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 全國前50強城市,遼闊的中西部,為何只有13個城市入圍?

全國前50強城市,遼闊的中西部,為何只有13個城市入圍?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講述了一系列我國各地區經濟發展的故事,例如東南沿海地區、東北地區等等。今天,我們聊聊遼闊的中西部地區,中西部地區包括了中部六省、西北地區和西南地區,面積非常大。但是,即使加上重慶這個直轄市,也只有13個城市入圍全國的前50強,東南沿海地區,則有31個城市入圍。今天,我們仔細分析一下這個問題。

全國前50強城市,遼闊的中西部,為何只有13個城市入圍?

首先,我們看看經濟前50強城市的水平。我國經濟前50強城市,包括了4個直轄市、大部分省會和首府,以及一些經濟比較強的地級市。在我國前50強城市中,如果把上海市計算在內,江蘇、山東、福建、浙江、廣東、上海6個地區,佔領31個城市。

由此可見,在全國的經濟格局中,東南地區擁有明顯的優勢。在東南地區,江蘇省入圍的城市最多,江蘇省的經濟總量為9.2萬億,屬於全國第二。但江蘇省的發展比較均衡,總計有9個城市入圍前50強。山東省的經濟排名全國第三,總計有8個城市入圍。浙江省的經濟發展也比較均衡,有6個城市入圍。廣東省的經濟總量全國第一,但由於一系列的原因,廣東省只有4個城市入圍。此外,東南地區的福建省還有3個城市入圍。再加上上海市,東南地區總計入圍了31個城市,佔據了60%以上的席位。

全國前50強城市,遼闊的中西部,為何只有13個城市入圍?

我國中西部地區的面積很大,涉及了各個省、直轄市和自治區。整個中西部地區,包括重慶市在內,總計入圍了13個城市。包括武漢、成都、重慶、長沙、鄭州、西安等等,基本上都是各個省份的省會。在東南沿海地區,出現了經濟發展均衡、多面開花的模式,有的地級市經濟,甚至比省會城市還強,例如蘇州、青島、泉州等等。在中西部地區,則基本上都是省會城市一家獨大。

在西南地區的四川省,省會成都的經濟總量超過了1.5萬億,甚至超越了杭州、南京等東南地區的省會,排在全國第八位。但除了成都以外,四川省其餘地級市的經濟總量都在3000億以下。整個中西部地區基本上都是這種模式,缺乏省內的第二、第三城市。在中西部地區13個入圍前50強的城市中,要麼是省會,要麼是首府,只有1個非省會城市入圍,那就是河南省的第二大城市洛陽。

全國前50強城市,遼闊的中西部,為何只有13個城市入圍?

洛陽市2018年的經濟總量為4600多億,在全國前50強城市中,排在第48位。此外,整個中西部地區,只有3個地級市的經濟總量在4000億以上,除了洛陽以外,另外兩個是湖北省的襄陽和宜昌。襄陽的經濟總量為4300多億,排全國第51位。宜昌的經濟總量也超過了4000億,排在第54位。至於其他的城市,則都在4000億以上。

在東南沿海地區,這樣的情況基本上不會出現。江蘇省的大部分地級市,經濟總量都在5000億以上。與東南地區相比,中西部地區出現了經濟發展不夠均衡、地級市的經濟總量不足的問題。此外,如何留住人才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中西部地區的很多大學畢業生,並不是留住省內工作,而且前往東南沿海地區。湖北省會武漢擁有數量龐大的大學畢業生,但這些大學生畢業生中,大約只有四分之一留在了武漢工作。

全國前50強城市,遼闊的中西部,為何只有13個城市入圍?

這個問題在鄭州、西安、長沙等省會城市同樣存在,因此,各個省會出臺了一系列吸引人才的政策。例如西安,對大學畢業生的落戶門檻要求很低。認真的說,對於各地的地級市來說,如果發展實體企業非常重要。因為實體企業能夠帶動住宿、餐飲、娛樂等方方面面,而且解決了很多人的就業問題。目前,我國的江蘇、廣東等地,有大量的內陸人口。對於中西部地區的各個省份來說,一方面要發展省會城市,提高整體競爭力。

另一方面則需要積極發展幾個區域中心城市,帶動周邊地區的發展,吸引更多的人才。我們做一個簡單的比方,在河南省境內,洛陽、開封都是古城,也都是旅遊城市。但洛陽除了是旅遊城市以外,還是全國重要的重工業城市之一。因此,在經濟總量方面,開封只有洛陽的40%左右。由此可見,經濟模式多樣化也至關重要。

全國前50強城市,遼闊的中西部,為何只有13個城市入圍?

最近兩年,河南省、湖北省等省份,陸續提出了均衡發展政策。例如河南省,2019年將洛陽、安陽、商丘和南陽定格為區域中心城市。計劃帶動東南西北各個地區的經濟,其中,洛陽市是全省的副經濟重心城市。湖北省積極發展武漢市,確保省會武漢龍頭第一的同時。積極發展襄陽、宜昌等地級市。湖南省繼續全力發展省會長沙的同時,積極發展岳陽、衡陽等地級市。西南、西北的省份,也在積極努力。關於我國各地區經濟發展的故事還有很多,作者在以後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