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2 窮死的明朝!崇禎為何不抄藩王的家?做了則立刻盤活全局挽救大明

崇禎帝朱由檢的廟號是思宗,諡法解對“思”的解釋為:道德純一曰思,大省兆民曰思,外內思索曰思,追悔前過曰思,謀慮不衍曰思。從這裡基本可以看出崇禎帝多思而寡斷。實際上也正是崇禎帝的優柔寡斷害了他、害了大明,他本來是很有機會翻盤的。

下面我們來看看崇禎帝怎麼做才能挽救甚至中興大明。

一、崇禎帝接手的大明江山什麼樣?

當時明朝對外主要是與後金的關係。明與後金已經打了近十年,經過撫順之戰、薩爾滸之戰、開鐵之戰和廣寧之戰,明朝已經把遼東遼西等山海關以外的地盤都丟了。

窮死的明朝!崇禎為何不抄藩王的家?做了則立刻盤活全局挽救大明

明清戰爭

在明朝內部,問題主要分為三部分。

首先是遇到了旱災。崇禎元年(1628年)就遭遇了北方大旱,陝西尤其嚴重,連續近5年大旱、饑荒,百姓流離失所,吃光了樹皮樹葉,最後只能吃土等死;農民起義最終爆發。

其次,土地兼併嚴重。全國範圍內,皇帝和藩王帶頭搶佔土地。到萬曆時期,全國皇莊田共佔地76000頃(佔全國耕地的1.1%),藩王莊田僅河南一省即有77000頃(佔河南省耕地的10%)。還有其他權貴地主,極少數人佔了40%以上的耕地。這也是農民起義的原因之一。

第三,軍隊缺餉嚴重。自從明清(包括後金)開戰以來,軍隊餉銀逐年水漲船高。而朝廷可支用的錢大幅很少,戶部入不敷出,軍餉無法保證按時足額髮放。這樣的軍隊當然沒有戰鬥力。

二、崇禎帝該從哪裡破局?

從上面的基本情況看,對外打仗需要錢,賑災需要錢,控制農民起義需要錢,有了錢就能解決崇禎帝面臨的問題。

可問題是,錢從哪來呢?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先來看看朝廷缺錢的原因。

1、朝廷缺錢的主要原因,其實根源首先在皇族。皇族圈地建莊田,截留了原屬於朝廷的稅收。

皇莊從朱棣時期就開始建立了,後經過近200年的發展,在北直隸和湖廣都有,北直隸皇莊總佔地37595頃,湖廣安陸皇莊佔地39000頃。皇帝直接佔田總計為七萬六千餘頃,佔全國耕地比重超過1%。

除了皇帝自身的莊田之外,還有另一個佔地大頭:藩王莊田。

明朝全國只有南直隸、北直隸、浙江、福建、廣東、雲南幾個省沒有藩王府,這幾個省的耕地總和約200萬頃。其他省的耕地合計500萬頃,那麼按照河南的藩王莊田佔河南省總耕地10%比例推算,全國藩王莊田大約共有50萬頃。

另外,還有勳戚莊田和中官莊田。據《明實錄》的不完全統計,北直隸地區有勳戚、中官莊田共61000頃。這些在《明實錄》中有記載的皇莊田、勳戚和中官莊田,以及推算的藩王莊田,其總量就達到63.7萬頃,佔全國耕地總數的9.1%。

窮死的明朝!崇禎為何不抄藩王的家?做了則立刻盤活全局挽救大明

明代藩王分佈圖

而這部分人口占多少呢?皇室人口為157000人【《明神宗實錄》卷四九二:萬曆二十三年(1595),《玉牒》所登的宗室人口為十五萬七千人,基本男女各半】,假設按照每戶20人計,勳戚和中官(有權勢的太監)及其家眷的數量按照10萬人估算,則總人數是320餘萬人。他們佔總人口的比重只是2%(當時總人口約1.6億),但他們卻佔了9.1%的耕地。

關鍵是這9.1%的耕地不用納稅,這等於朝廷稅基憑空減少了9.1%。

這些皇族不但不納稅,還要從朝廷拿俸祿。一正一反,都是朝廷的損失。

2、大地主(含官僚、士紳)的土地兼併,進一步減少稅基

此處我用下圖這個數據做參考(引自美 魏斐德 《中華帝國的衰落》):

窮死的明朝!崇禎為何不抄藩王的家?做了則立刻盤活全局挽救大明

20世紀30年代中國土地分配情況

最大的地主只佔總人口的4%,卻佔了全國土地的29.5%,各王朝後期是類似的。

大地主的形成,除了購買、高利貸、權貴巧取豪奪以外,明朝還有一個情況,即土地投獻。明朝給官員和士紳一定的土地免稅面積,後期農民稅負越來越重,就投獻到豪門名下,以避開朝廷重稅。這進一步減少了朝廷稅基。

3、商業稅和關稅太少

這裡我不多描述,請看一張表格:

窮死的明朝!崇禎為何不抄藩王的家?做了則立刻盤活全局挽救大明

晚晴財政收入結構表

清朝的厘金(商業稅)和關稅,收入佔比逐步提高,到1911年已經佔比超過47%。鹽稅也是一個重頭。相反,田賦雖然總額在增加,但佔比一直在快速下降。

明朝只注重農業稅,商業稅和關稅都極低,鹽稅還被各個藩王截流。農業稅的上限很容易到達,而商業稅和關稅卻是沒有上限的。

有了上述基本盤的分析,我們就知道該從哪裡下手了。

三、崇禎帝迅速斂財的辦法:抄藩王、勳戚和大太監的家。

崇禎帝最快捷最有效的斂財手段,就是把皇莊田、藩王、勳戚和太監的財產充公。

從1628年起的隨後幾年內,陝北農民起義主要地點僅侷限在陝西和山西境內。這是崇禎帝採取非常行動的時間窗口。

這些藩王、勳戚和大太監,都是聚斂的好手。李自成1640年正月在河南抄了福王的家,起獲的糧食金銀等,裝了上千車。李自成本來只有上萬的人,在河南的一段時間發展到了幾十萬。這都是河南的藩王為起義軍準備的糧草和錢財所帶來的助力。

與其讓這些藩王的聚斂成了資敵財物,不如直接由朝廷接管。

朝廷接管藩王勳戚的財產,好處太多了。

首先,崇禎帝將瞬間變成有錢人。

崇禎的岳父周奎,僅僅10幾年的時間,就聚斂了300萬兩白銀(另外一說是70萬兩),最後被李自成搜刮出來。那些藩王們,地盤比周奎大、時間也比周奎長,我們合理推測一下,按照每個藩王家裡抄出300萬兩算。僅僅河南一地就有潞王(衛輝)、福王(洛陽),以及早先封的周王(開封)、趙王(彰德)、唐王(南陽)、伊王(河南)、鄭王(懷慶)、崇王(汝寧)、徽王(鈞州)等九位藩王,崇禎輕鬆就能得到2700萬兩白銀。如果按土地佔比推算,其他地方的藩王即使沒有河南富裕,那麼另外的42.3萬頃土地上合計再抄出1億兩白銀也應該算保守估計。

窮死的明朝!崇禎為何不抄藩王的家?做了則立刻盤活全局挽救大明

銀錠

另外,從洪武到萬曆時期除了親王五十五國【親王嫡長子嗣位為王者,凡三百二十一人】之外,還有次一級的分封,郡王、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以及鎮國中尉、輔國中尉、奉國中尉,將近三萬人(引自:王世貞《弇山堂別集》卷一)。這三萬家抄出的銀兩和糧食也將是非常可觀的。

這下就好了,崇禎帝再也不用擔心軍餉的事情了。前線餉銀和軍需有保障,將直接提高士氣、提升戰鬥力。

其次,開藩王倉庫賑濟百姓,與老百姓一起度過眼下的燃眉之急。同時也能瓦解流民隊伍。

第三,把充公的藩王勳戚中官的土地分給流民,從跟本上解決流民問題。

63萬頃就是6300萬畝,如果流民有百萬人的話,那麼人均50畝還綽綽有餘。

僅上面所說的河南九位藩王,合計即有莊田七萬七千餘頃,即770萬畝,加上皇莊田760萬畝,共1530萬畝。如果按人均50畝分配的話,那麼這已經可以讓30萬戶安居樂業了。誰都不是天生的亡命之徒,不是逼不得已,誰願意去當流寇造反呢。

窮死的明朝!崇禎為何不抄藩王的家?做了則立刻盤活全局挽救大明

明末農民起義

第四,崇禎帝所加的三餉也可以完全取消了。

從1619年開始加徵遼餉,到了崇禎時期變成了遼餉、練餉和剿餉,還要提前數年徵收,崇禎自己有時也於心不忍,常說“再苦吾民一年”。現在不用了,有全國各地的藩王儲存庫,不缺錢不缺糧。不但不用加稅,甚至可以給災區減免幾年。這就從根上切斷了流民隊伍的來源。

這樣一來,生活無著的流民有飯吃、有地種,把藩王抄家也消除了失地農民的階級仇恨。

山海關對抗清朝的軍隊也有了足夠的資本,即使不能常勝,至少守住應該沒問題。

這樣,明朝的整個不利局勢就被扭轉了,穩定一段時間後,崇禎帝就可以謀劃其他事項了。

抄藩王的家會引發什麼問題嗎?

明代的藩王,食祿而不治事,手裡沒有政權和兵權,因此崇禎帝收拾他們,不會引起禍亂,反而會讓百姓稱快。

結語:崇禎帝沒有把手裡的權力和資源用好、用足

崇禎帝的皇族本家,養尊處優200多年,現在到了非常時期,應該為挽救王朝危局出力了。明朝君王死社稷,藩王不用死,抄家後與普通人一樣自食其力就好了。

在斂財為朝廷辦事方面,崇禎帝應該好好學習漢武帝這個榜樣。漢武帝找錢採取的方法有賣官鬻爵、算緡告緡、幣制改革、均輸平準、鹽鐵專營(這些具體內容有興趣的可以自己查找相關資料),這些方法崇禎帝都可以用。

窮死的明朝!崇禎為何不抄藩王的家?做了則立刻盤活全局挽救大明

漢武帝斂財有方

比如賣官鬻爵這事,與其讓底下的官僚私自得利,不如朝廷做這事。尤其在江南地區,富商不少,他們對買個特權身份一定感興趣。

但可能是強大的儒學禮制教育,把崇禎帝的思維束縛了。

崇禎帝虛榮注重名聲,又多疑寡斷,遇事還缺乏擔當。有過錯就愛推給下屬,臨死還說“然皆諸臣誤朕也”。他應該好好複習一下他老祖宗朱元璋的經歷。朱元璋為了達到目的,手段靈活多樣,道德和虛榮從來不會束縛他,你的就是我的,我的還是我的。

同時,朱元璋創制的皇帝獨裁專制權力,崇禎帝也沒有用足。

抄藩王勳戚的家是應急之舉,已經是一舉數得。

中期還可以把其他大地主(包括官僚、士紳等)的財產拿來操作一次。直接一點的辦法就是抄家;和緩一點的辦法就學漢武帝算緡告緡,鼓勵民眾告發分利。

長遠舉措則應該大力鼓勵商業和海外貿易,然後逐步加徵厘金和關稅。這樣民間和朝廷各有所得,各取所需。

崇禎帝如果做到了,那明朝將續命百年,並迎來中興,後面的發展就令人充滿想象了。

窮則思變,當然這麼做需要壯士斷腕的勇氣和魄力,但可惜崇禎帝沒能邁出這一步。

從這也可以看出,宋明禮教束縛的不僅是普通人,也包括帝王將相。這是封建王朝專制體制的天生侷限,需要用現代社會體制才能打破這個桎梏。

(完)

以上是凌煙閣邊看歷史今天的原創文章,歡迎你點贊、轉發、評論、關注,不同觀點也歡迎交流。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