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1 包頭地名:沙爾沁鄉的10個村名來歷

沙爾沁鄉,位於郊區東部,鄉政府駐地在沙河鎮東23公里處的海岱,因管區內有沙爾沁村而得名。轄9個村民委員會,10個自然村。

海岱村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駐海岱,故得名。轄1個自然村。

海岱:“海岱”,系蒙語“哈其亞圖”的略寫,意為“畜圈”。因早年本村曾有畜圈,故名。

沙爾沁第一村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駐沙爾沁,按駐地村民委員會順序排列得名。

沙爾沁第二村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駐沙爾沁,按駐地村民委員會順序排列得名。

沙爾沁第三村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駐沙爾沁,按駐地村民委員會順序排列得名。

沙爾沁:“沙爾沁”,系藏語“沙日查”,”意 為“白塔”。因本村建有鎮龍王的兩個白塔,故名。

大巴拉蓋村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駐大巴拉蓋村,故得名。轄1個自然村。

大巴拉蓋:“巴拉蓋”,系蒙語,意為“村莊”。早在200年前,本村即已形成村落。

土合氣村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駐上土合氣村,故得名。轄3個自然村。

上土合氣:“土合氣”,即蒙語“圖格其”,意為“旗手”。

下土合氣:本村在上土合氣之南1公里,故名。

三頃地:早年,有一李姓居民在本村周圍租種了三頃地,並定居下來,故得名。

永富村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駐永富村,故得名。轄1個自然村。

永富:本村原名協勝永窯子,土改時改為永富村,以寄託村民們永遠走富裕之路的美好願望。

阿都賴村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駐阿都賴,故得名。轄1個自然村。

阿都賴:“阿都賴”,系蒙語,意為“牧馬人”。因此地原駐有牧民以養馬為主,故名。

官地村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駐下官地村,故得名。轄2個自然村。

下官地:百年前,本村的土地屬官家所有,故名官地。又本村位於上官地之南,俗稱下官地。

上官地:百年前,本村的土地屬官家所有,故名官地。又本村位於下官地之北,俗稱上官地。

資料來源:《內蒙古自治區地名志(包頭市分冊)》(1985年11月)

資料整理:黃翔,網名“陰山小蟲”,包頭市本土文化研究中心 秘書長、包頭市九原博物館 理事、包頭烹飪餐飲飯店行業協會 副會長。讀萬卷書、行千里路、嘗百般滋味,感悟文化,修行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