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在你看來,四川哪個城市可以稱得上是“四川第二城”?

見解派


四川的第二城基本毫無爭議是綿陽,雖然提起四川大家所廣泛熟知的城市基本就只有成都,而且成都在國內的城市排名中也是名列前茅,不管是經濟、交通、教育、醫療,成都都是四川省內當之無愧的第一。因為四川成都的光環太過強盛,導致省內其他城市的知名度都一般,並且經濟發展也都很一般,這與四川的地勢地貌有很大關係。當然,除了成都,四川就輸綿陽了。

從城市建設方面來看,綿陽的轄區面積以及城市建成區面積都是排名第二位的,城市建設水平也比省內其他城市要好很多,綿陽的城市建成區面積達到173平方公里,除了成都以外其他城市的建成區面積基本都不過一百五,除了南充和瀘州在一百四左右,其他城市都不到一百。城市建成區面積從一定程度上能反映一個城市經濟發展水平,而經濟發展水平也能反映一個城市的人才彙集程度。

綿陽的經濟發展水平這個有官方統計數據,GDP排名全四川第二位置,或許GDP地區生產總值不能衡量一個城市的富裕程度,但是綿陽的人口數量在省內並不是排在第二位,達州、南充的人口都比綿陽要多幾十萬,但是GDP沒有綿陽高,就已經能說明了。綿陽依靠地區的國防科研以及電子工業使得地區經濟穩步發展,這在成都佔大頭的四川非常難得。

最後從文化教育方面,四川省大部分的教育資源都集中在成都,成都也是我國高校數量眾多的城市之一。但是除了成都,省內高校數量排名第二的就是綿陽了,綿陽一共有十幾所專本院校,其他城市的高校數量沒有超過10座以上的。這其中綿陽的西南科技大學還是國家西部重點建設的十幾所高校之一,所以從教育上綿陽也是四川第二城。


地理有意思


四川評第二大城市,毫無意義!作為GDP較為靠前(大概第六,只在廣東江蘇浙江山東和河南後面)的省份,第二第三的城市,拉到廣東江蘇浙江山東幾個省,能不能排到前十?恐怕有點懸!

作為綿陽人的我,一直感覺,別特麼盯著一個第二第三,腳踏實地建設好綿陽、努力發展經濟,才是正途!天天和人家土嗨個什麼勁!


Tball


對於這個問題只能說無語了,現在四川政府大力發展宜賓,相信在這幾年裡,宜賓在慢慢的追趕成都,宜賓即將是四川省經濟副中心,今年宜賓有兩個千億企業入住,現在有一個千億企業已經在臨港工業園區,工地已經開始俊工了,修西華大學,基礎已經完成了


偏向經緯度的愛情


在你看來,四川哪個城市可以稱得上是四川第二城?

是這樣的,衡量一個城市規模的大小主要看經濟總量(GDP)、城區面積、城區常住人口、建成區面積等4項指標。

四川省作為我國地域面積和地級行政區劃的大省,除了副省級省會城市成都以外,哪個城市是第二大城市呢?讓我們來看看幾組數據的比較後就會一清二楚(統計時間截止到2017年底):




1、經濟總量(GDP)排名情況

第1名、成都市:13889.4億元;

第2名、綿陽市:2074.8億元;

第3名、德陽市:1960.6億元;

第4名、宜賓市:1847.9億元;

第5名、南充市:1827.2億元。

2、城區面積排名情況

第1名、成都市:1194.43平方公里;

第2名、綿陽市:479.70平方公里;

第3名、德陽市:438.60平方公里;

第4名、南充市:421.32平方公里;

第5名、遂寧市:396.86平方公里。

3、城區常住人口排名情況

第1名、成都市:690.35萬人;

第2名、南充市:185.30萬人;

第3名、達州市:163.70萬人;

第4名、綿陽市:132.80萬人;

第5名、宜賓市:121.75萬人。

4、建成區面積排名情況

第1名、成都市:837.27平方公里;

第2名、綿陽市:139.10平方公里;

第3名、滬州市:135.60平方公里;

第4名、南充市:120.30平方公里;

第5名、自貢市:116.18平方公里。

綜合上面4項指標可以看出,成都市有4項排在第一;綿陽市有3項排在第二,1項排在第四;南充市有1項排在第二,2項排在第四;德陽市有2項排在第三;達州市有1項排在第三;瀘州市有1項排在第三;宜賓市有1項排在第四,1項排在第五;自貢市有1項排在第五。所以說,綿陽市可以理直氣壯地稱得上是四川省的第二大城市。


潤友


兄弟姐妹很多,誰的前途更無量?

先說點其它的

成都平原,在整個四川來看它就該叫成都盆地,當初選定成都作為四川的行政中心,可能是基於這樣的邏輯:盆地,萬物可順勢歸聚。水歸,潤之;氣聚,人心順之!或者可以說選定成都作為四川的中心是最淺顯易懂的基本的順勢而為。

四川本是天府之國,但整個成都平原被成都的城市擴張計劃變成“四川範圍的經濟天府之國”,從城市擴張計劃起草時起,成都平原就逐漸地不再是中國的“後備糧倉了”。從抗日戰爭歷史中我認識到四川后備糧倉和後備人力資源倉,那是建立在成都平原的萬頃良田,物產豐富的基礎上。如今成都平原被成都的經濟擴張計劃整得鋼筋混凝土遍地,從此角度來看,成都的經濟發展在西南地區比較不錯,但它自己也逐步在發展中喪失了在整個中國中傳統的戰略地位。

從地圖上看,成都作為四川的中心,周邊都是高山區,高山區都是貧困地區,打個比喻:四川就是那種心中有夢想,但四肢欠發達的生物,這樣說還真覺得有些畸形!其實全國,全世界以城市為中心的發展方案無一例外的是中心強大,四周弱貧的現狀。

至於誰是四川第二城,綿陽,南充被提及的最多,爭論得也最多。但我想說的是,要站在未來的位置來看,一大群兄弟姐妹現在還不曉得誰的前途更無量?



孤帆揚船


光頭智囊(已改名瀘火純情)在這裡還是重點分析四川,區域經濟學上,有個概念叫“虹吸效應”,即一個發達經濟體(如北京),會負面影響周邊經濟體(如河北)。有個說法稱成都是吸血城市,事實上,這個說法並不誇張,成都作為新一線城市,其資金、人才、技術等吸引力在整個西部地區都是非常強的,在省內更不在話下。四川省內的小兄弟有成都這個強大的“袍哥”已經夠嗆了,要命的是身邊還有另一個重量級的“袍哥”——重慶,這就悲催了!綿陽、德陽、資陽、雅安、眉山、樂山等城市處於成都輻射範圍;瀘州、宜賓、內江、自貢、廣安、南充、遂寧等城市處於重慶輻射範圍;廣元、巴中等城市處於成都、重慶、西安疊加輻射區域;攀枝花處於昆明輻射範圍。

2017年前後,除老牌第二城綿陽外,瀘州、宜賓、南充等城市紛紛表態要做四川第二大城市,民間也推出各種投票。一場紛爭之後,2018年的GDP給相應城市潑了一盆冷水。因為坐在第二交椅上的綿陽,還是難以望成都項背,拿到中部省份連前五都進不了,這樣的第二,又有什麼意義呢?那廂成都遙遙引先,這廂一眾小兄弟誰也不服誰,民間舌戰尤其激烈。

光頭智囊也不妨對四川將來的第二大城市來進行一個理性的分析:

綿陽:

綿陽是中國唯一的科技城,重要的國防科研和電子工業生產基地,成都平原城市群北部中心城市、成渝經濟圈七大區域中心之一。目前,綿陽經濟總量在四川省內排在成都之後,也是名義上的四川第二城。

按區域經濟學虹吸效應,綿陽過於接近成都和另一個重工業城市德陽,這也是綿陽難以跨越式發展的原因。從2018年GDP來看,德陽、宜賓已經逼近綿陽,四川省內第二交椅隨時有可能易主。

瀘州:

瀘州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宋代年間瀘州就與成都、重慶一道躋身於全國26個大商業城市之列,明代中葉瀘州為全國33個大中商埠之一。瀘州還曾作為省級川南行政公署駐地。

瀘州市是川滇黔渝結合部的國家區域中心城市 ,成渝經濟圈重要的商貿物流中心,長江上游重要的港口城市(四川第一大港口);同時也是第三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 ;世界級白酒產業基地,國家重要的以名優酒為主體的食品工業基地、循環型化工基地、清潔能源生產基地、國家高性能液壓件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國家9大工程機械生產基地之一。瀘州還是四川自貿區川南臨港片區所在地。

瀘州城市建設、城區建成面積、高校數量和醫療等方面在四川省內僅次於成都。2020年瀘州將實現雙兩百目標,即建成主城區200平方公里,主城區人口達200萬人,屆時,瀘州將成為成渝城市群內僅次於成都、重慶的大城市,自然也就是四川省內第二大城市。

南充:

南充是四川省第二人口大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清潔能源示範城市、國家區域中心城市,久負盛名的中國 “綢都”、國家“一帶一路”戰略重要節點城市、國家規劃定位的成渝經濟圈北部中心城市、南遂廣城鎮密集帶中心城市、川東北區域中心城市。

南充交通發達,高速、高鐵、航運等路網完善,作為成渝經濟區重要交通樞紐節點已初見雛形,但是近年來南充經濟發在川內並不佔優勢,2018年人均GDP排在全省第17位,在這樣的形勢下,交通的路網只能成為向發達地區輸送“血液”的脈絡,四川第二人口大市能不能坐到第二城的交椅還存在很多懸念。

除了上述三座城市可能成為將來四川第二城之外,宜賓、德陽等城市也有可能做上四川城市的“小老二”。

對於民間的紛爭,官方並不是視而不見,2018年四川省 委全會提出了構建“一干多支、五區協同”區域發展新格局,引起廣泛關注。“新格局”新在哪裡?對四川區域格局和整體發展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在解讀四川省 委十一屆三次全會精神發佈會上,四川省發改委副主任鄧長金詳解了“一干多支、五區協同”的發展新格局,並表示川南經濟區最有可能率先成為全省第二經濟增長極。在此,光頭智囊樂見四川也能打造“珠三角”、“大灣區”這樣的經濟體,到時,第二城之爭也就沒有必要了!


瀘火純情


稱的上四川第二城的應該是南充

南充一直就力於打造成渝第二城,其地理優勢得天獨厚,位於成都和重慶之間,並且擁有嘉陵江這條河流,同時南充迎來大發展,規劃並修建24條快速公路:成南高速 南廣高速 南充繞城高速 南渝高速 南巴高速 廣南高速 成德南高速 遂西高速 南大梁高速 巴南廣高速

營達高速 南充第二繞城高速 營儀閬高速 南潼高速 成南高速擴容 國幹線方面:順蓬營快速通道 定升公路 西順嘉快速通道 G245儀隴段改造升級工程 順儀快速通道 高蓬快速通道 閬中至蒼溪一級公路 G212西充段改線工程

同時南充即將建設南充第二機場---閬中機場,將來南充必將成為成渝第二城



鐵達尼lovely


說實話關於四川第二城的爭議一直不是很大,綿陽從重慶脫離四四川外一直都是佔據著四川第二城的稱號不管是經濟還是城市建設方面,綿陽是我國第一科技城,在國內的知名度也比較大!下面我們來看下2018四川各市之間的GDP排名情況:

從這上面就可以看出綿陽經濟還是高出第二名的德陽近百億,再加上近兩年廣漢入成都的風聲比較大,如果廣漢劃給成都那對德陽各方面打擊還是比較大的就像資陽一樣一下掉到15名,對於第二城之爭遠遠綿陽第三城之爭大,第三城強有力的競爭城市有,德陽,宜賓,南充,瀘州,甚至連樂山,達州,都有力競爭。


90後小李


四川能成為第二城的是四川南充。很多人都說什麼綿陽德陽還有一些城市,這些城市雖然現在比南充略為靠前但是發展前途真的不行。

一首先離成都太近,這個是非常要命的事情。四川沒有沿海城市那種偏地開花的條件,所以不會把兩個經濟城市放在一起。

二,交通情況內陸城市最大的問題就是交通。

三,人口內陸城市開始對外面人口吸引力很弱自己擁有住夠的人口就會獲得很多優勢。所以不是啥現在GDP高城區面積大就有優勢。

現在來說說南充的優勢。

第一,離成都的位置遠,恰好處於川東北中心,可以以南充為中心點建立一個經濟中心城市。

第二。交通南充除了鐵路,高速,機場等就是擁有千噸級河內碼頭,對於工業來說擁有水運條件是一個非常大的優勢,應為水運非常便宜。

第三。人口,南充是四川第二大人口城市,合三區六縣有八百萬人口。把外出務工人口留在家鄉發展比吸引外面的人口進來容易很多。

第四。資源,南充坐擁閬中古城作為中國四大古城之一是非常好的旅遊資源,以及大量名人故居,只是南充在旅遊開發和保護層面做得非常差。

第五,礦產資源,南充地下是有油氣資源的,早期曾在蘇聯的幫助下開發過的,現在作為戰略儲備一直沒開發。


洛北


身為南充人,我更看好綿陽成為四川第二大城市。

個人認為如果想成為省內第二大城市,就應該具備良好的素質。各項設施配備都應該完整。

而綿陽工業是比較強大的,軍工在國內也是比較出名的。經濟發展也是穩坐四川第二把交椅。

而南充吧,最近幾年比較注重城市建設,基礎設施的完善。身為南充人,這幾年看著城市一天比一天安逸,基礎設施一天比一天完整,覺得這是一個挺適合生活的地方。但是,南充工業落後的短板,不是那麼容易就可以彌補的,我覺得南充沒必要去爭什麼四川第二,現在盡力搞好一個舒適度較高的宜居城市就行了。(而且現在宜居度已經比較高了)

最後再解釋一下,有些人說南充天天說什麼“成渝第二城”,是狂妄自大,但是你們錯了,請理解一下,成渝第二城指的是成渝經濟帶之間的第二(所以不包括綿陽),和你們理解到四川第二是兩個概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