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7 “巴鐵”穆志誠:“四海之內皆兄弟”,我是中巴友誼的接班人

北京語言大學

我與中國的故事

我叫穆志誠,來到中國已經三年了,不論是認識還是不認識我的中國人,知道我來自巴基斯坦後,都會親切地叫我一聲“巴鐵” 。

高中的時候,我就有了出國留學的打算,因為中巴的友好關係,中國成為了我最想了解和最嚮往的國家。為了打好基礎,我在巴基斯坦的時候就開始學習漢語。但沒想到,與漢語結緣,讓我這個巴基斯坦普通學生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轉變。

來到中國後,當我穿梭於一個個生動形象的漢字中時,學習婉轉動人的音調時,我深深地被中國豐富多彩的語言折服。與此同時,我和我的中國朋友們一起走遍了大半個中國——“不到長城非好漢”,我在長城之巔感受到了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金碧輝煌紫禁城,紅牆宮裡萬重門”,我在故宮瞭解到了深厚的中國歷史傳統文化;在孔子故居,我體會到了儒家文化的禮樂教化之魅力。在一段段旅程中,我被中國悠久厚重的文化一次又一次打動,我很欣喜地發現,我對中國有了更深的認識和理解。這令我想起巴基斯坦學者賈偉德所說的,“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在諸多優秀的文化特質中,中國傳統文化所倡導的“以人為本、以和為貴”正是當前全球發展所亟須的,也符合人類共同發展的時代潮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體現的是中國哲學‘天下大同’的思想。”

獨家 |“巴鐵”穆志誠:“四海之內皆兄弟”,我是中巴友誼的接班人


△穆志誠走遍中國山山水水

回顧歷史,中國和巴基斯坦是同甘共苦的盟友,巴基斯坦是最早和中國建交的國家之一,是曾經為中國提供與世界聯繫的空中走廊。巴基斯坦支持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在汶川發生大地震時,巴基斯坦是第一個送來國際救援的國家,也是搬空國內戰備帳篷也不要一分錢的好兄弟。與此同時,中國也在經濟發展、文化交流上給予了巴基斯坦極大的幫助。

歷史是最好的見證者,直至今天,中國和巴基斯坦依然堅持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友好關係。中巴兩國正在穩步推進中巴經濟走廊建設,致力於打造中巴命運共同體。瓜達爾港、能源、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合作這四大重點項目都如火如荼地在我的祖國展開。我的家鄉,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這種經濟互通帶來的好處:我們的4G網絡在中國移動高科技的幫助下變得快速便捷;日常出行多了許多方便通暢的公路和鐵路;中國製造的商品在那裡廣受歡迎······而我的哥哥也因為參與負責中巴合作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收穫了更好的工作和報酬,他也為自己的工作感到驕傲和自豪,人生有了新的希望。

我在中國學習和生活了三年多的時間裡結識了很多中國朋友,他們的好客讓我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溫暖。在這裡,老師們親切耐心,在生活和學習上給了我最大的關懷;在這裡,同學們熱情可愛,總是在我孤獨和無助的時候給予我幫助,帶給我快樂;在這裡,陌生人也會對你善意微笑,讓在異國他鄉的我不再寸步難行。一張張笑臉和一句句熱心的話組成了我的留學生活,我們相互瞭解、相互學習,“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讓我的留學生活多姿多彩。

獨家 |“巴鐵”穆志誠:“四海之內皆兄弟”,我是中巴友誼的接班人


△穆志誠(前排左二)與同學一起參加活動

這樣寶貴的海外經歷不斷地提醒我,我們所有的人類,都是一個休慼與共的命運共同體:我們都熱愛和平,嚮往安寧,“四海之內皆兄弟”;我們合作共贏,共同發展,在經貿往來中一起創造更美好的生活;我們相互尊重,開放學習,不論什麼民族和宗教,我們都能在溝通中架起理解的橋樑。這是中國提供給世界的思考,也是我們所有作為文化交流使者的青年都應該擁有的擔當。

獨家 |“巴鐵”穆志誠:“四海之內皆兄弟”,我是中巴友誼的接班人

△穆志誠參加“講好中國故事——

百國青年共話人類命運共同體”主題演講大賽


文 | 穆志誠

圖 | 穆志誠 萬國松

推送單位 | 黨委宣傳部(新聞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