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老人不能幹活,農村有地不能種了,沒有錢了,怎麼生活?

吉祥三寶85112




西門觀點:依靠以下幾種方式生活。

有退休金的老年人晚年生活可以無憂無慮,而那些在農村種了半輩子地的農民老了靠什麼生活呢?

在改革開放的今天,以下幾種方式可以讓農村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也過得比較好:

一、養老金和社會救助。

農村六十歲以上的老人,如果沒有享受城鎮養老金,就可以享受新農保。新農保養老金有三部分組成:一是個人養老金賬戶裡之前所繳納的那部分資金(有多有少,100—1200/年),二是集體補助部分(55元/月),三是政府補貼部分(各地不同)。

這筆養老金,隨著年齡增長,高齡補助也會提高。最低每月可領取一百多元,最高每月可領取一千多元。



二、土地流轉、出租、轉讓或入股。

從2017年開始,農村農民承包地的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離,土地可以流轉出租轉讓給第三方經營,獲得一筆租金,或入股合作社獲得一筆分紅。

三、宅基地流轉出租。

從今年開始,除了承包地可以流轉出租外,農民閒置的宅基地也三權分離,可以進入市場,流轉出租,獲取一筆收入。那些在城裡已經有房子的老年農民可以將自己農村閒置不用的宅基地流轉出租增加收入。



不要噴,是流轉出租而不是買賣,宅基地所有權是集體,不能買賣,使用權是你自己,流轉出租的只是經營權,租期一到,完璧歸趙,還是你的,可以流轉出租給出價更高的,或自己繼續使用。

四、兒女養老贍養費。

子女對父母有贍養的義務,無論父母有沒有錢,這個義務都存在。

有了以上這些方式,農村老年人也會有一個幸福的晚年。

謝謝您的關注,期待您的看法!


西門白甫


我是生活在農村,雖說福建泉州的GDP是全省第一,但經濟的發展紅利與失去勞動力的老人來說無關。據我瞭解,我們村相當多老人過的還是非常辛苦的。這些老年人僅靠政府每個月80-220元/人養老金。沒有其他任何收入,如果能夠動彈的儘量去種點田地,養些雞鴨賣錢,或者去打點零工,一般年齡大都沒人要,所以一有機會他們都去爭取。畢竟一天有100-150元不等。一般女兒都會不定時給點零花錢。這些老年人在年輕的時候可是靠著薄田養活一大家庭的人,還要按時向政府繳納一定的口糧。現在沒有收入,生病能不看醫生儘量不去,或者自己找點草藥或者當地赤腳醫生比較便宜。住,以前都有房子,後來兒子大了,分家了,把舊房子拆了蓋新房子,跟兒媳婦不合,只能回去住祖屋,更老的房子,到處漏水,潮溼。吃,基本上自己種的糧食。行,老掉牙的摩托車或者電動車。電視是兒子不要拿回來修一修。沒有其它值錢的家當了。有些老人會去撿紙皮塑料瓶賣點錢。他們非常省,沒有娛樂,不出遠門。因為貧窮限制了想象,瞭解外面資訊基本上靠電視和同伴口語相傳。但是也喜歡說東家西家的家長裡短。


阿明40096625


其實國家對這個問題非常重視,所以非常鼓勵有能力的企業和個人去農村投資和創業。

現在農村人口越來越少,年輕人不願意回農村,老人年紀越來越大無力耕作,失去了經濟來源,國家投入不少錢補貼農村老人,如新農保、困難戶補助、養老金、高齡補助等,雖然不多但是對於老人來說買的米油鹽還是夠。

國家鼓勵企業去農村發展,幫助當地脫困致富,現在很多地方農民可以拿土地出租或者入股,統一交給企業科學管理給農民創收,農民可以收租或者分紅。

國家鼓勵個人成立家庭農場,帶領當地農民致富,集中當地閒置拋荒土地發展農業。

我們當地有位老人雙目失明,一個女兒已經出嫁,不願意跟著女兒一個人生活在農村,每個月都有低保,看病住院只要交100元,其它費用全部報銷,土地出租給當地種植大戶收租,自己通過鄰居幫忙種點蔬菜自給自足,女兒不時給點生活費,買點米油等生活物資就夠了,自己養了幾隻雞,日子一般般怎麼說了,有個最低基本生活保障。這都要感謝國家政策和福利越來越好,放到以前是不敢想象的事情。


鋒哥視野


不請自來

因為自己家裡就有好幾位60歲以上的老人,所以這個問題我來說下自己看法。

問題的背景。

對於農村人來說,種地一就是一場非常重要的生活保障,很多農民工到秋收的時候就會回到家裡,雖然很多人都表示種地賺不了什麼錢,但起碼有了土地生活就能有一個保障。

但是現在土地徵收也比較繁重,很多家庭要靠種地來維持生,還有的家庭年輕人已經出去打工,家裡面留的老人也種不了地,那麼對於60歲以上的老人該如何生存呢?

第一,國家保障新農保。

大家現在都知道,新農保已經成了農村養老的主要保障,農民可以依靠這些養老金維持自己的生活,當然有很多老人並沒有繳納新農保的意識,所以這些人只能領到最基礎的保障金費用,大概在100元左右。

如果70歲以上的老人還能夠領取到一筆高齡補貼,農民可以通過交納一次性的養老金,交納9萬多就可以養,享受到每個月1000元的補助金。

第二,國家補助失地養老金。

有些老人在6歲之後身體依舊硬朗,還會繼續在田間操勞,但是也有一些老人因為土地被徵收等其他原因這樣就可以領取失地養老金,這筆補助金和新農保一樣,都需要繳納15年,但是國家會提供60%的費用補助,所以大家的繳費壓力都不是很高,每個月可以領到幾百塊錢。

第三,子女贍養。

在農村,60歲以上的老人都需要子女的照看,自然老人有權利要求子女來撫養自己,如果子女不情願的話,好像可以去法院起訴,但是一般情況下老人是不會這樣做的,大部分子女都會盡到養老的孝心,不然的話他在這個村也沒有辦法生存下來,她們會時時刻刻受到村民鄰里的指責

我是@羅馬鮮生,專注於解決三農問題,幫助農民在網上銷售滯銷農產品,新來的朋友給我一個關注,關心大家隨時跟我交流探討。


羅馬鮮生


人老了,可憐。這是我在看待農村老人上最大的感概。

小時候,常聽上了年級的人說,“老養小,養得笑;小養老,養得叫”。父母面對年幼的我們,更多的是包容,是給予,他們巴不得把自己的所有給孩子 甚至是生命,可是,面對年老的父母,那些兄弟姊妹眾多的家庭,又是如何對老人,要麼不聞不問,要麼推三阻四,要麼就是觀望,老人的眼裡有淚,心也在流血。那麼,面對上了年紀的父母,他們應該如何生活呢?



一是維護自己的權利。俗話說,養兒防老。可是,很多老人,寧願自己吃糠咽菜,也不願,或者說不敢去給子女攤派,每個人給多少生活費,他們不是怕,他們是不忍。但是,為了生活,老人們應該召集兒女開家庭會討論和決定,這是兒女應盡的義務。

二是加強鍛鍊。儘可能地去保養好身體,力所能及地做一些事情,加強鍛鍊,保護好身體。吃點,穿點不算啥,一旦身體出了問題,兒女負擔重不說,自己也受罪。



三是聽子女的話。農村的老人,他們除了每月那幾十元的人老人費沒有收入,為了減輕孩子負擔,往往還是吃力地去盤田種地,完全不聽兒女勸。出發點是好的,但因為年級大了,還是以養為好。閒時散散步,逗一下孫子孫女,適當家務就行。


彝鄉三妹子


老人遇到這種現象的話,目前就只能有三種解決辦法:一種是靠自己的子女來養活,一種是單靠國家養老金和低保戶政策來養活,一種是兩者結合來養活老人:



靠自己子女來養活,題目當中所說的老人很顯然已經是年級很大了,而且還是農民,無法下地勞動,產生經濟效益,那就只能靠自己的子女來養活了,要是老人住在子女身邊的話,那就比較好了,有子女來照顧老人,如果子女不在老人身邊的話,那就只能給老人生活費,可供老人的日常生活開銷。

靠養老金和低保養活老人,低保在每一個村子裡面是需要申請和考察的,一般適用於農村裡面的鰥寡孤獨者,鰥寡孤獨者皆有所養,可謂天下大同。



那麼低保的話一年可以拿到800到1000元之間每人,如果是養老金的話一年也是這樣,一年下來養老金加低保的話也就在2000左右,平均每一個月不到200元,這很顯然對於一個農村老人來說是不夠日常生活開銷的。

所以也就有了第三種方法,就是子女照顧和國家政策的相結合,這樣才能保證老人們老有所依,老有所依,病有所治(因為現在農村裡面有新農合的社保)!


這是我的回答!我是萬寧寧,喜歡和大家一起說說三農的那些事兒!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發表自己不同的觀點和看法!

寧寧說的話


我們先說說我們漢中農村老人一般都有哪些錢領吧!

1、60歲開始每月養老金2018年標準108元一月,70歲118一月.

2、70歲開始高齡補貼50元一月,每十歲加50元.

3、每年51元一畝的農業支持保護補貼.

4、每年13塊一畝和4塊一畝的生態林補貼.

這是正常每個人都會有的補貼.

在農村如果有地不能幹活了,可能是身體上有大病不能下地了,或者是年紀大了幹不動了。首先如果有兒女在,老人沒辦法生活那麼這些都只能說是兒女不孝,生病有合療有大病保險.如果沒有兒女,那麼就是低保和五保戶,他們除了享受上面的基本政策,還享受低保金(三檔,160-290元每月)和五保金(5300元每年),另外還享受貧困戶政策(三不愁,兩保障).個人覺得農村老人談不上富裕,有政府的救助力量日子過的還是可以的。想起小時候有個獨居老人,很好的一個老人樂於助人性格隨和愛幫忙,老人居住的位置沒有人家周圍全是菜園子和各種莊稼地,老了生活困難都堅決不偷拿村民一根菜葉,好像還是軍人家屬,兒時記得大門邊有一個小牌子寫著什麼家屬。卻在後來種不了地,又是獨自居住在溝溝裡,情況無人知曉,發現的時候自己已經結束了生命。每每還會感慨如果在多活幾年就會好了。


以上圖片就是本村五保戶的住房,自己出很少的錢就可以居住了,不得不感慨現在的好政策。你們那裡呢?一起來探討探討吧


秦巴曉敏


我們先說說我們漢中農村老人一般都有哪些錢領吧!

1、60歲開始每月養老金2018年標準108元一月,70歲118一月.

2、70歲開始高齡補貼50元一月,每十歲加50元.

3、每年51元一畝的農業支持保護補貼.

4、每年13塊一畝和4塊一畝的生態林補貼.

這是正常每個人都會有的補貼.

在農村如果有地不能幹活了,可能是身體上有大病不能下地了,或者是年紀大了幹不動了。首先如果有兒女在,老人沒辦法生活那麼這些都只能說是兒女不孝,生病有合療有大病保險.如果沒有兒女,那麼就是低保和五保戶,他們除了享受上面的基本政策,還享受低保金(三檔,160-240元每月)和五保金(5300元每年),另外還享受貧困戶政策(三不愁,兩保障).個人覺得農村老人談不上富裕,生活還是可以的!


上圖就是我村為沒有能力生活的低保五保戶修建的房屋.

再有,60歲以上的無兒無女老人免費去敬老院生活.


寧強小郭


農村養老問題,一直是一個熱門問題,好多農民朋友把自己和工人來比較,也有些農民朋友拿當初交了公糧說事,其實這是沒有可比性的。工人老了可以退休,是目前工人要參加職工養老保險,單位和職工個人都要交納養老保險費用。城市人口如果沒有參加養老保險,就不存在退休問題,農民60週歲以後還有一點生活補貼,城市人口如果沒有退休,連這點補貼都拿不到。

其實,國家自上世紀80年代就推行農民養老保險,農民朋友也可以通過參加養老保險,到老了以後獲得類似工人退休一樣的養老待遇。但是由於很多農民朋友對保險不認識,或者經濟困難沒有參保,到老了失去勞動能力以後,就只能每月領國家發給的百八十元的養老補貼,而這點錢,顯然是不夠的,遇有病災,那就更無法生活了。

那麼,沒有參加養老保險的朋友,如果已經到達退休年齡,現在也無法補辦,老了以後如何生活呢?晏子以為,農民朋友養老,除了國家發經的生活補助外,還有其他一些養老方式。

首先,子女有贍養老人的義務。父母從小養育了子女,子女成年後,父母失去勞動能力,子女必須為老人提供不低於自己生活水平的生活待遇,這是法律規定的,也是幾千年來農村養老方式的主要辦法。如果沒有子女,農村老年人口失去勞動能力後,可以申請入住養老院,以五保的方式進行養老。

其次,農民可以實行“以地養老”,農村人口都有承包土地的權力。年老後無法耕種土地時,可以將承包的土地流轉出去,靠收取流轉費來補貼家用,輔助養老。如果捨不得流轉,交由子女耕種,那子女必須完全負擔老人的養老費用。

第三,農民可以探索“以房養老”。農村宅基地政策越來越緊,農村住房存在一定的增值空間,而農村一戶一宅政策,也使農民朋友將房產留子女失去了一定的意義,倒不如按照有償退出宅基地的有關政策,申領一部分費用,做為養老的一種補貼。農村房產確權後,實際上已經有了進行市場的前提,可以抵押貸款,這些都是農民朋友養老的福音。

第四,為了防止因病致貧,農民朋友一定要注意參加新農合。人進入老年以後,軀體機能下降,更容易生病,所以,參加新農合,是有效預防因病致貧的一種方式。農民朋友,特別是老年的農民朋友,一定不要不捨得這幾百元費用,以免遇到大病措手不及。


齊東晏子


老人老了,不能種地了,咋(⊙o⊙)?生活?問的好,農民遲早都有這一天,也是老年人,討論的問題(O_O)?沒有錢花,國家給的養老金,一年下來,能領我們這裡,一人貳慶多點,兒女給買點吃穿,條件好的孩每年能給父母錢💰用。有病了,交合作醫療,孩子給報銷。農民沒有城市工人命好,工人上班拿工資,退休後,國家一再的長退休金,人家不愁沒錢花,活的瀟灑,沒事旅遊,跳廣場舞,打麻將,購物,錢💰用不完,貼吧兒女,孫子,親戚。所以,現在,小姑娘,找對象,都選擇,父母有退休金的小夥子,農村的光棍越來越多,都是命差,投胎錯了,要強的農村孩子,努力賺錢,父母為了孩子娶上媳婦,受盡😭力,才勉強,攢點辛苦錢。兒子才能如願成家。我們60後,也害怕老年錢不夠用,沒有錢交保險,只能籌呵,將就過日子,儘量自己存點錢。孩子在城市,需要錢💰的地方太多了,他們能維持錢夠用就好,所以農村老人,沒有保障,也多少,花多少,湊合活著吧,前景很不樂觀,兒女孝敬父母,活著還有點奔頭,自己身體好,就最好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