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0 武漢秋涼,唯有藕湯解鄉愁


武漢秋涼,唯有藕湯解鄉愁




武漢秋涼,唯有藕湯解鄉愁


...

秋天來從降溫換被子那個夜晚開始。涼風颯爽,正適合貼膘。

兒時每每變天,家裡都會煨藕湯。

涼秋何以度,唯有藕湯解鄉愁。湖北人對藕講究,煨湯的藕一定要細,脆藕還是粉藕,兩派之爭像甜鹹豆腐腦一樣,沒有標答。

武漢秋涼,唯有藕湯解鄉愁

但凡是豬肉,就能和藕完美融合。

豬肉本就膏腴,熬成脂水掛在蓮藕上,肉味化作湯底,排骨、筒子骨、蹄花、心肺,配上蓮藕的清甜,都能化為極致的鮮。

煤爐土銚接近失傳,在武漢,哪裡能喝到好喝的藕湯?街頭巷尾,我們尋覓了這五家藕湯店,巷口攤販、開業十年的老味、中餐廳。

總有一家適合你去貼秋膘。

武漢秋涼,唯有藕湯解鄉愁


武漢秋涼,唯有藕湯解鄉愁


幕戀餐廳

球場路1號

11:00-14:00,16:30-21:00

主打湖北本幫菜的餐廳。

坐我旁邊的是一對年過花甲的男女,藕湯入口,他們極不矜持地呻吟一聲,還沒上桌的藕湯更加神秘。

招牌菜洪湖野藕湯,是拿豬蹄燉的,和《紅樓夢》裡趙嬤嬤吃的火腿燉肘子感覺相似,取醃香與肥厚。

大豬蹄醃製,處理皮毛煎炸後和藕放一起,不放鹽慢慢燉,一整天下來皮脫肉爛,筷子划來四分五裂,精肉從肥肉間滑出,配上湯頂的膏油下肚。

武漢秋涼,唯有藕湯解鄉愁

湯極度黏稠,用筷子攪拌感覺吃力,湯底發白,呈膠質,一大鍋肉化在湯裡,一口喝下嘴巴像塗了層唇膏,鮮味灌醉舌頭。

過剩的油脂被氣孔極多的洪湖野藕鎖住,咬開拉絲,藕是蹄花味的,嚼起來沒養殖藕粉糯,多了點韌性恰到好處。

武漢秋涼,唯有藕湯解鄉愁

湯喝得滿嘴油,搭配一份幕戀炒飯是絕配。米粒、香腸、蛋花在醬油裡碰撞成一顆顆的,嚼碎還帶點蒜香。

武漢秋涼,唯有藕湯解鄉愁

武漢秋涼,唯有藕湯解鄉愁

神鵰俠侶

民意四路神秘小巷

17:30-02:00

民意四路巷口的滷菜小攤,每天晚上出現,藕湯只在10月後賣。

老闆是對夫妻,1990年擺攤,30年沒換地,沒招牌,食客起名“神鵰俠侶”。

入夜,食客三兩成群蹲坐在路邊,抽菸喝酒,大聲閒聊。逼仄的巷口,穿堂風吹過,牆邊還掛著蛛網,這樣硬核的用餐環境恰好讓人甩掉拘束。

武漢秋涼,唯有藕湯解鄉愁

武漢秋涼,唯有藕湯解鄉愁

這的藕湯最接近家常味,和我奶奶做法很像,排骨用生薑翻炒,調一點冰糖,增強湯汁的香甜。藕湯大火熬兩小時,軟爛後才加排骨,文火慢燉。

湯鮮得適口,沒有那種喝一口,再喝得重新蓄力的侵略性,很溫淡。排骨肉不散,煨過後竟還能保持嚼勁,甜味很足,配上藕的清香,有種蘇州清蒸排骨的味道。

武漢秋涼,唯有藕湯解鄉愁

滷菜是特色,不重口,主打食材本味。

牛肉軟爛,既不重辣也不重鹹,五味回香入口彈牙。鴨腸入味,下嘴滿是滷汁,鹹辣適中。

武漢秋涼,唯有藕湯解鄉愁

武漢秋涼,唯有藕湯解鄉愁

劉師父老漢口江湖菜

蔡鍔路14號

09:00-14:30,16:30-02:30

紅燈籠配木雕樓,方桌木凳,酒壺書畫擺牆邊,江湖老客棧味。

店裡三兩年輕人端著碗喝花雕酒,手撕雞肉大口咀嚼,偶爾也有穿刻意復古的食客,穿中山裝、漢服。

2017年店裡經歷了事故,但這家傳奇小店一直本一初心地經營著,把餐飲迴歸家常。

武漢秋涼,唯有藕湯解鄉愁

筒子骨和藕一起燉一早,肥肉嫩軟如豆腐,瘦肉利落像絲柳,飽滿香甜。肉汁化在湯底,無形,用來拌飯、煮麵極佳。

武漢秋涼,唯有藕湯解鄉愁

武漢秋涼,唯有藕湯解鄉愁

爺爺藕湯飯和爺爺藕湯麵一直是劉師父這的人氣小吃。兒時再熟悉不過的味道,湯不是燉成白漿的黏稠,是二十年前煤爐土銚揭開的清香。

賣相、味道都讓人感覺淡淡的,不覺得驚豔,但百吃不膩,蔥花掛在藕上,肉汁掛在面上,呲溜入口,味蕾充斥的正是童年的深秋夜。

武漢秋涼,唯有藕湯解鄉愁

一人兩人吃飯,配上半隻滷雞就更好了。劉師父在世時吃遍全國,在荊州找到一個賣滷雞的老伯學下手藝,雞滷得金黃不鹹,入口是麻油香,肉不柴不糯,嚼起來剛好,填飽愁腸。

武漢秋涼,唯有藕湯解鄉愁

武漢秋涼,唯有藕湯解鄉愁


愛喝湯

吉慶街29號

09:00-23:00

老闆張廚師承小桃園創始人之一陶氏,學了20多年,等到三年前自己開店,一手雞湯已是爐火純青。

武漢秋涼,唯有藕湯解鄉愁

最受歡迎的就是糯米土雞湯,老母雞去內臟炒黃,和紅棗枸杞慢燉,配上一勺甜糯米,好像長江與烏江在味覺上交匯。

湯汁和糯米混合,極度粘合,入口像粥,滾燙,帶著醇香的雞油。

武漢秋涼,唯有藕湯解鄉愁

武漢秋涼,唯有藕湯解鄉愁

張廚是洪湖人,做藕是執念,他把做雞湯的方式融入排骨藕湯,排骨炒油,慢燉。加入了紅棗枸杞等調味料,出品的藕湯偏甜。

偶爾也會用雞骨熬的高湯做藕湯湯底,豬肉的醇厚配上雞肉輕浮的鮮香,湯是純白色,浮著一層黃油,甜、鹹、鮮、香在喉中錯亂交織。

武漢秋涼,唯有藕湯解鄉愁

武漢秋涼,唯有藕湯解鄉愁

燕子煨湯館

勝利街車站路公交站附近

11:00-24:00

燕子煨湯開了11年,一直用最土態的方式做湯。

燕子每天早晨6點生煤爐,砂銚子開業到現在沒換,成色像古董。

俗話說老銚子煨湯,越煨越香。燕子說銚子用久了表層會結一層油層,保溫且味道不散。

武漢秋涼,唯有藕湯解鄉愁

武漢秋涼,唯有藕湯解鄉愁

店裡只賣7種湯,脊骨藕湯最受歡迎,每天賣出去7銚子,燕子一天用藕兩百斤。

藕是從新洲特供的9孔藕,粉嫩不失嚼頭,脊骨和藕一起燉4個半小時,肉化在湯裡,骨頭都少去一大半。

武漢秋涼,唯有藕湯解鄉愁


入口的湯有肉沫油皮溜過舌尖,像一大塊爛到徹底的豬肉,甚至不用給鹽,少許蔥花就把鮮香提到頂。

喜歡吃肉的可以單獨加排骨,店裡的排骨單獨煮,保持了肉的筋道。

今年八月,燕子煨湯搬到了車站路,店裡大多是年輕人,穿校服的學生和正裝白領,一起在門口排隊搓手,等待一碗藕湯,聊得話題全關於養生。

武漢秋涼,唯有藕湯解鄉愁

武漢秋涼,唯有藕湯解鄉愁

...

有人說最好喝的藕湯是外婆煨的。

我小時候常喝外婆做的藕湯,秋天喝到第二年春天不膩,外婆開過玩笑,洪湖的藕全在我的肚子裡。

她把她的秘方傳給我,切好的排骨冷水煮起,去血沫,去完後加蔥姜煮沸,下點黃酒,大煮十分鐘用慢火熬,出鍋前放鹽。

武漢秋涼,唯有藕湯解鄉愁

藕單獨悶,等到湯底發白,鍋蓋悶不住鮮香,飄散滿屋,再將二者混合。

但土銚子和煤爐失傳,我也失去了做藕湯的興致,每次像格格巫調試劑對付藍精靈一般,排骨下鍋,加雞精速成。

武漢秋涼,唯有藕湯解鄉愁

湯能喝,飽腹感有餘幸福感不足。

藕湯的魅力少不了在熱氣升騰之時,親人在身邊的陪伴,他們柔軟的眼神,是那碗湯裡最濃的鮮味。

/

攝影 = 黃大頭


武漢秋涼,唯有藕湯解鄉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