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農村俗語“女大一,不是妻,女大三,抱金磚”,這句話有道理嗎,該如何理解?

幽默乖巧


農村俗語“女大一,不是妻,女大三,抱金磚”,這句話有道理嗎,該如何理解?

這句農村俗語,是建立在過去農村依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成婚的年代。那時候,男女結婚前不考慮感情因素,只靠家庭條件、生辰八字和一些人生經驗。

“女大一,不是妻,女大三,抱金磚”,這樣的農村俗語,就是農村老一輩的人生經驗。在我們這裡是這樣說的:”“女大一,窮到底,女大三,抱金磚”,道理是一樣的,無非把不是妻換成窮到底,也都是為了保持俗語的押韻性。那麼,大一是大,大三也是大,為啥大一不好,大三就好呢?其實裡蘊含著一定的生活道理。

首先,過去人們不害怕找大媳婦,甚至推崇找大媳婦,十八的姑娘九歲的郎,在過去的農村經常見到。過去人們普遍結婚較早,找個大媳婦,一是比較成熟,懂事明禮,二是娶回來即能操持家務,幫助勞動,成為家庭的好幫手。至於說大女人能欺負男人,那是不必擔憂的,三從四德的觀念下,哪個女人敢欺負男人?何況在公婆手裡,也都是老老實實的。至於說女人衰老的快,男人自然不必擔憂,反正有錢了可以三妻四妾的,等大老婆老了,日子過得寬裕時,再娶個二房也是未嘗不可的。看看,好事都是男人的。女人們別急,就是那個時代,現在不是反過來了嗎?現在的男人,說跪榴蓮就跪榴蓮,說跪搓衣板就跪搓衣板,時代不同了嘛。

當然,並不是女人大就是好。女大一,其實差別太小。一邊,是當姐姐的身份,感覺自己比男人大,想說了算,卻無法像母親那樣包容自己的男人,一邊,就大那麼一歲,神智未必比男人成熟多少,耍點小脾氣,想噹噹小女人,都是在所難免。這樣,矛盾就出現了,結婚後往往夫妻互不相讓,大一歲的女人,沒有操持家務的能力和頭腦,也沒有包容男人的大度和胸懷,倒實在不如找個小几歲的小女人。所以,女大一比較難相處,而家和萬事興,這家不和,日子就過不好,所以,老百姓才總結出女大一不是妻或窮道底的人生經驗。

而大三歲,要知道,古代的人成熟早壽命短,三歲已經是不少的概念了。現在說三歲有代溝,而古代大三歲的女人,肯定心智比小三歲的男人成熟很多,知道疼男人,知道讓男人,知道扶持男人創業興家,日子自然會過得紅紅火火,所以就“女大三,抱金磚”了。

當然,什麼事情都不是絕對的,唯經驗論也是行不通的。特別是社會發展的今天,人們的觀念出現了顛覆性的改變,這些老道理便講不通了。現在的女人,女大三的姐弟戀,你真的玩得起嗎?小鮮肉,能給你帶來幸福嗎?何況,現在的女人,即想當小女人,又想當女強人,只是苦了男人們,有錢是男子漢,沒錢的漢子男。但是,沒辦法,社會潮流如此,有種你穿越到古代去,說不定你有了三妻四妾,個個到你跟前爭寵,跪搓衣板的,還是男人嗎?

善哉善哉,說到這裡,晏子只有閉嘴的份兒,噓,打住,別叫老婆看見,省得今晚榴蓮伺候!


齊東晏子


這句話我們經常聽人說,流傳甚廣,我對這種說法不敢苟同,先說下這句話的意思,然後我再說我的觀點。

從字面上看,很好理解,女方大男方一歲,不適合結婚,這種婚姻不被看好。女方大男方三歲,則適合結婚,這種婚姻很好。



對於這句話我最有發言權了,因為我媽比我爸大一歲,我老婆比我大兩歲。我們這邊說法是大一歲兩歲都不好,大三歲才好,但是在我看來這話一點道理都沒有純屬亂說。我爸媽的婚姻在雙方兄弟姐妹中算是最好的了,而我和我老婆感情也非常好,我感覺非常幸福。


我想對準備結婚的適齡男女說一句老話“年齡不是問題,身高不是距離”,遇上自己喜歡的人,就勇敢去愛,千萬不要因為民間這些不太靠譜傳言而放手,否則多年以後後悔的是你自己。


核桃樹下話三農


沒有一點科學依據。在我周圍女大一的多了去了,有不少已經白頭偕老。女大三抱金磚,更是無稽之談。只能說女的比男的大幾歲,比較懂事兒.成熟顧家會精打細算的過日子,凡事會讓著丈夫。婦唱夫隨的,單就這一點就旺夫,豈有不發家之理。

在我們山東老家,很多男人都找比自己年齡大個一兩歲.三四歲的女人做老婆。我祖母比我祖父大五歲,到了我父親這裡,他比我母親小三歲。祖母和我母親都很能幹,老家裡的宅子都是她們領著家裡的男人們蓋的。從這裡能得出這麼一個結論,女比男的大點是可以旺夫旺家業的。


2689春天的花兒


我們老家是這麼說的"女大一,抱金雞,女大二,抱金罐,女大三,抱金磚",跟題主意思差不多,就是娶媳婦娶個大點的會照顧人,會顧家,這與傳統"男主外女主內"觀念是綁定的。已不再適合走在新時代的男女了了,現在結婚講究的是兩人是否合拍,如果能娶到自己心愛的女人,哪還管她抱的是金磚還是銀磚呢?。

在以前及現在部分比較傳統的農村,女的要負責洗衣做飯,照顧一家老小,包括我老家的父輩們,就特別認同這個觀點。以我家來說說吧,我媽媽大我爸爸3歲,我爸就常說這輩子娶媳婦娶值了,我爸半輩子幾乎沒有怎麼做過飯,洗過衣服,似乎所有的家務及人情世故,家裡的大大小小的事情都由我的媽媽全權負責。我經常說我媽,我媽總是說家裡的事都不指望我爸,他都不會,淨添亂。可能他們那代人又因為生活在農村,女性們也已經習慣了在家裡操持。可能自己是女性的緣故,特別不認同。

古語是說"男主


外,女主內",如果女性不上班,多做些家務還是可以的。但是現在大部分的女性都已經不再只主內了,開始去走出去,走向職場,和男人一樣去擔起半邊天了,也有更多的男性們主動走向家庭,和自己的媳婦一起承擔家務了。只有極少數的男人們還活在封建社會中不願醒來。




CiCi小蘑菇


農村俗語“女大一不是妻,女大三,抱金磚”,一句話有道理嗎?如何理解?

說真的,前半句真的不好理解,後半句倒是很容易懂。

女大一不是妻,難道是老婆?字面意思可能是說,女的比男的大一歲,就不是做妻子的最佳人選,這樣的話說的過去。這樣解釋的話就不太靠譜。

在我們老家可不是這樣說的,老家說“女大一抱金雞”,那是了不得的,女的比男的大一歲,娶過來可是要發財的,抱金雞的嘛!女大二金滿罐,女大三抱金磚……很多,只要說女的比男的大,都好!甚至不惜女大十歲!
按照現在的生理學觀點,也是有些道理的。我說的不是“女大一不是妻”這句。這句不太好,不解釋了。女的比男的大,可以很好的照顧這個家庭。不管是在生理年齡,還是心理年齡,女的總是比男的先成熟懂事。這也就是女大五賽老母的說法。

比如說兩個人剛結婚,都是懵懵懂懂的什麼也不知道。男的有可能還是孩子的毛頭小夥,但做妻子的可能會成熟穩重許多。兩個人年齡到底相差幾歲好還是一樣大好?這個真的不能確定,就說我們鄰居,女的真的比男的大了三歲。女的很賢惠,吃苦耐勞,這是真的。不胡亂花錢,把家裡打理的井井有條,也算是應驗了女大三抱金磚這句俗話。

不知道為什麼會有人認為女大三抱金磚是最佳的男女婚配年齡差。在我看來,女大三歲是可以接受的再大一點估計在心理上會有別扭的感覺。我倒是希望女的稍微小几歲更好。小鳥依人嘛,男人都是有保護欲的,女的太大是大姐,獨立自主性太強,缺乏讓人去保護的慾望。因此我倒是覺得這是古人對男人的一種心理上的安慰罷了。嬌妻美子,我總認為是比男人小几歲的才叫嬌妻。

女大一不是妻。古人為了照顧男人的面子尊嚴,甚至不惜說女的大一歲還不行。必須是大二到十歲的才好。也是給足了男人面子。男子在以前,也是挑花眼了,或者說找不到老婆了,才會娶比自己大幾歲的女子吧。女方歲數大,懂事早不假,但衰老的更快,男子正當年的時候,或許女的就開始走下坡路年老色衰了。

分析了那麼多,其實都是廢話。只要是真愛,年齡差不是問題。蘿蔔青菜,綠豆王八,不知道誰看誰看對眼了。


農村老俗話


農村俗語“女大一,不是妻,女大三,抱金磚”這句話有道理嗎,該如何理解?

這句農村俗語“女大一,不是妻,女大三,抱金磚”很通俗易懂,從字面上就可以理解的了。對於以前農村流傳下來的俗語,大部分還是挺有道理的。




女大一,不是妻。

以前的人認為,女人比男人的年齡大一歲。做老婆不是很合適,做朋友還是可以的。不管是以前還是現在,女人的心智往往都會比男人早熟。特別是以前的早婚早育,女人十幾歲就要談婚論嫁。女人十七八歲就結婚,男人還比她小一歲,這個男人才十五六歲。那時候的女人已經成熟可以說是半位大人了,而男人卻還是個懵懵懂懂的少年。以前的社會男人地位比較高,如果娶大一的女人回來,不可控制的男人自然而然的就聽從老婆的話。這個現實,男方家庭是難以接受的。所以,男方家庭找媒婆說親事就要求媒婆不要找大一歲的女人。


女大三,抱金磚。

如果男人能娶到比自己大三歲的女人回家做老婆,那男人就是撿到金子了。剛說到女人心智比男人早熟。而此時女人比男人年齡大三歲,則心智則可能是大七八歲。在以前的社會,這樣年齡的女人會特別懂事,會照顧好家庭,會給男人面子,受過去的影響,女人知道男人在這個家裡的地位,所以,女人懂事會服侍好老公和打理好家庭雜事。後來,人們就覺得娶這樣的老婆回家就相當於抱了塊金磚回家,寓意著有這樣的老婆是一件很值得慶祝的事情。


現在有很多人結婚是不在乎對方的年齡,沒有那麼講究了,只要喜歡就可以了。


三農天地


這句俗語看看上去很矛盾,“女大一,不是妻”,“女大三,抱金磚”。大一歲和大三歲根本就沒有明顯的差別。一、兩歲根本看不出來有什麼不同。

舊時的農民,是很相信“占卜”的,那時的農民沒有文化,在他們的世界裡,一切都是天意。



過去的農民結婚很注重生辰八字,很相信這些條條框框的占卜和預示作用。那時候人們普遍認為,媳婦兒不能比老公大一歲,如果大一歲就會命裡犯“克”,大一歲的媳婦兒是不吉祥的。會帶來惡運。誰娶了媳婦兒都想幸福美滿,百年好合。

其實“女大一,不是妻”根本就沒有一點的科學道理。“女大三,抱金磚”,這句話又說娶媳婦大三歲是很吉利的。大一歲和大三歲不可能就是一個代溝,純粹是封建迷信意識,沒有一點的科學道理。



其實婚姻裡,誰還顧及誰比誰大幾歲,兩個人真心想愛,大幾歲小几歲都不是問題。鄰居“三奶奶”就比“三爺爺”大一歲,她們是封建社會的“包辦婚姻”。結婚那天晚上揭了紅蓋頭兩個人才看清對方長的什麼模樣。



但是,兩個人恩愛了一生,從來沒吵過架。“三爺爺”勤勞能幹,“三奶奶”勤儉持家。前幾年“三奶奶”去世了,一次“三爺爺”去給““三奶奶”上墳,兒媳在家左等也不見“三爺爺”回來,右等也不見“三爺爺”回來,兒媳不放心了,也去“三奶奶”那裡找,結果發現“三爺爺”哭累了趴在“三奶奶”的墳頭睡著了。

愛情也好,婚姻也罷,和年齡是沒有一點關係的。現在的人們思想多開放,看對眼了就嫁就娶,大多少歲的沒關係。

嚮往幸福沒錯,關鍵是選對了人。


大山梅子


這些話都是咱農村人的一種口頭戲語,是對討娶媳婦時的一種心理上的安慰,在以前農村人談媳婦都是媒人在從中撮合的,以媒婆的鋒利口舌能把死人說活了,能把不該成的婚姻勸成了,還能讓醜男配美女,醜女配俊男,總之一個高級口才的媒婆在當時是你一個光頭小子隨時都想拜見的人,十六七歲的大小夥子看到她們都變的老老實實規規距距的。必竟將來討老婆時要用得上老阿姨呢,所以媒婆是當時的民間婚姻中的一大無證而能營業的跑腿美差,而且紅利也是不菲的。

現在的人都是自談戀愛,有的人為了愛情不顧家庭反對雙宿雙飛了,打破了過去傳統的思想,新社會新風尚早已顛覆了舊的媒妁之言,只要人品好二人意投就可走到一起,追捧真正的愛情了。即使女人的歲數和男人的歲數有多大沖擊,大家也沒有什麼心裡的壓力,抱的寧信愛情不信迷信的觀念,這種超時的風尚對現代愛情也是個很好的解讀。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的加快發展和人口比例的失調,重點的問題開始顯現,男多女少和剩男剩女已是社會病症,每年在過年節的這一階段,務工回鄉的青年回家過年,這又招起了很多民間的大媽們重操舊業,昔曰的熟悉的俗語又開始週而復始的在她們的口中流淌。

女大一沒意思,女大二睡著笑,女大三抱金磚,女大四.五賽老母。其實在過去有錢人娶一妻三窒的只有聽說娶比男人小的女人,嬌小美豔,很少男人選大於自已的女子。但是有的人家的女子漸大父母著急,只有託媒人說話,媒人是順口就來,在撮合的時候怎麼都能說出吉利話來。至於女大一不是妻,那隻不過是媒人玩的一種口詞,媒人的口鋒是正反相補的,(女大一不是妻,賽過姐弟倆相依)反正話是人說的,即使現在的人誰都喜歡小老婆,娶個小於自己的女人在人前風光,至於娶歲數大於自己的無論過去和現在其實一樣的過目子,還真的比小女人治家而又疼人,確實要想有個心儀的美家,這女大三的說法還是可取的,必竟她們這種人成熟穩重是可選的女人,但也要注重人品,不是歲數大就都好,假如娶個母老虎那就天天喊老母也有罪受的了。


星空攬夢


農村俗語“女大一,不是妻,女大三,抱金磚”,這句話有道理嗎,該如何理解?

夫妻的年齡問題在農村各有說法,並根據長期以來的生活經驗認為,夫妻間女大男小婚姻幸福指數相對要高,於是就有了“女大三,抱金磚”等說法,我個人認為還是存在一些偏見,不見得俗語就有道理和科學根據。


其實,在我們當地的俗語中,並沒有“女大一,不是妻”之說,從我記事開始,就常聽村裡的老人唸叨:“女大一,抱金雞,女大二,抱金塊,女大三,抱金磚,女大四,抱如意,女大五,賽老母,女大六,抱金豆,女大七,笑嘻嘻,女大八,註定發,女大九,樣樣有,女大十,樣樣值”。

因此,在農村人的婚配觀念裡,總覺得女方大男方更靠譜,日子要過得更踏實些。



我的公婆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當年公公家就他一根獨苗,從小依賴父母慣了,怕他成家後難於支撐起一個家,於是從開始他母親就要求未來的兒媳婦年歲一定要大自己兒子的,最好是家裡的長女,年齡差距在3至5歲之間。

於是後來,同樣有著女大男是好婚配的婆婆的母親,在媒人的一再撮合下組成了一個家庭,婆婆整整比公公大三歲。在婚後的50多年婚姻生活中,婆婆成為家庭的主心骨,凡家裡的大小事務都是婆婆拿主意,用婆婆的話說就是,她更像姐姐,公公像弟弟,還好弟弟很聽話,日子倒也過得安穩而幸福。

她們生養了5個子女,個個很成器也很孝順,如今她們70多歲了,身體好最主要的是精神狀態也非常好。


每每說起自己媳婦比自己大,公公總是樂呵呵地說,還是老人有眼光,媳婦大點,不僅家裡家外是一把手,人情世故也懂得多,知道體貼人,還懂得經營婚姻生活,不會胡攪蠻纏,更不會蠻不講理,尤其是家庭經濟賬算得一清二楚,難怪有“女大三,抱金磚”說法,太適合我了。

當然,我公公婆婆只是個例,我個人還是認為婚姻幸不幸福還得看兩個人是否真心相愛,是否適合自己,而不是單純看年紀差距,只要夫妻雙方懂得經營、珍惜、包容和守護,那麼我想年齡應該不是問題,你說是嗎?


花腰妹


農村俗語“女大一不是妻,女大三抱金磚”,這句話有道理嗎?如何理解?

這句話的字面意思是說,男女兩人結為夫妻,最好是男人比女人大,如果女人比男人大一歲,那就不要結為夫妻了。不過,如果女人比男人大三歲就不一樣了,娶了這樣的媳婦就相當於把“金磚”抱回家了。那這話有沒有道理呢?

女大一不是妻

自古以來中國就是男權社會,男人在家中是地位最高的。而且大多數的夫妻,也都是男人比女人的年齡大一些,這樣男人寵愛女人,女人依賴男人,相互兩人在一起才會更加的幸福。為什麼女人比男人大一歲就不好了呢?

那是因為過去男女結婚都很早,還是沒成年就結婚了。男女如果年齡相差不大,甚至女方比男方大一些,那樣的話就會在心理年齡方面有差距。因為女性普遍要比男性成熟早,而女的比男的年齡大一歲,那心理年齡就要更成熟一些,在婚後最初的時候會造成男的聽從女的,畢竟心理成熟早的更有主見。

但是時間一長等到男的不斷成熟以後,就會出現逆轉了。那樣的話,家中兩個人都來拿主意,就容易引起糾紛,自然會矛盾不斷。所以,古人為了避免這種事情發生,在給孩子相親的時候,都會選擇比男的小的,古人這樣說也是有道理的!

女大三抱金磚

為什麼說大一歲不行,而大三歲就行了呢?那是因為男性和女性的心理年齡之間的差距也有兩三歲。而女的比男的大了兩三歲,那就男女雙方沒有了心裡年齡的差距。雙方成為了夫妻之後,從一開始就沒有女的佔主動權的時候,依然還是家中男人說了算。何況這樣的女人,也經歷了更多的事情,明白的道理也多一些,所以在生活中不僅不會給丈夫添麻煩,反而還會更懂得心痛人,自然婚後的生活會更加的甜蜜、幸福,因此也就有了“女大三抱金磚”的說法。

不過,這句老話在今天已經過時了。因為在過去普遍結婚早,基本上都是十多歲就結婚了。而現在都是晚婚晚育,多數都是二十五六以後才結婚,不存在心理年齡一說了,自然也就沒有道理了。何況還有一點,現在男多女少,男人也沒得挑了,能找到一個合適的就不錯了,挑三揀四的最後只能是打光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