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3 唯有愛,可以穿越生死。——《擺渡人》讀後感

唯有愛,可以穿越生死。——《擺渡人》讀後感

如果你不相信愛情,如果你已經失去靈魂,如果你仍然畏懼死亡……你都可以讀讀這本英國女作家克萊爾寫的小說《擺渡人》。這是一部關於生死的寓言,一部關於愛情的史詩,所有找不到人生答案的靈魂都將在閱讀中得到救贖,作者本身就是一位擺渡人。

故事本身並不複雜,一位15歲的單親家庭女孩迪倫,在與自己久未謀面的父親約定相見的旅程中,因為火車事故,成為一個遇難的靈魂。她遇到了自己的靈魂擺渡人崔斯坦才確定自己真的死了,在為靈魂尋找歸宿的過程中,迪倫不得不克服自己內心的脆弱、恐懼和猶疑不安,所謂生死之間的荒原正是人類內心魔鬼的投射,唯有愛的澆灌和光明的陪伴,遊蕩的靈魂才能接受死亡的真相,孤苦的靈魂才會平靜地抵達彼岸。原本冷漠的靈魂擺渡人崔斯坦也在例行公事的工作中,被迪倫純真的善良和愛情所熔化,成為一個有血有肉的人。

唯有愛,可以穿越生死。——《擺渡人》讀後感

小說中有大量的心理細節描寫,其中一些句子飽含深情地展開了對人性的拷問和生命的質疑:

“要是我告訴你,你並不在你自以為在的地方,你又會怎麼說?”這是擺渡人崔斯坦第一次向迪倫的靈魂透露她實際上已經死了。我們的身體真的和靈魂一直在一起嗎?不,很多時候,我們言不由衷違心做事人格分裂,渾渾噩噩,恍若行屍走肉,甚至集體的無意識,茫然地跟隨,跟隨著茫然。

“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為你需要我。”靈魂擺渡人一句擊中我們存在的意義,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崔斯坦救贖對方的同時也救贖了自己,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終會有人與你結伴同行。這部小說表達的關於生命相互救贖的哲學意義,使得它超越了卡勒德《追風箏的人》、太宰治《人間失格》和托爾斯泰的《復活》等作品。

“我之前就說過,你的身體是你心像的投射,荒原也是。”相由心生,境由心造,類似的唯心哲學在佛學都可以找到例證。這部小說最明顯的藝術手法就是隱喻,比如通篇中的“荒原”是人死後,靈魂去往另外一個世界的過渡空間。作者借崔斯坦的話告訴我們,荒原呈現的樣子是被擺渡者的靈魂心靈的映射,荒原中的惡魔、雲霧、山丘、湖泊等等充滿了隱喻意味。我認為作者想表達的是,如果你的內心灑滿陽光,那麼所謂的惡魔並不存在,一切都是心魔在從中作梗。

唯有愛,可以穿越生死。——《擺渡人》讀後感

除了以上關於人生、生命的哲學詮釋,小說中的唯美愛情相當動人。這種愛情不像《生命不能承受之輕》、《嫌疑人X的獻身》,甚至《失樂園》那樣涉及多個情人、出軌、犯罪、婚外戀、自殺等很多複雜的內容,而是簡單透明,主人公都是少男少女,他們一起經歷穿越荒原,一起經歷生命的救贖,在這個過程中碰撞出的愛情,是那樣的純真浪漫,是那樣的水到渠成。愛情在這篇小說中被賦予了超越生死的偉大意義,我甚至以為這就是一個童話,然而這個世界需要童話,至少需要一次童話的勝利,才能治癒我們內心深處的“荒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