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3 商洛鎮安特級教師白玉鳳:那些溝,讓我在磨礪中成長

陝西省特級教師,陝西省首批學科帶頭人,陝西省教學能手,陝西省師德先進個人,陝西省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培訓首批專家庫成員,陝西省國培項目培訓班授課專家,曾擔任初中英語、政治、小學語文、數學、美術等各學科教學工作。現任商洛市鎮安縣第二小學教學副校長。

商洛鎮安特級教師白玉鳳:那些溝,讓我在磨礪中成長

時間的長河將26年的教育往事慢慢沉澱,但那些觸及心靈深處的感動總在心頭盪漾,歷歷在目……

那些山水,教會我愛己、愛人

1991年,我們這一屆師範畢業生被分配到各縣最邊遠的學校,我被分配到商洛地區鎮安縣廟溝鄉中心小學,從家乘車到磨石溝,轉兩次車,渡過洵河,繼續步行7.5千米,才能到學校。學校依山傍水,在兩山夾一河的大山深處。

1991年10月底,初上講臺不到兩個月的我,遇到學校領導聽課。依稀記得,我執教的是三年級的古詩《詠柳》。我和孩子們一起誦讀、釋義理解、當堂背誦,最後學生吟誦,我現場粉筆作畫,在學生的吟誦中以直觀的畫面酣暢淋漓地展示出來了詩的意境。從那以後,學校的黑板報、標語全部安排給了我,我因此獲得很多練筆和展示的機會。

1992年5月,參加工作不到一年,我有幸代表學校參加全縣德育工作經驗交流會。那天,清楚地記得是5月18日,我早上4點就動身趕往7.5千米山路外的柴坪鎮。差不多走了兩個小時,天亮了,可一條山溝湧下來的泥石流割斷了山路,路外是大洵河,我必須赤腳穿過泥石流。每踩一腳下去,沙礫、石塊、樹根、雜物都會像針扎一樣刺著我的腳掌和小腿,再次提腿腳出來的時候,稀泥糊緊緊抓住了腿腳,我又經受著針扎般的刺疼,就這樣一腳腳踩下、提起來,踩下、提起來,一次次鑽心的痛!當我艱難地走出泥石流的最後一步,四處張望,尋找可以洗腳的清水,突然間,轟鳴聲從背後的山上傳來,山體滑坡了,一股可怕的泥石流向我撲來!我迅速轉頭向前飛奔!

不知道跑了多久,身後安靜了,慢慢回頭望去,滑坡體從山腰處滑落。稍微慢上幾秒,也許滑坡體就會把十九歲的我掩埋在地下!

洗淨雙腳,靜靜坐在路邊的大石頭上,清風拂面,狗尾巴草俏皮地搖搖晃晃地點著頭,粉紅的、淡紫的山棉花搖曳著婀娜的身姿,擺渡的小船悠悠地在靜靜的洵河水面往返,那一刻我感覺到活著真好!

同年6月28日,全縣復課工作會在柴坪鎮中心小學召開,我又一次代表學校的骨幹教師參加會議。6月中旬以前似乎沒有下過一滴雨,洵河的小木船擱淺了,人們都是赤腳渡河。兩岸之間的河口寬近300米,水底是上好的細沙,踩上去,即便身體不移動也可以感覺到腿腳慢慢下陷,所以赤腳過河,要瞅準路子,勻速快步前行。

天剛矇矇亮我就趕到了洵河口,烏雲壓頂,四處望去不見一人,平時過河都是由當地的村民或者男同事拉著我,他們走在上游給我“抗水”,帶我按路線走,今天我終於可以一個人過河了!打心底興奮。

軟綿綿的細沙輕撫著腳底,緩緩的河水輕悠悠地流淌,彎腰捧起清涼涼的河水灑起朵朵水花,走著,灑著,上有漂下來的落葉、枯枝,似小船,似蝴蝶,有的靜靜漂游,有的打著旋兒,碰在腿上癢癢的,左邊抓一枚樹葉,右邊逮一根樹枝,水漫過了捲起的褲邊,走起來似乎阻力很大,於是加快步伐,朝對岸經常歇腳的大石塊走去,走著走著看不見大石塊了,水漫過了大腿,索性朝著玉米地靠近,使勁兒拉住一棵碩壯的玉米根爬上了坎子,再找合適的地兒擦腳……

驀然回頭,一片汪洋!“漲水啦!漲水啦!”沿著堤岸有人在呼叫。我還未曾見到過眼前這種暗流湧動,甚至悄無聲息的河水暴漲的情形。真想給那棵救命的玉米根磕頭!

沒有更多的想法,因為我得趕時間開會;下午返程回去,鎮上的教育組長特意安排順路的老師護送我過河。

坐在返程擺渡的小船上,思緒飛向了遠方……

打那以後,我開始關注自己的健康安全,學著愛自己,嘗試著去接受每一個村童,無論他們多麼調皮搗蛋,因為我慢慢懂得了生命的存在會有很多偶然和意外;我也開始珍惜每一天,每一個時段,寫字,畫畫,找那些有文字的讀物閱讀,開展“畫面作文”教學嘗試,從不虛度時光。

那些溝,讓我在磨礪中成長

1993年,我被調到了鎮安縣東部的鐵銅溝鄉中心小學,地名中還是有個“溝”字,依然是兩山夾一河,依山傍水,就連僅僅容得下半邊街的境況和廟溝鄉都是一模一樣,20千米不通班車。我不想離開廟溝鄉中心小學,我想把作文教學的體會總結一下,想等鎮裡的優秀班主任評選結果的通知,想在校園場讓孩子們再教我種木耳、嫁接桑苗……不忍心告別的我,悄悄離開了廟溝鄉中心小學。

新崗位報到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向校長申請五年級的班主任,帶語文課程等,這樣可以延續我的“畫面作文”實驗。然而,這一年的11月份,我又被調到高峰中學,任教初二英語、美術、體育,初一政治,初三歷史(世界史)五門課程,我當時竟然不覺得有壓力,而是很欣喜,因為我進中學當老師了!

面對全新的課程和調皮的初中生,我的每一天似乎都是在和一個個教學困惑奮力抗爭,希望關注每一個學生,吃透所有教材,上好每一節課。做一箇中學好老師,是我那時最大的夢想。除了吃飯睡覺,我幾乎時時處處都在閱讀教材、備課、上課、批閱作業、模擬考試。

第二年,任教初三,雖然繼續執教五門課程,但我似乎找到了感覺,壓力減小了很多,於是我報考了函授班。晚自習之後便是自修的時間,深夜孤燈伴讀,卻不知勞頓,總感覺距離做一個優秀的初中老師的夢想越來越近……年終成績總評獲得全縣第四名。

就在我躊躇滿志迎接新學期的時候,我被調到張家鄉中心小學,而張家鄉中心小學實施“聘任制”,我“被聘任”到磨裡溝教學點。

——又是一個帶著“溝”字的小學!

——一所僅有一個村民代教、18個學生的學校!

那年8月30日,我獨自一人騎著自行車去學校報到,不見老師,也不見學生,推開年久失修的僅有半截門板的木門,黃土鋪墊的地面依稀可以看見漏雨後坑坑窪窪的溼印痕。潮溼的黴味嗆得我咳嗽到直流眼淚,索性大聲哭起來!我的中學教師夢,我的小學“畫面作文”實驗,我的那些曾經朝夕相處的廟溝、鐵銅溝的夥伴們,我的同學、朋友,似乎都離我很遠很遠……

“我需要和學生一起實現我做一個好老師的夢想!”我一遍遍默唸。

此刻,是返回5千米路到家,還是前進5千米路到張家鄉中心小學,我該如何做?回應我的是陣陣秋風帶著絲絲涼意吹得玉米葉子沙沙作響的聲音。

不知過了多久,我擦乾眼淚,起身向前走,打算到張家鄉中心小學和校長溝通,看看是否可以在學生多一點的小學任教。

“白老師,你來我們學校教初一兩個班的英語吧!我們正缺一個英語教師,你的情況我知道。”就在我和他們學校的老師們聊天的時候,張家中學的劉校長這樣對我說。

我又一次當上了中學老師——專職的英語教師!我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聚焦於初中英語教學了。每一節課我都會竭盡全力備好上好,每一項常規檢查我都要做到最好,每一個教學問題我都想弄個水落石出,連續兩年我帶的兩個班的成績在全縣獲得雙“A”,而且是第一、二名,就連縣教研員都不敢相信,還親自打電話確認是否上報任課教師時出現了差錯。

這段經歷讓我懂得,向上的動力,有可能來自於團隊支持的力量,也有可能來自於逆境中不氣餒的突圍與奮進,只要不停止成長,機會總會有。如果給困境中的青年教師哪怕一點點支持,就可能給予了他一個上進的支點、發展的機遇,甚至是一種別樣的青春年華。

那些“小老師”,讓我嶄露頭角

就在我想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方面有所提升的時候,1997年9月,我被調入永樂鎮青槐小學。這是一所村辦完全小學,服務於以種植蔬菜維持生計的本村村民子女,全校200多個學生,6個教學班,12個教師,管理者僅校長一人。校舍的一半是村委會辦公室,一半是磚土木結構的瓦房。

分工會上,校長安排我當班主任,執教六年級數學、自然、美術、體育等課程,但是我根本不想教數學,希望任教語文的想法始終在我腦際縈繞,最終難以啟齒。當一箇中學好教師的夢想被眼前的村小現狀打破了,心心念唸的“畫面作文”實驗也無法再續,最令人煩惱的是我從小就不喜歡數學。

然而,當我回憶起廟溝小學的可親的夥伴,想起自己在高峰中學任教五門全新的初中課程而任勞任怨的情形,想起在張家中學創下令人驕傲的成績,想起在破爛不堪的磨裡溝小學的期許——“我需要和學生一起實現我做一個好老師的夢想!”於是我內心豁然開朗,有許多學生,有自己的課堂,有夢想,有健康的生命……不必讓更多的慾望羈絆自己的步伐,不如意的工作安排不能成為當下苟且的理由,只要自己不囚禁自己的思想,外在的一切都不可能把你放置在心牢裡。

心結打開了,第二天輕裝上陣,因為我不喜歡數學,更不會教小學數學,於是我對學生實話實說,並期望他們可以指導我共同學習。孩子們被我的真誠打動了,第一節數學課,他們教會了我小學數學的多步算式“遞等式”格式,要用大本子做作業本,要在中間畫線分成兩欄,小本子作為練習本……

慢慢地我發現學校周邊居住的基本上是菜農,他們的文化層次很低,但是,過日子精打細算,特別是在買賣蔬菜時顯得很精明,賬算得特清,口算能力強,很多人會珠算。孩子們耳濡目染,在數學思維和運算技巧方面很有天分。我根本不會珠算,背不過口訣,就算勉強背幾句,用起來也很彆扭,這個時候總會有孩子主動幫我,搶著給我指導,或舉例、或演示、或手把手地撥珠子,信心十足,耐心有加。因為專業變化帶來的焦慮和不適被這些孩兒們的熱忱消融了。

我嘗試著讓個別很能幹的精英學生代替我上課,他們當“老師”,我扮演“學生”,和同學們一起聽課。每一兩課時下來我會檢測效果,並且找學生座談,反饋感受。慢慢地我們走進了一個生強於師、教學成績位居全鎮第一名的特殊教學境況。

2000年8月,全縣數學教學研討會上,作為成績第一名的我,要給老師介紹經驗。我緊張了!一向坦誠的我卻不敢暴露自己不會教數學,是優秀學生替我上課的事實,無奈之下,我以“增強學生動手操作能力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為主題,把課堂上很多學生自主探究的案例拼湊成一個發言稿。研討會上的發言受到一線教師的高度認可,分享中間三次被掌聲打斷,越是如此我越是心虛!

返回學校以後,我如飢似渴地去學大綱、啃教材,努力瞭解小學數學教材體系。第二年,我繼續任教六年級,在原來讓學生替我、幫我教完教材內容的基礎上,進行了更深入的探索。2001年,通過總結歸納形成了“置換教學模式”,後經整理修訂成文稿《置換教學模式初探》,在省級刊物上發表。

九年的小學數學教學歷程,讓我從無奈地被動走向無畏地自主創新,沿著自己“孕育”的模式不斷探索完善,慢慢形成數學課堂教學風格。

那些串課,讓我更加豐盈

儘管每一年的數學成績名列前茅,課堂教學遊刃有餘,但是“畫面作文”的模式對我而言,有一種欲罷不能的情愫。於是,我在任教數學、自然、美術等自己分工內的課程的同時,經常替其他語文老師上作文課,漫畫作文、命題作文、續寫作文等,每一節課都可以享受到學生由緊鎖雙眉到眉開眼笑寫作文的過程,每一節都可以收穫不同層次學生作文進步的喜悅。

作文課的教學嘗試不能滿足我的好奇心和探索慾望,於是我就在二年級進行看圖寫話主題的探索實踐,粉桃盛開、麥苗油綠的春天,我把語文老師和孩子們帶進田間地頭,以“春到田野”為主題,以“畫畫,寫一段話,唱一首關於春天的歌,吟誦一首關於春天的詩”為主要形式,讓學生自主選擇,集體分享。

甜美、清脆的唱歌聲、吟詩聲,在山野間飄蕩;一幅幅稚拙而生動的田野圖畫,一段段描寫生動的春天田野的文字,匯聚成了他們最有創意的春天。後來,我把這段經歷撰寫成經驗文稿《筆尖下的風采》,這篇文章發表之後,我給自己立下一個規定:有想法就動筆,每年要在省級報刊上發表一篇文章。

美術課,當時在村小是被忽略的薄弱學科或者稱之為副科,往往是在課表上有,在課堂上無的科目,但是我堅持用各種本地的素材帶領孩子們創作五穀貼畫、泥塑、布貼、蛋殼兒貼花、剪紙、彩色噴繪等。最開心的是孩子們協助我完成的手工作品《GE中國結》,在參加“希望工程”第123期教師培訓班學習的時候,被培訓單位作為禮品贈送給了資助方——美國GE通用電氣公司。

為了樹立孩子的古詩文誦讀意識,我就用毛筆書寫古詩文,並且配上手繪的圖案,放置在校園內,堅持每週更換一次。我們的每一件拙樸的作品都點染了我的教育生活和孩子們的童年。

我對小學每一門學科的課堂教學充滿了好奇,每涉足一個新的課程領域,都渴望探究學科的教學目標、教學方法、學習方法以及對學生未來發展的作用,也許是基於好奇與挑戰,也許是因為有趣,直到今天,串課和寫反思已成為我的習慣。

那些支持,讓我在潛心育人中收穫

2004年,鎮安縣各小學開始開設英語課。學校沒有老師會英語,由於教過初中英語,又有多門學科教學的經歷,我責無旁貸成為專職的小學英語教師。當時沒有大綱也沒有參考,我就反芻串課時候的教學體會,融合教材特點,創新研發出“五環”教學模式。多年以後發現這種模式仍然符合語言的認知規律和新課程標準的理念。

全縣的教學研討與賽事活動不多,又因為學校是村完小,有活動也是優先考慮大規模學校和主要學科。直到2009年,我參加了鎮安縣“教學能手”賽,獲得英語學科組的第一名,並且是全縣首次把第一名命名為“教學標兵”,這讓我這個村小教師得到了莫大的鼓舞,從那時起,我聚焦小學英語教學的反思和學習更多了。

2011年,停賽很多年的省、市級教學能手賽再次啟動了,我以優異的成績獲得商洛市、陝西省的“教學能手”——同年,以獨具優勢的專業成果條件晉升為中學高級教師,是全縣小學學段專任教師首批晉升的高級教師之一。這一年,我39歲了!20年的課堂教學歷練,20年的教學相長,20年的不捨鑽研,讓我在收穫中體會幸運,在幸運中體驗職業的幸福,真的感謝那些孩子、同伴和賽事平臺!

作為村小教師,我深知在秦嶺深處,有很多和我一樣的鄉村教師獲取一個成長的平臺有多麼不容易,上進中的每一步有多麼艱辛。因此,在受聘於各個項目培訓、送教下鄉、教研組研討或者連片教研時,抑或和每一個相識或不相識的鄉村教師相遇時,我都會尊重對方的專業起點,盡心竭力地給予幫助,更不忘告訴他們:只要心中有夢,在哪裡都可以啟航!

摘自2019年1月23日《教師報》,作者:白玉鳳,原標題:只要有夢,在哪裡都能起航


更多陝西教育資訊,請瀏覽陝西教育新聞網http://www.sxjybk.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