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 孟浩然求人辦事寫千古絕唱,最後10字被不少人當箴言,卻解錯意思

唐代詩壇,站在山水詩之巔峰的兩個男人,一個是孟浩然,一個是王維,這兩人是一對好友。與詩佛王維的空靈絕美相比,孟浩然的詩作多了一份明快和接地氣,這一點在他的五言詩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孟浩然求人辦事寫千古絕唱,最後10字被不少人當箴言,卻解錯意思

《過故人莊》中的“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通俗易懂,令人耳目一新;《春曉》中的“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明如白話,卻嫻靜純美;而《宿建德江》中的“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則又別有一番清冷之美。

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則是孟浩然的一首“俗”詩,詩名《望洞庭湖贈張丞相》。當年孟浩然厭倦了隱居生活,便寫下了此詩,為的是求張九齡舉薦自己。作為一個文人,這種求人辦事之事多少有些俗氣,所以在詩中孟浩然便借詠洞庭湖來暗寫,卻寫出了這篇千古絕唱。全文開篇就氣勢逼人,最後10個字更是被不少人當成了人生箴言,卻解錯了意思。

孟浩然求人辦事寫千古絕唱,最後10字被不少人當箴言,卻解錯意思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空有羨魚情。

詩的開篇就氣場全開,八月的洞庭水初漲,湖面幾乎與堤岸相平,水天一色間讓人分辨不出是水還是天。這兩句氣勢恢弘,讓我們看到了洞庭湖汪洋浩闊的一面。接下來的“氣蒸雲夢澤”則是從湖面揚起的蒸氣側面入手,水氣奔騰而來,湮沒了雲夢二澤。而“波撼岳陽城”則是寫湖面的波濤,浪濤之大似乎要把岳陽城也撼動了。

孟浩然求人辦事寫千古絕唱,最後10字被不少人當箴言,卻解錯意思

縱觀這前4句,似乎都在寫洞庭湖之美,但對求人舉薦之事隻字未提。後世有文人甚至認為,如果將這4句單獨拿出來,不要後兩句也是一首一流的寫景詩。而前幾句有多有氣勢,後兩句就有多卑微,到了後兩句詩人筆鋒一轉,道出了自己心中的萬般無奈。

“欲濟無舟楫”,面對如此波瀾壯闊之景,詩人找不到渡湖之舟,這一句其實是一語雙關,暗示自己還是一介布衣,想要建功立業卻找不到出路。如此一想,便有了後一句覺得愧對明君之語。說出這樣一番卑微的話,對於一向閒雲野鶴的孟浩然來說,其實是不容易的,當真是令人心疼。

孟浩然求人辦事寫千古絕唱,最後10字被不少人當箴言,卻解錯意思

最後兩句是流傳千古的名句,詩人坐觀著釣魚的人,心中羨慕不已,表達自己希望早就入仕,一展抱負的願望。後來這兩句詩也用來形容無法參與到事情中的無奈,不少人將此作為做自己的人生箴言,但卻理解錯了意思。很多人認為這兩句是羨慕魚在水中自由自在,但其實這裡的“魚”通“漁”,是指羨慕那些在釣魚的人。而且也並非羨慕釣魚人的閒情逸致,而是將朝中像張九齡這樣能施展抱負的官員當成釣魚者。所以這兩句不但沒有閒情一說,而且是充滿了功利心的。

孟浩然求人辦事寫千古絕唱,最後10字被不少人當箴言,卻解錯意思

縱觀孟浩然這首詩,從開篇的氣勢逼人到結尾的卑微和無奈,中間沒有一句轉接之語,但卻能做到渾然一體,主要原因就是後兩句雖是求人之語,但卻仍是圍繞著洞庭湖景寫來。無論是無舟之苦,還是羨漁之情,都是如此,這是詩人的高明之處。 清代詩人屈復對這首詩的評價是相當中肯的,他說:“前半何等氣勢,後半何其卑弱”,這首別具一格的求人詩,大家喜歡嗎?歡迎討論一、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