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2 “閨女,知道你孝順,但老家拆遷房還是不能給你”“媽,憑啥”

“閨女,知道你孝順,但老家拆遷房還是不能給你”“媽,憑啥”

生男生女都一樣,這樣的口號喊了很多年,也許在兒子和女兒的教育投入上,父母是公平的,但是在繼承家裡財產的問題上,男女還是有別的,大多數父母在對待兒子和女兒上還是偏袒兒子多一些。

即便有著“女兒是父母貼心小棉襖”這樣的說法,依然是有些父母不能一碗水端平,在他們心裡兒子才是自家人,女兒再好,那也是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即便女兒再怎麼孝順,他們心裡惦記的依然是他們的兒子,即便他們的兒子不爭氣,甚至不孝順。

01

梅孃的一個讀者,就攤上了這樣的父母,一起聽聽她的故事吧。

她說她姐弟兩個,她從小就很要強,讀書很上進,小學的時候還跳一級,所以大學畢業的時候,她比同齡人都小一歲,她的下面有一個弟弟,可是弟弟不爭氣,也不孝順。

她讀大學的時候,就知道暑假裡做家教去掙錢賺學費,因為她覺得父母養自己真的很不容易,結婚的時候,更是沒讓父母陪嫁一分,只把自己工作幾年的錢帶走,和老公一起湊了首付。

可是弟弟呢?讀到初中怎麼也不讀了,然後就去個技術學校學了點技術,沒學成就輟學了,現在在縣城裡和別人學修手機,也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沒錢就問父母要。

現在結婚了,讓父母給他們帶孩子,卻不給父母一分錢花,父母做的飯不好吃了,還要怪父母不買肉吃,說父母不疼孫子。結婚以後,弟媳婦還經常和自己的母親吵架,她實在不明白脾氣那麼好的母親怎麼就得罪了她的弟媳。

後來她看到這種情況,就決定把父母接到自己家,她不忍心父母那麼大年紀了,吃苦受累不說,還要時不時地看弟媳的臉色。

“閨女,知道你孝順,但老家拆遷房還是不能給你”“媽,憑啥”

02

現在父母在她家生活了三年多,也就是過年的時候回去幾天,但每次過年回去的時候,都是她幫著把菜買好,把各種肉都給煮好了,送父母回去的時候帶過去,她就是怕父母回去過年連個菜都吃不到。

這三年裡,她弟弟沒有出過一分錢。有一次,父親生病住院都是她和老公忙前忙後,給弟弟打電話說父親身體不好住院了,弟弟也就頂多到醫院看一眼,一分錢也不留。

還有一次母親住院,弟弟和弟媳來看,居然能夠空著手來,別說給老人買點營養品什麼的了,他們走的時候還順手帶走了別人送的牛奶雞蛋,說反正這麼多牛奶雞蛋父母也吃不完,對此父母也不說一句,她說她作為姐姐更是不好說,不然就得罪了弟媳婦,不值當的。

最近老家的房子要拆遷,可以賠三套房子,她知道自己是嫁出去的女兒,也就沒有多想,原本想著三套房子,父母能給自己一套就滿足了,畢竟自己是嫁出去的女兒。

“閨女,知道你孝順,但老家拆遷房還是不能給你”“媽,憑啥”

03

可是讓她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三套房子,父母卻準備全給了那個對他們一點都不孝順的弟弟,她實在想不通,說實話很傷心,就連她老公都說,你是嫁出去的女兒,對父母盡孝是應該的,但想和你弟弟爭家產還是別想了。

她當時也正好想和老公換一套大一點的房子,還缺個幾萬,否則她也不會去惦記這個家產的,但是當她知道父母的真實想法以後,就很不甘心,畢竟她覺得自己比弟弟孝順得多了,於是她直接就問母親:

“為什麼沒有我的一份?女兒也有繼承權的啊,我沒想多要,給我一套小的總不過分吧?”

結果她母親說,“閨女啊,我們知道你是個好孩子,孝順我們,但如果把房子給你了,別人怎麼看啊,你是嫁出去的女兒,不能給你啊。”

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自己付出再多都沒有用,都抵不過那個一點都不付出的弟弟,因為他是兒子。

直到這個時候,她才終於明白過來了,父母不是不知道虧欠她,只是因為她是女兒。後來,她自我安慰到,幸虧我生的不是女兒。

“閨女,知道你孝順,但老家拆遷房還是不能給你”“媽,憑啥”

04

這種情況在很多家庭中很常見,在前段時間熱播的電視劇《都挺好》中也是如此,蘇明哲是學霸,可是最後留洋海外,頂多寄一點兒錢回家,蘇明成則吃家裡的,住家裡的,各種啃老,只有蘇明玉是一個最不受待見,卻時時刻刻都在掏心掏肺為這個家付出的人,且一出就是大手筆。

要說虧,誰最虧?自然是蘇明玉最虧,自打和家裡斷絕關係之後,她就開始自己謀生活了,然而她的哥哥們卻享受著家裡最大的福廕。

可是找誰說理去呢?

梅娘曾經也有這樣的想法,梅娘也有一個弟弟,我的理想是,弟弟能夠和我一樣地去孝敬老人,可是後來看了《都挺好》之後,改變了自己的一些想法。

每一個人是不一樣的,容貌、天賦、能力、機遇都是不同的,那麼自然以後的發展也會不同個,做父母的,自然希望每一個孩子都有出息,但是孩子多的家庭裡,很少有那種發展都很平衡的,總是有低有高的。所以,如果你去要求所有的孩子一樣的去孝敬父母,那是不可能的。因為窮的總會吝嗇,富的才有資本慷慨。或者說,天性自私的總是摳門一些,天性豁達的則總是大度一些。

而父母對待不同的孩子呢?你會發現,在成年之後,也會很不同。在蘇家,讀老大老二那是竭力地去幫助,尤其對不太爭氣的老二,那是極盡幫助之能事地去幫,而蘇明玉呢?被父母的不公正對待給氣走了!啥也沒有撈到。

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傳統的做父母的總是會先考慮兒子,因為這事關宗族傳承之大業,這是傳統,這是不是重男輕女,這是的,可是沒辦法。

對於還有著大清朝觀念的父母,我們已不能改變他們,但是我們依然要心存感恩。

就像我的一個朋友對我說,每當你覺得父母對你和弟弟不公平的時候,你有沒有想過,其實你比弟弟多享受了七年獨寵的日子(我比弟弟大七歲),是的,她的話讓我感慨到如今,也就是每當我們覺得不公平的時候,我們有沒有想到其實父母也給我們了很多。

給我們了生命,給我們了他們的基因,給我們了愛,儘管有限,但是沒有他們,就沒有我們,很多不平是你自己主觀地去比較得來的,這世界本來就是不公平的,如果弟弟跳出來說:“姐,我覺得很不公平,因為媽把你生得比我聰明!”你該如何回答?

所以,如果我們生了女兒,就不要再重蹈父母的覆轍了,這才是正道,與其抱怨,不如自豪,因為,其實你付出多,說到底還是因為你能幹啊!

文中的她因為自己生的不是女兒而竊喜,說到底還是沒有真正的覺悟到底。

-END-

我是梅娘,你有故事我有酒,一起聊聊人生吧,點擊上方關注,歡迎來到我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