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骨轉移疼痛,應該用什麼止痛藥?

王大行449


骨轉移在部分癌症疾病中比較多見,比如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腎癌、鼻咽癌等等。骨轉移好發於脊椎骨、骨盆和股骨。轉移到脊柱的惡性腫瘤,發生在腰椎最多,胸椎次之,頸椎最少。骨頭一旦發生轉移,疼痛隨之而來,有些病人在沒有找到原發病灶之前先出現骨轉移處的疼痛,這時候會容易與頸肩腰腿疼等普通的疼痛相混淆,而不能及時就診,延誤病情。

骨轉移疼痛和普通疼痛有什麼區別呢?

1.疼痛比較劇烈 骨轉移癌疼痛一般比較劇烈,通常單純口服非甾體類止痛藥物無法緩解疼痛,需要強阿片類藥物,比如嗎啡、羥考酮、芬太尼等麻醉藥物才能止痛。如果出現病理性骨折,還會出現局部持續銳痛,幾乎是難以忍受的。而普通疼痛比如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引起的疼痛一般為隱痛,口服非甾體消炎止痛藥通常能夠減輕。

2.疼痛逐漸加重 由於癌症病情的進展,骨轉移疼痛會逐漸加重,按照疼痛評分,剛開始可能為輕微疼痛,評分在2-3分,隨著時間推移,一般1-2個月後,疼痛會逐漸增加到5-6分,甚至10分且持續存在。而普通疼痛不會在沒有任何誘因的情況下出現這麼明顯的疼痛加重,而且疼痛可以是間斷性,不會這麼持續不斷的存在。

3.疼痛夜間更重 骨轉移性疼痛白天由於注意力分散可能疼痛相對較輕,而夜深人靜的時候疼痛比較重,甚至有些病人害怕夜晚到來,所以有些住院病人臨睡前需要肌注嗎啡或者口服即釋嗎啡來控制夜間這種爆發痛。而普通疼痛夜晚反而會相對較輕,尤其是腰肌勞損、椎間盤突出等疾病引起的疼痛經過休息後,疼痛會明顯減輕。

4.疼痛部位相對固定 骨轉移疼痛部位一般比較固定,就是骨轉移灶的部位,胸椎腰椎骨轉移疼痛也可以向周圍放射,而普通疼痛有時候痛點並不是病變的地方,比如腰椎間盤突出有時表現為下肢疼痛,腰椎局部反而不疼。

5.有癌症病史 骨轉移性疼痛病人通常都有癌症病史,一旦出現大腿骨、腰部或者後背部疼痛,要及時做骨掃描或者局部的磁共振檢查明確。

6.骨掃描異常 骨轉移性疼痛病人做骨掃描會出現疼痛局部放射性濃聚灶,而普通疼痛不會出現骨掃描異常。

7.伴隨症狀 有骨轉移疼痛病人由於腫瘤的存在,會有消瘦、乏力、食納差、發熱等等全身伴隨症狀,而普通疼痛不會有這些症狀出現。


胡洋


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這幾大腫瘤,是最容易出現骨轉移的癌種。出現骨轉移,由於脊柱周圍較多神經遊行,癌細胞容易侵犯神經而導致劇烈疼痛。見過每次需要服幾百片強效止痛藥的患者,可以想像,那種疼痛,不亞於生產小孩的十級疼痛。

目前用於癌痛止痛的藥物,一般根據患者的疼痛程度來選擇,輕度疼痛,不影響睡眠,選擇第一階梯止痛藥物,而中重度疼痛,已經影響患者的睡眠,生活質量的,一般選擇第二或第三階梯的止痛藥。目前用的最多的第三階梯止痛藥是阿片類止痛藥。如羥考酮緩釋片,嗎啡片,芬太尼頭皮貼。

很多用阿片類止痛藥的患者家屬,經常擔心是否上癮。阿片類藥物,如果剛開始就大劑量使用,確實有可能上癮,同時也很容易造成呼吸抑制死亡。正規的用法,是要在專科醫生和護士指導下,對根據患者疼痛程度選擇劑量,從低劑量開始滴定,確定患者劑量後每天按劑量按時間服藥。規範使用下,不會上癮,從低劑量開始,身體會慢慢適應。

而重度癌痛患者,如上述需要幾百片強效止痛藥的患者,可以使用神經消融損毀術。而單大,或轉移部位小於三處的患者,還可以進行局部放療止痛。放療可以殺傷控制腫瘤,也可以達到止痛效果。





腫瘤大夫Tina


謝邀!我是南醫大二附院骨科主治醫師!這是我第68個回答!

骨轉移性疼痛,我們必須要使用止痛藥物:

一、消炎鎮痛藥物:
當然,我們止痛一直使用階梯治療,首先使用消炎鎮痛藥物。
二、弱阿片類藥物:
其次,如果不行的話,我們需要使用弱阿片類藥物,這是治療中、重度疼痛的藥物。
三、阿片類藥物:


效果最強,但是會成癮,副作用大,不到萬不得已不輕易使用。
四、雙磷酸鹽:
它可以有效對抗骨吸收,所以破骨性骨轉移性疼痛使用此藥有奇效。
五、其他藥物:
如果到了腫瘤晚期,骨轉移疼痛難忍,不妨找麻醉科用個鎮痛泵,這叫沒有辦法的辦法。


骨科王醫生


這個是我專業內的問題!我來回答下!希望對你有幫助!如果明確是骨轉移性疼痛,我們就定義為癌痛!具體哪個原發灶轉移你沒講,那我們不展開,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吧!但就骨轉移癌痛,世界衛生組織有明確的治療規範和指南的,如果沒用過骨保護治療的,建議唑來膦酸每28天一次骨保護治療,如果疼痛厲害,也可以轉移灶姑息放療,這都是基本的對因治療!如果單純止痛,我們就要按癌痛的三階梯治療原則治療了!現在基本來講,很多醫院腫瘤科都建設有規範的癌痛病房,很規範了!建議諮詢當地醫院腫瘤科!怎麼治呢?問別人疼痛程度,0-10分是疼痛範圍最小到最大,讓患者自己打分,0-3分屬輕度,可以予塞來昔布已階梯藥物止痛,如果4分以上,影響睡眠,吃飯等生活質量了,可以直接用三階梯阿片類藥物了,就是嗎啡,羥考酮止痛了,因為現在治療趨勢一方面是二階梯弱阿片藥物地位,二是不建議癌痛爬階梯式治療!如果癌痛程度到了適用嗎啡的程度,直接適用嗎啡是非常規範及時和專業的治療!現在老百姓包括相當多的醫務人員這方面未知識更新,認識不足,後續關注我我會科普下這方面的知識的!阿片類藥物萬分之一的成癮性,可以忽略不計的!我們臨床對這類藥物是不考慮它的成癮性的!而且他沒有封頂劑量限制,只要痛沒控制好,就可以不停往上加!可以說在接受過癌痛規範化治療的醫師指導使用下,還是非常安全的!這就是前提!副作用就是可能導致便秘,嚴重的話,會呼吸抑制!在癌痛醫師指導下還是很安全的。關注我,後面會有更多幹貨分享!


腫瘤血液邊醫生


有些腫瘤(如前列腺癌、乳腺癌和肺癌)到了晚期容易轉移到骨,骨轉移灶疼痛是非常劇烈的,難以忍受。疼痛是晚期癌症患者生活質量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那麼,晚期癌痛又該如何處理呢?



晚期癌痛如何處理?

癌痛的程度隨著病情的發展也會越來越嚴重,剛開始時可能非甾體抗炎鎮痛藥(如布洛芬和撲熱息痛)就有效果,後來需要弱阿片類止痛藥(強痛定和曲馬多),再後來需要強阿片類止痛藥(如嗎啡和羥考酮)才有效果。晚期癌痛的止痛治療也遵循“疼痛的三階梯治療”。

骨轉移灶疼痛除了應用止痛藥外,還需要對因治療,一方面治療原發癌症,另一方面滴注唑來膦酸抗骨轉移,可以有效緩解骨痛並防止骨折等事件的發生。

希望我的回答能給您帶來幫助!喜歡就點個贊吧!


汪醫生小課堂


今年浙江省抗癌協會癌痛專業委員會發表了“癌痛規範化治療示範醫院創建浙江省專家共識”,其中關於用藥指南的部分跟大家分享一下。

輕度疼痛可選用非甾體類抗炎藥物;中度疼痛可選用弱阿片類藥物或低劑量的強阿片類藥物, 可聯合非甾體類抗炎藥物以及輔助鎮痛藥物 (鎮靜劑、抗驚厥類藥物和抗抑鬱類藥物等) ;重度疼痛首選強阿片類藥治療, 可聯合非甾體類抗炎藥物以及輔助鎮痛藥物 (鎮靜劑、抗驚厥類藥物和抗抑鬱類藥物等) 。

ESMO《癌症疼痛指南 (2018年版) 》中指出, 低劑量強阿片類藥物是替代弱阿片類藥物用於中度癌痛患者治療的一個選擇, 低劑量強阿片藥物替代弱阿片藥物並不會增加不良反應。羥考酮低劑量 (≤20mg/d) 、嗎啡低劑量 (≤30mg/d) 、氫嗎啡酮低劑量 (≤4mg/d) 時屬於第二階梯藥。

非甾體類抗炎藥 (NSAIDs) 和對乙酰氨基酚常用於治療輕度疼痛, 或與阿片類藥物聯合用於治療中重度疼痛。

非甾體類抗炎藥常見的不良反應包括消化性潰瘍、消化道出血、血小板功能障礙、腎功能損傷、肝功能損傷, 以及心臟毒性等, 對乙酰氨基酚有肝毒性, 這些不良反應的發生與用藥劑量和持續用藥時間相關。常見NSAIDs具體劑量限制見表1。此類藥物達到一定劑量時, 或兩種非甾體類抗炎藥聯合應用時, 不僅不能增強鎮痛效果, 藥物不良反應卻將明顯增加, 故禁止超劑量用藥, 也不主張聯合使用。非甾體類抗炎藥和對乙酰氨基酚的日劑量達到限制性用量時, 應更換為阿片類鎮痛藥;如為聯合用藥, 則只增加阿片類藥物用藥劑量, 不得增加非甾體類抗炎藥物和對乙酰氨基酚劑量。此類藥物與阿片類藥物組成的複方製劑, 也應注意日劑量限制問題, 如氨酚羥考酮片 (每片含鹽酸羥考酮5mg和對乙酰氨基酚325mg) , 以對乙酰氨基酚日劑量不宜大於1.5g計算, 氨酚羥考酮片每日不宜超過4片, 並不建議長期使用。

表1:常見非甾體類抗炎藥(NSAIDS)的劑量限制

輔助鎮痛藥物是指能減少阿片類不良反應或者增加阿片類藥物的鎮痛療效的藥物, 常用於輔助治療神經病理性疼痛、骨痛、內臟痛。

輔助用藥的種類選擇及劑量調整, 需要個體化對待。輔助鎮痛藥物的療效在4~8d內顯現。輔助用藥從低劑量起始, 1周內觀察療效, 如果無效, 在不增加不良反應的前提下增加劑量或更換藥物。常用的輔助藥物包括:抗驚厥類藥物 (加巴噴丁、普瑞巴林) 、抗抑鬱類藥物、糖皮質激素、雙膦酸鹽、局部麻醉藥等, 常用輔助用藥及用法見表2。


表2:常見輔助藥物的用法

80%~90%腫瘤患者的疼痛能夠通過規範、有效的治療得以緩解;但仍有少部分癌痛患者, 雖經長期規範治療但疼痛仍沒有得到理想的控制, 最終發展成為難治性癌痛。

阿片類藥物是難治性癌痛患者治療的基石, 通常需要根據患者癌痛機制的不同, 聯合非甾體類藥物和 (或) 輔助鎮痛藥物, 一般不建議兩種以上阿片類藥物的同時使用。近年來, 各種微創介入治療技術的開展為難治性癌痛的治療提供了一種有效的解決方案, 常用技術包括患者自控鎮痛泵技術、神經毀損術、經皮椎體成形術、放射性粒子植入術和鞘內藥物輸注系統植入術等。難治性癌痛患者的治療需要由腫瘤科、疼痛科、介入治療科、麻醉科、藥劑科等多科室醫生共同參與, 做出準確的診斷, 制定個體化方案, 從而指導治療。此外,如存在腫瘤急症相關的疼痛, 如病理性骨折、腦轉移、感染及腸梗阻等引起的疼痛, 應首先邀請相關學科進行多學科討論, 為患者制定個體化的鎮痛方案, 治療引起疼痛相關疾病的同時, 合理治療併發症。


參考文獻

[1]丁海櫻,丁群芳,饒躍峰,邵嵐,宋正波,王文嫻.癌痛規範化治療示範醫院創建浙江省專家共識[J].腫瘤學雜誌,2019,25(03):177-184.


子樂健康科普


骨轉移引起的疼痛,除了用適當的止痛藥之外,一定要當心以下情況:

1、四肢的瀕臨骨折,要及時外科處理,等到出現病理性骨折後,疼痛就非常明顯了,治療難度也相應增加

2、脊柱的病灶一定當心有無脊髓壓迫風險,如果重度脊髓壓迫,一定要及時就診,否則會出現截癱,影響後續的綜合治療,不利於控制病情


唐博虎談骨事


骨轉移導致的疼痛,是疼痛相關疾病裡最嚴重的情況之一,所以,癌症鎮痛治療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內容,也是關係到患者生存質量的最主要內容。


1、藥物鎮痛

關於癌性疼痛的藥物治療,以前的共識是採用三階梯的鎮痛方法,包括輕度疼痛的消炎鎮痛藥,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塞來昔布等;中度疼痛的曲馬多;重度疼痛選用的阿片類藥物:嗎啡、羥考酮、芬太尼等。目前對於鎮痛的藥物應用,建議弱化第二階梯治療,也就是說,在選用普通鎮痛藥無效的情況下,可以直接跳到第三階梯:應用低劑量的阿片類藥物嗎啡或羥考酮替代曲馬多,這種應用方法在2012年歐洲姑息治療學會發布的《歐洲癌痛阿片類藥物鎮痛指南》、《癌症疼痛指南(2012版)》,均有發佈,推薦低劑量的阿片類藥物替代曲馬多,為的是盡最大可能減輕患者的痛苦。

所以,對於骨轉移導致的疼痛,首先予以疼痛量化評分(0-10分),根據疼痛程度,在普通鎮痛藥物效果差的情況下,可以考慮阿片類藥物鎮痛,可選擇的藥物包括即釋的嗎啡片、嗎啡注射液,也可以選用緩釋的嗎啡緩釋片,或鹽酸羥考酮緩釋片,或者是芬太尼頭皮貼等。應用原則是首選口服的緩釋片,根據疼痛程度選擇一個合適的劑量,12小時口服一次,期間有疼痛發作時,臨時加用即釋嗎啡治療。然後根據24小時之內患者疼痛控制的程度,和臨時加用的即釋嗎啡的量,調整緩釋片的用量,調整的原則是單次增加口服加量,但不增加口服次數。比如:選擇的是鹽酸羥考酮緩釋片40mg 12小時一次,如果在24小時內患者疼痛加重,打嗎啡針用了10mg,換算成羥考酮的量就是15-20mg,所以,次日就應該加量為每次口服50mg,12小時一次,劑量調整到患者疼痛能緩解為止。


2、放療鎮痛

對於骨轉移導致的疼痛,姑息放療止痛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也是臨床最常用的一種姑息止痛的方法。通過放射線照射轉移部位的病灶,在部分殺傷腫瘤細胞的同時,能有效抑制神經的敏感性,減輕痛苦,而且放療止痛效果持久。

3、應用骨改良藥物

雙膦酸鹽是對抗骨質破壞最常用的藥物,也是最常用的配合鎮痛治療的藥物,這些藥物的應用,能有效抑制破骨細胞的作用,減輕骨質損害,從而減輕痛苦,目前臨床常用的有唑來膦酸、帕米膦酸二鈉等。

4、控制原發病

包括各種抗腫瘤措施:化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通過這些抗腫瘤的措施,原發病得到控制後,骨轉移部位的疼痛自然會有好轉,這個不難理解。

總之,疼痛是晚期癌症患者最痛苦的症狀之一,直接關係到患者的生存質量,尤其是骨轉移導致的疼痛,更是臨床不容忽視的重要症狀,需要積極處理,儘可能把患者的痛苦降到最低。


深藍醫生


一,堅持服食抗癌藥,二,同時必須服食止痛藥,特別是轉移後期,要定時,定量食止痛藥,不能見痛就食,痛輕D就不食。要有規律十二小時食一次,一天兩次,控制全日止痛效果,在晚期,食嗎啡類烴烤酮止痛效好D,劑量則因痛程度而定,一般每次幾十mg。以能止痛為原則,掌握一個合理量後,不要隨便加減。此藥的確有後遺症,有時會幻覺,特別是睡著時,突然有夢幻,但馬上自已可意識到,自我能控制,不存在失態的情況。總結~~要食止痛藥,而且有規律,食足量。


鄭國樑2


這是唯一的辦法,沒有別的更好的辦法,不信,隨時來挑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