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房價下跌,剛需購房者該不該買房呢?

蜜瓜醬


實際上,近期各地房產均價並沒有大降,所謂的房價下降主要體現在以下二個原因:一方面,金九銀十到來了,國內一些知名的開發商為了促銷,來個年底業績大沖刺,往往是推出打折優惠季,有的開發商買房就送車庫或送裝修,還有開發商就直接降價打95折,如果全款可以享受9折讓利優惠。

另一方面,隨著房地產調控持續,再加上經濟下行趨勢明顯,房價上漲空間已經不大,所以二手房業主也紛紛拋出房產,為了能夠順利脫手,一套五六百萬的房產,只要買家誠心要買,房東讓利三五十萬也不稀奇。有的房東為了能順利出手房源,往往都以市場的掛牌最低價出讓。

對於,剛需購房者來說,要看剛需到什麼程度,如果是結婚買房,家庭條件比較富裕,那趁現在開發商和房東主動讓利,找個好房型、好地段就買下來,完成人生大事。但如果是改善型需求,或者是拖一二年買房也可以的剛需群體,我們覺得現在並不是買房的好時機。

首先,開發商今明兩年是債務集中到期,急著要銷售房產,回籠資金。因為,一旦資金鍊斷裂,開發商就有倒閉的危險。早在2015年我國貨幣政策全面放開,於是國內開發商們開始借錢擴張圈地,於是各地頻頻出現一擲千金,不計成本的地王,但是開發商借的錢是要還的,今明兩年是集中到期日。所以,越往後面,開發商降價幅度越大,所以,改善型剛需購房者還可以再等一等,等房價降了。

再者,有些剛需,是看到房價上漲,生怕自己將來買不起房,想再買一套。對此,我們認為,現在中央政府多次強調“房子是用來住人的,不是炒作的”。各地政府也因城施策,進行房地產調控,未來房價迴歸居住屬性是大勢所趨。可能過去不買房,房價越來越高,現在等一等,房價會比預期更便宜,所以,建議這類剛需群體,過去沒買房就算了,以後就不要再做高房價的接盤俠。

再次,不管是投資購房,還是剛需改善型購房,都希望買了房子後,房價能夠上漲。但事實上,未來房價上漲的空間已經被封殺,指望房價再次大漲,根本不現實。因為,中國居民加槓桿已到極致,房價再漲的空間有限。在中國家庭資產中,有77%的資產是房產,只有23%才是金融資產。而且有80%的家庭有了房貸,正在還銀行貸款。一旦投機性購房需求減弱,當地剛需購買力非常有限,未來房價跌勢難免。

最後,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在加大,處於經濟結構性調整週期,就是要擺脫對房地產的依賴,轉換成擴大內需和科技創新,來拉動經濟增長,這樣才是可持續的發展。我們建議那些並不急著買房的剛需群體。再過二年,等國內經濟週期向上,房價開始探底回穩時,再出手買房。現在投機性購房群體還沒有完全撤離,房價尚未明顯下跌,盲目想著買房,風險太大,一不小心就被套在了歷史的高位。


不執著財經


首先你是剛需購房者,你買房的目的不是為了投資,是為了住,對嗎?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其實價格已然不是你最應該關心的要素了,為什麼這樣說呢?就像人的衣食住行的基本需求,你不管在哪個時代,都屬於剛性需求,開發商同樣都打價格戰的時候,你需要考慮的就是在優質的品牌房企裡面選擇適合你自己的配套.地段.公共環境的房子,因為決定一個房子內在居住舒適感的,品牌房企可以儘量人性化的考慮到位,外在的地段,一大部分配套是無法發生很大改變的,所以在房子降價的大環境下,主要考慮選擇優質房企裡面的地段好的房子,內外兼修,以後也不論房子升值與否,你都不會感到遺憾,當然這樣的考慮是在你的預算都沒有問題的前提下哦,希望能為你提供幫助,謝謝你的提問


LIUFEIV587


首先不確定你在哪個城市,如果是三大城市群或者杭州,成都等熱門城市有中意的房子,殺到價格合適可以入手,如果是三四五線小城市或者人口淨流出的城市可以再等等。總之如果一定要買,在自己的能力範圍之內儘可能買地段好一點,小區品質高一點,樓層位置都好一點的房子,不要只看便宜,買老破小,或者邊邊角角的房子。


中年不油膩的強哥


你買房子了嗎?

沒有

怎麼還沒買呀?

再等等,馬雲說,房子會降成白菜價。

對馬雲來說,買什麼不是白菜價?

對於剛需一族來講,任何一個時間點買房子,都是賺的,因為你是“剛需”。趕早不趕晚。

房價每年都在調控。可是下降了嗎?不見得,反而是越調控越漲。今年調控下的樓市主要以穩定為主:穩地價,穩房價。


簡藍


簡單回答:

真正的剛需,在任何時候買房都沒有問題,只要資金和購房資質完全符合要求就行, 因為剛需是完完全全需要房子來住的,而不是投機的炒房客!

手裡資金不夠,還需要買房的人,還不算剛需


想顧家的浩哥


朋友們好!

房價下跌,剛需購房者肯定是應該買房了!現在房產市場仍然屬於白銀時代,如果你是剛需的話,肯定在房價下跌的時候買房是比較划算的了。下面來分析一下。

現在房產市場仍然是白銀時代

從現在的房產市場的走勢來看,現在房產市場仍然是處於白銀時代。現在的房價肯定是不會像過去十幾年那樣猛漲了,但是未來十幾年房價也會緩慢上漲的。


我們2018年的城市化率在59.5%,現在美國的城市化率在82.5%左右,日本的城市化率更高,達到了90%以上。

隨著經濟的不斷髮展,我們的城市化率未來十幾年肯定還會持續上升的,現在的城市化建設也會穩步推進,人口也在持續流入城市。

城市中人口的持續增加,肯定能夠帶來住房需求的增加,住房需求的增加可能會帶來房產價格的緩慢攀升。

因此,未來隨著城市化的不斷深化,隨著人口的不斷流入,未來房產價格肯定還是會保持一個穩健攀升的態勢的。

剛需族可以買房

現在有些地方的房價確實出現了下滑的現象,這對於剛需買房可能是一個很好的機會。畢竟房產下跌的時候,可以選擇的房源增加,買房的支出減少。如果你現在沒有房產,想買房子的話,那麼現在價格正是比較低,那買房就比較合適了,可以說現在買房有很多好處。

首先買房以後,可以住在自己買的房子裡面,肯定是心情愉快,再也不用遭受租房的痛苦了,也不用遭受來回搬家的辛苦了,而且也不用擔心房價上漲了。

第二是可以降低租金支出。買房以後,雖然有月供,但是減少了租房的支出,租金可以用來繳納月供,可以說還是比原來省了一些。畢竟現在月供是給自己買房呢。

第三是房產能夠保值增值。現在的房產市場仍然是處於白銀時代,未來我們的城市化率還將不斷提升,房產價格還是會緩慢上漲的。因此,未來房產依然能夠很好的保值增值。

因此,如果你現在是剛需,想買房的話,可以考慮購買市中心的學區房,這樣的房產可能未來升值的空間將會更大一些。


綜上所述,現在房產有所下跌,對於剛需族來說,可能是買房的一個較好的時機。

如果您喜歡我的觀點,歡迎您關注我,也歡迎您加入我的免費投資圈子,可以進一步交流。歡迎大家多多評論,點贊,關注!

睿思天下


呵呵,房價下跌,剛需者該不該購房,最終得由自個兒決定。不過和尚講一個股市裡的邏輯給你聽聽,或許對你有啟發。

在A股市場交易的散戶,小妖和老王都看中了股票M——

M股從平臺整理開始下跌了;

連續跌了兩天,小妖和老王猶豫中,沒有買;

又跌了一天,連跌三天了,小妖和老王又猶豫不決,沒有買;

第四天,M股又低開震盪後,往上漲了一點,小妖吃進部分倉位,老王還在等更低價沒有買入;

第五天,M股維持小幅度震盪,這樣一連三天都如此;

第六天,小妖不想等了,全倉吃進。老王認為M股還會有大跌,繼續等待機會……;

第七天,M股突然放量拉出漲停板,小妖賺錢了,老王嘆息狠狠扇了自已兩巴掌;

在股市裡,可以說小妖和老王之類的散戶成千上萬,什麼時買入?取決於自已對市場和個股的認識。

同樣邏輯,當前全國房價仍處在上漲週期趨勢中,據統計8月70城有55城房價在上漲,總體上依然是上漲的,只是上漲的幅度在收窄。

在“房住不炒”和穩房價、穩地價、穩預期的調控節奏下,樓市基本上以穩為主基調,不會大漲也不會大跌,不論是在一二線城市,還是四五線城市,穩健的樓市是目前各城市長效調控機制的需要,更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作為剛需者,購房的目的是取捨住宅的居住屬性,而不是其金融屬性。在樓市大環境下,房價呈穩中有跌時,最終還是依自已實際情況,自已做主。

生活中有句經典——“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謝謝閱讀!


野馬和尚


剛需,剛需,說實話真的煩了,是個人都說自己是剛需。

今天咱就來徹徹底底地掰扯掰扯,“剛需”到底是不是剛需。

先說“剛需”們自己理解的剛需。

1.結婚,結婚不買房誰跟你過日子。

2.戶口,不買房,不落戶,終究是個外地人。

3.將來孩子上學,你不能讓孩子回老家唸書吧。

這些確實是不買房沒法解決的問題。

但是,這些就等於現在、立刻、馬上就得買嗎?

尤其對於不遠的未來會發生什麼,大家都心照不宣。

所以說究竟是不是剛需,你現在不必跟我說,等未來如果房價降了,你彼時會怎麼做才能知道。

以下都是建立在未來幾年房價下降的前提下。當然房價會漲你也不會來問這個問題。

第一種情形:你眼看著房價下跌,漸漸的你當初的首付已經跌沒了。想出手止損,但是不行啊,這是你在這個城市唯一的一套房。後來房價繼續下行,你發現當初的首付現在已經可以全款買下這套房子了,然而現實是你必須在剩下的二十多年裡繼續把貸款還清。虧,虧大發了,但是必須還完,不然銀行雨天收傘,你真的一無所有了。這種情況,確實是剛需,很不幸,很無奈,但是沒辦法。

第二種情形:房價開始下跌,感覺形勢不妙。你聯合其他業主圍堵售樓處,要“討個說法”,意料之中的沒什麼結果,另想辦法,想及時止損卻發現越是跌卻越沒人買,“追漲殺跌”把自己打了個正著。好不容易找到人接盤了,但也虧了個首付進去。迴歸租房生活,等到房價不再上新聞的時候,用當年的首付全款買了兩套一樣大的,從此不再過問。這顯然就不算剛需了。

第三種情形:六個錢包+硬上槓杆,還有大額借款的。與第一種情形不同的是,發現當初預期的收入增長由於大環境的變化完全沒有兌現,甚至已經失業,貸款還不上了。個人信用崩潰,已經沒有正規單位願意招聘,房子被銀行收走,能不能租到房還得看未來會不會出臺租房看信用的規定,沒有就還好,有東山再起的機會,不然就真的風餐露宿了。當然也會有人萬念俱灰一跳了之。這種情況還要評價人家是不是剛需未免太過無情,只能說是時代的悲哀吧。

所以請自己評價一下,將來自己會走哪條路,腦子裡仔細過一遍,不用我說,是不是剛需自己就會有答案。

看完這些後果,產生一絲猶豫的,您那個“剛需”還是剛需嗎?

肯定有人沒注意我“房價下跌”的前提,或者觸及到自己的利益,直接火冒三丈“房價怎麼可能跌”,堵死這個念想,當然我也不把話說死,我也沒說一定跌,我只是提醒一下:

下跌不等於暴跌,即使10年跌30%,你說的那三種情況也不會輕易發生的。


鄭州房產諮詢


不要端著炒房的思想過著剛需的日子,那是偽剛需。

如果糧價下跌了,還吃飯不?如果衣服降價了,還穿衣不?如果丈母孃都不要彩禮了,還結婚不?

剛需,就是必須買房,因為需要房子的使用價值,不買日子就過得受影響,甚至是過不下去。需要關注的是房子的位置,交通,物業,設施,環境等等,價格是次要的。

如果只是要買個不掉價的東西,那還是把錢存在銀行裡最安全穩妥。


溫情默默的兔子


首先提問者肯定不是剛需購房者,如果大家不清楚剛需的概念,我在這裡再給大家普及一遍。

剛性需求

我們常說的“剛需”二字,是“剛性需求”的簡稱。具體是指那些在商品供求關係中受價格因素影響較小的需求,換句通俗地話來解釋就是:真正的剛需購房者是不會因為房價上漲或房價下跌就暫停自己的購房行為的,這才是剛需購房者的真實購買表現。

那些看到房價下跌就猶豫買不買,看到房價上漲就著急想立刻買的購房者的需求叫做——彈性需求。如果也要簡稱一下的話,就簡稱為“彈需”。

因此提問者提問的問題本質應該是:“房價下跌,彈需購房者該不該買房呢?”這就延伸到下一個問題“什麼時候買房合適”?

什麼時候買房合適?

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原因也很清晰明確,每個人所在的城市不同、每個人的收入水平不同、每個人的住房需求不同從而導致了每個人買房的時機也不同。

我無法詳細地給每個人定製一個最佳的買房時機(太勞累了),這裡就以一個在城市出生的孩子該在什麼時候買房為例,較為細緻地幫這類人群羅列他們該買房的時機。(其他類型的購買群體也可以留言詳細描述你的現狀和需求,儘量幫你分析)

如果你是在城市出生、城市生長、城市裡念大學、畢業後在城市工作、工作的單位給予你繳納五險一金;你的父母也都是在城市出生或一直在城市工作,父母有自己的積蓄、自己的工作、退休金。你戀愛了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女方的條件和你完全一致(城市出生學習工作,父母城市工作養老),那麼這個時候你的購買需求就比較明確,可以去看房選房買房了。

如果你不符合以上任何一個條件,那麼當下都不是你最適合買房的時機。

我每天都能收到很多網友的私信詢問購房問題,但是基本上大家詢問的問題都是A樓盤和B樓盤選哪個?或者A城區和B城區哪塊更有發展潛力等等。這些人才是真正地剛需,因為人家不用別人提醒、不用別人解釋就已經在看房選房了,只不過人家更實際更聰明,向懂得房地產知識的人虛心提問,從而避免自己買房時遇到一些潛規則。

聰明的人都懂得將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而那些自命不凡地人看到有人建議買房就直接開罵人家是房託,通過一個小小的問答,你都能看得清楚:為什麼有的人越來越成功,而有的人一直原地踏步。

因此我非常嚴肅地回答提問者:當前環境下,中國部分城市的房價一直在上漲並沒有下跌但依舊銷售火爆,還有部分城市的房價已經跌到了白菜價但依然無人問津,未來一段時期內,我國還將繼續呈現這種房價極度分化的現象。另外就是真正地剛需購房者都在外面看房選房,沒時間在這裡給大家介紹自己是個剛需購房者,更不會提問該不該買房,他們只會提問他所看的哪個樓盤值不值得買。因此這個問題在我個人看來就是個偽命題。

(以下是關於為什麼不符合我所列條件的人不適合買房的真實案例,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延伸閱讀)

我們逐個來分析我列出來的那些條件,每個條件都是活生生的例子中總結出來的。

我提到的城市出生、城市生長、城市念大學、城市工作都是在強調兩點,即你以及你周邊人的價值觀和消費觀。

價值觀趨同地城市孩子,城市就是他們的根,他們沒有農村的宅基地可以繼承,他們從出生就住在父母單位的單元房裡,成長的過程中他們也經歷了父母買房換房的過程,他們非常清楚也非常明白:要在這個城市裡成家立業,買房是避不開的選擇。

他們以及他們身邊的每一個同學、每一個朋友都擁有同樣的價值觀念和價值認同。

其中部分人買不起房時,父母會出手相助,因為父母一輩經歷過(1979年以前)住房問題的困擾,他們不願意讓孩子獨自承擔這份壓力,他們其中有能力的會全款替孩子買好房,能力有限的也會給孩子付個首付讓孩子自己去還月供。他們不會讓孩子去農村蓋房,因為第一他們沒有農村的宅基地,第二他們知道孩子的未來在城市。

要求中提到“女方的條件和你完全一致”如此要求也是有原因的。昨天有個事業小成的老哥向我提問“小舅子結婚,老婆讓他給小舅子買房買車,這個錢他該出嗎?”

這位老哥生活在武漢,老婆家在一個三線城市旁邊的小鎮,小舅子想在市裡買房,但是沒有工作沒有固定收入自然也沒有公積金,本來說付個首付,但是老婆擔心弟弟還不了月供,就乾脆讓自己老公全款給小舅子買一套房子,再買個車,就把婚結了。

此前這位老哥跟老婆結婚前自己已經有一套房了,但是因為名字不是老婆的,老婆就要求以她的名字再買一套房,老哥答應了也買了。

可是沒想到的是給老婆買了房後還要給小舅子買房,他開始想不通了。

你看,這就是價值觀、消費觀不趨同的兩個人結婚後的矛盾。

而那些夫妻雙方以及父母都是在城市生活工作的家庭結婚時是如何要求的呢?

一般情況下都是男方買房,但是女方不會要求加自己的名字,為什麼?因為女方家裡也有房,並不缺房。除此之外,女方還會陪嫁一輛車。雙方父母以及親朋好友給的紅包全都給小兩口貼補家用。

我身邊凡是兩個城市家庭結合的夫妻,即使是婚後因為感情不和離婚,也從來沒有因為財產問題鬧出過矛盾。

而相反那些一方是城市家庭,另一方是農村家庭的夫妻,即使沒有離婚,但日常都會被各種各樣的瑣事而困擾。

古人講究門當戶對絕對是有意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