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8 電商三大巨頭集體投資便利店?已虧損上億,現為何仍要繼續投資!

在不知不覺間,各種便利店已經在各個社區門口開業,其中最多的三種赫然就是蘇寧小店、天貓小店和京東便利店。

電商三大巨頭集體投資便利店?已虧損上億,現為何仍要繼續投資!

新零售模式,零售業未來的巨頭或將從這三者中崛起!

只要提起蘇寧、天貓和京東,那麼這三者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他們都是赫赫有名的網商,也都擁有屬於自己的網絡平臺。按道理來說,網商和實體店是一對“冤家”,他們之間只能平行不可能相交,但為什麼這三家最大的網商會冒著巨大的虧損忽然之間轉投便利店,踏足零售行業呢?

根據美國的一項調查顯示,人均工資在3000到5000之間是便利店行業展開的最佳時期,而人均工資在5000到10000之間則是便利店行業發展的黃金時期。根據2018年官方統計的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居民人均收入已經達到2.8萬元,平均算下來,月收入基本達到了3000,那也就是說我國居民的人均收入已經達成了便利店行業展開的基礎,這也就是為什麼在2018年這一年中各個社區間忽然冒出了很多便利店的根本原因。

電商三大巨頭集體投資便利店?已虧損上億,現為何仍要繼續投資!

蘇寧的取捨

如果說在2018年這一年間新零售做得最好的那無疑就是蘇寧易購,當然虧損最多的也是蘇寧易購。2018年10月蘇寧發佈消息稱蘇寧小店已經增資三億美元作為蘇寧小店擴張的後備資金,並將蘇寧小店從蘇寧易購中分離,作為參股公司進行經營。

根據公告顯示,蘇寧在2017年間營收僅有700多萬元,虧損則達到了1400多萬元。2018年前7個月的營收較去年略有上漲達到了1.43億元,但是虧損卻比去年翻了足有20倍達到了2.96億元,債務達到6.53億元。

當然,鉅額虧損的背後也意味著蘇寧在2017年到2018年間便利店的全國佈局已經基本展開,到去年十一月,蘇寧已經在全國佈局了將近2000家便利店,而大型商超的數量也已經達到了60家,和一同佈局的天貓、京東相比,蘇寧已經走到了前列。

電商三大巨頭集體投資便利店?已虧損上億,現為何仍要繼續投資!

天貓的野望

2018年9月,阿里巴巴宣佈零售通在全國覆蓋的零售店已經達到了100萬家,這也預示著阿里“天貓小店2.0”計劃正式啟動。這是“天貓小店”計劃自開展起的第二次轉變,而這次轉變也意味著阿里對於新零售模式的摸索即將進入成熟期。

在9月的發佈會上,阿里集團還針對零售店店主發佈了門店管家“如意”以及便利無人零售機等新工具,進一步助力推動傳統小店向新零售模式的便利店升級和轉型。隨著這次佈局的展開,那可以想象傳統的夫妻小店即將走向凋零,取而代之的則是更多的天貓式小店,天貓小店藉助傳統小店的底子很快就會席捲全國的各個社區。

電商三大巨頭集體投資便利店?已虧損上億,現為何仍要繼續投資!

京東艱難前行

隨著蘇寧以及阿里對便利店的佈局,同樣作為電商巨頭的京東也不甘示弱,在前兩者佈局的同時也一起宣佈了京東便利店的建設,而且京東總裁劉強東更是在2017年4月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京東將在五年內在全國各地開設超過100萬家京東便利店,而且這些便利店開設的位置和蘇寧以及天貓不同,將會傾向於以往電商覆蓋不到的農村地區,顯然京東發現了一片競爭力較小的市場。

但是這片競爭力較小的市場也有很多的問題存在,京東產品的定價明顯超過了這片地區居住人口所能接受的底線,過高的價格導致商品難以賣出,而且京東便利店對傳統經銷商存在巨大威脅,經營成本更是高於傳統經銷商,難以取得價格優勢,這又給京東便利店的佈局帶來了很大的困難。

雖然計劃的開展有很多困難,但是京東對於便利店的開展卻沒有絲毫的懈怠,就算頂著巨大的虧損也不忘繼續在全國佈局,可見京東對於新零售模式還是秉持著相當看好的態度。

電商三大巨頭集體投資便利店?已虧損上億,現為何仍要繼續投資!

初期的佈局困難重重,但是蘇寧、天貓和京東還是頂著巨大的虧損扛了過來,更是在全國的各個社區設立屬於自己的站點。根據最新的消息顯示蘇寧小店在2018年年底已經營收超過2500億,而門店數量也超過了10000家,天貓小店和京東便利店也開始轉虧為盈,走上了盈利的道路,新零售模式的贏利點已經出現。

電商紅利期出現衰退,電商三巨頭積極轉型打造屬於自己的新零售商業圈,初期的巨大虧損換來了全國數不清的門店,遙遙領先於後來的投資者,那麼可以想象在新零售模式爆紅的未來,“便利店之王”的稱號也只會賦予這三者之中的某一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