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現在有些90後說離職就離職,難道他們真不擔心失業麼?

中國臺灣省Wang


辭職率高,是目前很多沒有核心競爭力,員工待遇方面比較差的企業的通病,如果HR還拿著幾十年前的那種想法,感覺工人會為了那點錢而忍氣吞聲的話,那就大錯特錯了,為了說明這個問題,我們從幾方面分析:

扣就扣吧,我不差那點錢,勞動局見,一個辭職的員工說

曾經見過一個員工離職,找領導簽字,領導當時給她說,按照公司規定,沒有做到年底,基本工資扣50%,也就是2000元,這個時候,員工對領導說,扣就扣吧,這個是你的權力,我不差那點錢,但是發工資後我們勞動局見,而後甩頭就走,最後,領導愣是沒敢扣,從這個實例中,我們不難發現幾個問題

  1. 現在人務工,不是等著每月的那點工資生活,多少都有點積蓄,因為我們的上一代,經過一輩子的辛苦,大部分為自己的子女,攢下了部分財富,雖然不多,但是足以維持生活,即使沒有,自己努力幾年,也不會為吃飯擔憂,員工只要滿足了肚子的需要,就有足夠的勇氣說走就走,而在20年前,大家都很窮,工作賺的錢,不夠開支,這種情況下,很多是不敢辭職的

  2. 勞動法的慢慢普及,部分員工開始懂得用法律的武器來維權,辭職後不會損失什麼,而在20年前,企業可以說想扣就扣,誰都不敢走,否則工資就會扣很多,而且沒地方說理去,現在完全不一樣了,在有人維權的情況下,勞動部門對於企業的打擊力度,還是有的

  3. 用工市場的轉型,員工不怕找不到工作,在以前,員工想找個工作,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很多還要託人送禮,而現在,上午辭職,下午就可以到一個新的公司入職,在這種情況下,辭職的成本,已經降低到近乎可以忽略不計的地步,既然辭職沒有成本,到處都是工作,為什麼受氣了,不敢辭職呢?

綜上,90後說離職就離職,主要是基於近年來用工市場的變化,以及員工法律意識的提高,在這種情況下,員工更多的是選擇企業,那個企業對待員工好,就去哪個企業,所以對於企業的HR來講,個人認為,也應該及時的做出一定的調整

以扣工資留人,調整為正向激勵

很多公司,特別是一些近幾年才發展起來的工業區,因為老闆本身就是暴發戶,沒有什麼素質,當員工離職後,問的第一句話,就是扣錢了沒,一定要多扣錢,才能留住員工,我去,什麼理論,記得,現在是員工選擇企業,只要特別好的企業,才有權利選擇員工,本身就是一個垃圾企業,還想選擇好員工,就是天方夜譚,就像拿著地攤貨,想賣世界名牌的價格一樣


所以個人認為,在工資方面,最好修改為正向的激勵,能做到年底的,獎勵多少錢,而不是做不到的,扣多少錢,現在你扣員工的那點錢,員工也不在乎,而且告到勞動局,還是要給

讓管理者學會彎腰,找回企業的人情味

在很多私營企業,管理者很多都覺得自己不一樣,對待基層員工,總有一種歧視的態度,就像一些私營企業,在制度的時候,就一廠兩制,立法者可以隨便的違反,而基層,卻必須遵守,在這種情況下,帶來的,只能是大家的不滿,最後離職

綜上,不是90後不擔心失業,是壓根不會失業,從這個企業走出去,瞬間就進入另外一個企業,所以管理者,不能總抱著幫助老闆,打壓員工的心態,一定要建立企業文化,讓員工有歸屬感,才是根本解決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