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家長群的存在真的有必要嗎?

槓否


記得當時我們建立群的初衷是,讓我們跟家長及時的有交流,同時把學校或者班級通知通過微信群的方式,及時的傳遞給家長。也可以把平時的作業發到群裡面,或者針對個別孩子有問題,也可以及時通過微信群反映,讓家長能及時瞭解自己孩子在學校或者在作業方面的狀態。



但是後來我發現有些群有一個特點,比如說老師發了一個什麼東西,那麼有一部分家人就喜歡跟上一些詞語,比如說謝謝老師啊,或者是老師辛苦了之類的話。這種情況我們可能想到了,可能會影響其他的家長,也讓其他家長沒有回覆的比較糾結,所以我們後來統一提要求,我們老師發消息的時候,請家長不要回復一些感謝啊辛苦之類的話。不然這樣的信息太多,很可能讓沒有及時看到消息的家長錯過重要的信息。也不會影響到其他正在工作的家長。


考試成績一般會通過微信群的方式發佈在群裡面。最開始成績是全部發送,後來我就是某個分數段以上的才發送。後來因為相關規定,特別是減負除政策出臺,禁止在群裡面發佈重點或者是成績,那麼現在我覺得,微信群的主要用途可能就是轉發學校的通知,發放發送班級要求!

減負規定以後,我覺得家長群可以存在也可以不存在,因為畢竟學校通知或者班級裡,通知也不是很多。完全可以讓孩子記在本子上。

其實我知道很多班級家長私下都建立有群,但是沒有我們老師在裡面的,也不知道他們平時是怎麼評價我們學校老師的?


楊鍋來了


有必要吧,畢竟我很窮,沒那麼多電話費。開學一週,我手機的錢都被學生打沒了,幾乎每天都有人過來請假,要麼發燒,要麼感冒。每次請假生病肯定第一時間要打電話給家長讓家長接回去看的。而且有很多東西還是需要在網上通知一下家長的。


更為甚者,有的學生傻乎乎的,我實在不放心。比如3號那天有兩個學生來找我,說飯票昨天給錯了,問我怎麼辦!就在我打算帶他們去吃飯的時候,我說今天是3號,她們恍然大悟:今天原來已經3號了?他們說今天2號,我們以為昨天吃飯給錯飯票了!看,學生是不是很蠢?所以,家校合力才能使孩子茁壯成長!建立家長群並不是說就剝奪了學生第一知情人的權利,我還是會告訴學生再通知家長!

建立家長群的意義:

1.方便溝通,傳圖和其他文件都比較方便。比一個一個地打電話快捷方便多了。

2.家長能夠與老師共同提醒孩子要做的工作;

3.家校交流的平臺,其實也是溝通的橋樑;

當然,家長群還會產生不好的影響,如:

1.信息有時候可能會過於繁雜,會影響到老師和家長;

2.可能有的家長素質不太好,會發一些針對老師的話語;

3.還有可能有的學生的家長在群裡拍老師的馬屁,互相攀比!



以上都是我想象的,我剛剛開了家長群,敬請期待,或許還會有更新!歡迎交流!

最後還想吐槽一下:當班主任真的太累了!


隱姓埋名幾百年


家長群的存在真的有必要嗎?

  本人是一位老師,曾經在沒有家長群的時候,為了通知每一位家長一個消息,確保家長知曉而在下班之後連續打了三天的電話,打電話的時候家長還會和我溝通一下孩子的學習情況,所以能三天完成電話通知已經是非常短的時間了。自從家長群出現以後,群內一個通知,所有家長都知曉了,要是中間有什麼信息遺漏了,還可以及時補充,家長想和我溝通孩子的學習情況都會給我留言,等我有時間了都會一一回復。

  在我看來,家長群建立的意圖本是方便老師向家長通知相關事宜,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家長群已經開始逐漸變味,家長在群裡每天請早安、午安,拍馬屁的現象層出不窮,雖然這是家長為了孩子能和老師有一個良好的關係,但這已經背離了家長群建立的意圖。

  很多班級群都有發學生照片的習慣,只是為了方便家長能及時瞭解孩子的情況,出發點本是好的,但家長群裡不是隻有一位家長,而是有各種行業、形形色色的家長,誰在照片中沒有看到自己的孩子,則該家長就會對老師有意見。因此老師也不敢單獨發某個學生的照片了,要麼每個學生都拍一張法奧群裡,但大多數老師的做法是全班同學拍到一張照片裡,所有孩子都不落下。這時又有家長開始質疑站位問題了。我想給家長們說一句實話:教育要體現公平性,但教育中的細節不能做到完美的公平,家長應多關心孩子的學習,而不是這些瑣事。

  家長群是老師和家長溝通的橋樑,但主體在老師身上,因為教育資源的有限以及老師上課時對孩子的表現的瞭解,一位老師要面對諸多的家長,因此老師和家長溝通這件事也約定俗成地由老師主導,由老師主動和家長聯繫,而不是家長找老師溝通。但這樣的情況逐漸在變化,很多老師利用班級群敲山震虎、殺雞儆猴,以此省去了和家長單獨溝通的有效環節,用這種批量生產的方式統一和家長“溝通”了。這樣的方式是省下了很多時間,但溝通的意義就不存在了。同樣家長群是老師和家長溝通的地方,不是老師給家長傳話的地方,有些家長利用家長群讓老師傳話給孩子讓孩子放學後去哪裡哪裡吃飯等等,這雖然是小事,但明顯家長沒有明白家長群的用途以及老師沒有做好家長群的宣傳工作。

  若翻開家長的微信便會發現,家長群不是單純的一個,而是有很多個,“一5班班級群,跆拳道二級班級群,小主持10班......”文化課的班級群已經不再獨享家長的“寵愛”,任何一個班級群都會讓家長的精神高度緊張。孩子上的課多,班級群也多。

  取消了班級群,家長會消停嗎?拍馬屁的轉到了線下送禮套近乎,傳話的直接打電話影響老師上課,老師一個接一個打電話通知,收校服費用時家長要抽時間到學校開家長會了。這些現象本就存在的,不是因為微信群的誕生而誕生的,只是由線下轉移到了線上而已。

  因此家長群的存在是方便了老師,方便了家長,而不是因為家長群的誕生,而滋生了許多不良現象,家長群大的群在還是很有必要的,只是需要老師和家長共同努力,營造一個良好的家長群的環境。

  老師作為家長群的管理者,應給參與的家長立好規矩;老師應做好自己分內的事,不給家長增加煩惱,比如批改作業,家長可以檢查,但批改是老師的責任,老師抱怨少了,必然也就不會在家長群裡說什麼了;批評學生時應私下和家長溝通,當著全部家長的面誰都不好受;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在交流時都要注意文明禮貌,巴掌不打笑臉人嘛。

  以上,如有不適,盡請指正。


多樂幼教


家長群的存在真的有必要嗎?我個人認為沒有必要,應當取締。原因如下:

一,給學校和家長之間製造了更多的矛盾。

家裡家長群本來是為了方面老師的工作,能夠及時的把一些學校的通知等事宜傳遞給家長,但是由於沒有群規,家長群成了聊天群,禍害群。只要有一個家長在裡面提個問題,下面是接連不斷,聊得不亦樂乎。如果觀點不同就會在裡面吵起來。還有老師一遇到學生犯錯的事就往群裡發,也許是處於氣頭上,想讓家長看看自己的孩子在學校的情況,其實有些小事停十多分鐘也就過去了。比如,有個女老師在查學生家庭作業,發現一個學生的作業沒寫,很生氣,就拿出手機把學生和作業拍下來發到群裡並且批評家長不監督完成。這個家長認為老師這樣公開發照片傷害了學生尊嚴和家長的顏面,且不調查原因就批評,於是在群裡就吵起來,話越講越多,最後開罵……其實,如果沒有微信群,如果老師單獨和這個家長私下說,也許就沒這些事了。

二,微信群助長了學生的惰性。現在老師佈置家庭作業不是抄黑板上,讓學生記下來,而是發到微信群裡,由家長回家再告訴學生。這樣學生就變得懶惰起來,不再擔心老師佈置作業他記不下來的事,回家家長告訴,家長輔導,一切學習變成了家長的事。好像與學生無關。如果家長忙於工作,給忘了,學生也就有了不寫作業的藉口。記得我上學時,老師都是把作業寫在黑板上,學生抄下來,從一年級開始,都是抄題目,沒有手機,沒有微信,我們天天都寫作業,家長和老師之間也沒有矛盾。因為有些小事稍微緩一下也就過去了。現在有了家長群,傳遞信息速度快了,但是有些時候,快不是好事。自從有微信以來,很多家長要求建群,我是一直沒有建群,省了很多麻煩。再看我的幾個同事,為了家長群每天都會生氣,這個家長問,那個家長髮,老師如果回消息慢了家長還不高興。所以取締家長群是正確決斷。




L煙柳畫橋


家長群剛開始出現的時候,的確是給家校雙方的溝通帶來了方便,對於班級建議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各位家長因為孩子的緣故聚在了一個大平臺上,有共同的話題可以談論交流。但是,有利必有敝,因為家長個體之間必竟存在差異,無論社會地位還是文化素養都必定會在家長之間劃出無形的界限,最終導致共同話題的發言有不少不願發言的家長缺席,反而多出了尷尬和矛盾。

相比家長之間的矛盾,老師同家長之間的關係也變得微妙。比如說佈置作業這件小事,低段學生的作業,老師會發在群裡,方便家長監督孩子完成,但進入中高段年級之後,老師可能不在群裡發作業了,每天佈置的作業寫在黑板上,要求學生自己記錄,但總有學生不記或記錯作業,導致作業無法按要求完成。作業完不成,一般情況下老師就要請家長了,希望引起家長重視。這個時候可能有家長就會提出,希望老師還是把作業發群裡,孩子就不會出錯了。但老師堅持不發,認為孩子漸漸長大,記作業這樣的事應該自己操心。家長一方面怨孩子不爭氣,同時也會遷怒於老師不通人情,難免會積怨於心。

而在群裡總是會有些家長隨時拍老師馬屁,諂媚的話讓人看了渾身不自在,也有家長在群裡做微商,汙染群環境,更有在群裡吵架的現象,針尖麥芒地鬥得群裡硝煙瀰漫,像戰場一樣!凡此種種已經背離了當初建群的主觀願望。簡單的事搞複雜了,群就沒必要存在了。

班級微信群的建立看似方便了家校溝通,其實也在群裡爆露了個人隱私,某些事可能表述不清就會傷了家長或老師的面子,並且是在群成員圍觀下丟面子,想想反倒不如一對一電話溝通顯誠意有效果。

學校有事通知家長,本應讓學生轉達,但有家校群,老師就在群裡通知了,跳過了學生。看似方便,實際剝奪了孩子一次次社會能力學習的機會。

綜上所述,還是取消家校群比較好,讓教育迴歸到較樸實的狀態比較好,畢竟是育人的工作,不可事事批量操作依靠於信息平臺。


風景的天空


有必要!

有些學校的情況需要家長知道的,班主任可以直接發到“家長群”裡,非常方便、迅捷,不用一個一個地通知家長。

比如學校的收費情況、作息時間、課程安排、任課老師安排、學校簡介、學校的規章制度、家長會時間、放假時間、告家長書、等等,都可以發到家長群裡。

家長可以及時瞭解學校的動態,甚至知道孩子現在在學校裡幹什麼呢、上什麼課呢。這種直接聯繫、直接通知,減少了中間環節,非常方便,非常迅捷,非常省事。

再比如眼下的“新冠病毒疫情”,學校對學生有什麼要求、提醒學生注意什麼、該怎麼做,等等,發到家長群裡,儘管學生都放假在家裡,但通過家長轉達,可以馬上知道。

所以,家長群非常有必要,是不可或缺的東西,而不是可有可無的東西!

家長群需要注意的幾點:

一是——

不能發負能量的東西,違法亂紀的東西更不能發。

二是——

家長群必須嚴肅、鄭重,家長也好,老師也好,有正事發,沒正事就不發。

三是——

家長群一定要公事、“公聊”,不能私聊、瞎諞,更不能俗聊、汙衊、詆譭、攻擊別人。

四是——

學生的家庭作業可以發到家長群裡來,但前提是在學校裡已經給學生布置下去了,不能讓家長群代替給學生留作業。

五是——

有關學生隱私的東西,不能發到家長群裡,比如學生的考試成績、排名、學生犯了錯誤,等等,這樣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心。

但我認為每次考試後,班級排名前10名的學生,名詞、分數,都可以發到家長群裡。這樣,既表揚了優秀學生,也保住了中等生、差生的面子。

此外,學生在學校運動會上、其它文化科目競賽上奪取的優勝獎,都可以發到家長群裡。

就是說,凡是表揚性的內容可以發,批評性的內容不可以發。


孫老師談孩子教育


家長群有必要存在嗎?

有沒有必要,我們先來看家長群的發展和作用。

二十二年前,步入教育行業。教育孩子離不開家長的溝通交流,那時候教育孩子,小問題老師就解決了,如果需要家長協助的,一個是請家長到學校,再一個是家訪。那時候我們這農民外出打工較少,主要是種地。雖然多數家長很支持老師工作,但耽誤地裡農活,家長還是不太願意。

後來,有了電話,那時候打電話費用很高,當時老師工資很低,一個班那麼多學生,說心裡話,老師捨不得打電話,家長更不會主動聯繫老師。


再後來有了移動電話,雙向收費,費用還是很高。然後就建QQ群溝通,不過也不是很方便。

現在都用上了智能手機,上網費用也便宜了,微信就成了老師和家長交流的主要工具。

現在小學、初中基本上都建立了班級微信群,可聊天,可視頻,可發圖片,溝通方便多了。我就是經常把學生不會的題把做題方法發在群內,家長也把孩子在家不會做的題發在群內,第二天我會做重點講解。不過,現在微商太多,打開朋友圈全是賣東西的,有些家長還群發,發在班級群,發給我個人……總之群內亂得很。



後來,我定了群規,凡發與孩子學習無關內容的,一律請出群。現在班級群內基本上沒有發與學習無關內容的,成了老師和家長之間的好幫手。

我覺得我們班班級群,方便了家長與老師溝通了解,還是很有必要存在的。


小學班主任張老師


辯證來看,有存在的意義,但現在演變的過於形式主義了,要控制收斂。


想想以前我們那個年代,沒有手機家長群,都是學生自己記作業,也都挺好的。當然隨著科技的進步,家長群有其便利和高效之處,但過於依賴家長群,反而忽略了對學生自身的約束,想著“作業反正都發給家長了,我不記也行,回家問問就知道了”,會反向促使學生的懶惰。


本來家長群只是家校合作的一個交流平臺,是一個實用性的工具,如今變成一個“戲劇”大舞臺了,每天上演著離奇荒誕又無奈的戲劇性劇目。


變成“攀比群”

假期一到,有的家長曬出帶孩子四處旅遊和遊學的照片;有的家長曬出參加校外培訓班的高難度題目;有的家長則曬出孩子過生日時的奢華場景……


變成“馬屁群”

在一些家長群裡,有的家長會對老師獻上溢美之詞,浮誇造作;有的家長動輒搬出某某老師的金句名言,阿諛諂媚;有的引發其他家長的連鎖反應,形成刷屏之勢。

一些家長反映,群裡家長經常會動用各種資源討好老師,比如,文藝活動時主動提供服裝;課外實踐時主動提供場地等等,給其他家長無形的壓力。

變成“

廣告群”

“請投幾號一票”“請關注一下上面公眾號”之類的消息時常活躍在一些家長群裡。這些消息的發佈者當然不只是家長,而當老師發佈出這類廣告消息時,家長不管是否情願,都會照做。


同時,這段時間不停地出現家長群的負面新聞:家長開豪車接送被老師踢出群;家長群裡花式拍馬屁誇老師;家長沒有輔導完孩子做作業被老師踢出群.....等等。都使現在社會對家長群談之色變。


究其原因,就是因為太過於形式主義,官僚主義。

原本家長群是為了發佈課堂情況、家庭作業等任務,防止孩子忘記了或謊報課業,同時與家長有效溝通而設立的渠道,隨著科技的發展,建群確實有其高效便利之處,但它僅用來發揮其該發揮的作用就行,附加之舉就不必了,老師不要把群管理員當成官僚來發布階級任務,哪個家長不聽其指令一言不合就踢出群;家長也不要將老師當成領導吹噓拍馬,妄圖這樣就能給孩子多多照顧和好處。現在的家長群,家長也累,老師也累。單純的發佈作業、通知學校事項,其餘時間不聊天、不攀比,這才是發揮其最好的作用也是最理想的狀態。


最近,青海省西寧市城西區出臺《家校網絡交流平臺“五要五不要”管理規定》

該規定要求,在平臺發佈信息要遵循“五要”:

一要符合教育方針和政策;

二要注重實效,提高工作效率,儘量減少信息往來次數;

三要傳遞正能量;

四要文明有禮,一般不使用語音交流,不濫用私人化表情;

五要規範嚴謹,通知應當參照正規行文要求。

“五不要”是:

一是休息時間不要發,信息發佈要在工作時間內,切實保障廣大學生、家長的休息權利。

二是作業、成績排名等不要發,學生作業教師要當堂佈置,不得在交流群中發佈,不得發佈學生考試成績,同時批評表揚不發,拉票評比不發。

三是未經區教育局許可的求助、慈善、募捐等活動信息不要發。一般性通知,原則上不點贊、不回覆,避免“拍馬屁群”的出現。

四是與工作無關的言論、圖片、鏈接等信息不要發,如商業廣告或商品營銷,嚴禁教職員工成為“微商”,避免“廣告群”的出現。

五是他人隱秘信息不要發。


如果真能做到這個規定的五要五不要,這才是家長群最理想的狀態。


想知道我發表的更多的見解看法,歡迎關注我,關注樂活健康圈。

關注了你就會找到同類的。


有範樂活圈



育兒手記365


隨著時代的發展,手機成為了人們生活當中的一件必不可少的用品,手機不但可以用來發短信、打電話,現在人們還可以用手機進行工作,有很多老師還會通過手機裡的一些軟件來和家長溝通,最典型的就是建立“家長群”。

老師會在群裡發佈各種信息,比如佈置作業、學生動態、信息公告、課堂表現等等。家長群的存在,讓老師和家長之間的距離更近了一步,很多家長表示:自從有了家長群,可以及時瞭解到孩子在學校裡的表現,自己也可以在群裡發表意見,免去了和老師打電話的尷尬,也不用專門跑到學校去找老師。老師們表示:可以通過家長群來組織官方或者非官方的活動,能夠及時和家長溝通,可以和家長一起教育孩子,讓孩子變得越來越優秀。

在家長群裡,有很多家長會為老師提出一些意見和建議,也會和老師討論班級管理以及如何提升孩子學習效率的問題。家長群是一個比較嚴肅的環境,大部分的家長都是比較剋制的,不會亂說話。但是畢竟每個人的性格不一樣,往往會有那麼幾個“不一樣”的家長,總喜歡在家長群裡“出風頭”。

其中有兩類家長,很令老師討厭

一、馬屁精

有一類家長十分喜歡拍老師的“馬屁”,不管老師在群裡發了什麼消息,這類家長都會在下面回覆“老師您辛苦了”、“老師說的太棒了”、“我全力支持老師”,當老師分享了一篇有關於教育的文章之後,這類家長馬上就會發表自己的讀後感,然後說老師是如何如何有學識、有眼光等等。但是嘴上的功夫瞭解,私下裡卻不辦實事,每當有老師佈置的任務,他們卻總有理由推脫。這樣喜歡“拍馬屁”的家長,會給老師留下很不好的印象。

二、炫耀狂

有一些家長很喜歡在群裡炫耀,想讓別人知道自己是多麼的有錢,比如會在群裡發送自家孩子的照片,會在照片當中露出自己手腕上的名錶,或者分享一下孩子出國遊玩的照片,“間接”的告訴群裡其他人自己是多麼的有錢。

還有些家長喜歡“炫娃”,比如在群裡和老師彙報孩子在家寫作業的情況,告訴老師自己家的孩子不到一個小時就把作業寫完了,現在正在看課外書籍,一會還要學習英語口語,或者是在家長群裡曬孩子的各種證書,鋼琴考過了幾級,跆拳道到了幾段,這樣的炫耀孩子的方式不但會讓其他家長感到反感,也會令老師討厭。

“潛水”的家長,要比“炫耀狂”、“馬屁精”還令老師討厭

雖然“馬屁精”和“炫耀狂”很令人討厭,但是畢竟算是很活躍的,和這兩類家長相比,老師最討厭的就是那些從來不參與互動的“潛水員”。這類的家長不會與老師在家長群裡互動,老師發來的消息,他們就像是沒看到一樣,有的人直接把群消息設置成“免打擾”模式,然後自己該幹嘛就幹嘛。

我的一位朋友是初中班主任,她說她班級的一位學生的家長,讓她加入家長群的時候很痛快,但是從孩子初一到初三,這位家長從來都沒有在群裡說過話,老師有時候會直接問他孩子在家裡寫作業的情況,可是他就像是沒有看到一樣,從來都沒有回覆過。有一次,我朋友找到了他,希望他可以關注一下家長群裡的消息,但是這位家長卻說:“我兒子很聰明,老師佈置的作業他都能記住,我沒必要每天都盯著手機看,非常浪費時間,如果孩子在學校有什麼特殊情況,老師會直接給我打電話,而不會在家長群裡通知。”

這位家長就是根本沒有把家長群當一回事,甚至會覺得每天看家長群是一種“負擔”,會認為老師建立家長群根本沒有必要。其實老師很討厭這樣的家長,老師建立家長群的目的,就是希望家長配合老師一起把孩子教育好,讓孩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但是這樣的家長十分不配合,這樣一來,就會讓老師增加了很大的負擔。

孩子接受教育的過程中,家長要盡力配合老師

並不是把孩子送到學校之後就“萬事大吉”了。有些家長認為,自己不必去參與老師的教育工作,老師受過專業的教育,肯定能把孩子給管好,於是自己就做起了“甩手掌櫃”,對孩子的事情不聞不問,對老師給出的建議也不會採納,實際上這是一種錯誤的做法。

家長應該和老師聯合起來,每天都要了解孩子在學校裡的表現,尤其是正在上小學和初中的孩子,因為孩子在這個階段是養成良好性格的重要時期,如果家長太過於放任孩子,那麼孩子就無法打下良好的基礎,對以後的學習習慣會產生影響。

同時,老師在建立家長群之前,也應該制定一些“群規”,用一些約束條件來帶動家長,對於一些喜歡炫耀和拍馬屁的家長會起到相應的制約作用,如果家長仍然喜歡在群裡發表一些與孩子學習無關的內容,老師可以私下和家長溝通,這樣做可以更好的教育孩子,也能夠讓家長群內的成員形成正確的教育觀。

對於那些喜歡“潛水”的家長,雖然老師很討厭,但是也沒有什麼好的辦法,因為這是一個人的思想問題,如果想要改變這個問題,那麼首先要說服家長,改變他們的思想,讓他們明白家長群的作用。

不管老師建立家長群是什麼樣的目的,家長們都應該及時關注群內的消息,並作出相應的回應,這是對老師的尊重,同時也是對老師工作的認可,這樣做會讓老師更加有幹勁,對孩子的教育也會多下功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