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航母的甲板到底有多厚呢?

軍武小咖


航母甲板的普遍厚度在

50~60毫米,還真沒大家想象的那麼厚。由於航母的建造材料採用的是特種鋼材,這個厚度已經滿足了艦載機的正常起降。再厚就是多餘、累贅了,會嚴重拖垮航母的航速。不過,特種鋼不是那麼好造的,要不然全世界只有手指頭可以數得過來的國家有。

特種鋼的強度比普通軍用船隻的要大得多,普通艦隻的用鋼的屈服度在250~300兆帕(也就是1釐米大小就要承受住2500斤~3000斤衝擊力)就可以了,而航母的則需要到500~800兆帕,甚至更高。主要原因還是航母需要克服自身重量(1艘7.5萬噸的航母就需要用鋼4萬多噸)以提高航速、承受住艦載機降落時的衝擊力。

對於那些扯航母甲板厚度幾百毫米的,是要打算給它裝上多少個螺旋槳,是打算造多少層高才滿足吃水深度,核動力應該都不夠用。

航母現如今都有帶刀護衛,自身並不需要厚重的裝甲,滿足艦載機正常起降以及避免一些重要部位不被一擊就毀OK了。尼米茲級在阿富汗戰爭期間平均出動90~100架次,伊拉克則達到了120~130次,97年“卡爾文森”號聯合軍演中4天就出動了975架次。現如今依舊完好,但尼米茲級甲板的平均厚度僅為50毫米。

“鉅艦大炮”時代已經過了。要是它足夠剛,幾百枚RGP你也奈何不了它;要是它很軟,一發導彈下去它也得沉。當時艦艇使用的鋼材的強度還沒那麼硬,但今非昔比了。


軍見


航母甲板的厚度通常在5釐米左右,這可能讓人有點不相信,因為畢竟航母是海上巨無霸怎麼可能甲板這麼薄?事實還真是如此。

福萊斯特”號航母事故,甲板被炸開

以美軍的尼米茲級航母為例,航母的飛行甲板面積大約為20000平方米,鋼鐵的密度為每立方米7.9噸,如果是5釐米厚的鋼板,這個重量就達到了7900噸,要知道哪怕現在最大的航母他的滿載排水量也不過10萬噸級,甲板就接近萬噸級,這已經是非常大的重量了。如果像朋友們想象的和地面機場跑道一樣厚,那麼這個航母最起碼得造到50萬噸。



中途島級航母甲板厚達80毫米

甲板太厚,重量過大,航母的重心就明顯偏高,這樣不利於航行穩定性,航速方面也會受到影響。當年美國海軍的主力艦艇包括航母在內,甲板最上面都是鋪設的木板以減輕重量,從而提高航速。


可見美軍航母甲板並不是非常厚

我國的遼寧號航母甲板厚度大約為60毫米,美國的尼米茲級約為50毫米,福特級也大約為60毫米。有人就問了,航母甲板這麼薄怎能承受住巨大的壓力或者打擊呢?其實大可不必擔心,因為航母採用的是軍用特種鋼材建造,這種特種鋼在硬度、韌性方面都要比普通鋼材強好幾倍,,60毫米厚的甲板對於遼寧艦這樣的6萬噸級航母已經足夠了。美軍曾經用高速飛行的戰鬥機撞擊航母甲板,可航母甲板根本沒有明顯的變形,其防護能力毋庸置疑。


當然,面對超音速反艦這樣的武器,航母甲板還是無法抵抗的。畢竟甲板是用來起降艦載機的,關鍵還在於護航編隊和艦載機為航母提供全方位的安全保障。


止水興波


航空母艦的甲板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厚,普遍在5CM——6CM左右。尼米茲級航空母艦的甲板厚度為6CM,福特級航空母艦的甲板厚度為5CM,遼寧號航空母艦甲板厚度為5CM。一般說來,航空母艦甲板所用鋼材具有高強度,耐腐蝕,抗爆炸,耐高溫,易焊接,低磁的特性。


也正是因為航空母艦甲板對所用鋼材的性能要求這麼高,以至於沒有幾個國家能夠製造出來,也就中,美,英,法,日,德,俄這幾個國家。航母甲板所用的鋼材被稱為“寬厚板”,製造出來的這種鋼板面積越大越好。就拿002型航母為例,其甲板的面積約為22000㎡,而這麼大的面積是由一塊一塊寬厚板焊接而成的。當寬厚板的面積越大時,所需的板材就會越少,焊縫也會越少,航母甲板整體的強度就會越高。


目前來說,我國已經可以製造出寬5.5米,長40米的超大寬厚板。這麼計算的話,一塊寬厚板的面積為220㎡,焊接成002型航空母艦的甲板也就需要不到100塊的寬厚板,可想而知,那得有多少條焊縫。焊接完成後,還要依次檢查每條焊縫,保證焊縫的質量,以確保航母夾板的牢固性和一體性。此外,航母甲板還要求不平度在5mm/m以下,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艦載機起降時的安全。

美國航母甲板用鋼一般有HSLA115,HSLA100,HY80,HY100。福特級航母甲板使用的是HSLA115型鋼材,尼米茲級航母有用HSLA100的,有用HY100的。事實上,無論是軍艦,還是航母在甲板上都有一層用於防滑,防腐蝕的塗層。這種塗層一般由金屬粉和有機硅樹脂混合而成的,其中金屬粉一般用鋁合金製造。而在福特級航空母艦,黃蜂號兩棲攻擊艦,使用的則是最新升級型號“TSN熱噴塗防滑”塗層,這種塗層除了擁有防滑,抗腐蝕性能之外,還具有極高的耐高溫性能。畢竟兩棲攻擊艦上有F35B垂直起降飛機,一般的塗層無法抵抗其尾焰產生的高溫,只有研發新型塗層。



而002航母70%鋼材都是由鞍鋼製造,自然也包括了甲板用鋼。目前來說,我國早已解決了航母用鋼的技術難題。至於鋼材的強度,可焊接性,韌性和HSLA115相比怎麼樣,還說不準。總之製造10萬噸級別的航空母艦是不成問題的。


航空母艦的甲板厚度也就那樣了,以後隨著材料技術的發展,強度更高,面積更大,耐腐蝕性更好的鋼材也會被研發出來。那時,航空母艦的甲板厚度可以進一步減小,減輕重量,提升機庫體積,以便容納更多的艦載機。或許有一天會有其他材料替代傳統的鋼板,作為航空母艦的甲板用材。(圖片來自網絡)


江山何沉


現代航母甲板究竟有多厚一直是一個人們津津樂道的問題。很多人認為,航母的甲板既要承受航母艦載機起降的巨大沖擊力,還要抗住飛機起飛時發動機尾噴管的高溫的炙烤,甚至有的時候還要當裝甲使,擋住來襲導彈或者炮彈(炮彈能打到航母的幾率幾乎為零,除非自己人誤射)的攻擊,所以一定會很厚。其實結果恰恰相反,在設計建造一艘航母的時候,會盡可能的讓航母的甲板變得更薄,以優化航母船身結構。


航母甲板做得薄,減輕無關重量的同時,還可以讓艦載機獲得更加優良的起飛性能。所以現代航母的甲板厚度其實平均只有50毫米左右。以美國著名的尼米茲級航母為例。公開的信息顯示,這款排水量達到10萬噸的巨大核動力航母,它的飛行甲板厚度才50毫米,通道甲板厚度14毫米左右,裝著艦載機和大量彈藥的機庫位置甲板也才38毫米左右。內部的各層甲板和平臺就更薄了,只有4-7毫米。除此之外,尼米茲級航母船身外底的鋼板厚度28毫米左右,水線以上舷側外板厚度為38毫米左右,水線以下更薄,只有24毫米左右。不過,尼米茲級航母的關鍵部位都覆蓋有大概64毫米厚的凱夫拉防彈板。這玩意兒可以擋擋普通穿甲彈,遇上反艦導彈基本上就是個心裡安慰的作用。

通過數據可以發現,美國的尼米茲級航母除了關鍵部位的凱夫拉防彈板以外,幾乎沒有任何裝甲。裝甲這個東西,早已經過時,目前可能只有法國的戴高樂級航母還配備有普通均質裝甲,尼米茲級已經基本放棄了傳統的裝甲防護,取而代之的是艦隊區域防空和近防系統的遠近交叉防護系統。這樣一來,航母甲板在保證使用的前提下,就可以無限壓薄航母甲板,平臺板等位置鋼板的厚度。從而在保證甲板面積的前提下,減輕航母總重,達到提升機動性的目的。

眾所周知,航母的機動性,航速,航程都是非常重要的技術指標。特別是航速,航母的航速非常重要,在起飛艦載機的時候,為了保證艦載機的起飛性能,航母需要逆風高速航行,通常需要跑出30節以上的高速。這個時候需要航母動力系統的全功率工作,無關負重越少,動力系統的負擔就越小,可以攜帶更多的物資,機動性會更加出色。


因此,各大航母強國都在潛心研製性能更加出色的鋼材,盡力壓薄航母甲板的厚度。美國尼米茲級航母甲板使用的屈服強度690MPa的HY-100鋼,法國戴高樂級航母使用的是550MPa的HY-80剛,而俄羅斯航母則使用的390-1175MPa的艦船鋼。美國人和法國人總得這種牌號HY開頭的鋼材叫做銅合金化鋼,特點是屈服強度極高,焊接性,耐腐蝕性都相當優秀,是美國的少有的幾種戰略物資之一。而最新的美國福特級航母使用的則是HSLA-100鋼,這是一種高強度低合金鋼,屈服強度甚至可以達到800MPa以上。
總而言之,航母的甲板使用鋼材要求就是高強度,低厚度,大面積,耐腐蝕,同時能夠在惡劣環境中長時間服役而不發生性能變化。此前,造航母用的特種剛是困擾我國航母工業發展的一個巨大難題,不過在得到瓦良格號航母之後,我國以前蘇聯的艦船高強度鋼為基礎,研製除了國產的高強度特種鋼。所以不進西方國家和俄羅斯航母甲板薄,我國國產的002航母甲板肯定也可以做到50毫米以下。


赤焰噠噠噠


說到海軍,最有震懾力最能衡量一個國家海軍實力的武器,大家可能會不由自主的想到航母,美國海軍因其強大的航母規模和技術,成為當之無愧的海上霸主,建造一艘航母,航母甲板尤為重要,有些人好奇航母甲板應該有多厚呢?

首先說下,航母甲板所用的鋼材才並不是所有國家可以製造的,印度新航母需要從國外進口的特種鋼材就要幾千公斤,中美俄航母甲板使用的鋼材其實厚度都不算大,僅為80毫米左右。美國曾經測試過,30噸的重型戰機降落時高速砸到航母甲板上,航母甲板竟然毫髮無損,不僅沒有發生形變,爆炸的痕跡都很小,可想而知航母鋼材的耐用性和強度。

當然對於航母某些核心位置例如指揮中心和航母的動力系統,這些位置會採用裝甲鋼板,最厚達330毫米,有點類似坦克用的裝甲鋼板。船體的水下部分為了防止魚雷與潛艇導彈的轟擊,採用鋼板厚度達150~200毫米。

甲板厚度在航母上實在不是個重要指標,而是在保證同樣防護作用的前提下儘量用最薄的鋼板。瓦良格號的鋼板當初表面是鏽跡斑斑,但是本身的鋼板性能沒有任何衰退,把鏽跡擦掉鋼板性能和全新的基本沒有差別,因此這樣的鋼材我國也可以大量製造了。

航母是依靠其艦載機,水面護衛艦艇,水下潛艇等協同作戰,起到遠程打擊,遠程防禦的效果。一般飛機,導彈很難近航母的身,就算到了那個時候再厚的甲板也無濟於事了。


軍事教授


現代航母的甲板實在沒有多厚,大概在40~50毫米之間。之所以會這麼厚是有原因的,航母剛剛出現時的甲板還是木板鋪成的,到了二戰時用裝甲甲板的英國航母比沒有裝甲甲板的美國航母遭受的損失還要大。

鋼的屈服度(屈服度越大,鋼材所能承受的衝擊力就越大)

隨著冶金技術不斷的發展進步,現代鋼材的屈服度要比二戰時的強得多;而航母用的鋼材要比普通鋼材的屈服度強數倍。現代普通民用船舶所用的鋼材的屈服度在250兆帕以下,而用於製造航母的鋼材的屈服度一般要達到550兆帕以上。

艦載機越來越重、速度越來越快,降落時給甲板的衝擊力也越大;但是現在的甲板厚度卻比二戰時的80~90毫米要薄得多。這主要還是得益於使用了具有韌性高、強度高等多種特性的特種鋼。

用鋼量越來越少

有人會說現在的航母甲板厚度應該在50釐米以上,試問按照航母長寬分別為300和50米算是多少噸鋼?7.85×300×50×0.5=58875噸,整個甲板就已經將近6萬噸,哪家航母能這樣玩的,恐怕玩了一百多年航母的美帝都不敢說自己能玩得起。

斯坦尼斯號用鋼60000噸,林肯號則是7萬噸。50釐米厚的甲板,1~2萬噸的鋼材就可以建造10萬噸航母的下層建築和整個艦島。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從來沒有落後,以核為動力的航母逐漸成為航母的動力來源。核作為動力不僅可以為航母提供無限的航程,還能為航母提供充足的動力。10萬噸以上的尼米茲級和福特級的最高航速都已經超過了30節(每小時56千米),這主要得益於兩者使用了更高強度的特種鋼材。

總的來說,今天的航母的甲板厚度僅僅有5釐米,是根據當今的發展以及過去的經驗總結得出的最佳方案;不是說5釐米就5釐米,50釐米上來就50釐米。


軍見


捜到的一個答案,覺得不錯,分享給大家:

遼寧艦甲板面積有多少平方?航母甲板的厚度標準介紹

2016-08-05 16:04:55 軍情觀察網_軍情觀察室20121205_軍情觀察室最新一期

航母甲板又稱飛行甲板。飛行甲板就是航母艦面上供艦載機起降和停放的上層甲板,又稱為艦面場。

航母的飛行甲板主要是供艦載機停放和起落用的。為了能停放盡可能多的飛機,以及飛機起飛、降落時所受的干擾小些,航母需採用比起船體寬度要大得多的飛行甲板。


遼寧艦甲板面積有多少平方?

目前沒有官方的資料介紹遼寧艦的面積,但是大約咱們可以計算一下。已知遼寧號航空母艦甲板近似一個長方形,艦長=304米,艦寬=70.5米,得甲板面積=長×寬=304×70.5=21432平方米。

而目前中國正在建造的001A號航母的甲板面積更大!據推測,001A型航母的滿載排水量達到7萬噸級,比遼寧艦大了10%左右,而其飛行甲板面積比遼寧艦大了15%,機庫大了20%,這些舉措讓中國的新航母可以攜帶更多的戰機,比如新型的殲-15B戰鬥機。

軍事專家高峰指出,艦島的和甲板以及機庫的改進設計,除了外媒分析的001號航母可搭載更多戰鬥機之外,還應看到甲板面積的增大的另外兩種可能。一是甲板面積增大可以為搭載固定翼預警機創造空間,毫無疑問的是直八預警機根本無法滿足現代海戰需求。二是甲板擴大設計很可能驗證了中國在新航母上加裝蒸汽彈射器的判斷,而且蒸汽彈射器也是固定翼艦載預警機上艦的必須前提。

航母甲板的厚度標準介紹:

建造1 艘大型航空母艦需要鋼板品種規格繁多,一般鋼種分船體板、裝甲板及結構板3 大類。

2.1 船體用鋼板

船體用潛艇耐壓板,屈服強度通常為450 MPa和550 MPa。450 MPa 板經正火交貨,而550 MPa 板需調質交貨,板厚達22~28 mm。採用高強鋼板可以減輕船體重量,且增加抗彈能力。船體板水下部分為了防魚雷與潛艇導彈的轟擊,採用鋼板厚度達150~203 mm。也有製成雙層或三層船體,當外層板受到破損時,內層船體功能尚在,不致沉歿而沒有戰鬥力。

2.2 裝甲用鋼板

裝甲板多用於防霧和核心部位,如司令臺是全艦的指揮部,用裝甲板保護,也是航空母艦用板最厚部分,最厚達330 mm 的裝甲板,性能類似於坦克板。再如核能或柴油機房受到了破壞後即失去航行能力,因此也需要用裝甲板附加保護,還有炮臺和上述掛甲都用防彈裝甲板。

2.3 結構用鋼板

結構板主要用於飛機跑道、隔倉及船體結構等,一般飛機跑道用鋼板厚度為40~50 mm,要求不平度達5 mm/m 以下,不然會影響飛機升降的質量,而且板面越大越好,儘量減少焊縫。結構板要求高強度,減小鋼板厚度,使船體總重量減輕。航母用的鋼材特別是飛行甲板用鋼要求極高,特別是對於材料的屈服度要求,可比核潛艇。民用船隻一般只需要強度為250 MPa 的材料即可,普通軍用船隻也就是300 MPa 以下,而且近年來,成本控制的進一步要求,一般軍艦採用民用標準的很多,材料要求進一步降低,甚至出現了使用鋁材建造上層,但對於航母的飛行甲板標準卻是各國均沒下降過。


眾裡尋她仟百渡


現代航空母艦的飛行甲板厚度也就是50毫米,有的地方可能還稍微薄一些。這個數字是不是有些出乎意料呢?我們看個例子就很清楚了,下圖為美國“福萊斯特”號航空母艦在1967年10月26日的爆炸事故,甲板上被炸了不少大洞,從甲板斷面上看鋼板厚度還沒有鞋底厚。當時的“福萊斯特”號已經開始搭載28噸的F-4“鬼怪”戰鬥機,70年代又換裝33噸的F-14“雄貓”重型戰鬥機,這個厚度的甲板其實已經足夠使用,美國人總不會設計不符合要求的甲板吧。

還有1969年1月14日的“企業”號航空母艦爆炸事故,甲板部分區域出現了凹陷

有些網友可能堅持認為50毫米肯定是錯了,因為我在以前的文章裡經常看見類似的評論,甚至有說應該是50釐米。這樣吧,我們藉此算一下如果航空母艦甲板達到50釐米會是什麼情況,還是以上面提到的“福萊斯特”號為例,我們將這艘航空母艦的飛行甲板等效成一塊300m*50m*0.5m的鋼板(飛行甲板最大寬度達到70米,我們取平均50米),如果按照密度7.85g/cm^3來計算的話,那麼他的飛行甲板重量將達到58800噸。但是“福萊斯特”號的標準排水量也不過才59600噸,也就是說光一個甲板重量就佔到標準排水量的98%,那麼艦上船體、燃油、艦載機、彈藥呢?不會都不要了吧,所以我們反過來推定這個50釐米的數據顯然是不對的。下圖為美國“尼米茲”的縱剖示意圖,其實飛行甲板下部還有很大的一部分結構

其實在二戰中後期出現過一種“裝甲航空母艦”,這種航空母艦為了抵禦俯衝轟炸機的轟炸專門在飛行甲板鋪設了厚重的裝甲。下圖為美國海軍“中途島”號航空母艦改造時對飛行甲板進行切割,他的飛行甲板厚度達到了89毫米,比現代航空母艦要高一些。而日本大鳳號甲板裝甲厚度則為75-95毫米不等。

二戰結束後一段時間,俯衝轟炸機這個威脅逐漸消失,這樣飛行甲板就不需要專門的裝甲抵禦俯衝轟炸。這時的飛行甲板主要是考慮如何承受重量逐步變重的艦載噴氣式戰鬥機,由於航空母艦對艦體重量的十分敏感的,每增加一點排水量就會造成其他方面的負擔,所以飛行甲板的設計要遵循“如何用最少的材料去實現最穩定的結構”(這個思想其實在任何工程上都是這樣)。如果飛行甲板設計的太厚,那麼艦體重量增加,這樣會拖累動力系統,間接對全艦的電力、彈射器造成影響,還會擠佔彈藥、艦載機和燃油的攜帶能力。所以能用1塊板磚的完成的活沒必要去用1個鐵塊,只要飛行甲板的結構、材料和厚度達到設計指標,能夠保證在一定重量區間內的艦載機進行多少架次起降、能夠抵禦多少當量的爆炸等等指標即可達到要求。理論上也可以把飛行甲板設計成50釐米,但是就像我們上面說的那樣,飛行甲板自身重量都將近6萬噸實在是沒必要。除了飛行甲板之外,全艦各個部位的鋼板都要在達到設計指標的情況下儘量做到“薄”。下圖為美國CVN-79“肯尼迪”號核動力航空母艦鋼板切割儀式

其實現代材料隨著冶金技術的發展已經比二戰時期的鋼材性能要好幾倍。而且鋼材雖然是一種常見的材料,但是也根據需求不同分成好幾種,比如碳素鋼、合金鋼、低合金高強度結構鋼、彈簧鋼等等。這些不同種類的鋼材表現的性能是不一樣的,比如屈服強度、韌性、延展度、耐腐蝕性等等,總之用在航空母艦飛行甲板的鋼材肯定不會和馬路上路燈杆是一樣的。航空母艦上使用的是“低合金高強度鋼”,少量的合金元素使得鋼材的某些力學性能有顯著的提高,單位厚度的力學性能要遠遠比我們常見的廣告牌用鋼好的多,這樣就可以用盡量“薄”的鋼板達到設計指標。下圖為美國“福特”級航空母艦使用的HSLA-100鋼的主要成分,還有之前美國“尼米茲”號使用的HSLA-80鋼,他們的屈服強度都在550MPa以上,可以滿足30噸重的艦載機頻繁的對甲板進行衝擊。其實還有排號更高的鋼材,但是隻能說他們裝上之後有性能的“富餘”,在種情況下使用高性能的鋼材就帶來額外的經濟負擔,實在沒有必要。


雛菊西瓜Peterpan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航母的飛行甲板其實並不算厚。

飛行甲板採用特種鋼,厚度大概在60到80毫米。

貌似厚度不大,但要求卻非常高。

美軍航母起降的飛機很多都是重型戰機,重量重達幾十噸,而且降落的速度非常快,至少也有每小時二三百公里,對於甲板的衝擊力極大。

普通的鋼材被這樣衝擊,很快就會變形,導致整體報廢。

另外,航母的飛行甲板可以承受特殊的高溫。

因為飛機起飛時可能出現噴射氣流衝擊甲板的情況,溫度是非常高的。

普通鋼材遭受高溫,也很容易融化變形,導致甲板整體報廢。

而很多航母需要起降F35B型戰鬥機和AV-8B鷂式戰鬥機等,其垂直起降時噴管噴射的氣流溫度也非常高,而且持續噴射時間長,對於甲板要求更高。



自然航母的甲板有很多層,飛行甲板只是其中之一。

航母的指揮中心、動力系統都會採用加強的防禦,裝甲鋼板可以厚達300毫米以上。

水下部分為了對抗水雷、導彈,厚度也在150毫米以上。


航母甲板的製造是非常難的,資料這麼寫:以排水量10萬噸的美國“尼米茲”級航母的飛行甲板為例,製造材料為HY-80高強度鋼和HY-100超高強度鋼,前者的屈服強度為550MPa,HY-80高強度鋼同時也廣泛的應用於核潛艇的耐壓殼體。HY-100超高強度鋼的屈服強度更是高達690MPa。

不過,由於造價昂貴,美國最新服役的“福特”級核動力航母,採用了更先進更廉價的HSLA-115鋼,屈服強度達到了795Mpa,HSLA是High Strengtg Low Alloys的簡稱 ,意為“高強度低合金鋼”。據悉一平方釐米的HSLA-115鋼就可以長期承受大約8噸的巨大沖擊力,這是世界上強度最高的海軍用鋼材。


薩沙


航母是目前世界上已存的最複雜的武器工程之一,一個國家能否建造航母除了要擁有大量的資金,技術和人才外,最重要的還是要有系統性,綜合性的工業製造體系,否則想要建造航母無疑是痴人說夢!


航母又被譽為“移動的鋼鐵堡壘”,常年在海上航行,所以航母的甲板必須能夠適應高鹽,高溼,以及高溫差的海洋性氣候,必須要有極強的抗腐蝕,抗沖刷能力,並且還要能夠承載戰機起飛和降落帶來的巨大沖擊力。在遇到攻擊時能夠抵抗導彈帶來的穿透力,撕裂力以及爆炸時產生的高溫和壓迫力。這給製造甲板的材料帶來了極大的考驗,所以航母甲板的製造材料是專為航母研製的特殊材料,可以稱為航母特種鋼。航母特種鋼的生產技術只掌握在少數國家手裡。據說印度所謂的國產航母,其特種鋼其實是進口的。

為了滿足以上種種條件,夾板就必須很厚嗎?不一定。為了滿足航母各方面的性能,航母在設計建造時就要求在保證同樣防護作用的前提下儘量使用最薄的鋼板。而且對於中美俄的航母來說,甲板厚度一般為80毫米左右。當然不同的部位厚度也有不同,比如,為了防止航母被擊沉,航母的水下部分為了承受魚雷及其他潛艇導彈的攻擊,其厚度可達150到200豪米。而更為重要的指揮中心和航母的動力系統,其厚度甚至可達330毫米。這樣的分配可以更好的保護航母,使航母發揮出其最卓越的性能。

這裡也順便提一下甲板上的塗層。甲板上的塗層也是一種特殊材料,除了要保護航母甲板並能適應海洋氣候變化外,還必須具備良好的彈性,柔韌性和摩擦力,以增加戰機起飛時的抓地力,緩解戰機落地時的衝擊力!

隨著科技的發展,未來肯定會出現更加強悍的材料,80毫米只是材料歷史發展的一個過客而已。我相信以後我們的航母會越來越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