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怎麼認識安全生產工作中“發現不了隱患,是最大的隱患”這句話?

只有一個老麥那就是我


發現隱患應當被做成一件專業的事,既然是帶有專業性而不是隨機性,那就要使用專業的手段,對於某一行,一定有一個行業的安全標準,從國家的法律大會上來看也有《安全生產法》、《XX省安全生產條例》、《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規定》等等,要做到專業性就要對這些內容進行學習,而不能憑藉感性認為不危險就沒有安全隱患了了,當然有的安全隱患顯而易見,而且危害相當大,但是這樣的顯而易見的隱患被大多數人識別的時候,在它出現之前就已經存在了很多的隱患疊加,做到專業化就是要識別這些被疊加的隱患,把這些相對來說比較難以識別的隱患排除掉,這樣就不會有那麼多的隱患疊加最終形成馬上就要發生事故的大的隱患。

在隱患排查的過程中,從中央提出來要為風險分級,也就是雙重預防體系中的風險分級管控,存在越大的風險,出現事故越大越不能承擔的事故風險級別應當被定的越高,那麼隱患排查就是圍繞這個風險的控制展開的,試想把所有的區域,車間,倉庫,機器等等的風險都做了風險分級,從防控大的風險開始排查,與標準、法律一一對照,就能系統的發現隱患。

錯在隱患是絕對的,只不過是不去管出現事故後果嚴重程度不同,不存在發現不了的隱患。

走路有可能會摔倒,這裡面都包含是否經過安全培訓的隱患,培訓未落實都是可以處罰的大大的隱患!


工術消防道


一、“隱患”的意義

“發現不了隱患,是最大的隱患”,這不是在玩文字遊戲,而是在強調:要重視發現事故隱患、及時消除事故隱患,要避免在生產過程中出現“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的情況。



俗話說得好,無風不起浪。任何一起事故的發生,都是有徵兆、有苗頭的。

美國著名安全工程師海因裡希(Herbert William Heinrich)在上個世紀30年代統計了55萬件機械事故,發現:其中死亡、重傷事故1666件,輕傷48334件,其餘則為無傷害事故。並從中得出一個重要結論,即在機械事故中,傷亡(重傷或死亡)、輕傷、不安全行為的比例為1:29:300,這就是著名的海因裡希事故法則。

海因裡希事故法則也可以表述為:每1起嚴重的事故背後必然有29起較輕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隱患相隨。

事故的發生絕非偶然,必然存在大量隱患。

因此,發現排除各種隱患是安全管理的首要任務、關鍵任務、核心任務。

二、發現事故隱患

隱患是導致事故的必然原因。發現事故隱患,重在明確何為事故隱患。

事故隱患是指違反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規章、標準、規程和安全生產管理制度的規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存在可能導致事故發生的物的危險狀態、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管理上的缺陷。

從事故隱患定義,我們可以看到,事故隱患表現為:物的危險狀態、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管理上的缺陷,事故隱患產生的原因為:違反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規章、標準、規程和安全生產管理制度的規定。

因此,要想發現事故隱患,必要一雙“慧眼”,必要對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規章、標準、規程和安全生產管理制度等有足夠的認識和熟悉。

發現事故隱患,實際是一種能力。企業經營者不可以看小安全,不要應付政府部門的安全檢查和考核,而應該把安全打造成企業實力的一部分。讓安全發展的理念,成為公司經營核心價值觀的內容。

三、消除隱患,重在落實。

事故隱患好似地雷,隨時都可能被引爆。及時發現和消除事故隱患,才能“防患於未然”,保障企業安全發展、持續發展。如今在安全檢查過程中,對於發現的一些隱患來說,企業選擇性“眼盲”,甚至視而不見、搞變通,做出些“掩耳盜鈴”的事情。追逐利潤和效益,本身沒有錯,關鍵要深刻明白“萬無一失”和“一失萬無”的辯證關係,切勿心存僥倖。

隱患的整改,企業不僅要有資金投入做保障,更要從管理的制度、防範的措施、人員教育等多方面持續發力。針對發現的隱患問題,整改重在落實到位,如此企業發展才能安全無虞。


安全隨身行


作為一名安全管理人員。我也來湊個熱鬧,談談小崔的看法:

1、首先得弄清楚安全隱患的定義,和安全隱患的分類,個人認為目前將隱患籠統的分為一般隱患和重大隱患,不科學,需要按行業進一步細化。

2、 電力行業還有一個名詞叫做缺陷,當運行發現運行不正常的設備的時候會報告缺陷,通知維修部門進行處理,這又與安全隱患存在著某種關聯,但不是全部。

3、現階段安全檢查基本上都是靠人的目視檢查,很少有藉助儀器儀表的,隨意行大,與檢查人的經驗密切相關,有時候一個問題,每個人的看法不同,也會影響隱患的確認。

4、政府監管部門一聽說是重大安全隱患就掛牌督辦,嚇得企業很少填報重大安全隱患,其實實際上存在的,大家只是心照不宣。但要做好預防措施,做好應急預案。防止事故的發生。

5、隱患排查治理不應該是安全員的事情,應該是生產一線對所轄區域的設備,設施進行的系統性排查。

6、安全隱患存在於各行各業,他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會隨著季節性等變化而變化。需要動態管理,總之安全隱患能夠及時發現和控制,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安全風險。

安全永遠在路上,安全為了你我他!


小崔談安全


首先得弄清楚隱患的概念。我們現在很多領導把隱患、問題、和事故事件、不安全行為不安全狀態分不清楚,經常亂下指令,造成了安全生產費的大量浪費。

而隱患在相關的國家標準和安全專著裡的概念並不清楚。我曾經在給員工上課的時候界定了隱患的概念,那就是“可能造成事故的不安全行為或不安全狀態所引起的能量到達失控的臨界點”。

要理解這段話的意思必須有預先判斷事故風險和事故後果的能力。所謂的“有果必有因”。隱患所以被稱之為隱患,是因為它可能會引發事故,但是所有可能引發事故的“因”都是隱患嗎?當然不是。只有風險達到一定的程度和控制手段失效,但是又暫時沒有行成事實上的後果,才能將這例不安全行為或不安全狀態列入隱患範疇。例如:天然氣輸送管道失效中的管道受損傷但沒有破裂洩漏,是形成了事實隱患。而管道安全距離不足,則屬於法律法規不允許且潛在安全風險和潛在後果較高,也屬於形成了事實隱患。

對於安全隱患的排查和整改,必須要由專業人員主導,安全管理人員判斷其風險和後果,才能確定其是不是隱患,是不是需要整改。所以安全管理人員有義務也有責任,在隱患排查和整改中擔任主要角色。


養魚中年


兩條省道,車來車往,十字交叉路口是交通安全隱患,如果沒有紅綠燈,就是重大隱患。如果採用立交,則基本無隱患。但不同的人也許判斷不一樣,這就是安全意識的問題。


牛編88


第一,任何一個系統都不可能處於百分之百的安全狀況。也就是說,安全只是一個相對概念,而不安全則是一個絕對概念。安全管理人員聽了這話可能會有點沮喪,但這是事實,不以人的意志而轉移。

第二,既然安全不是絕對的,那麼安全管理的意義和目的到底是什麼?簡單來說,就是降低事故的概率,包括事故發生的概率和造成傷害的概率。

第三,如何降低事故的概率呢?我們知道,任何一起事故的發生都是多個不安全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每減少一個不安全因素,事故的概率就會降低。這些所謂的不安全因素就是隱患。

第四,好了,綜上所述,既然安全是相對的,不安全是絕對的,那麼隱患的存在就應該是絕對的。即任何一個系統,必然存在安全隱患。如果不能發現隱患,那就意味著事故的概率沒有得到降低,意味著安全管理是無效的。所以說發現不了隱患才是最大的隱患啊!


浮生無記


解決這個問題的根本在於“專業人做專業事”。讓掌握、熟悉安全標準、規定的人員處理這些問題,提高隱患辨識率。


品茗聽雨33


既然有發現不了的隱患,那就一定有能發現的隱患。能發現的隱患自然就會被重視處理掉,也就構不成危險,也就不是最大的。而往往被忽視掉的才是最可怕的。這句話,並不難理解,我只舉個例子來說明一下。例如,某個飛機上假設存在兩個隱患或者故障,你只發現了一個,即可著手處理,排除故障,保證安全,這個被發現的隱患就不會太大,甚至人為可以處理,也就後構不成威脅。而另一個隱藏頗深的隱患,很難被發現,或者容易被忽視,那久而久之,這個沒有被發現的隱患就會成為影響工作或生命的最大隱患。所以,能發現的,是好事,至少防患於未然。當然,沒被發現的隱患,有它的隨機性,隱蔽性,艱難性。這就要求自身除了技術紮實外,還要思想過硬,態度認真。所以,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是有道理的。


不負卿卿


安全生產管理的過程就是不斷完善安全生產條件。安全生產條件是動態變化的,需要隨時保持監測。


目前安全檢查是最主要的監測手段,也是相對有效的防止安全事故的方法。安全檢查的過程中發現隱患,整改隱患使安全生產條件不斷完善,就可以有效避免事故的發生。


因此,安全檢查需要嚴格按照要求進行,否則就會流於形式,無法發現隱患,不能及時消除隱患。一旦隱患造成安全事故的發生,那時候就無法挽救了;


安全精選


在生產安全過程當中,安全大於一切,安全重於泰山,任何,工廠,現場,的生產操作都離不開安全二字。特別是在一些國外,對安全生產,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重視的,如果發現不了,生活工作當中一些安全隱患,就是最大的隱患,就是說明您發現不了工作生活周邊的一些安全隱患的話,就是最大的隱患,也就是對自己身邊的所處的環境最不瞭解。所以在我們的生產過程當中,安全始終是放在首位的。希望在您工作現場,積極發現問題,積極消除,工作上的隱患,就是解決我們生產,過程當中,首要問題。這樣的回答,是否對你有幫助的?親,謝謝!我是做過現場安全教育培訓過的,我是有親自親身的體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