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7 敢和成吉思汗叫板?這個中亞國家憑什麼?

敢和成吉思汗叫板?這個中亞國家憑什麼?

歡迎閱讀

編者導讀

公元1219年之前的100年,歐亞大陸更像是一塊被團團火焰烤得通紅的鐵板。那一團團熊熊燃燒的火焰中,有十字軍東征的號角,塞爾柱突厥人的建國宣言,拜占庭城牆的倒塌,花剌子模和西遼人的刀劍錚鳴,還有金國人、南宋人和西夏人的強顏歡笑。然而,從蒙古高原上吹來的那股凜凜寒風,卻把它們統統吹成了歷史的塵埃,從1219年開始,歐亞大陸的主角只有一個,那就是蒙古人。

成吉思汗,這個作為蒙古人的最高領袖,究竟又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有人罵他是屠夫,也有人敬他如神明。在後世評價中,有很多人認為:他和他的繼任者們所發起的血腥征服,讓整個歐亞世界倒退幾百年,但也有人深信,正是因為他的東征西討,才讓歐亞大陸出現了從未有過的交流與融合。

那麼,1219年的世界究竟發生了什麼,又是誰悄悄打開了這個潘多拉魔盒,放出了這頭來自蒙古高原的比蒙巨獸呢?下面有請讀者與我一道,一起回到事發當時的最初一幕,探尋那段熟悉又陌生的歷史吧。

都是你的錯,一個人的錯,讓人又愛又恨的花剌子模

把成吉思汗和他的蒙古大軍引到西征這條路上的第一責任人,就是花剌子模的倒數第二任國王-阿拉丁·摩訶末。如果不是他武斷地將成吉思汗拋出的橄欖枝扔在地上,或許整個中亞,歐洲乃至世界都會變成另外一個樣子。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蒙古人和花剌子模鬧翻的呢?這個還要從頭說起。

敢和成吉思汗叫板?這個中亞國家憑什麼?

花剌子模全盛時期的世界

花剌子模原本是附屬於西遼的一個弱小國家,每年都需要向西遼進貢大量的財物,用現在的話說,他得給西遼交保護費。那西遼又是從哪來的呢?熟悉宋代歷史的人一定聽說過契丹人建立的遼國,這個曾經把宋國坑的夠嗆的遼國,最後終於被金國人,宋國人和西夏人排擠出了東亞朋友圈,不得已只能往西跑到了中亞另謀出路。正所謂樹挪死,人挪活,剛進入中亞的契丹人,發現自己竟然還是棒棒的,他們很快便在這裡開闢了大片的勢力範圍,而此時的花剌子模,只還是一個剛出道的小年輕,當著西遼的小跟班,混口飯吃吃罷了。

從地圖上來看,西遼人盤踞的地方正是東西方貿易的樞紐地段,他只要在這設一個關卡,歐洲與東亞的貨物只要從這裡過,他就能坐地抽成。說好聽點那是中轉服務站,說難聽點嘛,就是個玩劫道的主。也正因為西遼人搶了個好地盤,所以遭到了周邊國家的嫉恨。實際上,西遼自建國到滅亡,大部分時期都是處於這種高度緊張的戰爭狀態。而充當西遼馬前卒,小打手的花剌子模,堅定不移地抱著西遼這個粗大腿,利用契丹人的軍事力量不斷為自己開闢新的勢力範圍,並在之後的幾十年裡逐漸強大起來,到了阿拉丁·摩訶末時期,花拉子模的實力已經超過了西遼,並開始向西遼發起了軍事進攻。

在東方,高昌回鶻和葛邏祿部反叛投靠了蒙古,轉頭進攻西遼,在東西兩面的夾擊下,西遼人很快敗下陣來,這個由契丹人建立的中亞大帝國終於在蒙古人的致命一擊下分崩離析了。隨著西遼的滅亡,花剌子模乘著這個空白期大踏步地擴充著自己的領地,但在往東發展時遇到了蒙古人的阻擊,雙方從此便結下了樑子,也為後來發生的這起事件埋下了伏筆。

敢和成吉思汗叫板?這個中亞國家憑什麼?

成吉思汗和蒙古人的3次西征

1215年,成吉思汗派商隊到花剌子模與他們簽訂貿易協議,可剛走到花剌子模境內,商隊就被地方官給搶殺了。趕巧的是,成吉思汗當時正在與金國開戰,為了避免同時兩線作戰,他只是要求阿拉丁·摩訶末嚴辦涉事人員,退還贓物了事。成吉思汗的意思再明顯不過了,大家各退一步,面子上都留個餘地,找個臺階下了就完事了。而花剌子模的阿拉丁·摩訶末可能是因西遼的垮臺賺了不少外撈,底氣有點足。當時就回絕了成吉思汗的美意,他準備新仇舊恨一起算,抓著這個由頭便跟蒙古人叫起板來了。與此同時,暴脾氣的成吉思汗也立馬放下手頭工作,從東線趕到了西線,一場空前慘烈的大戰就此展開。中亞與歐洲的黑暗時代即將到來。

不過,成吉思汗的西征卻為金國和南宋造成了不少影響。尤其是南宋的皇帝,對這個花剌子模肯定是恨得牙癢癢的。為什麼呢?當時南宋是聯合蒙古滅金的,蒙古這麼一收手,他肯定有點尷尬,原本兩挑一,現在變成了一對一,活脫脫的坑隊友典型,還沒法說理去。金國人當然是要感謝花剌子模了,要不是他在西邊挑事,那自己哪能稍稍緩緩氣呢,就跟跑了幾個小時的人一樣,哪怕停下來歇個幾秒鐘那也是快活的。

結語

成吉思汗西征這一歷史事件,有他的偶然性,但也有著必然性。從當時整個歐亞格局來看,我們幾乎沒有找到一個像模像樣的世界性大帝國。東西兩端都是群雄並起,你來我往打個不亦樂乎。歐洲的神聖羅馬帝國已經輝煌不在,阿拉伯人和波斯人也是窩窩囊囊,而在東頭,金國人,西夏人和南宋正在以前唐帝國的版圖上互相折騰。這一切都大大提高了蒙古人崛起的可能性。

敢和成吉思汗叫板?這個中亞國家憑什麼?

花剌子模在絲綢之路上的位置

從另外一個方面來說,正是因為當時歐亞大陸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亂期,東西方的交流出現了巨大的苦難和障礙。如果說貿易和經濟往來可以決定國與國的關係的話,那這樣的一個經濟環境必然會給當時這一區域所有國家帶來深刻的影響,並潛移默化的改變了他們。打通東西商路的暢通,促進東西方的交流正是這股力量背後最強大的推手,而蒙古人,正是順應了這股潮流應時而動,佔盡了天時地利與人和。

敢和成吉思汗叫板?這個中亞國家憑什麼?

感謝您的耐心閱讀

記得關注喲!關注不吃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