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8 一季度中國經濟增長6.4%,來看委員們對這份成績單的“新讀法”!

背景新聞

17日下午,全國政協2019年第一季度宏觀經濟形勢分析座談會在京舉行。全國政協副主席劉奇葆、辜勝阻出席會議,副主席高雲龍出席會議並講話。

座談會上,國家統計局負責同志介紹了我國2019年第一季度宏觀經濟運行情況。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主任尚福林主持會議。全國政協機關領導班子成員、部分全國政協委員和地方政協代表出席會議。國家發展改革委、工信部、農業農村部、商務部、中國人民銀行有關負責同志參加會議,聽取委員意見,並互動交流。

全國政協委員和專家學者進行了交流發言,重點結合宏觀經濟走勢,對第一季度經濟運行情況進行分析研判,並就如何進一步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建言資政、凝聚共識。

逢山開路,遇水搭橋。中國經濟的韌性來源於結構優化,後勁取決於信心“壓實”。4月9日,在下調今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至3.3%的同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沒有吝惜對“中國成績”的肯定,將中國全年經濟增長預期上調至6.3%。

國家統計局昨日發佈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積極有為,初步核算,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21343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4%,與上年四季度相比持平,比上年同期和全年分別回落0.4和0.2個百分點。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8769億元,同比增長2.7%;第二產業增加值82346億元,增長6.1%;第三產業增加值122317億元,增長7.0%。

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多位全國政協委員不約而同地“透露”了他們對這份成績單的“新讀法”———工業生產有所加快,高技術產業佔比提高,特別是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7%,快於規模以上工業0.2個百分點;新產品快速增長,一季度,移動通信基站設備、城市軌道車輛、新能源汽車、太陽能電池產量同比分別增長153.7%、54.1%、48.2%和18.2%。

少則兩位數,多則三位數的增長,既是中國經濟之新,更是中國經濟之質。

談到移動通訊,很多人會將注意力集中在了5G在中國的探索與創新上。對此,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聯通研究院院長張雲勇對本報記者表示,5G是大國間科技博弈的重點,中國位於全球5G商用化“領跑”的第一梯隊。目前,我國的3家運營商正在開展5G網下的端網協同測試,測試進度及規模均位於國際前列。

張雲勇也提到,由於5G的頻率比較高,穿透性弱,基站規模一般是4G的2~3倍,需要千萬的量級,要實現全覆蓋還需要時間,但其帶來的新場景新業態,不僅改變生活,更可以賦能工業,改變社會。“經過兩到三年的發展,5G的資費一定不會高於4G,到時候大家可以用高性價比的5G的手機,享受5G的高速度、高體驗、高智能業務。”張雲勇這樣說。

“隨著5G推進,對移動基站的頻段要求更高,要達到良好覆蓋,需要更多站址。”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信息通信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童國華建議,要將通信基礎設施建設專項規劃納入城鄉總體規劃,協調開放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公共場館等建築物,以及各類公共設施。同時應根據實際情況對站址租賃限價,降低綜合成本。

“在智能+驅動下,一季度基建投資增速明顯主要受益於我國經濟實力增強和城鎮化進程加快和智能鐵路、智能軌道交通技術和裝備快速發展。特別是在車輛裝備、信號系統等關鍵技術領域已達國際先進甚至領先水準。”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全國政協委員、北京交通大學軌道交通控制與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通信方向首席教授鍾章隊這樣表示。

在鍾章隊看來,城市軌道的快速發展不僅有利於提升城市的服務水平,而且有助智慧城市的建設。在推進的過程中要樹立高質量發展理念,合理佈局,提高市場準入門檻,加大軌道交通知識產權方面保護與創新,同時還要繼續推動5G與人工智能技術在軌道交通中的應用落地。避免出現增長過剩的現象。

對於一季度城市軌道車輛的增長,全國政協委員,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王先進表示,城市軌道交通車輛產量的大幅增長來源於國內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的快速增長。特別是每年下半年各城市集中開通線路,按照車輛調試驗收週期,第一、二季度要陸續完成生產,導致了第一季度產量的大幅增長。“季節性大幅增加,不能反映全貌。年均增幅,才有規律性、有說服力。”王先進說。

王先進進一步表示,城市軌道交通的快速發展,是在新型城鎮化的形勢下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運輸需求的結果,下一步,要落實“規劃建設為運營、運營服務為乘客”的理念,更加突出人民群眾的需求,促進城市軌道交通的高質量發展。

“最近的上海車展,參展車型中有一半以上是電動汽車,我覺得與需求相比,這還只是起步開端,今年全年預計在170~200萬輛。中國汽車工程學會預測,到2030年,電動汽車年銷量能夠達到1500萬輛左右。”全國政協委員歐陽明高對國產新能源汽車,特別是電動汽車市場頻頻點贊,更寄予厚望。

而面對一些人士提出車企盈利能力不佳的情況,歐陽明高表示,建議大家到新能源汽車領軍企業去看看,“這些企業擁有核心技術,電池、電機、電控設備都是自己的,有技術就有規模,規模上去了,成本自然就降下來了。”歐陽明高表示,有些企業認為成本不可控,是因為核心部件的廠商低估了需求端翻番式增長的現實,因此電池、電控等核心部件生產廠商越需要,供應價格就越高,而如果核心技術握在自己手裡,很多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類似北京這樣的特大型城市,上路車輛中新能源車佔比接近20%,再過5年,這個比例估計會變為接近50%。車不僅會多,還會變得越來越好。過去都怕新能源汽車跑不遠,現在這類汽車不僅一次性能跑上500-600公里,技術含量也越來越成熟。”在歐陽明高看來,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不僅是對傳統汽車的替代,還會帶動信息產業、能源產業的發展,實際是對經濟的全方位拉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