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對於初三叛逆期的兒子,父母說輕了不聽說重了離家出走,父母該怎麼辦?

美好未來7563261121962


這個話題很重,關於叛逆期的孩子,孩子嫌棄父母嘮叨,厭惡學習,抽菸喝酒,離家出走,他們喜歡高強度、高刺激的音樂和電影,家長們不能適應,非常焦慮,不能適應。這是11-15歲之間孩子正常的青春叛逆期。

第一步,家長先分析自己做的是什麼:

1、孩子在3-5歲的第一次逆反前期沒有做好:情緒管理方法,思考問題的方法,溝通的技巧,並形成習慣。

2、家庭裡父母關係做得不好,和諧的夫妻關係對孩子青春期孩子的影響比較大。

3、其他家人的影響,例如爺爺奶奶和孫子的關係等。

4、父母以身作則,樹立榜樣沒有?家長自己有晚回家,抽菸喝酒的習慣沒有?回家就玩手機的家長有沒有?

5、青春期孩子的引導是怎麼做的?家長怎麼做的,嘮叨、大發雷霆,打罵孩子的有沒有?

第二步,我們來了解青春期孩子的特點:

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後,通常會出現幾個“反常現象”:

1、與同齡人的交往增多

孩子會一改往日喜歡與爸爸媽媽黏在一起的狀態,轉而喜歡與同齡人的交往。孩子們會在做一些感興題的華情,另外他也很害怕失去回齡人的認同。

2、對壓力更加敏感(情緒變化)

研究表明,與成人相比,日常生活的壓力更容易影響青少年的決策能力,更不好的消息是他們可能面對比成年人更多的困擾。

3、冒險行為增多(情緒變化)

青少年天生愛冒險,同時愛冒險的人更容易被同齡人接受和崇拜。研究表明,11歲到15歲之間的孩子,有80%每個月都會至少做出一種不良的冒險行為,比如違抗父母管教、在校表現不好等等。

結論:處於青春期的孩子暴躁易怒,不服管教,是心理上追求獨立的過程。

第三步,造成青春期這些問題的原因:

(大腦額葉是掌管著人類計劃、考慮和抑制衝動、做出明智決定的器官)

1、人體大腦裡的大腦額葉是最晚成熟的器官,青春期階段的大腦額葉基本上處於停止運作階段,因面青少年的大腦隨時處於鬥爭、激動和逃避的狀態,孩子幾乎沒有計劃、自控能力。

2、但是此時大腦中控制青少年情感的區域卻十分活躍,這讓青春期的孩子幾乎時刻處於情感震盪中,他們喜歡高強度、高刺激的音樂和電影,並且愛用誇張的非聲音語言,例如翻白眼、嘆氣等表情。

3、在青春期孩子的記憶力處於相對較低的水平,他們的思維過快而記憶水平沒有跟上。

父母問這個時期的孩子“你在想什麼?”的時候,經常會得到這樣的回答“不知道”,父母會以為孩子是故意裝出來的,但是實際情況是,孩子是真的不知道。

4、青春期就是孩子情緒變化,生理變化、心理變化的一個時期。

情緒變化:青春躁動(好奇)和反映激烈(失控),

生理變化,家長好理解,生理特徵發育。

心理變化:半個成年人,要求獨立,不聽話。

結論:一些不瞭解真相的父母佳往會對孩子的這些表現大發雷霆。孩子的大腦是沒有計劃,失控狀態。

第四步,家長應該做點什麼?

1、當孩子大腦出現激烈鬥爭,孩子大腦失控狀態,家長要暫時充當孩子的大腦額葉,用自己的經歷幫助孩子周全地籌劃事情和做出人生的計劃。

2、理解孩子,接納孩子的這些缺點(知道問題就可以接納)

3、明確這樣一種觀念:孩子並不是微型的成人,他們的大腦無論在生理結構。還是神經反應上都和成年人不同。

4、因為他們的大腦額葉基本處於停止工作的狀態,所以不要指望他們會思前想後和體諒別人。

5、要善於利用孩子這個時候的豐富的情感,讓他們把從書裡或者其他媒體獲得的積極的情感體驗運用。

6、做孩子的榜樣,要相信自己的影響力。即使孩子會跟你大吵大嚷,但是這並不妨礙他們暗地裡模仿你的行為。

7、先不要和他談學習,多關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切記嘮叨。多和孩子交心,得到他的認可。

8、父親多和孩子一起去運動,找出孩子的興趣點,多去理解和尊重他。

9、減少孩子身邊親人的其他影響。

10、培養其他好的習慣來減少壞習慣的對孩子的影響,可以去外地走走,參加一些寒假冬令營。

其實,知道了孩子的問題,是大腦還沒有成熟,父母剋制一下自己的情緒,多理解孩子,多給孩子家庭的愛。讓他平穩度過這個時期。


希望我的文章能幫助你,歡迎關注和討論。


北京積極人生


初三叛逆期的孩子每天晚上很晚回家,並且還抽菸喝酒。家長說輕了不聽,說重了就離家出走,這種情況確實是讓家長既擔心又無奈的。

孩子的狀況既然已經發展到了這個地步,對於家長苦口婆心的勸說或許早就免疫了。他現在是我行我素,根本認識不到作為一個學生不但不好好學習,還抽菸喝酒的行為有多惡劣,家人該有多傷心。處於叛逆期的孩子,感覺就像走進了“迷魂陣”,他們聽不進家長的勸告,更無法控制自己的暴脾氣,甚至能做出一些讓父母擔驚受怕的事情來。家長面對孩子如今的表現,生氣傷心自是難免,但切不可以暴制暴,以免讓局面變得更糟糕,還是要講究方式方法及把握好勸導的時機。孩子不聽家長的,家長可找老師或者孩子比較信服的人來跟孩子溝通,讓孩子瞭解更多身邊的案例,好好讀書的及過早輟學的人的一些例子,讓他明白人生的路很漫長,不能任由自己的性子發展,還是要往正道上走。

總之,孩子發展至此是多種因素造成的結果,作為家長,也應該反省一下自己,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是否有過過激的行為,又或者在孩子在需要家長關心的時候,家長的關愛是缺失的呢?想讓孩子順利度過叛逆期,還是要靜下心來慢慢引導的,給孩子足夠的愛和關心,讓孩子平靜下來,然後帶領孩子走出“迷霧”,儘快脫離叛逆期。


春風化雨花草香


非常能體會題主的痛苦和擔憂!面對這樣的情況,的確是非常棘手的:

1,這不簡單是叛逆期的問題。

抽菸、喝酒,每天很晚回家,這說明孩子已經染上了這些不好的習慣,很可能已經交上了和他有同樣習慣的朋友。

家長說輕了不聽,說重了離家出走,這也說明他已經非常清楚家長的底線,把控了家長的心理。

相反,家長的無奈也正是孩子肆意妄為的一個刺激藉口。

2,面對如此的處境,如果家長如此地隱忍下去,那麼孩子的學業很可能就此荒廢,這還是次要的,更勘擔憂的是孩子如果交了一些不合適的朋友,他以後的發展也真的不好說什麼了。

所以家長必須改變現狀。

3,那麼家長能怎麼辦?

因為具體情況不太清楚,但面對這樣的現實情況,家長一定要明確幾個要點:

(1),自己無論如何是不會放棄這個孩子的,所以家長要接受現實,以前的說既然沒有用,那就換一種方式說,比如讓孩子知道父母為他擔心,讓孩子慢慢地意識到父母是愛他的,他很晚回家,父母都為他憂心。也就是說讓孩子感知到父母的的無條件接納和愛,逐漸地把關係更為融洽起來。

(2),在進一步地用行動或者引導的正面說法(不可過多的囉嗦)讓他知道他該怎麼去做才會更好,更有利於他自己。

(3),在必要的時候讓自己為自己的選擇承擔,只要他不走上邪路,就尊重他的意見。

這樣不尊重他也拗不過他,還不如直接尊重他的意見反而更容易和他融洽關係,也沒準還能更多地瞭解他,取得更多的溝通機會,反而更容易影響到他。

以上是家長處理這個問題的原則和思路,具體怎麼去做,這要靠家長自己的學習能力和處事能力了。


快樂庭院


父母的說教他根本聽不進去,也愛聽不聽,說的重了他還離家出走,每天晚上回來抽菸酗酒。

這樣的孩子哪個父母攤上了能不頭疼,能不焦慮,能不傷心?



但是面對這樣的孩子該怎麼辦?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每一個孩子都有叛逆期,但叛逆又和叛逆有很大的區別。從這個孩子的行為舉動和表現中來看,您的家庭教育的確存在不小的問題,正是因為長期以來,有不正確的家庭教育才導致了孩子這樣的表現。

他身上所有的表現已經還原了您以前的家庭教育狀況。以前孩子沒有管教好,現在想管也管不了。

給您三條建議:

第一、給孩子辦個休學手續,暫時讓他到家裡調整一段時間,不要強迫他到學校去了,沒有作用,也沒有意義,他覺得痛苦,老師痛苦,家長更痛苦,對誰都不好。先讓他暫時回來,先暫時遠離學習上的壓力和煩躁,讓他的心慢慢的迴歸於平靜,然後再做進一步的打算。



第二、不要在家裡和他再置氣慪氣了,弄的是家長孩子兩敗俱傷。一家人好好籌劃和計劃一下,做好充分的準備,打起行囊,做一次長途旅行,到處走一走,看一看,可以去一些發達的地方,也可以去一些偏遠貧困的地方,可以去一些名牌大學,也可以去一些鄉村的小學,讓孩子在旅途中換心情,換觀念,換思想,或想法,改變他固有的心理模式和狀態,找機會多和孩子談論收穫和體驗,緩和親子之間的關係,拉近親子之間的距離。

很明顯,這個孩子再去強迫讓他讀書,已經是行不通的一條路,再這樣父母說他,他不聽,搞得對立,對峙,又僵持也不是出路,只有換一個環境,換一種方式,才有可能改變目前家長和孩子之間僵持的關係,以及冰冷的家庭氛圍和環境。

第三、不要再正面交鋒了,也不要企圖用說教就能改變他,根本沒有作用。父母和孩子之間溝通受阻,不好交流,就不要強迫的交流。可以償試用短信,書信的形式進行溝通交流。



通過以上方式,待親子關係緩和以後,作為父母一定要改變以往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孩子現在已經長大了,再不能用過去的思想和要求管理教育他,更不能溺愛,縱容,遷就和包辦代替。多給他一些自主的空間和時間。平等,寬鬆,自由的和孩子對話交流,多聽一聽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和孩子之間建立一種平等對話的模式。讓孩子願意和父母主動的溝通交流,願意把自己的內心想法和心思主動的向父母傾訴。

這樣的孩子教育改變起來,真的是很困難的,需要一個漫長而艱辛的過程,作為父母不能心浮氣躁,焦躁不安,不能遷就縱容,但也不能有過急的教育方式,更不能有放棄的思想,得慢慢的來,慢慢的引導,一點一點的改變。相信,有付出必有回報。


教育探微


要想改變一個人首先要改變他所處的環境,家庭環境不改變孩子改變不了,首先父母要改變,近期著名家庭教育家齊大輝教授給我們做了一場報告,我受益匪淺,下面我介紹下齊教授的做法希望對你有幫助,齊大輝教授主要的做法是首先召開家庭會議制定家庭公約,既然是公約家庭成員必須要無條件遵守,然後他的理念是五句良言,早晨跟每個家庭成員說,早上好一天愉快,晚上回來說,晚上好,一天辛苦,在想做某件事時說,我想怎麼怎麼樣你看行嗎。睡覺前說。晚安,做個好夢。親愛的我回來了。再就是五子登科讓孩子復位子,洗襪子,疊被子,刷池子,光盤子。第三是日念一好,每天發現孩子的一個優點,寫到紙上貼到顯眼的位置。還有齊教授說過這樣一句話,再好的理論說一百遍,不如去做一遍。所以我建議家長從日念一好做起,每天發現孩子的一個優點(有的家長說找不到優點,那就錯了,比如昨天孩子十一點回來,今天十點五十回來,你可以寫今天孩子比昨天早十分鐘到家,再就是不要認為有些事是孩子該做的,只要他做了也是優點),不用說,寫出來貼到顯眼的位置,讓孩子看到,再就是家長放下手機,別玩電腦,退掉應酬,每天吃完飯找本書看看,還是我提到的哪怕裝裝樣子,通過日念一好如果孩子有所改變,那就制定家庭公約。


指引者2019


遇到過類似情況的孩子,但是沒這麼嚴重。離家出走和抽菸喝酒,孩子的表現有點不靠譜。可是我始終相信,如果可以,誰不想做個好孩子?父母誇獎,老師喜歡!發展到今天這一步,更多的是家長的責任。

認真聽孩子說話了嗎?

從小到大,你和孩子聊過天嗎?有多少次,認真聽孩子說說他的想法?雖然在父母的眼裡,孩子的言論和思想,都很幼稚,孩子的煩惱都不值一提。可是對於曾經的小小的孩子,那些都是天大的事兒。被老師批評、被同學侮辱,家長覺得這有什麼?可是孩子會很害怕,不知道該怎麼面對。家長覺得除了認真學習、除了好成績,孩子不該想些有的沒的,可是有腦子就會思前想後啊,又不是機器人,肯定會有各種不該有的擔心,需要有人分擔,需要感覺到被愛護。不要只有孩子做錯事時,才會批評幾句;不要只有孩子成績不好時,才會責備他,除此之外,沒有任何交流,那在孩子的眼裡,你也不是好的溝通對象;孩子會認為你要的只是好孩子,並不愛他。

有試著去了解孩子嗎?

從離家出走和抽菸喝酒,大部分人看到的是,孩子的叛逆和不服管教。可是我感受到,孩子也是很痛苦的。換個角度來想一想,你什麼時候會離家出走?什麼時候會抽菸喝酒?一定是和家人大吵一架,心情非常糟糕的時候,是不是?這又不是什麼值得炫耀的事,沒人是故意這樣乾的。做家長的要賺錢、要照顧小孩,很辛苦。孩子們好像只要上學,只要考個好成績就ok了,但是他們的承受能力,和成年人無法比,誰在年輕的時候,不會為一些莫名其妙的事困擾,何況還只是個初中階段的孩子。孩子自己也是很苦悶的,心裡希望得到父母的關心,可是父母從來不關心自己的感受,只好叛逆。(打個簡單的比方吧,如果你的愛人對你很差勁,讓你非常失望,你會怎麼做?孩子的做法和這類似)

慢慢來

孩子今天的問題,也不是一天形成的。家長不能指望三兩天就解決問題,肯定是一個月一個月,一年一年慢慢改善。家長學會和孩子溝通,不要永遠一副長輩對晚輩,高高在上的樣子,這不容易做到,只能一點一點貼近孩子的心吧。家長努努力,讓孩子感受到你真的是關心他,不只是關心成績,而且孩子在慢慢長大,也更能體會父母的辛苦。我相信家長能這樣努力的話,一定能和孩子和解。


趣學俱樂部


孩子叛逆,還抽菸喝酒,確實挺令人頭疼的。父母說什麼都不聽,說明親子關係出了問題,在這樣的情況下,孩子的眼中是沒有父母的,自然聽不進去任何善意的勸告。

所有叛逆的孩子內心都是對父母愛的呼喚。他們期待真正被父母看見,希望父母完全接納自己,希望被理解,被愛,能和父母平等的對話。可能他努力了很多次,小的時候,他希望父母蹲下來,安靜的聽他說話,父母揮揮手,很不耐煩,隨便就打發了。

孩子大了,開始有了自己的思想,接觸到其他人,受他人影響。他內心積累的情緒,有了出口,學別人抽菸、喝酒,那些人沒有人說他,他在他們中間找到了強烈的認同感,家裡人的話自然不想再聽了。

孩子叛逆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

一、家庭教育沒有一致性,家中老人寵溺,父母嚴厲,教育孩子隨心所欲,沒有規距和邊界,導致孩子沒有是非觀,以自我為中心。孩子內心充滿著矛盾,但父母的嚴厲管教又令他無所適從,只能從外部去尋找宣洩口。

二、在家庭中沒有得到溫暖,親子關係不好。大多數父母看孩子滿身都是毛病,對孩子很嚴厲,要求過高,養育孩子功利心過強。過於功利的父母讓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和父母的愛。

三、沒有被父母尊重和理解,父母和孩子之間很少溝通。父母從未了解過孩子在想什麼,他真正需要的是什麼?孩子也不願意對父母敞開心扉,吐露自己真實的想法。

四、父母教育孩子的時候,沒有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沒有耐心,只知道一味指責甚至打罵孩子,導致孩子產生逆反心理,親子關係破裂。

孩子叛逆,抽菸、喝酒還離家出走怎麼辦?

當孩子已經對父母很排斥的時候,這時父母說任何話,孩子是聽不進去的。父母要冷靜下來,暫時不要去打擾孩子。

一、先找一個孩子信任的親友,和孩子溝通一下,瞭解孩子內心的想法。緩解下孩子內心的壓力,讓他說出為什麼會抽菸、喝酒的原因,是因為好奇,還是因為和父母對抗,才做出這樣的行為。

二、父母調整好自己的情緒,試著接納孩子當下的行為。然後再想辦法扭轉局面,多從生活上關心孩子,從孩子感興趣的話題入手。比如說孩子喜歡玩電玩,就陪他一起去玩,喜歡在家玩遊戲,就陪他一起玩遊戲。幫助孩子轉換心情,當孩子放下戒心後,再來和他溝通。

三、學著尊重和理解孩子。父親陪孩子喝一頓酒,像同齡人一樣交流一下喝酒的感受。幫助孩子認識到喝酒抽菸的危害。並讓孩子知道,如果對父母有所不滿,最好的方式是與父母溝通解決。如果抽菸喝酒是表現自己的特別,有個性,不妨發展一門特長,那才是真正的魅力四射。而且理解和尊重是相互的。父母並不完美,但是願意去改。

冰凍三尺非一日寒,短時間內,很難扭轉孩子的心態和行為。父母要做的是停止嘮叨和指責。多觀察孩子的行為,通過改變溝通方式來關愛孩子,讓他體驗到父母的愛。願意主動與父母交流。這個過程很長,但父母一定要堅持下去,親子關係緩和了,其他的問題也都迎刃而解了。

我是程俊,教育領域創作者。分享養育孩子的快樂與煩惱,謝謝大家的關注留言與轉發

程俊談教育


叛逆期的孩子有時讓人頭疼得懷疑人生,他們知道許多,他們堅持自己,同時他們又很幼稚、衝動、自我,有時簡直就是一隻刺蝟。但是,即便如此,家長也要表現得淡定,淡定,當務之急,是要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或者說“雙贏”。

首先,要讓孩子感受到你的關愛,而不僅僅是你對他的約束。孩子接收到你的愛,就有了溝通的條件。

第二,孩子犯了錯,不要每次都氣急敗壞地指責孩子,而應該是心平氣和地交流。如果自己控制不住脾氣,那就平復了情緒後再和孩子說。不要把愛變成一種傷害。

第三,瞭解孩子的想法,關注孩子的動向,平時多與孩子交流,知道他的愛好,肯定他一些好的想法,遇事多與孩子商量,而不是試圖要求孩子什麼事都對自己言聽計從。

最後想說的是,不要太囉嗦,青春期的孩子最討厭父母的絮絮叨叨,切記,過分嘮叨容易讓好事變壞事。父母要懂得適時閉嘴😷。


i學習吧


每個孩子都會經歷這個時期,不管是聽話的孩子還是不聽話的孩子。只是,孩子的外在表現不一樣,有的孩子外在表現很平靜,而有的孩子外在表現出各種逆反的狀態,甚至於抽菸喝酒等等。我認為家長對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還是應該心平氣和地坐下來好好談比較好,一次不行就兩次,以朋友的心態和角色來談話,不能以家長的角色來說教,把他或者她當成一個成年人來交流,會比較容易被接受,多瞭解一下他的興趣和愛好,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就成功了一半,希望你家孩子能順利度過這個人生的關鍵時期。


smiling1999


古人說,嬌兒不孝,嬌狗上灶。

什麼叛逆期?這是一個藉口。

過去爺爺輩再往上有叛逆期一說?

平時教育沒有原則,一到按原則辦事兒的時候,雙方就不適應了,甚至出現了反抗。

教育孩子要一貫制,該做什麼,反對什麼,旗幟鮮明。

平時辦事模稜兩可,一遇到事就怨聲載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