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5 中國啟動空間太陽能電站試驗基地,或將為人類提供用之不竭的能源

關於空間太陽能電站的研發,在近年來已經被多國提上日程,就比如日本和美國的專家們,也在進行相關的科學研究。空間太陽能電站之所以會吸引這麼多國家科學人員的研究,原因是就目前所知道的情況來看,空間太陽能電站是最有效並且可實現的技術,開發地月空間這個經濟圈會比開發月球氦3的難度小很多倍。並且,他的發展更能長遠得為月球太陽能電站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所以說或將為人類提供用之不竭的能源。

中國啟動空間太陽能電站試驗基地,或將為人類提供用之不竭的能源

中國早在2008年,就已經將空間太陽能電站研發的相關工作納入了國家的先期科研規劃之中,並且,這個研究團隊也在日益壯大。在概念方案,微波無限能量傳輸技術,總體規劃上都取得了相應的成果,也因此帶動了空間薄膜太陽能發電技術和大型空間結構的發展。就無線能力傳輸的兩種方式微波和激光而言,目前主要研究的方向都以微波這種形式為主。中國的空間太陽能電站研究已經成為國際上該領域發展的重要力量,成功的完成了從“跟跑”到“並跑”的轉變,或將成為世界首個建成有實用價值的空間太陽能電站國家。

中國啟動空間太陽能電站試驗基地,或將為人類提供用之不竭的能源

中國的科學專家們已經規劃好了技術路線圖:預計2021-2025年建成中小規模的平流層太陽能電站,並且在這個時間內實現併網發電;而2025年以後則可以開始大規模空間太陽能電站的相關工作;建設兆瓦級試驗空間太陽能電站的時間,則規劃在了2030年以後;等到了2050年,中國將建設吉瓦級商業空間太陽能電站。最近,重慶已經啟動空間太陽能電站試驗基地項目,關於這個空間太陽能電站系統的地面驗證平臺也已經在西安落成,對以後監測電站效率和功能實現系統驗證。

中國啟動空間太陽能電站試驗基地,或將為人類提供用之不竭的能源

空間太陽能是如何實現被人類利用的?空間太陽能電站的傳輸電力系統包括三個部分,分別是發射裝置,能量轉換和太陽能發電裝置,當然也少不了地面的轉換和接收裝置。通過在太空實現太陽能到電能的轉換,然後通過轉換裝置將其轉換成激光或者微波的形式,緊接著才是利用發射裝置將波束送至地面。最後,地面通過接收系統將空間傳輸來的波束轉換為電能接入到電網,這整個過程便就無縫銜接完成。

中國啟動空間太陽能電站試驗基地,或將為人類提供用之不竭的能源

為什麼要研究太空太陽能?就中國目前的情況而言,要在太空之上利用太陽能發電並不是一件意外的事兒。就地面上的太陽能發電來說,中國已經非常普遍了。但因為地面太陽能其本身的侷限性,這些遠遠還不夠,還不能達到造福於地面千家萬戶的目的,自然也無法為人來帶來優質又無窮盡的清潔能源了。而太空太陽能卻不會因為季節和晝夜等變化受到影響,它的強度可以達到地面強度的6倍以上。同時,至少能達到99%的時間都可接收到穩定的太陽輻射。對於空間到地面的能量定點傳輸也是可實現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