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 安踏海外收購模板:FILA中國十年,走向百億俱樂部

2009年,將當時境況不佳的FILA重新帶入中國市場時,安踏或許沒有想到,這家意大利老牌在折戟大中華區之後,能夠在自己的手中被盤活。

十年運作,2019財年中期,安踏集團第一次披露其財務數據:上半年,FILA營收同比增長79.9%至65.4億元,在集團的貢獻佔比為44%,毛利率高達71.5%,毛利大漲79%至46.7億元。

相較之下,安踏主品牌營收同比增長18.3%至75.89億元,在整個集團佔比51%。可以想見FILA單一品牌所作出的貢獻。

10月17日的第三季度財報則顯示,

安踏海外收購模板:FILA中國十年,走向百億俱樂部

安踏集團時尚運動品牌群CEO、FILA大中華區總裁姚偉雄。圖片來源:FILA

在市場的高度關注下,2019年10月,FILA大中華區總裁姚偉雄少有地面對界面新聞等少數財經媒體,公開談及戰略層面的問題。

姚偉雄說:“2019年上半年,FILA在安踏整個年報中佔40%。安踏主品牌的增長率在行業裡非常高,按照兩個品牌的增速,我們相信到年底,FILA的貢獻度還是小於安踏主品牌。”

隨著FILA在集團內部的貢獻率和地位攀升,這家品牌正在中國市場做出更多嘗試,從時尚運動向專業運動尋求新的增長點。

更具戰略意義的是,FILA在安踏的國際品牌運作中扮演著標杆角色。

安踏海外收購模板:FILA中國十年,走向百億俱樂部

從時尚到專業運動

十年之前的2009年8月,安踏集團以總價約6億港元,收購FILA在中國的商標使用權和專營權等所有權益,負責在中國內地、中國香港和中國澳門推廣及分銷FILA商標產品。

FILA就此重新進入中國市場,不久後,時尚界經驗豐富的姚偉雄就任FILA大中華區總裁。

從時尚領域轉入運動品牌公司,他認為自己對西方潮流時裝有一定了解,對中國業務也熟悉——“兩點結合起來,對於如何在大中華呈現一個百年品牌有點小優勢。”

FILA在中國市場做出具有基調性意義的戰略定位:運動時尚。

姚偉雄解釋道:“重新帶著FILA品牌來到中國市場,已經很刻意將它的時尚因素和時裝因素帶入到這個運動品牌中。今天我們很難說多少是運動,多少是時尚。”

目前,FILA中國旗下總共擁有四個子品牌,分別是面向25至45歲的主品牌FILA、面向3-15歲的兒童品牌FILA Kids、針對15-25歲的潮流品牌FILA FUSION以及專業運動品牌FILA Athletics等。

有的產品線時裝感多一點,有的產品線運動感多一點,按照FILA的想法,是根據不同年齡段、情景、運動項目等組合出來,沒有說一定要分到底時尚還是運動。


安踏海外收購模板:FILA中國十年,走向百億俱樂部

FILA定位運動時尚。圖片來源:FILA

近兩年,嚐到甜頭的FILA中國在時尚領域的投入更為明顯。

除了頻繁與時尚品牌進行跨界聯名,FILA代言人幾乎都是演藝明星:“金馬影后”馬思純、新生代四小生之一的黃景瑜、“虎撲女生”高圓圓,還有日本頂級男星木村拓哉的女兒木村光希。

2018年,FILA成為第一個、同時是目前唯一登上米蘭時裝週的國際運動品牌。

“我們跟明星的合作,從2016年開始到2018年呈現幾何增速,2019年上半年明星藝人合作已經有130人次,”FILA大中華區品牌副總裁施睿說道。

但同時FILA不想放棄專業運動。今年9月,FILA成為中網的獨家運動服鞋官方合作伙伴,合約期三年。自此,FILA正式啟動網球戰略,加碼專業運動領域。

姚偉雄說:“我們希望FILA除了在時裝領域以外,在專業這塊也有更多的呈現。中網只是其中一項,後面跟網球有關的運動我們會全面展開”。

安踏海外收購模板:FILA中國十年,走向百億俱樂部

瑞典網球名宿比約·伯格

實際上,這家創立於1911年的意大利品牌,最光輝的時期正是在網球運動時裝的背景下實現的。

1973年,FILA率先在運動服上大膽運用色彩醒目的圖案,實現了網球運動服飾的時尚變革。

不久後,瑞典名宿比約·伯格成為品牌代言人,穿著FILA網球服飾拿下六屆法網冠軍和五屆溫網冠軍,成就了該品牌在1970年代的高光時期。

姚偉雄解釋,“網球戰略不是現在才有的,本來網球跟FILA就密不可分。在國外FILA一直有支持網球,只是中國消費者關注網球絕對人口比例並不是最高,我們認為未來幾年會越來越高,所以現在是一個好時機。”

2018年,FILA推出專業運動子品牌FILA ATHLETICS,產品層面以網球、高爾夫、跑步和健身為四大類別,滑雪、騎行和水上運動作為季節性系列存在。

據介紹,2018年平昌奧運會期間,FILA贊助荷蘭代表團、中國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國家隊、中國香港代表團以及韓國冰壺隊等隊伍。

對於即將到來的2020東京奧運會和2022北京冬奧會,安踏極其重視,而FILA已有營銷計劃。

之所以此時發力專業運動,FILA看重的還是政策支持下的消費潛力。

“我們認為專業運動領域可以再擴大,消費者運動意識、運動裝備、運動產業的參與度一年比一年高,這是很好的市場機會,”姚偉雄說道,“既符合國家政策又符合人民生活的模型,對FILA生意來講是很好的額外增速,何樂而不為。”

為了配合專業運動市場的投入,FILA在代言領域將用上體育明星,有一些已經簽約,還有不少也是打算簽約——“未來會看到FILA不斷納入體育明星。”

安踏海外收購模板:FILA中國十年,走向百億俱樂部

專業運動子品牌FILA ATHLETICS產品。圖片來源:FILA

安踏“放權”

作為一個全球知名的百年運動品牌,FILA的“前安踏時代”並沒有打動中國市場。

2005年進入中國之後,擁有其大眾化市場業務的Full Prospect和FILA Marketing均為百麗全資附屬公司。

公開資料顯示,Full Prospect在2007年淨虧損人民幣553萬元,2008年擴大至3218萬元。FILA Marketing在2007年虧損543萬港元,2008年則虧損達699萬港元。

外界認為,品牌背後的百麗集團,產品和渠道優勢主要體現在女鞋,缺乏在國內開發國際運動品牌的經驗,因而市場拓展得並不成功。

同時,2008年前後,金融危機導致消費需求疲軟,定位於高端領域的FILA受到一定影響。


安踏海外收購模板:FILA中國十年,走向百億俱樂部

直至2009年,安踏從百麗手中接手FILA中國業務,後者成為安踏旗下收購的第一個國際品牌。

目前,FILA的全球業務分為五大板塊,包括髮源地歐洲、北美、南美、北亞以及歸屬安踏集團的大中華區。

姚偉雄解釋,“每個板塊的側重點不一樣,人群愛好和時尚度存在落差,五個板塊的打法都會不一樣,因為市場本身的消費者接受FILA的程度不一樣。”

儘管各大區域業務歸屬不同的運營方,但每隔半年,所有高層負責人都要參加FILA全球的閉門會議。

“簡單來講就是數十個國家的人鎖在房間裡互相探討,分享商品設計和市場案例,能產生出一個很實際的效果。以我在很多跨國公司供職的經驗,FILA這種打法非常少見,也非常有效,”姚偉雄說道。

安踏收購FILA,在很大程度上是實現優勢互補。

意大利老牌主要走高端運動路線,在國際品牌效應和科研方面有優勢。

與此同時,安踏在本土影響力以及人力、零售、供應商和物流供應鏈等硬件環節給予支持,FILA可迅速搶佔市場份額。

實際上,收購完成後,大量消費者長期並不知悉FILA中國業務歸屬安踏。或是為了讓FILA相對獨立運營,安踏對外沒有高調宣揚兩者之間的關係。

姚偉雄亦提到,安踏授予FILA足夠的獨立性和自主權,“不僅給我個人,而且給予整個FILA團隊的獨立運作,很多商業決定與投資回報速度,允許我們犯錯,允許我們有不同的標準。在一個集團,這是蠻難的。”

2016年,FILA曾與華裔設計師Jason Wu在北京舉行一場運動時裝秀,包括模特、導演、音樂和DJ等元素來自法國和意大利等地,流程繁瑣且成本較大。

“如果你是用中國公司的做法去看,Jason WU這個秀是不可能落地的,錢都不說了,所有模特製作班底都是歐洲運過來,”姚偉雄說道,“如果授權不夠充分,這個秀根本連產生都沒機會。”

他認為,時裝秀是比較單一的項目,但一個公司的運作,全年下來幾千個決定是很複雜的事情,集團“放權”的重要性更為顯現。

另一體現是,與安踏主品牌直營批發結合不同,FILA採用全直營的零售模式——這是安踏收購中國業務後最突出的轉變,耗時三年,該品牌從經銷商手中收回幾乎所有門店。

從總部到零售端形成扁平化管理,FILA拋棄一般運動門店的拘謹風格,提升時尚觸覺。

此外,直營優勢在於對市場消費趨勢進行快速反應,這對於一個定位時尚的運動品牌而言至關重要。

直營模式下,產品毛利率在提升,2019財年中期財報顯示,FILA高達71.5%的毛利率遙遙領先於安踏主品牌的42.5%。

安踏海外收購模板:FILA中國十年,走向百億俱樂部

FILA門店全直營。圖片來源:FILA

不過,由於直營致使公司內部的人力和租金成本增加,FILA與安踏主品牌的淨利率差別不大,分別為29%和32.2%。

FILA仍不會考慮經銷商批發模式,“我們認為這個生意模型是對的,經過這7年的驗證,這個商業模型在中國應該是最合適的。”

官方數據顯示,2010至2015年間,FILA營收年複合增長率超過50%。

姚偉雄早前曾在接受界面新聞採訪時預計,2016至2020年保持30%以上的增速——現在看來,他低估了FILA在中國市場的潛力,2019上半年增長率高達近80%,成為集團最重要的業績驅動力。

10月16日,安踏體育股價一度上漲3%至75港幣,今年迄今股價翻一番,總市值首次突破2000億港幣,FILA亦功不可沒。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隨著FILA業績高漲,如今,姚偉雄在集團內部有了另一個新身份:時尚運動品牌群CEO。

2019年中期,安踏首次在財報中提出三大品牌群的說法——以安踏、安踏兒童、Sprandi和AntapluS為主的專業運動品牌群,以FILA、FILA FUSION、FILA KIDS和Kingkow為主的時尚運動品牌群,以亞瑪芬體育、DESCENTE、KOLON SPORT為代表的戶外運動品牌群。

安踏海外收購模板:FILA中國十年,走向百億俱樂部

安踏多品牌矩陣。羅盈盈/攝

安踏集團總裁鄭捷說:“事業群各自有明確的定位,有各自獨特的商品,我們相信從管理中會更聚焦,更好地實現協同孵化,讓一些新興品牌在相對成熟的環境中得到比較好的支撐和發展。”

品牌群的構想是在收購始祖鳥母公司亞瑪芬體育後被正式提出,對旗下眾多品牌進行梳理,讓具備共性的品牌擁有專門管理團隊。

每個品牌群包含一個主力品牌,帶動規模較小的品牌發展。

這意味著,除了FILA事務之外,姚偉雄還要兼顧香港中高端童裝品牌小笑牛(Kingkow)。

未來品牌群計劃還會銜接更多品牌進行孵化,姚偉雄的核心團隊因此變得非常忙碌,“我經常開玩笑說,我們現在是一天28小時,才能夠做完手頭的事情。”

一直以來,除了拉動集團業績增長以外,FILA在安踏更具前瞻性的角色是運作國際高端品牌的模板。

早在2015年,集團年營收突破100億元時,安踏曾表示其目標是尋求更多海外收購。

目前,安踏在中國擁有經營權的國際品牌不僅有最早的FILA,還有冬季運動品牌迪桑特和戶外老牌始祖鳥等。

姚偉雄曾在2017年向界面新聞說道,“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已經知道怎麼做了,後面集團其他品牌在搭建的時候,就有可以借鑑的經驗。”

安踏海外收購模板:FILA中國十年,走向百億俱樂部

毫無疑問,FILA是時尚運動品牌群的主力業務。最新的第三季度財務簡報顯示,FILA零售額同比取得50%-55%增長,相較上半年的增速有所減緩。

截至2019上半年,FILA門店數量達到1788家。受到市場大環境的影響,FILA預計下半年的開店速度會略微放緩,但仍保持較快增長。

FILA曾在2017年提出目標,希望三年內中國市場進入“百億俱樂部”。如今,FILA在2019上半年的營收已經達到65億元,全年業績破百億幾無懸念。

值得注意的是,FILA上半年已經超越國產大牌李寧,後者中期營收同比增長33%至62億元。

但FILA距離耐克仍遙遠,美國運動巨頭在大中華區的最新財年營收為6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38億元)。

姚偉雄總是反覆被問及同一個問題:FILA增速很快,都是翻倍的增長,以後速度慢下來怎麼辦?

姚偉雄說:“從絕對百分比來看,當你的分母變大,分子自然變小。如果仔細算,絕對份額是在擴大當中,不管是實際體量還是增值,你會看到每年在不斷變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