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5 天價茶事件之後,除了牛欄坑肉桂,為何部分巖茶還在隨意定價


天價茶事件之後,除了牛欄坑肉桂,為何部分巖茶還在隨意定價

《1》

沒事的時候,去閨蜜公司看她招聘。

這個賣紅木的閨蜜有點傲嬌,她招人,從不看學歷,也從不看資歷。

只要心態好,學習能力強。

人招進來自己培訓,自己管理,自己覺得好用就行。

這種實用主義招聘法,不拘一格錄人才的方式,還真的給她招到了一堆實幹的,忠誠的員工。

雜事告一段落之後,坐下來泡帶來的新肉桂給她喝。

請她分享錄用人才的經驗,提到了員工的心態,以及開出來的薪水。

她總結說,現在的求職者開工資,大概有三種方式:

第一種:按需求開價。

覺得自己的生存成本、生活開銷,總共需要多少錢,就開多少工資。不考慮自己的實際能力和價值。

第二種:按自己的前一份工作上漲10%開價。

理由是,我原來的單位,已經月薪8000了,現在怎麼樣也要月薪9000吧。人要進步啊。

第三種:按自己的實力求薪。

市場上同崗位的人拿多少錢,就要多少錢。憑本事吃飯,不多要,也不少要。

我問她,那你會選哪一種呢?

她說,第一種,不知道天高地厚。第二種,盲目樂觀。第三種,踏實肯幹。

不用多說,村姑陳已經知道了答案。

天價茶事件之後,除了牛欄坑肉桂,為何部分巖茶還在隨意定價

天價茶事件之後,除了牛欄坑肉桂,為何部分巖茶還在隨意定價

天價茶事件之後,除了牛欄坑肉桂,為何部分巖茶還在隨意定價

《2》

求職,也是人生百態的一種。

跟賣茶時的心態,是一樣的。

給茶葉定價,和給自己定價,其出發點和歸宿大相徑庭,無非就是明碼標價,各取所需。

給茶葉定價時的心態,大略可以分為三種。

第一種:按山場知名度開價。

茶農張三,承祖蔭,擁有三坑兩澗裡最知名的產區。

那真是一塊風水寶地啊,就只比牛欄坑差了一個日照時間的距離。

他去年的茶,賣四位數一斤。

大四位數。

今年的茶,還沒定價。他尋思著,要漲一點。於是去問身邊的狐朋狗友阿黃。

這個發小轉動了兩下小眼睛,給他支招說,嗨,你這個山場這麼有名氣,早就該漲了,你賣到五位數,也沒人敢說你什麼?

反正你家裡茶葉多,就算今年價叫高了賣不出去,也沒事。茶葉長出來也沒有成本,明年還會有新茶葉出來。你不虧。

有了這顆定心丸,張三心安理得地把自己的那四位數的茶,往五位數,拔了拔。

茶商李四,看到茶農張三漲價,他也心裡癢。

老想著,我這個山場,現在是武夷山正巖最頂級的山場,旁邊的某村窠,已經被某某大廠買下來,制好的精茶,售價大五位數一斤。

我這片,雖然沒有隔壁那片那麼搶手、值錢、有名、地好,但是也不差啊。

我怎麼著,也要小五位數一斤吧,畢竟是大山場的鄰居,溫光水氣土,影響茶葉生長和品質的各項條件都接近。

於是,他的茶,便按照這種攀比知名度的方式,漲了上去。

天價茶事件之後,除了牛欄坑肉桂,為何部分巖茶還在隨意定價

天價茶事件之後,除了牛欄坑肉桂,為何部分巖茶還在隨意定價

天價茶事件之後,除了牛欄坑肉桂,為何部分巖茶還在隨意定價

《3》

第二種:按年利率遞增的方式來定價。

這種定價方式,跟那種覺得換一個工作要漲10%工資的人,思維定勢如出一轍。

這是一種比較主觀的,利己主義的思想:我覺得我換了一個工作,就該要漲工資;我覺得每一年,我的新茶都要漲價。

每年村姑陳最怕的,就是遇上擁有這種觀念的人。

根本沒有辦法聊下去。

你跟他說,茶葉的定價,和品質,和當年的經濟大環境,以及其它等等的因素有關。

但任你說破了嘴皮,拿世界局勢和國內形勢跟他嗑了半天,他還是如同祥林嫂一般,固化在自己的思維裡,永遠只有那一句話:我每年一定要漲價。

不漲價,說明我茶不好,說明我茶賣不動。

這時候,你就知道,就算蔣昌建來了,也說不通這個榆木疙瘩。

這種每過一年就想要漲一次價的邏輯,是從哪裡培養起來的呢?

估計是從每年要進步一點,每年要增長一點這種傳統的正能量轉變過來的。

但是,又把正能量理解得過於片面了 ——盲目想著要增漲,卻不考慮具體的實際情況。

不考慮客觀實際,不評估當年的品質和行情,盲目按部就班地漲價。

這樣任性的結果,是讓大家,對這越來越貴的東西,望而生畏,最後,落荒而逃。

天價茶事件之後,除了牛欄坑肉桂,為何部分巖茶還在隨意定價

天價茶事件之後,除了牛欄坑肉桂,為何部分巖茶還在隨意定價

天價茶事件之後,除了牛欄坑肉桂,為何部分巖茶還在隨意定價

《4》

第三種,按奇貨可居的心理來定價。

有一些人,是天生的掮客,上海灘上所謂的黃牛黨是也。

前世是那種五十塊錢買票回來,賣二百五十塊錢出去的那種人。

電影院門口,暴雨的街頭,你因為沒票了而沮喪離去的瞬間,從雨傘下冒出一個滿嘴大黃牙的猥瑣中年男,嘴裡噴著廉價的煙味 ,臉上是諂媚的笑:“老闆,票子要伐?”

這種行當的人到了今生,轉為了炒作大軍中的一員。

他們炒作的理念,又跟真正的營銷高手,有云泥之別。

營銷,包裝,是因為產品真正有實力,有競爭力,有創新性,有好的概念。

而單純為了金錢而炒作的人,就是現世的黃牛黨,他們可不管產品有沒有特性,也不管行業會不會因此而變亂,更不會考慮行業良性發展的未來。

他們給自己標榜的人生格言是,武夷巖茶,要活在當下。

殺雞取卵,才是他們殘忍的本性。

衝著消費者想貪新求異的心理,把普通的茶,定個高價,打造得奇貨可居,然後讓被這高價誘惑得神魂顛倒的消費者,一泡一泡地把茶買回去。

那麼貴的巖茶,沒山場,沒知名製茶師加持,甚至只是外山茶,卻能,賣出正巖核心產區的天價來。

“大黃牙”們,從來不考慮市場的良性發展,他們只關心,有沒有炒出一款尖貨,飽滿了自己的腰包。

至於這款高價茶出來之後,會不會對正巖茶造成衝擊,會不會對整個行業生態形成影響,他們從不會考慮。

他們只管賺錢,賺夠了,打一槍換一個地方,武夷巖茶被他們炒壞了,是武夷山茶農的損失,跟他們一個外地人,有半毛錢關係麼?

他照樣可以去廈門福州江西,炒別的茶。

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茶葉。

天價茶事件之後,除了牛欄坑肉桂,為何部分巖茶還在隨意定價

天價茶事件之後,除了牛欄坑肉桂,為何部分巖茶還在隨意定價

天價茶事件之後,除了牛欄坑肉桂,為何部分巖茶還在隨意定價

《5》

價格,要與價值匹配。

不與價值匹配的茶葉,“包裝”再漂亮,“炒作”再到位,也只會曇花一現。

一泡巖茶,它真正能帶給我們的,那種銷魂蝕骨的巖骨花香的滋味,能值多少價格,應該是由市場來調節,由供求槓桿來決定的。

不是某個炒作掮客,某個大黃牙,腦門子一拍就定下來的。

以高價,來炒作茶葉,賣那些三四個人湊份子錢才能買得起的單株奇種,這種招術,只能是辟邪劍法,想練,必先揮劍自宮。

實實在在的價格,實實在在的品質,才是市場上真正的寵兒。能福慧雙休地紅上幾百年。

而那些靠噱頭博人眼球的天價茶,只能是流星,一閃而逝。

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lanxiaoping198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