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4 永吉縣口前鎮祖孫三代七口人都是中國水電人,家國情懷可敬可贊

千仞壁立,萬水奔騰,高峽出平湖,當驚世界殊……

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水電事業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現已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的排頭兵。在這條艱辛坎坷的涅槃之路上,留下了一代又一代水電人拼搏奮鬥、銳意改革、開拓創新、無私奉獻的堅實足跡。

吉林省口前鎮有這樣一家人,祖孫三代七口人都是水電人。

從吉林白山水電站到雲南大朝山水電站,從北京十三陵到浙江天荒坪,從印度尼西亞白水水電站到老撾南歐江水電站……祖孫三代一路向南,走過的足跡上崛起了一座又一座水電站。

70年,三代人,吉林“水電人家”傳承著永不湮滅的中國水電精神,見證了中國水電建設的巨大變遷。

永吉縣口前鎮祖孫三代七口人都是中國水電人,家國情懷可敬可贊

老撾南歐江水電站建設現場。

離家遠行,

艱苦奮鬥是一生的堅守

推開陳舊的房門,屋裡最顯眼的地方,掛著一排不同式樣的獎狀,泛黃的紙面上“尹德合”3個字依稀可見。一張張獎狀、一塊塊獎章串連起老人激情奮鬥的歲月,講述著新中國第一代水電人的故事。

老人今年82歲,身體硬朗,就是聽力不好,記憶力也差了,但是提起往事,他都記得清清楚楚——

那是61年前,新婚不久的尹德合告別妻子,從江蘇贛縣老家隻身前往東北謀生活。

尹德合老人的“記憶”,從1958年接到招工啟事這一天,拉開了帷幕。

永吉縣口前鎮祖孫三代七口人都是中國水電人,家國情懷可敬可贊

尹德合

巍巍五女山,滔滔渾江水,水利電力部桓仁水利發電工程局(現中國水利水電第一工程局有限公司)在遼寧省正式掛牌,桓仁水電站也成為我國自行設計、自行安裝全套國產設備的大型水電站。

那個年代,施工條件的艱苦是常人無法想象的。

“大吊車,真厲害,輕輕地一抓就起來……”但沒有大吊車,許多活都要靠人抬肩扛。三伏天大家只披著一塊搭肩布,不論多沉的東西背上就走,幾趟下來汗水淌得就像從水裡撈上來一樣。到了冬天,汗水浸溼衣服,風一吹就透,凍得人直打哆嗦,手腳上都是凍瘡。但為了“多快好省建設社會主義”,尹德合和工友們毫無怨言,勤勤懇懇每天干上十幾個小時。

在桓仁水電站,尹德合先後幹過抹灰工、鋼筋工、混凝土工、砌築工等多個工種,幹什麼活他都要幹到最好。

“每天天沒亮,就能聽到尹德合在工地上掄大錘的聲音,一天3頓飯,最後一個進食堂的永遠是尹德合。”老工友們打心眼裡服他。

永吉縣口前鎮祖孫三代七口人都是中國水電人,家國情懷可敬可贊

尹德合當年在施工現場工作照。

一干就是15年。桓仁水電站終於發電了!這個木訥憨厚的漢子熱淚盈眶。

1987年,老伴和孩子終於從老家搬到了永吉縣口前鎮,但兩地分居的日子並沒有結束。一家人團圓沒幾天,他又揹著行李去了下一個工地……

與大山為伍、江河為伴。從桓仁水電站到回龍山水電站,再到白山水電站,尹德合輾轉在白山黑水間,在艱苦歲月裡堅守著奉獻著,踐行著水電人的無悔誓言。

無數個“尹德合”用自己的青春和熱血,夯實了新中國水電建設的基石。

永吉縣口前鎮祖孫三代七口人都是中國水電人,家國情懷可敬可贊

尹德合當年獲得的獎章和榮譽證書。

子承父業,

“走出去”的腳步從未停歇

尹德合有4個兒子。他長年在外施工,孩子們對父親的記憶,就是他一次次離家遠行的背影。追尋父親的足跡,有3個兒子也成了水電人。

6月2日的昆明海口河裡仁橋邊熱熱鬧鬧。“滴……”隨著一聲喇叭長鳴,貨車司機侯學武一腳油門駛上大橋,成為新橋“剪綵”第一車。

扶著橋欄,竣工的喜悅湧上尹太平的心頭。尹太平是尹德合的三兒子。上世紀80年代初,“老子在哪,兒子去哪”,尹太平也踏上了天南海北攔河築壩的征程。

這次在昆明施工10個多月,尹太平帶領項目組找到了最佳方案,解決了昆明海口河水流受阻的難題,通過擴建河道、架設新橋,使這一河段的出水流量提升了75%左右。

尹太平第一時間把喜訊告訴了二哥尹相全。

從中國勐康口岸出境入老撾,在盤旋的山路上顛簸10多個小時,就到了南歐江水電站建設工地。尹相全正奮戰在這裡。

6月的老撾悶熱潮溼。

尹相全汗流浹背,褲腿都溼了半截。“這不算啥,我們這一代人不用肩挑背扛。跟我父親比,現在的施工條件好太多了。”

尹相全的經歷猶如父親的翻版。他的青春,也是在大壩上度過的。

從吉林到雲南,從俄羅斯到印度尼西亞……一年一年不著家,和妻兒聚少離多。他參加過吉林白山水電站二期工程建設,後來又出國到俄羅斯安卡拉河鮑谷昌水電站工作,之後回國在浙江天荒坪抽水蓄能電站、雲南大朝山水電站等項目從事施工工作。也曾遠到印度尼西亞白水水電站、帕卡特水電站工作。

“作為水電建設者長年在外地工作,我們不是一個好兒子、一個好父親,更不是一個好丈夫。但是每當看到一座座電站在身後崛起,我感到驕傲和自豪。”尹相全說。

“我將青春付給了你,將歲月留給我自己……”羅大佑的《愛的箴言》是尹相全最喜歡的歌曲,而他的青春無疑獻給了他熱愛的水電事業。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到老撾南歐江水電站,尹相全也是為了給兒子更多的關懷。

永吉縣口前鎮祖孫三代七口人都是中國水電人,家國情懷可敬可贊

尹相全在工作中。

“一帶一路”,

續寫水電人的家國情懷

“每天望著爸爸的背影,終於不再那麼遙不可及。如今,父親的背影,變得那麼瘦小,不再那麼颯爽帥氣,但卻更加篤定、從容。”尹相全的兒子尹衍明說。

從當上水電人那天起,獨在異鄉,寂寥午夜,兒時的記憶不時在尹衍明腦海中閃回——那是爺爺揹著行囊離家的背影。年僅3歲的尹衍明追著爺爺,邊跑邊哭,即使摔倒也沒有換來爺爺的一個轉身。

永吉縣口前鎮祖孫三代七口人都是中國水電人,家國情懷可敬可贊

尹相全、尹衍明父子。

如今,父子倆一起並肩作戰,對尹衍明來說,是一種無言的幸福和無聲的激勵。

六月芳菲,南歐江畔綠色盎然,生機無限。發源於中國雲南江城與老撾北部豐沙裡接壤地區的南歐江,千百年來,流淌在中老兩國邊界的起伏山巒之間,潤澤著這裡的土地和人們……

作為踐行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南歐江七級水電站是以支援和幫助周邊貧困國家的經濟發展為主要目標的重大工程。

高山之間,江河之畔。工人們揮汗如雨,挖掘機、推土機往來穿梭……水電站的雛形已粗見規模,兩臺機組計劃於2020年8月開始發電。

這樣的工地,對於尹衍明來說,一點都不陌生。他出生後不久,因無人照顧,曾跟父母去過一個個水電站建設工地。

在老撾的日日夜夜,尹衍明辛苦並充實著。他在日記中寫道:青年時代選擇吃苦也就選擇了收獲,選擇了奉獻也就選擇了高尚,這也是所有選擇在大山深處奉獻青春的新一代水電人堅守的理由……

爺爺追著工地走,爸爸追著爺爺走,兒子追著爸爸走。時代在變遷,使命不曾改變。“水電人家”續寫著一代代中國建設者的家國情懷。


吉林日報社出品

策劃:姜忠孝

作者:吉林日報全媒體記者 欒哲 趙廣欣 王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