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蘇州人,無肉不歡


蘇州人,無肉不歡



對於吃,蘇州人從來不低調,“全國最會吃的城市”這個稱號,這麼些年依舊響噹噹。

除了各種軟糯香甜的糕團,肉也佔據著蘇州人生活中的重要位置,就算是江南水鄉,吃肉也必須是頭等大事!

尤其是最近,入了秋,天氣說涼就冷了起來,更需要吃吃肉來貼秋膘以備過冬之需了。

蘇州人,無肉不歡


蘇州人無肉不歡


在吃這件事上,蘇州人絕對是扛把子,並且你還必須得承認,我們從來都是無肉不歡

蘇式面裡堪稱“肉食地圖”,澆頭上就已經開始體現蘇州人的“肉食本質”,爆魚、滷鴨、鱔絲、炒肉……蘇州人的生活從一早就得被這些肉慰藉。

老蘇州人對頭湯麵有一種執念,認為頭湯煮出來的才更清爽。

趕早去吃一碗頭湯麵時,最經典的還是燜肉面,豬五花肉,特別燜煮而成,要自己拿筷子從碗裡夾到麵湯上。

蘇州人,無肉不歡


包裹著肉餡的生煎饅頭在蘇州也有百年的歷史,一客生煎饅頭+一碗小餛飩,是蘇州人最真實的早餐風景線。

“混水生煎”一派的蘇州,生煎饅頭皮薄,肉緊,汁濃,底脆。

吃著的時候蘇州人也帶著江南的雅,先用咬的,咬開皮後再嘬一口浸著肉香的湯汁,一大早便可以沉浸在鮮香的肉汁裡。


蘇州人,無肉不歡


冬天桌子上的醬方,主料也是五花肉,所謂“方”,方肉、大肉才可以,盤子端上來,蹲著整塊方肉,厚篤篤,滋潤豐滿。

肉皮入口即化,瘦肉香又滋潤,肥肉爽滑不膩,大口吞下去滿口餘香。


蘇州人,無肉不歡


生煎饅頭、湯包、肉月餅、雞腳、大肉面、炒肉糰子、油汆糰子、醬方……本質都是肉。

每天從睜眼開始,蘇州人與肉的約會便就開始,真的不是說著玩玩的。



滷菜裡的肉穩坐蘇州人飯桌


在蘇州人吃肉江山裡佔據半邊天的,必須是滷菜

一眼望過去,雞鴨豬鵝,無一倖免,或是紅滷,或是醬香,或是鹽焗,都乖乖等著蘇州人買回去端上桌。

蘇州人,無肉不歡


蘇州滷菜幾大必點肉之一就是鹽水鵝,選擇鹽水鵝,蘇州人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先要聞,一定不能有那股子騷氣,接著看,皮不能太厚,不然不好嚼。

“一家爊煮,滿街飄香”,說著鹽水鵝就不得不提爊鵝。

五到六斤的最為肥美,上等的醬油和白糖、香料燒,再轉用小火燜,皮色鋥亮、豐腴肥實,入口鹹味帶著爊香。

蘇州人,無肉不歡


醬牛肉豬耳朵也不能少,家裡來個人,沒有這些滷菜上桌,黃酒喝起來都是不香的。

到了過年,怎麼也得再去買一點燻魚才有味道。

再說到雞爪,沒有吃過雞爪的蘇州人怎麼敢自稱是吃貨呢。滷雞腳軟糯酥爛,蘇州人最認。

更有黎裡辣腳、炸雞腳、泡椒鳳爪……種類多得說不清。

蘇州人,無肉不歡


打開蘇州滷味地圖,醬汁肉、豬頭肉、爊鵝、滷雞爪、五香牛肉、醬鴨……蘇州人對滷菜裡的肉,絕對是熱衷的。


蘇州人,無肉不歡


蘇州人吃肉也有自己的倔強


食甜是蘇州最明顯的特徵之一,吃起肉來,蘇州人自然也最愛那一口鮮甜。

糖是蘇州人最重要的調味料,對於蘇州人來說,肉裡放糖是為了提鮮,很多時候並不影響肉原本的味道。


蘇州人,無肉不歡


醬汁肉蘸上醬汁,油香的濃郁裡帶著點甜絲絲,軟糯的雞爪也得帶著點甜味才入得了老蘇州人的眼,鮮甜的醬鴨更是蘇州人愛的口味,一口便可以尋覓小時候的味道。


蘇州人,無肉不歡


又或者,如果在蘇州吃到甜絲絲的湯麵、生煎饅頭、肉湯圓……不要奇怪,這是正宗的蘇式口味。

蘇州人,無肉不歡


不過,在我們看來,其實完全不甜,反而是肉香裡的一抹小清新。

蘇州人吃起肉來也要帶著點自己的倔強。

蘇州人吃肉時的學問可多著呢


論起吃,蘇州人“講究”也是鼎鼎有名。在吃肉這方面,自然也不例外。

“不時不食”拗口的很,卻是蘇州人吃肉的真實寫照,什麼季節該吃什麼肉我們一點兒也不含糊。


蘇州人,無肉不歡


春天要醬汁肉,肉要肥瘦相宜,要用紅曲粉染成櫻桃紅,要有各家“秘籍”的老滷。

夏天要荷葉粉蒸肉,秋天要扣肉。

冬天醬方上桌,方方正正的豬五花,“會吃”的蘇州人,巧用肥肉的油脂潤活瘦肉的清香,每一口都肥瘦相當,滋味濃郁。


蘇州人,無肉不歡


各式麵食的肉陷也“講究”。

鮮肉月餅酥皮包裹下的鮮肉,要八成瘦,兩成肥,嚼在嘴巴里口感緊緻,彈嫩而不散,還有四溢的肉質在唇齒間流轉,得有這樣的驚豔才擔得起老蘇州人的排隊等候。


蘇州人,無肉不歡


餛飩裡的肉餡也有學問。小餛飩不能肉多,喜歡吃肉的得去吃大餛飩,純肉的、菜肉的……總有一款是心頭好。

蘇州人最為鍾情的泡泡小餛飩,裹內陷時只能在筷子上蘸一點點肉,然後象徵性的用餛飩皮碰一下筷子,煮起來才會一隻只鼓著飄在湯上。


蘇州人,無肉不歡


更不用說滷菜裡的肉了,蘇州人從來不會固定在某一家買滷菜。

醬汁肉要去陸稿薦,排隊也會買,肥而不膩,瘦而不柴,鮮嫩多汁簡直是配飯神器。

杜三珍的的醬鴨肉質緊實,油光發亮的模樣不停刺激口水分泌。

朱鴻興的滷雞爪最有名,尤其是葑門路那家,深受老蘇州人的青睞。


蘇州人,無肉不歡

蘇州的肉嘗一口便圈粉無數


蘇州的肉有一種魔力,悄悄的便就圈粉很多人。

說起面不就是北方嗎,誰能想到,反而是各式肉澆頭的蘇式面勾著吃貨胃呢!

燜肉、炒肉、大排、鱔糊、滷鴨……剛來蘇州的外地人,在各式老字號麵館裡從來都不愁吃什麼,而是怎麼吃


蘇州人,無肉不歡


對甜味心有餘悸的人,在吃到醬鴨和醬方時,想著:怎麼是甜的?但甜味配合著肉香,又忍不住拿起筷子,夾上第二塊往嘴巴里塞。

還有蘇州人習以為常,外地人卻驚訝的肉餡湯糰。

香糯的外皮包上肉餡的餡心,吃之前也抗拒這種奇妙組合,小心翼翼嘗一口後,便對鮮香欲罷不能。


蘇州人,無肉不歡


油汆糰子也是,靠著汁水濃郁的肉圓,讓很多外地人燙著嘴也要趁熱咬一口這香脆。

鮮肉月餅更是每年中秋火一次,吃慣廣式月餅的外地人,驚訝這是月餅?後來也就擠入長髮的排隊隊伍裡。


蘇州人,無肉不歡


蘇州人吃肉也沿襲“精緻”的傳統


小橋流水,溫婉人家,蘇州人在大多數眼裡都是帶著股吳儂軟語的甜絲絲,殊不知,蘇州人從來都不是單調的。

愛軟糯的糕團是真,我們對肉的喜愛,也是真實存在的,這些在實際行動中早就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


蘇州人,無肉不歡


早晨要麼在一碗蓋著肉澆頭的頭湯麵裡得到慰藉,要麼從裹著肉餡的生煎饅頭和餛飩的熱氣裡幸福的砸吧嘴。

阿坤滷菜店還沒關的那會兒,起大早擠在隊伍裡等一塊豬頭肉也是常有的事,常常還只是早上7點多鐘,豬頭肉就已經被搶完。

哪裡有蘇州人哪裡就有雞爪這句話,現在已經完全不足為奇,全中國,沒有一個城市比蘇州人更愛吃雞腳了。

沒有被油汆糰子燙過嘴的人,根本不好意思自稱是個吃貨。


蘇州人,無肉不歡


說蘇州的“肉”能頂美食的半邊天,從來都不是誇張。

我們愛吃肉,吃起肉來也一點兒不比北方含糊,卻又不是北方大口的豪邁,反而帶著點江南水鄉的溫柔,即使是吃肉也沿襲著“精緻”的傳統。

蘇州人,吃肉也吃出來自己的文化!



蘇州人,無肉不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