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這個司法所讓這場“民告官”充滿人情味

“你們才貼了告示讓我們整改,馬上就來強制拆除,根本沒給我們時間!”

“防盜門是我們的私有財產,如果我們自己拆下來還要可利用價值,現在你們強拆後收到了損壞。”

“一樓的電子門壞了好久了,要怎麼保障我們業主的人身和財產安全?”

“你們來拆的時候不分青紅皂白,還弄壞了牆面和地面瓷磚!”

“一二樓是商用房,不僅髒亂差,還存在安全隱患,你們管不管?”

••••••

这个司法所让这场“民告官”充满人情味

這是今年3月21日在通河三村居委會會議室發生的場景,區法制辦、街道政法部門、司法所、信訪辦、城管中隊、通河三村居民區相關負責人,就19戶居民申請行政複議一事聽取他們的訴求和意見。19戶居民心中多有怨氣,情緒稍有些激動,但區、街道職能部門負責人耐心聆聽他們的傾述,表達他們的訴求,緊張的氣氛逐漸有所緩解。

这个司法所让这场“民告官”充满人情味

原來,在2018年11月27日,張廟街道辦事處聯合通河新村派出所、城管張廟中隊等六部門向通河三村63、64、65號居民樓內張貼告示,通知業主擅自將防火門改為防盜門的行為違反了《消防法》相關規定,如未自行整改將強制拆除。2018年12月26日,張廟街道辦事處聯合通河新村派出所、城管張廟中隊等六部門拆除了通河三村63、64、65號樓19戶居民違法改建的防盜門。2019年1月12日,19戶居民就這次防盜門被拆除事件向寶山區人民政府法制辦申請行政複議。

張廟街道黨工委對此高度重視,第一時間研究化解方案,並責成張廟司法所妥善處置。張廟司法所充分發揮基層司法行政職能,採取走訪排摸、整合資源、搭建平臺等方式,同步開展普法教育和調解工作,圓滿化解了該起群體性行政複議爭端。

普及法律先行

这个司法所让这场“民告官”充满人情味

司法所積極作為,邀請專業律師為19戶行政複議申請人進行相關法律條例宣講。普及《消防法》第五十三條第一款規定:公安機關消防機構應當對機關、團體、企業、事業等單位遵守消防法律、法規的情況依法進行監督檢查。以及公安部120號令《消防監督檢查規定》第三條第二款規定:公安派出所可以對居民住宅區的物業服務企業、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履行消防安全職責的情況和上級公安機關確定的單位實施日常消防監督檢查。根據以上法律規定,公安派出所可以負責日常消防監督檢查、開展消防宣傳教育,通河新村派出所此次行政行為是依照法律規定履行職權,合理合法;19位申請人確實有將防火門私自改為防盜門的違法事實,應當予以糾正,並受到相應的行政處罰。

逐戶走訪摸底

在普及相關法律知識的基礎上,司法所積極行動,帶領人民調解員對19位申請人進行逐一入戶走訪交流溝通,經過大量走訪,摸清了申請人的思想狀態。

搭建平臺調節

这个司法所让这场“民告官”充满人情味

經過前期的普法和走訪,司法所積極搭建溝通平臺,於2019年3月21日在通河三村居委會會議室召開調解座談會。區、街道職能部門負責人耐心聆聽申請人的傾述,讓他們說出心中的怨氣,表達個人的訴求。經過三個小時的溝通交流,申請人的情緒基本平息,雙方對解決方案達成共識:

1

●防火門要裝鎖

2

●修復因拆除防盜門而損壞的牆面和地面瓷磚

3

●更換底樓進出樓道的電子門

經過張廟司法所和街道其他職能部門的努力,這起群體性行政複議案件以更加和氣、更充滿人情味的方式圓滿解決,讓居民免於被行政複議過程中的手續和程序影響工作和生活,有效節約了時間和精力。19位申請人認識到了個人私自將防火門改裝為防盜門是違法行為,接受了強制拆除防盜門的合法事實,街道職能部門也答應解決申請人的合理訴求,19位申請人全部撤回了對張廟街道的行政複議。

此外,張廟司法所以此次行政複議爭端為契機開展普法宣傳,部署轄區33個居民區的調委會組織居民對此次行政複議的經過進行大討論,在普及法律知識的同時,教育引導居民在日常生產生活中“學法、用法、守法”,既圓滿解決了行政複議爭端,又達到了良好的普法宣傳效果。

这个司法所让这场“民告官”充满人情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