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如果康熙沒有傳位雍正,雍正和老十三真的敢帶兵造反嗎?

周志群


看到這個問題我不禁感嘆,一部經典的電視劇對人們歷史知識的“普及”太有力度了。

其實如果將這個問題放在《雍正王朝》這部電視劇的前提下,我覺得更為合適,畢竟老十三帶兵的颯爽英姿只是在電視劇中才能見到。


我們先回歸到史書中記載的雍正和老十三吧。

十三阿哥胤祥的生平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受寵皇子

在《清史稿》中關於十三阿哥胤祥曾有這樣一段記載:“康熙三十七年,從上謁陵。自是有巡幸,輒從”,這句話的意思是康熙三十七年胤祥隨同康熙謁陵,從此之後康熙外出胤祥皆隨行,這段話傳遞了一個這樣的信號,“康熙還是很喜歡這個兒子的”

第二階段,失寵謎團

從康熙四十八年第一次廢太子開始,關於胤祥的記載逐漸減少,從一些零散的史料中拼湊出來一個信息,胤祥可能生病了,再加上康熙兩次大封皇子,所有成年皇子幾乎都受封,唯有胤祥例外。從這點我們可以看出胤祥在康熙晚年失寵了。

第三階段,飛黃騰達

雍正繼位後,胤祥直接受封和碩怡親王,並開始擔任擔任總理事務大臣,直到雍正八年去世,胤祥始終身居要職深得雍正皇帝信任,死後胤祥被準配享太廟,破例不用避皇帝諱,還被追封為“鐵帽子王”。

看了胤祥的人生經歷我們就能得出結論,胤祥並不像電視劇中說的那樣曾經領兵打仗,更沒有兵權,控制豐臺大營不過是熒幕商的劇情,何談帶兵造反。

再看胤禛雖然也無兵權,但是他的兩個主要支持者西北的年羹堯和京城的隆科多卻有兵,年羹堯遠在西北,且又有十四阿哥牽制暫且不議,京城中的隆科多擔任步軍統領掌管京城防物,如果誓死效命的話,關鍵時刻倒是可以為皇位放手一搏,且成功率還不低。

以上都是個人猜測,在我個人看來雍正繼位是名正言順,因為太子兩立兩廢已再無機會,八阿哥集團也早已失去了奪嫡的可能,唯一的勁敵十四阿哥還遠在西北邊疆,以康熙的帝王之術,如果想傳位十四阿哥必然不會將其從中央調離,所以胤禛是唯一的人選,也是絕對正確的人選。


一點點歷史


首先我們來理一下,除了雍正,康熙晚年還能傳位給誰。

這時候,老大老二已經出局,老三雖然居長但沒存在感,除了老四老十三,老八老九老十老十四這兩大利益集團外,其他的阿哥要麼早夭要麼殘疾要麼年紀太小要麼沒政治野心。

然後老十三被圈禁過,斷絕了上位的可能;老九形貌不佳,而且居然自降檔次經商;老十魯莽。關鍵,這三人都是各自利益集團裡面的小弟。沒有傳位給小弟不傳給老大的道理。

再然後,老八後期見惡於康熙,被康熙親自蓋章不能上位,所以八九十集團轉而擁護老十四上位,這時候九龍奪嫡的遊戲實際上只是老四和老十四的博弈了。大家都清楚,最後贏家肯定是德妃。

最後從老四和老十四這對親兄弟的政治履歷來看(當然他們人生的前三十年不是作為接班人來培養的),但康熙六十一年逝世前,老四已經代為祭天,複查會試卷子(這都是默認繼承人乾的事情),老十四領兵出征西藏,受封“大將軍王”,這時候,兩個人的定位就很清楚了。

這樣看來,雍正是最合格的繼承人,在不排除康熙腦抽傳位給別人的情況下,他任然是勝率最高的那個。

那他有繼位不成造反的可能性嗎?個人認為,不可能,理由有很多。第一,他沒有直接掌過軍,在軍隊中沒有親信,造反沒有軍事基礎;第二,假使他有軍事基礎,就像他親弟一樣,那他繼位後他弟弟造反了沒有?沒有,因為繼位的雖然是政敵但也是親兄弟,死不了也混不了太差,沒有造反風險高;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造反沒有文化基礎了,清王朝雖然是遊牧民族,骨子裡奉行拳頭大就是老大,但畢竟漢化已經很深了。雍正的父親,爺爺都是幼主繼位,難道是因為他們手中有兵嗎?這是政治博弈的結果。這年頭,已經不流行玄武門了。

最後的最後,你一沒封地沒軍隊長居京城簡在帝心有履歷能扛事的親王,即使上位的是政敵,造反幹嘛(⊙o⊙?)


青梅煮酒侃大山


應該會的,以雍正的脾氣絕對會奪取皇位的,而當時老十三已經掌握豐臺大營,掌握了上三旗,所以就算不傳位給雍正,那雍正也有很大的可能。


愛歷史的小蝸牛


不會,看對太子的情義。他們心中只有國家好,人民生活好。


愛清341


他肯定有想法,但條件不具備。雍正可用的人才不多,儘管老十三有一些軍界的人,但要想扯旗易幟,估計就不是那麼回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