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兒童買什麼保險好?

琴聲蕭蕭


  很多父母感到迷茫,壽險、重疾險、意外險、教育金保險任何一種保險都有作用,但是自己的預算有限,無法一一為孩子配齊,究竟給孩子買哪種保險才合適呢?

  小兒保險買哪種

  若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建議父母從孩子的保障需求出發。孩子尚在成長階段,這個階段健康是基礎,教育等均是父母后續需要考慮的問題。故而建議父母為孩子配置保險以保障孩子健康成長為主,具體配置方案如下:

  基礎配置:少兒醫保是根本,建議每個家長無論是否購買商業險,都為自己的孩子配置一份少兒醫保。

  原因:其一,少兒醫保限制少,對孩子的健康要求低,幾乎每個寶寶都可以購買到少兒醫保,這樣的話即便孩子無法購買商業保險,也不至於保障空白。

  其二,少兒醫保費率低,性價比高。少兒醫保的門檻很低,每年所需繳納的保費很實惠,絕大部分家庭都可以承擔得起,對家長朋友而言壓力小。

  其三,少兒醫保覆蓋範圍廣。少兒醫保作為國家福利性保障,可以保障的範圍很廣,孩子生病住院很多費用都可以報銷,購買少兒醫保,有利無害。

  商業配置:3大險種合理配置,意外險作基礎,重疾險為關鍵保障,醫療險作補充。

  給孩子配置好了少兒醫保之後,接下來家長需要操心的就是商業險了。若是預算足夠的話,綜合為孩子配置意外險、重疾險和醫療險,則可以為孩子構建起較為齊全的保障。若是預算不夠的話,重疾險是關鍵。

  1、意外險作基礎保障:目前商業險意外險的年交保費幾十元、幾百元都有,保額也較高,身故全殘保額可達20萬乃至更高,父母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等情況,為孩子配置一份涵蓋意外醫療的意外險,作為基礎保障。

  2、重疾險是關鍵:如今少兒重疾十分高發,給孩子配置一份重疾險很有必要。建議家長為孩子配置專屬少兒重疾險,最好針對孩子高發的白血病、嚴重川崎病等疾病可以雙倍或多賠賠付,重點轉嫁孩子高發重疾風險。給孩子購買重疾險可購買定期消費型,這樣的話所需保費會較少,對家庭經濟壓力也較小。

  3、醫療險可作補充:若是已經為孩子配置了重疾險和少兒醫保,為了給孩子更好的保障,也可以為孩子配置一份商業醫療險作為補充。至於類別,家長可以選擇普通的商業醫療險,也可以選擇百萬醫療險,用於醫療費用報銷,還是比較實用的。


慧擇保險網


給寶寶買保險一定是必要的,但在買之前弄明白該如何買是更重要的。

如果說給寶寶買保險只能提一條建議的話,我的建議一定是:

不要首先考慮給寶寶配置教育金、年金等理財類產品;

四年來,我審核過太多的保單,也見過無數的父母給寶寶買保險,在傳統的線下代理人銷售途徑,給寶寶配置教育金、年金險是很多寶爸、寶媽的首選。

不說別人,我的親哥哥,幾年前在我小侄女出生後就主動找保險代理人買了一份理財產品,年交保費6000塊,多少歲後開始每年返還600元,直至終身,他感覺這款產品挺不錯,能返一輩子的錢;

然後我問了他一個問題:

每年給小孩返600塊,能幹啥?能幹啥?!

真的沒什麼用,並且當時他剛畢業,剛成家,又有了小孩,正是經濟壓力最大的時候,6000元的年金險不但沒有作用,還是很大的一個經濟負擔;

更何況當時大人、小孩任何醫療險、重疾險等保障類保險都沒買,買了理財險後更沒有預算去買這些保險了;

也有很多夥伴跟我反饋,幾年前在代理人的宣傳下,給寶寶買了一份年金險,每年交費1-2萬,關注公眾號後發現這份保險沒有什麼保障作用,再重新去買醫療險、重疾險,交費有壓力;退保這份年金險又要損失好幾萬,很糾結...

這也正是我極力反對首先配置教育金、年金險產品的最重要的原因:它會佔用我們的現金流,導致我們無力購買其他真正保障類保險;

總體上來說,買保險還是很昂貴的一件事情,照目前,如果要給一家五口(兩個老人+兩個大人+一個小孩)買到適當額度的保障,每年的保費基本上要達到2萬+;

我們留給買保險的預算是很有限的,對於絕大多數家庭來說,每年拿出2萬元用來買保險都是負擔不起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先給寶寶買了年金理財類產品,是沒有多餘的預算來買醫療險、重疾險等保障類產品的;而相比較於年金險,醫療險、重疾險等產品才是真正能提供保障的,才是我們更需要的;

所以,先不說買年金險到底劃不划算,收益高不高,從保障的角度講,它一定是排在全家的醫療險、重疾險、壽險、意外險之後考慮的,並不推薦為寶寶首先配置。

說到保費預算有限,帶來的另一個觀點是:寶寶購買保險的必要性是排在其父母之後的;

畢竟爸爸、媽媽才是寶寶的天,只有寶爸、寶媽先有充足保障,才能更好的去為寶寶遮風擋雨;

但也不是說,只給寶爸、寶媽買保險,不給寶寶買保險,這裡想分享的一個更重要的觀點是:在保費分配上,寶爸、寶媽的保費應該佔大頭;

實際上,寶寶因為年齡小,再加上合理的配置方案,很少的保費就能獲得非常充足的保障。

具體到產品配置上,推薦寶寶的重疾險選擇保障30年即可,原因之一就是前面說的:這樣能有更少的保費支出。

原因之二,保險產品日新月異,有理由相信30年後的保險產品的保障會更加的全面、優秀,到時候可以方便更換更好的保險,並且如果為0歲寶寶購買,30年後他剛好30歲,可能也剛剛成家有了小寶寶,正如目前的你們,再重新為他的小家庭配置保險也一點都不晚;

具體在產品選擇上,該給寶寶配置哪些保險呢?

寶寶患白血病等重疾風險高,需要重大疾病保障。

寶寶身體抵抗力差,需要醫療保障;

寶寶淘氣調皮,好奇心強,需要意外保障;

所以,給寶寶買保險,基本上只用考慮醫療險、意外險、重疾險就夠了,因寶寶身故並不會對整個家庭造成經濟上的問題,所以寶寶是沒有壽險需求的。

1)重疾險

很長一段時間,我推薦給寶寶配置的重疾險都是百年人壽的大黃蜂2號少兒重疾險;

目前來說,少兒重疾險已經有非常多的選擇,我更傾向推薦復星聯合媽咪保貝少兒重疾險。

它提供重疾+中症+輕症+少兒特疾+身故返保費+豁免,另外還可以選擇附加第二次重大疾病保障;

2)醫療險

寶寶的醫療保障主要有兩方面需求,一方面寶寶身體抵抗力普遍較差,經常感冒、發燒住院,所以需要小額醫療保障;

另一方面,像大人一樣,寶寶也可能患一些花費巨大的疾病,所以需要鉅額醫療險保障;

3)意外險

簡單講,雖然保險法規對未成年人身故保額有限額,10歲以下兒童身故保額不能超過20萬,10-18歲身故保額不能超過50萬;

但是保險法規對未成年人的殘疾保額並沒有限額,而我們給寶寶買意外險最重要的是獲得意外殘疾保障;

所以我們可以“無視”未成年人的身故限額,意外險想買多少買多少,這樣意外殘疾可以獲得更高的賠付,只不過意外身故只能按限額賠付,有一點點浪費,但從保障角度講是值得考慮的;

簡單總結:

如果以0歲男寶寶為例:

媽咪保貝少兒重疾險的保費為936元/年;

安聯住院寶需要546元/年;

尊享e生旗艦版醫療險需766元/年;

平安小頑童意外保為60元/年;

該保障計劃的保費為:936+546+766+60=2308元;

該保險計劃提供的保障為:

20萬意外身故/殘疾保障;

1-2萬小額住院醫療保障

300萬鉅額醫療保障;

80萬重疾保障;

40萬中症保障;

24萬輕症保障;

輕症豁免重疾險保費保障;

對於幾歲內的兒童來說,每年只需要花費兩千塊錢,就足夠享受充分的保險保障了;

到底該買30年還是終身?

少兒重疾險目前主要有兩種選擇,一種是買媽咪保貝這樣的保障30年,另一種是保障終身;

至於到底該保障30年還是終身,這是沒有標準答案的。

如果你實在糾結,可以考慮30年與終身各買一半保額;

媽咪保貝少兒重疾險也可選擇保障終身,或者可以考慮嘉多保重疾險。

以上就是我對寶寶保險規劃的總體建議,核心觀點總結如下:

1、在全家重疾險、醫療險、壽險、意外險沒有配置齊全前,不要考慮為寶寶配置教育金、年金等理財性質的產品;

2、給全家都買上保險是比較昂貴的,保費預算大頭應該分配給寶爸、寶媽,寶寶推薦配置保障20-30年的定期重疾險;

3、在保障需求上,寶寶需要配置重疾險、小額醫療險、百萬醫療險、意外險,具體產品推薦見文章內容;

4、通過選擇合適的保險產品,每年只需要1000-2000元的保費支出就可以為寶寶構建非常全面的保障了;

希望這篇文章能對你為自家寶寶配置保險起到作用。


股市尋龍


還買保險,我算是真真正正的被保險公司給騙了,前幾年我在太平洋保險公司臨西分公司給我愛人和孩子買的保險,我愛人是大病險,孩子是分紅險,結果我給我愛人買保險的第三年,我愛人不幸得了腎病綜合徵,在河北省二院治療,結果我去保險公司報銷,沒想到太平洋保險公司的服務人員說,你愛人的病太輕不給報,大家請注意,保單上有這一項,我就拿悶了,非得這個人死了?不對,應該說死了也不給報,因為你不懂法,所以說我一時火起,退保,結果三年的時間被騙了一萬多,大家說,這個保險公司還能讓人相信嗎?


用戶54371947957


問:兒童買什麼保險好?

答:通過以下為寶寶設計的兩個保障方案對比,我們來看一看究竟什麼樣的保險適合兒童繳納。

方案一:以國壽福少兒臻享版2週歲女性兒童為例:保額10萬元,繳費期間19年,保險期間為終身,年繳保費1469.21元,保險責任如下:

1.少兒輕症豁免給付;

2.投保人豁免;

3.重症給付;

4.附加住院醫療費用補償5000元;

這裡存在幾個問題:

1.監護人是都有保障?是否足額?

2.在監護人沒有保障或者保障不足的情況下,發生重大風險怎麼辦?

3.如何為孩子選擇合適的保障?怎樣使有限的資金髮揮最大的保障作用?

方案二:我們重新為寶寶設計一個保障方案:

在寶寶三週歲時以每年300元的保費投入,為寶寶投保中國人壽的“英才保”學生平安補充險,這樣從3週歲至28週歲大學畢業,每年有以下保障:

1.意外傷害或疾病身故:2萬元;

2.意外傷害殘疾:5萬元;

三,意外傷害醫療費用:2萬元;

3.住院醫療費用:16萬元;

4.10種重大疾病醫療費用:5萬元;

5.住院醫療津貼:50元/天,最多不超過180天。

通過【方案一】與【方案二】來對比分析,方案二資金投入遠遠小於方案一,且方案二的保障範圍遠遠大於方案一。僅僅每年的結餘資金完全可以為監護人購買一份保障交通安全的“百萬身價保障”或者為監護人購買一份“百萬醫療”,這樣使有限的資金更大的發揮保障作用。

並不是說寶寶的保障不重要,在資金許可的情況下,在去考慮寶寶的可以返本的期繳健康險。

再一個,監護人每遲投保一年,隨年齡增長保費會增加很多,而寶寶隨年齡增長保費會相對減少少許,所以說寶寶的保障暫時可以用繳費低廉保障充分全面的學平補充險代替,有百利而無一害。

寶寶的學生平安補充險在投保時要考慮兩個問題:

1.必須保證按期續保,不按期續保意義不大或者毫無意義;

2.必須選擇一個具備豐富的專業經驗的代理人。

3.以學平險補充險代替寶寶的重疾險只是一個權宜之計不能做長久打算。


職業保險經紀人廉為民


社保

這個保險是必不可少的,一是比較便宜,二是有社保以後,購買其他商業保險,保費也會便宜很多。三是社保沒有什麼門檻限制,花錢就能買,算是國家的一種福利型保障。

重疾險

這個險種也是必不可少的。目前市面上的重疾險產品有很多,購買的時候,可以根據家庭實際情況以及保費預算來做合理購買。

如果家庭經濟條件比較緊張,可以購買消費型重疾險,一年花個五六百塊錢,就能拿到30-50萬的保額,整體性價比還是比較高的。

意外險

3歲的孩子,容易磕磕碰碰,可以給孩子購買一份意外險,裡面最好包含有住院醫療。在孩子受到意外傷害的時候,可以利用意外險進行報銷。

住院醫療

這種住院醫療險一般額度不高,大部分是1萬-5萬之間,免賠額較低,一般是0-500元之間,可以跟百萬醫療險做個有效補充。

更多內容歡迎關注【大叔探保】,一個不賣保險,只聊保險知識的大叔!


大叔探保


兒童買什麼保險好?

給兒童買保險,其實真的很簡單,也就是1000多,就能給兒童“佩奇”保險!

首先說明,在“佩奇”任何商業保險之前,兒童醫保(居民醫保或者新農合)這是第一選擇;

畢竟醫保是可以帶病投保、不需要核保,最重要的是可以終身續保;更關鍵的是保費低。試問哪個保險可以做到呢?

所以,醫保這是必須選擇的!

一份兒童“佩奇”保險計劃應該包括:醫療險、意外險、重疾險(排名不分先後),我認為任何一個兒童保險“佩奇”方案,都應該包括這三個基本的保障!

一、意外險

給活潑好動的兒童購買意外險,這應該是每一個寶爸寶媽的選擇。畢竟兒童的意外風險是很大的,所以一款完美的兒童意外險是必須的;

具體的保障內容包括:50萬意外保額(傷殘最高50萬)+2萬意外醫療(0免賠,100%報銷,自費藥可報銷)=150元。

對!你沒有看錯,這是我平安保險的產品哦!

二、醫療險

一款0免賠、100%報銷、報銷範圍不限社保、進口藥、自費藥都可以報銷的百萬醫療險,是每一個兒童的選擇;

當然了,理賠後不影響明年續保,保費也不會單獨調整;

價格很美麗:1000元上下,能解決150萬以內所有符合保險責任的住院醫療費;

三、重疾險

保額50萬起步,有兒童特定重疾額外賠付(比如白血病是100萬),有輕症、中症,自帶輕症、中症豁免,當然了也可以附加投保人豁免哦!

這樣的產品保費每年也就是5、600元,怎麼樣夠優秀吧!

所以,給兒童買保險的思路就是1+3:

1是兒童醫保,3是意外險、重疾險、醫療險;

有了1+3,無論兒童是生病還是受傷都有保險了,可以全方位保護孩子的成長!

當然了,還有更多的保險方案可以參考!

我是“#悅悅說險#”,我來自明亞保險經紀!一個客觀、專業、有溫度、有態度的保險自媒體(全網同號)。請關注“悅悅說險”讓我把專業帶給你!也可以關注我的頭條號!


悅悅說險


作為一個六週半男童的媽媽,和一個專業銀行理財經理來說,我覺得我很適合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分析下兒童的特點:好動,喜歡整天整鬧個不停;安全意識逐步養成中;抵抗力差,時不時鬧點小病;等等。

鑑於兒童的這些特點說一下保險產品兒童這個群體的配置。

首先是社保的醫保,這個是最基本的保障,而且重點是便宜,所有的人都可以負擔,一年交一次,不用自動明年作廢,行話叫消費型保險。這個農村有新農合,城鎮有城鎮居民醫保,這個基本可以全覆蓋,人人上了。建議及時上,省的用的時候後悔沒上。

其次是商業保險。建議有條件的購買一些。

首先推薦卡單。就是那種卡式的,一般一二百塊錢。這個是可以報銷門診的。忘了說了,社保的一般住院才賠付。而兒童因為好動的天性,小磕小碰,燙傷等時有發生,卡單的作用就突顯了。而且費用低,基本每個家庭都能負擔。

其次是重疾險。新聞報道中有2015年重疾的一個發病率,河北省的,我印象中在72%多,我現在手頭沒有,這個保險公司基本都會提供,有必要的親可以搜索驗證一下。同樣保額的保費隨著人的年齡的增長而增長,建議有條件的越早上越好。而且重疾險在人的一生中就跟買房子似的,沒有一步到位的。比如資金有限時,能住就好。隨著收入的增長,可能需要改善型住宅。有孩子上學,就需要學區房。等等。重疾險也是這樣。七八年前,可能一個人十萬的保額就可以。但是現在最起碼二十萬起步了。而且這個和人的身價,年收入相關,有一個收入補償功能。而且現在多個保險公司推出了針對兒童多發疾病的重疾險,更有針對性。有的在重疾基礎上還增加了住院津貼等。

再次是教育金保險。這個見仁見智吧。優點是能專款專用,提前規劃兒童的教育金,甚至創業金,婚嫁金等。但是收益並不是很高。業內很多人用基金定投去做教育金這個規劃。收益高。但是有一點,支取靈活,相當一部分人等不到給孩子用就給自己各種用途花掉了。

總而言之,兒童建議社保中醫保,卡單,有條件的話重疾險能越早上越好,教育金保險則看各人情況吧。


理財經理李玉娟


“六一”兒童節轉眼就將到來!

父母都說過的一句話也許是:“孩子,爸媽希望你生活無憂,平安健康。”但其實很多事情與其“祈禱”不如“未雨綢繆”,一份兒童保險才是為孩子未來遮風擋雨的最好保障。

01兒童重疾險的兩種思路

1. 30年保障與終身怎麼選?

有媽媽爸爸們非常糾結是選擇30年還是終身,其實這根本就不是一個問題,在便利君看來,這是一個家庭預算平衡的問題(錢的問題)。

如果家庭保險整體預算少,就給孩子購買30年的保障,省下的錢給大家多購買一些保險,畢竟只有父母才是孩子最大的保障,父母出了風險問題,可能寶寶的保費都沒有人交了……所以購買保險才有“先大人,後小孩”之說。

如果家庭保障整體預算較多,建議給孩子購買保障終身的,因為安全邊際高。

2. 什麼是安全邊際?

便利君經過這麼多年的真實感受,寶媽寶爸們在給孩子選擇重疾險時,關鍵邏輯一定要考慮以下:

當下充足

時間充足

安全餘量充足

被稱為三個投保安全邊際。

(1)當下充足,最為重要

也叫當下保額充足。保額最低就是0,最高不設限,其實可以購買多家保險公司的重疾險,累計保額行業並沒有明確的規定。前提是預算承受得了。

比如0歲孩子購買50萬的晴天寶寶、50萬的媽咪寶貝,均購買30年保障,累計100萬重疾險保障,每年也不會超1000元。所以預算多數家庭是可以承受的。

如果預算有限,一種方式是購買30萬保障終身,一種方式是購買100萬保障30年,當然要選擇後者。因為,購買重疾險其實就是購買保額。

(2)第二考慮時間充足

所謂時間充足就是,你在當下保障充足第一關的基礎上,有保障時間長的,不選擇保障時間短的。

無論購買定期,還是終身,都有划算的理由,也有不划算的理由。

購買定期的理由是:經濟在發展,保險公司的重疾險產品越來越好,大人保障孩子20年或30年,孩子成人後自己安排保險。

購買終身的理由是:先給孩子一個終身的基礎保障,正是由於經濟發展,所以一張保單保額不可以有足夠保障一輩子,孩子成大後再另選產品補充保額即可。終身的好處就是有一個保障先打底,就像考卷先拿了60分一樣。

便利君剛才說過了,其實問題的本質是預算問題,而不是其它問題。

預算多就給孩子購買終身的,預算少,其實就沒得選擇,只能選擇定期的

為什麼有預算就要選擇終身的呢?不能省下麼?

其實是不建議省的。

有些媽媽們錯誤的認為,現在有錢也要購買保障20年的,因為沒有必要購買終身的。其實就是忽略了時間充足的重要性。

購買保障20年的,孩子成人後,需要重新購買,時間充足度小。

購買保障終身的,孩子成人後,一樣也需要重新補充保額的。但優勢很明確,先佔著一份50萬的保障到終身,時間充足度高。(手有餘糧心不慌)

購買保險肯定不是為了出險去的,但事實上在孩子20年30年內身體出現健康異常,不能再有購買重疾險的資格,仍是一個概率事件。比如結節、感染、意外事件、器官類的各種疾病,都會導致這張保單30年到期後,喪失再次購買重疾險的資格。這是手有餘糧心不慌的本意。

(3)第三考慮安全餘量充足

所謂安全餘量充足就是,條件及預算差不多的情況下,有多次重疾賠付的產品,不選擇一次重疾賠付的產品。

有人說,一輩子怎麼可能這麼倒黴,發生一次重疾,還能得第二次?

便利君不吝對多次重疾險產品的推薦和喜歡,因為就像我們打掃房間,把所有的地板都清掃到了,只有一個角落裡有灰塵,而恰恰是這個角落裡有蟑螂。

所以就算單次重疾的概率是99%又怎麼樣,多次重疾險提供了1%的機會的。這個1%的成本,我們仍承受不起。

有關多次重疾險的專業概念,我們稱為重疾風險具有傳導性。

02直接上乾貨

目前市場上最火的重疾險產品主要包括:

瑞華小佩奇、瑞泰晴天保保、慧馨安、童樂保、大黃蜂、媽咪寶貝、阿童木

03重點產品介紹

1. 復星聯合媽咪寶貝

優勢:

(1)108種重疾保障(可選不分組2次重疾賠付)+40種輕症+25種中症

不難看出,媽咪保貝的重疾、中症及輕症保障覆蓋病種還是非常全面的,而且在眾多的少兒重疾險中,首創可選第二次重疾賠付責任(108種疾病不分組,間隔期365天)。在中症和輕症方面,均不分組、無間隔期、最多可賠付2次,成人重疾險中含中症保障的並不罕見,但在少兒重疾險中可賠付中症的市面上還是少有的哦。

(2)重疾不分組多次賠付

關於第二次重大疾病保障,就是在患第一次重大疾病365天后,再次患其他重大疾病,仍然能獲得基本保額賠付;

(3)18種特疾+5種罕疾,最高可賠付300%

媽咪保貝不僅在重疾保障的數量上遙遙領先,在特定疾病和罕見疾病的賠付上也是很高的,18種特定疾病賠付200%保額,5種罕見疾病賠付最高可達300%保額。值得敲黑板注意的是,媽咪保貝的18種特定疾病+5種罕見疾病可不是隨便定義的,它幾乎涵蓋了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的少兒高發疾病,完全符合少兒群體,不得不說,這樣才能被稱得上是最靠譜的少兒重疾險。

(4)投保人豁免誠意滿滿

父母為孩子投保,父母一旦出現疾病或意外,投保人豁免條款可以免去後續未交保費,保單依然有效。

缺點:

嚴重心肌病要求條件比較嚴格,被保險人永久不可逆性的體力活動能力受限,不能從事任何體力活動。

2. 百年大黃蜂2號

優點:

(1)重疾保額遞增

這款保險是一個保額會長大的保險,前 11 年重疾保額每年 5% 複利遞增,如果第一年保額是 80 萬,那麼第 11 年保額為 130 萬。

(2)特定重疾保額翻倍

如果得了產品指定的「12 種特定重疾」,保險公司會給兩倍保額,比如你保了 80 萬,實際會賠 160 萬。

(3)輕症多次賠付不分組

輕症可以賠 3 次,不分組賠付是對咱們最友好的。

(4)投保人豁免

投保人得輕症即可豁免,比較寬鬆。

缺點:

兒童特定重疾保障到 18 歲,如果 18 歲後得白血病這樣的特定重疾,就沒有保額翻倍的保障了。

3. 小佩奇

優勢:

(1)投保條件寬鬆

對於先天性疾病的保障,在小佩奇出現前,

基本上,國內的重疾險都有一條責任免除:被保險人患遺傳性疾病,先天性畸形、變形或染色體異常。

像慧馨安、大黃蜂2號等熱門少兒重疾險的免責條款也都逃脫不了這個限制,

但小佩奇少兒重疾險的免責條款中,將這一條去除了:投保時未發現的先天性疾病導致的輕症或重疾,都可以正常賠付

(2)首創少兒特定重疾3次賠付,基本重疾保額賠完後還能賠賠賠!

瑞華小佩奇的首創,突破在於少兒特定重疾的多次賠付,第一次賠完之後,保單不中止,還能賠第二、第三次。

缺點:

(1)缺少三種高發重疾病種

兒童重疾網上的說法很多,有說8種的,有說16種的,關鍵看什麼,這些重疾是否高發兒童主要高發的重疾是:白血病、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重症肌無力、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幼年型類風溼性關節炎、嚴重川崎病、嚴重瑞氏綜合徵、嚴重肌營養不良症、嚴重癲癇、嚴重哮喘。

說明白了這一點,我們來說說小佩奇,小佩奇缺少了兩種高發重疾,分別是1型糖尿病、嚴重癲癇,在少兒次高發重疾方面,小佩奇缺少出血性登革熱。

這三個病種的缺失是小佩奇最嚴重的坑,足以掩蓋它的所有亮點。

(2)輕症隱性分組,而且缺少微創冠狀動脈搭橋術

(3)重疾有湊數嫌疑

一些發病年齡集中在60歲以上的老年重疾病種也列在重疾病種裡面湊數,如嚴重類風溼性關節炎等。

(4)公司方面

瑞華是一家2018年成立的公司,成立時間有點短,沒有往期數據可以參考。

4. 瑞泰晴天保保

優勢:

重疾保額每兩年遞增基本保額的15%,最高遞增75%,重疾保額的遞增,不受輕症、中症理賠的影響。

缺點:

(1)兒童高發重疾的保障力度一般

前面我們講過,雖然晴天保保全面覆蓋了17種兒童高發病,但只有7種可以獲得保額翻倍的保障,保障力度一般。

(2)中症的覆蓋病種還是偏少一些,只有10種

輕症的心血管2項高發病也存在隱形分組,兩項只賠付一項,當然,其它產品也這樣。

5. 阿童木

優點:

這款產品的在兒童保障上的優點非常明顯。

(1)特定疾病保額翻倍

如果罹患12種兒童特定疾病,7歲之前可獲最高賠付3倍保額, 30歲之前可獲最高2倍保額。

比如,你給孩子保了50萬,7歲之前得了特定疾病,那麼孩子將獲賠 150 萬,如果是普通重疾,就是50萬。

這麼設計,就是把兒童特定重疾的槓桿提高了。

(2)特定重疾保障時間長

通常兒童特定重疾只保到 18 週歲,它家可以保障到 30 歲。

時間拉長解決了一個問題,孩子成年後到剛工作期間依然有患病風險,而且經濟還不能完全獨立,這段空檔期的保障阿童木補上了。

(3)匹配了成人重疾多次賠付責任

這款產品設計涵蓋了一個人從小到老,成人需要的重疾保障也少不了。

阿童木這款特點是重疾分 5 組賠 5 次,癌症單獨分組。

上線了投保人豁免:如果爸爸給孩子買了保險,在續交保險中途得了重疾或者有其他意外,那麼孩子後續的保費也不用交了,保障依然有效。

缺點:

缺少兩種種少兒高發輕症。

業內較為認可的16種兒童高發重疾,阿童木缺少溶血性尿毒綜合徵及胰島素依賴性糖尿病兩種。

給您推薦性價比最高的保險產品,為您節省30%-40%的保費。請關注微信公眾號:便利保,有任何疑惑在線解答
喜歡本文的話,別忘了在文末點個贊哦

便利保


給孩子買保險,建議先給孩子參保少兒醫保,這也是醫療方面最基礎的保障,是國家普惠性、互助性的福利,相對於商業保險來講,有可帶病投保、保證續保、持續保障的優勢。

給孩子買商業保險,建議重點考慮意外險、重疾險和醫療險。

1、意外險

兒童一般比較調皮,難免有磕磕碰碰、摔傷、觸電、燙傷等情況發生,所以一份意外險非常有必要。



意外險保障意外身故、意外傷殘、意外醫療等責任,如果發生意外,可根據合同約定給付保險金或者報銷醫療費用。

2、重疾險

給孩子買重疾險,主要是為了防範孩子得了重疾,給家庭帶來的經濟損失,如果得了重疾,一般都難以治癒,治療時間長,花費巨大,而且至少還需要一個大人來照顧,這樣也會影響大人的收入。


重疾險保障重大疾病,如果不幸得了重疾,且符合理賠條件,保險公司按照合同約定給付保險金,可用於治療疾病、康復費用、日常支出等。

3、醫療險

已經有了國家醫保,醫療險可以作為補充,防止患病發生災難性的醫療支出。

醫療險保障意外醫療和疾病醫療,如果發生醫療費用支出,可以根據合同約定報銷醫療費用。

壽險一般是給家庭經濟支柱買的,預防大人不幸身故,可以留一筆錢給家人,而對於孩子來講,並不是優先考慮的險種。

教育金屬於理財類保險,如果沒有做好基礎保障,不建議買教育金,預算充足可以考慮。

如果想了解給孩子買保險更詳細的介紹,可以到我的主頁閱讀文章《給孩子買保險應該買什麼保險?有什麼注意事項和建議?》

如有其他疑問,可在評論區留言或私信!


光輝說險


本篇回答主要圍繞兩點:

  • 少兒保險主要有哪些?

  • 投保四大險種有哪些注意事項?


開門見山,少兒保險的重要性排序:社保>商業保險。

小朋友有必要買的險種,一共四大類:綜合意外險、住院醫療險、重大疾病險和教育(婚嫁)年金。

下面依次來說:

小朋友上完戶口後,即可參保城鎮普通居民醫療保險,便宜又實用,重要性不多講。


本文主要講商業險。


一、 綜合意外險


幼兒從床上墜落、誤食危險品、燙傷、觸電、窒息、溺水、交通事故、貓抓狗咬等都是每個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潛在風險。

少兒綜合意外險很簡單,為保護未成年人,防範道德風險,國家對未成年身故賠付進行了限額,10歲以下身故/全殘賠付(含疾病身故)不能超過20萬,10-18歲不能超過50萬。

那重點就應該放在意外醫療上面,話不多說直接上產品(唯一推薦)。

“平安小頑童學平險”,10歲以下小朋友,60元/年的基礎版足矣。

意外醫療0免賠額不限社保範圍,100%報銷可謂誠意滿滿。

1萬的報銷額度不要嫌少了,這個額度主要是用來應對意外門診醫療的,如果不幸出險,醫療花費大於1萬,大概率是住院了,那麼住院醫療險就起到作用了。


二、住院醫療險


顧名思義,達到“住院”的客觀條件才可能拿來報銷的醫療險。

市面上產品多如牛毛,那選擇產品的時候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1、免賠額:商保的免賠額類似於社保中的起付線,免賠額以上的費用才能報銷;

2、報銷範圍:是否可以報銷社保目錄之外的費用,自費藥自費診療項目是否可以報銷;

3、報銷比例:最理想的報銷比例當然是100%;

4、理賠認可醫院:普通醫療險一般為公立二級及以上醫院普通部;中端醫療險可擴展至特需部、國際部及私立醫院;高端醫療險甚至可擴展至昂貴私立醫院(如和睦家)及海外醫院等。

5、是否需要先經過社保報銷:普通住院醫療險,一般都會分社保款和非社保款,社保款須先經過社保報銷,若直接走商業保險,報銷比例會少很多,非社保款則不必。

6、“健康告知”項(重要!一定要如實告知!)、除外責任、續保穩定性等其他條款:


醫療險的“健康告知”和除外責任大體相似,核保也會比較嚴格。

續保方面,目前市面上不存在嚴格意義上保證續保終身的商業醫療險產品。只要沒有停售,絕大多數產品第二年都可以做到無縫續保(免等待期、無需健康告知),不會因為被保人的健康狀況發生改變或歷史理賠情況,對單個被保人作特殊處理。

如果保障期內出險,第二年保險公司不接受續保,這樣的產品就相當沒有誠意了,直接PASS。(點名新華康健華貴系列、泰康尊享系列醫療險)。


至於產品嘛。

  • 如果對就醫環境沒有硬性要求(公立二級及以上醫院普通部),能接受1萬元的絕對免賠額,自己在支付寶“螞蟻保險”買人保健的“好醫保長期醫療”就很好,費率友好感人;

  • 如果想做到0免賠額,“復星聯合樂健一生”就很有競爭力,而且這款產品還可附加特需部,社保款與非社保款費率相差也不大;

  • 如果想要包含“質子重離子”保險責任,“眾安尊享e生2019版”也很不錯;

  • 如果想做到看病刷卡直付、大陸住院含VIP部,“MSH欣享人生”也可以考慮;

  • 如果經常去私立醫院,意在享用全球頂尖醫療資源,“BUPA尊尚計劃”瞭解一下。


三、重大疾病保險


最耳熟能詳的險種。

重疾險與醫療險最大的不同主要有3點:

1、保障內容不同

醫療險不限疾病種類,只要是看病就醫發生的費用,在保險責任範圍內即可賠付(住院醫療險還需達到“住院”的客觀條件等);

重疾險限制疾病種類,一般重疾險合同會約定幾十種重大疾病和輕/中症,只有罹患符合合同定義的疾病,達到賠付標準才可獲得賠付。

2、賠付方式不同

醫療險是報銷型險種,報銷醫療費用,如藥品費、診療費、治療費等,報銷上限不超過實際花費。

重疾險是給付型險種,罹患合同約定的重大疾病,達到理賠標準,無論實際花費多少,都會直接賠付保額。比如某被保人投保了50萬保額重疾險,罹患甲狀腺癌,實際治癒費用可能只需要4-5萬元,但仍然可以獲得50萬全額賠付。

所以,可以說醫療險是對被保人醫療費用的補償,重疾險則側重對被保人罹患重大疾病期間所蒙受收入損失的補償。

3、保險期間不同

醫療險一般是短險,交一年保一年,不保證續保。

保險公司保留產品停售且不讓續保的權利,非連續續保期間,每一次重新投保新產品都會審核被保人身體狀況,這樣就極有可能會遇到身體健康狀況變差,又恰逢產品停售或其他原因導致無法續保的尷尬情況。

重疾險是長險,保險期間可以選擇幾十年或終身,保證續保,因為合同是長期的,只要求被保人在投保前身體健康狀況符合就行了。

那麼購買重疾險需要注意哪幾點呢?

1、重大疾病種類:重大疾病賠付100%基本保額。銀保監會規定的6種+行業協會規定的19種,一共25種,每家保司的產品裡面都包含,這25種高發重疾涵蓋了市面上重疾理賠概率的96%以上,有這25種就夠了,多了也無用。

2、輕症種類及豁免:輕症賠付20%-50%基本保額,賠付比例越高,產品條款責任自然越好。銀保監會和行業協會對輕症未對嚴格要求,所以某些保司的某些產品會在高發輕症裡面做手腳,在一些高發輕症上短斤少兩(點名平安福及大小福星),這就需要我們擦亮雙眼。

3、身故責任:在未賠付重疾的情況下,被保人身故,是賠付保額還是返還保費、或是無返還,對費率的影響也會比較大。

4、保險期限:保1年、至70歲還是保終身?費率千差萬別。

其他影響費率的因素:重疾多次賠付、含中症責任、癌症二次賠付責任、到期返還已交保費、產品贈送綠通服務的價值,甚至保險公司的知名度等等,都要在首先滿足上面幾條的情況下,再去追求的東西。

而最最重要的,肯定是重疾保額。

所以,在保費預算有限的情況下,少兒重疾險最需要注意的,應該是把保費花在重疾保額上,不要為了所謂“返本”,拿出大半預算來購買小朋友並不需要的壽險、長期意外險及儲蓄分紅險。


推薦產品供大家參考一下吧:


1、百年人壽大黃蜂2號&復星聯合健康媽咪保貝&瑞泰人壽晴天保保(定期重疾險)

推薦星級:★★★★★

推薦理由:條款誠意度高,超高重疾保障額度,超低費率。

0歲寶寶80萬重疾額度(特定少兒重疾如:白血病等,賠付160萬),20年繳費保障30年,年繳保費1000元左右


2、百年康惠保(旗艦版)&崑崙健康保2.0(終身重疾險)

推薦星級:★★★★

推薦理由:條款誠意度高,可附加特定疾病,無須捆綁終身壽險產品。


3、泰康健康有約智選版&人保無憂人生至尊版&中英愛守護至尊版等(終身重疾險帶壽險責任)

推薦星級:★★★

推薦理由:如果比較在意保險公司知名度或重疾多次賠不分組,可以考慮這三款產品,終身重疾險強制捆綁了終身壽險(18歲後賠付),跟“少兒平安福“形態差不多,但起碼比平安福有誠意。


四、教育/婚嫁年金


前面我把“年金險”說成“必要”,可能很多人會不服氣。

“有錢有餘力再考慮”,“中產以下沒必要買”,很多人這樣建議,包括以前的我。

但接觸的客戶越來越多以後,我越發覺得這其實是一句廢話。


到底什麼時候才算“有錢有餘力”?到底有多少錢才算“中產”?

支付寶螞蟻保險上的“全民保教育金”,1塊錢就可以投,傻瓜式操作鎖定“複利”,需要“有錢有餘力”嗎?(僅作舉例,非推薦)。


咱們80末90初這代人,且不說把理財賬戶做到接近4個點的年複利,有定期強制儲蓄習慣的有幾個人?又有幾個人是按照“標準普爾家庭資產象限圖”來規劃家庭財務的?

長遠財務規劃?不存在的,

可有兩件事,是我們能確定且無法逃避的,一是孩子會長大(教育婚嫁),二是我們會變老(養老)。

那到底什麼時候才算是“有餘錢有餘力”呢?

沒人知道。


所以年金險很多人不考慮,甚至不願去了解,寧願把自己的儲蓄放銀行存活期放餘額寶漲利息。

餘額寶限額之前,我有一朋友,在餘額寶裡放了30萬,每天有20多塊錢利息覺得很滿足,卻在渾然不知中花掉更多,問他收益是多少,他說“本金都越來越少了,哪來收益”。


不要小看了我們自己花錢的能力,更不要高看了我們儲蓄的決心。

不信你可以反思一下自己:每當又一年過完了,你問過自己收益沒?

能存點錢下來就不錯了,哪來的收益?

現金長了八條腿,每天都在離開我們。

所以,對我們大多數80/90後而言,現階段能留下錢來比啥都重要。


如果沒有更好更穩健的投資渠道,年金險能長期鎖定比銀行高的利率,就是必要的,不接受反駁。

當然,我也只是指一部分人,如果把“保障類”險種做全了,手頭仍然寬裕,或家庭收入尚可,但並沒有一個很好的理財手段,讓自己的儲蓄能夠抵抗通脹,那麼這類偏“理財”性質的險種,就非常值得考慮。

給孩子買年金險,其最大作用是對孩子未來教育及婚嫁支出的一個長遠財務規劃,可能並沒有那麼急,卻並非不重要。


那麼年金險需要注意哪些點?

既然是理財產品,年金險除了“強制儲蓄”這一個特性外,也離不開理財三要素:安全性、靈活性和收益性。

安全性無需多講,年金險安全指數等同國債(尤其在2020年資管新規實施以後);

流動性肯定是要損失的,長遠的財務規劃必然會影響到資金的靈活運用,“強制儲蓄”損失資金流動性,在很多時候也可能並不是壞事。

最後就只剩下“收益性”這一個指標我們是可選擇的。


簡單粗暴的說出我的觀點吧:

大陸分紅險大多扯淡,風險偏好型選手,分紅險考慮香港保險更靠譜,比如香港友邦“充裕未來3”,保誠“雋升2”等,缺點是投保須赴港,且門檻較高,須長期持有保單;

固定收益類險種,就像選擇在哪個銀行存款一樣,選內部收益率高(IRR)的產品即可。(不懂內部收益率直接私信我)

萬能險別看演示收益!風險承擔能力較弱的朋友,不要碰投連險。

我近期會專門撰文分析固定收益類年金險產品(以支付寶上的“全民保教育金”為例),各位看官感興趣的話可以關注一下。


五、總結


以上4大類保險,綜合意外險、住院醫療險大多屬於1年期短險,重大疾病險、年金則為長期險種。

強烈建議擇優選取分開投保(不會存在“理賠不方便”的問題),不建議圖方便打包投保。


理由有四:

1、每個險種單獨投保,費率往往比“套餐式”產品低太多;

2、商業保險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每年對保單檢視調整,在少兒保險中尤為重要,單獨投保,可以相對靈活地規劃保障,不受“套餐險”限制;

3、每個險種優選最符合自己心意的產品單獨投保,投保前明明白白地知道保險責任,比“套餐險”籠統的產品介紹要好得多(買過的人最懂);

4、“套餐險”往往全而不精沒有側重,一款套餐賣百樣人,單獨投保則更容易滿足個性化需求。

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