟著改名叫了伊藤。反正從小就是在農村廝混,沒有正經八百的科舉出身,專門走的是野路子。雖然貧窮,但伊藤博文卻不介意,非常喜歡搗蛋,而且說話很厲害,章口就來,胡說八道強詞奪理,卻振振有詞。而且伊藤博文從小是輸不起的人,一次兩隊孩子玩軍事遊戲,伊藤擔任首領的那一隊眼看就要落敗,結果伊藤把對方引入一堆枯草堆,然後就在上風口直接放火。結果,差點被燒死的孩子們到伊藤家告狀,伊藤的家長只能帶著他去挨家挨戶道歉。

年紀稍長,就要去讀書了,伊藤博文正好處於亂世。

1853年,日本經歷了“黑船事件”——美國海軍准將馬休·佩裡率領艦隊強行闖進江戶灣,用大炮轟開了日本“閉關鎖國”的大門。西方列強的入侵,給包括伊藤博文在內的所有日本人都造成了強烈的震撼。

17歲就去炮術傳習所學習軍事,但他對純粹的軍事並不是非常感興趣,他天賦不高,對軍事這種專業枯燥的課程,興趣不強,他不是嚴謹的人,他夢想就是做個首相,起碼目前有這麼一個念頭閃過,他更看重的是宏觀的治國策略,至於打仗經濟啥的,交給具體能幹的手下辦就行了。

伊藤博文一出門就遇到了貴人,在一個40多人的軍隊裡,伊藤遇到了一個很欣賞他的人——來原良藏。

兩人相見恨晚,來原良藏打算訓練培養這個年輕人。在一年多的時間內,伊藤博文從《孫子兵法》、《三國演義》中學習了兵法,還被親授了劍術。軍隊解散時,來原良藏告訴他去找一個人,吉田松陰。

伊藤博文:小日本的大人物


吉田松陰也是長州藩的名人,得到來原的引薦後,伊藤博文順利地進入到了吉田松陰門下。後來,伊藤博文發現,這裡的學生不僅學習外語,還會從事一項十分危險的工作——暗殺。

伊藤博文自然也加入到了暗殺的隊伍當中,在這期間,伊藤的世界觀有了很大的改變,他了解了幕府制度下的落後,也決心要推翻幕府。

後來,吉田松陰被殺害,伊藤博文又被來原良藏介紹到了另一個大佬木戶孝允手下。伊藤博文剛出道時,來原良藏堪稱是他的引路人。在社會上摸爬滾打了幾年後,伊藤博文的能力也得到了木戶孝允的肯定。

伊藤博文這輩子固定下來的思維,就是從自己的老師吉田松陰得來的,吉田松陰的理論說白了就是即日本打不過歐美的話,就從中國和朝鮮身上得到補償,這是赤裸裸的欺軟怕硬思維啊,但伊藤博文好這一口啊,這一輩子,伊藤博文為在大清和朝鮮身上狠狠揩油的事情,貫徹始終了一生。

年齡小麼,對吉田松陰的思想還沒徹底悟透的伊藤博文,只帶著吉田松陰的皮毛,比如仇視洋人,年少氣盛的伊藤博文還是會經常陷入一種狂熱的情緒中。在21歲那年,他和十幾個志同道合的年輕人,鋸斷了英國公使館四周的木柵欄,潛入使館區域後扔了一堆自制燃燒彈,然後逃回自己住處,徹夜飲酒狂歡,慶祝攘夷成功。

雖然沒被逮到,但伊藤博文很快就發現自己的憤青行為其實非常幼稚。

因為他之後就真正明白,日本究竟有多落後。

1863年,伊藤博文前往英國留學一年,徹底改變了想法。

在英國,伊藤博文發現,這些英國佬不管在什麼方面都是頂呱呱的,吃的用的,武器大炮,軍事憲政等等,都是牛逼的很,他才知道,以前扔炸彈,就是幼稚的愚蠢行為,只有虛心向西方學習,韜光養晦,才能最終實現日本強大。

1864年,伊藤博文回國,思想已經發生了完全的轉變。

回來後,日本又來捱揍了,英法等四國艦隊攻擊日本下關海峽兩岸的炮臺,準備用武力讓堅持攘夷的長州藩屈服,伊藤博文力勸長州藩藩主毛利敬親與其浪費力量去打一場不可能獲勝的仗,還不如先完成日本的統一,再慢慢富強。

毛利敬親沒有聽伊藤博文的勸告而強行開戰,最終只能賠款道歉,但是日本統一這件事兒三年後還是強行做成了。1867年10月,幕府將軍德川慶喜被迫提出了大政奉還,而明治天皇宣佈王政復古——日本開始建立統一的中央集權,而明治維新也就此開始。

此時的伊藤博文才26歲,但已經開始在明治政府裡展露頭角,擔任了外國事務交涉員,後來又擔任過首席法官、省長。

伊藤博文:小日本的大人物

在這個過程中,伊藤博文主要做了這樣幾件事:

第一,廢除諸藩,建立“府縣制度”,進一步加強日本的中央集權。是不是好熟悉,在百年前,康熙也做過這樣的事情,廢除三藩,但康熙玩脫了,打了八年才啃下來,還不如伊藤博文雷厲風行,迅速解決,同時規劃了日本如何建立府縣制度,統一兵力、財力,大力發展教育;

第二,向英國佬借錢款100萬英鎊,在1872年9月修成了日本的第一條鐵路(東京—橫濱)。在此基礎上,日本的鐵路開始大發展,由此邁入交通近代化;

第三,在赴美國進行細緻考察的基礎上,在1871年主導了日本新貨幣制度的建立和發行;

第四,開始大力建造工廠,越多越好,在他主事期間,包括三菱會社、長崎造船廠等一大批工廠和企業開始崛起,甚至開始與美國、英國等輪船公司開展國際航運競爭。

從治國到交通到經濟到工業,伊藤博文可以說是全程參與並主導了很多改革和創新,但屬於他的高光時刻還沒有到來。

1881年,“明治三傑”西鄉隆盛、木戶孝允和大久保利通相繼過世,年僅40歲的伊藤博文年富力強,已然成了日本政壇當仁不讓的元老和中流砥柱。

他決定進一步改造日本。

1880年代的日本,可以說是有實無名。

所謂實,就是經過明治維新,日本的國力迅速提升;

但名,日本沒有,它在國際地位依舊不高,不高了,歐美列強就想要什麼時候揍就什麼時候揍,那不行的,想要修改條約,列強不同意,他們說,小日本法律不完備,不能修改。

伊藤博文說,只要日本有完整的,擁有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憲法,你們這幫洋鬼子,就會提高我們的國際地位是吧?好,老子就搞出來給你們看看。

為此,伊藤博文專門考察了英國、法國和德國。首先看英國,伊藤博文卻發現這個國家的憲法不適合日本,因為英國的國王或王后雖然有地位,但對國家卻根本沒有統治權。而德國的憲法最符合國情,因為君主親掌立法行政大權,不經君主許可,一切法律不得實行,明治天皇和伊藤博文最喜歡這點,這不是完全可以照搬的麼?

1889年2月11日,伊藤博文一手主導的《大日本帝國憲法》頒佈。這部憲法以1850年《普魯士憲法》為藍本,分七個章節,共76條。憲法的第一句就是:“大日本帝國由萬世一系的天皇統治之。”

反正,這法律意思是,什麼都是天皇說了算。

皇權和軍權,都給天皇了,投桃報李,在憲法出臺後,伊藤博文成為了日本的第一任首相(內閣總理大臣)。

他主導的這部明治憲法的出臺,讓日本從真正意義上成為了一個現代化國家,但與此同時,也為它接下來的武力擴張提供了堅實的後盾。

兇惡的豺狼,終於要露出獠牙了。

1894年日本發動的中日甲午戰爭,伊藤博文是全程的幕後策劃者。

伊藤博文想動中國很久了,但一直迫於羽翼未成,不敢貿然動手。

在那次事件之後,伊藤博文第一次在中國遇見了比自己年長18歲的大清頭號權臣李鴻章。這一老一少,惺惺相惜。雖然相互欣賞,但伊藤博文該下手絕對毫不留情,他回去以後,總結大清當時進行的洋務運動,觀點有兩個:第一,三年後中國必強,第二,日本對此事直可不必慮。因為伊藤博文認為,中國的改革會從內部遭到巨大阻力,幾年之後,中國會又睡覺矣。

十年之後的1894年,日本終於等到了時機,在那場對賭國運的“甲午戰爭”中,日本人笑到了最後。

打敗了大清以後,他當時的目光已經放到了一個更有操作性的東亞國家身上了。

這個國家,就是朝鮮。

相對如同大象一般的中國而言,精緻可口的朝鮮一直是日本更想率先得到的美食。

甲午一戰,清朝徹底失去了在朝鮮問題上與日本叫板的能力,而通過日俄戰爭,日本又把一直阻礙自己染指東北亞利益的俄國一舉打趴。

事實上,當時在亞洲已經沒有國家有能力阻止日本吞併朝鮮了。

伊藤博文其實在來朝鮮前,就策劃了對朝鮮明成皇后的暗殺,在到任一年後,又抓住機會迫使朝鮮簽訂日韓新約,剝奪了朝鮮政府的政權並解散了朝鮮的軍隊,使得朝鮮徹底被日本控制。

但是,他對朝鮮的各種控制和手段,已經激發了千千萬萬謀求朝鮮獨立的革命志士的萬丈怒火。

其中的一個,就叫做安重根。

1909年10月26日,在哈爾濱火車站對伊藤博文連開三槍的,正是朝鮮人安重根。

總結伊藤博文的一生,先說一句:比李鴻章強太多了。

就是針對那些李中堂的粉絲的。李中堂有何改革內政的舉措?從來就沒有過啊。建個艦隊,那和內政有毛關係,而且這艦隊也只是艦隊,不是海軍。

伊藤說點客氣話,請不要蹬鼻子上臉。

中國第一個辦海軍的,是左宗棠,那已經比幕府海軍晚了十幾年。幕府開眼看世界如此之早,倒幕派還是覺得太慢。

伊藤博文,本身出身貧賤,開眼看世界的時候已經晚了,1863年才得到機會,去英國留學,也就待了半年。這時候李中堂已經是封疆大吏,伊藤只是長州的一個小翻譯官。

回國之後趕上倒幕鬧革命,伊藤作為長州智囊一步登天。

內政改革是不容易,不容易哥就鬧革命去。李鴻章沒有這種膽量,他只能做輔臣。

見識更是相差天淵了。伊藤本來沒受過什麼高深的儒家教育,這是個好事,要是受了,滿腦子的理學思想,那就是連個算術館都要反對的倭仁之類了。儒家教育,誤國不淺。

伊藤受了點粗淺教育,然後就直接去留學了,回來之後,看日本沒有一樣合理的東西。

出國是改變思想的最快路徑,倒幕之後,新政府一半人都出國考察了,回來之後異口同聲---要改內政。這種思想,李鴻章在同期是萬萬沒有想過的。

李鴻章是落後國家的一個相對先進人物,地位如同國足的鄭智,也許鄭智在國足的作用堪比馬拉多納在阿根廷的作用,但鄭智的水準絕無可能在阿根廷出場。李鴻章亦然,他的見識太落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