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如果趙構堅決支持岳飛北伐不肯議和,會有什麼後果?

tiger-liu0816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簡單說來,讓懦弱的趙構化身無所畏懼的趙子龍很簡單,但是讓連戰連捷的岳飛直搗黃龍卻很難。

在先前的文章中,靜夜史曾分析過岳飛北伐的諸多困難,以及為何有趙構的支持也難以獲得北伐的成功的原因。

簡單說來,即使趙構支持岳飛全力北伐,岳飛也會面臨以下掣肘因素:

1、天時不濟

金國在1127年消滅北宋後不斷南下,意圖徹底消滅北宋的殘餘力量,統一中原。

但由於岳飛、韓世忠、劉琦等將領的誓死抵抗,加上南宋河網密佈的地理條件,使得以漁獵民族起家的女真人遭遇重大挫折。

韓世忠將金兀朮堵截在黃天蕩48天,劉琦以三弓床弩大破金軍鐵浮屠,岳飛更是連續取得郾城大捷、穎昌大捷等一系列反擊金軍的勝利。

在金軍節節敗退,岳家軍連戰連捷的大好形勢下,岳飛喊出“打到黃龍府”的宏偉目標,似乎徹底消滅金國,迎回二聖的美好前景已經近在眼前。

但岳飛並沒有意識到,即使少數民族政權再來得快去得快,也不可能在不到40年的時間內就迅速瓦解崩潰。

從1115年崛起的金國,到1140年不過才過了26年時間,作為一個新生的政權,可以說從內到外都很新,上到統治者下到平民都是充滿勃勃生機的。

這意味著即使金國遭到了岳家軍的巨大打擊,也不可能像中原王朝後期的腐敗軍隊那樣一蹶不振。相反,依靠其強大的生命力,金國完全能夠組織更強大的武裝力量對抗岳家軍,尤其是在岳家軍深入金國境內金國軍隊組織防禦時。

所以在金國處於上升期時,想要對金國造成摧枯拉朽的打擊實在是難上加難。

不僅如此,在西北方向,西夏仍然在河西地區虎視眈眈,即使經歷了宋徽宗時期的二次開邊,將西夏圍困得奄奄一息。但由於北宋的突然覆滅,西夏得到了起死回生的寶貴機遇。而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待岳家軍大舉北伐時,西夏的實力已經得到了大體的恢復,能夠在宋金死磕時,對岳家軍形成巨大牽制。

所以,不佔天時的岳家軍想要取得北伐的輝煌勝利,可謂難上加難。

2、地利不平

自古以來想要取得北伐的勝利,基本都是難於登天。

即使朱元璋這樣由南向北統一中原,也是因為元朝統治者的各自為政所致,而且朱元璋北伐也是先攻取潼關,然後自西向東橫掃元朝統治中心。

所以北伐常有,但朱元璋不常有。

而從南宋大舉北伐的岳家軍,面臨的是歷史上所有中原王朝都必須要解決的問題,包括:

補給漫長:由於北方相比南方而言氣候更加寒冷,這使得北伐的軍隊很難就地取材進行補給。在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情況下,岳家軍需要保持一條漫長且暢通的後勤補給線,這條線隨著岳家軍北伐的推進,將會越拉越長。

但是這還不是最要命的,畢竟戰爭本來就是很燒錢的。

最要命的在於我國的特殊地形,歷史上北伐之所以容易失敗且朱元璋一定要先攻取潼關再拿下河北,最重要的原因在於我國的地形自北向南傾斜,自西向東傾斜。

所以自東南出發的岳家軍,無論向哪個方向都是仰攻。

且北方地形相對平坦,適合騎兵等大兵團作戰。

身處南方的朱元璋,之所以能夠組建強大的騎兵部隊,是因為元朝在全國各地設置了大量的馬場。而岳家軍則不具備這樣的條件,所以以步兵為主的岳家軍想要在北方的遼闊平原上擊敗以騎兵為主的金軍是極其困難的。

而且我國地形區北寬南窄,呈漏斗形狀,這意味著數十萬岳家軍想要徹底平定北方,就必須要在北伐的過程中不斷分兵,且作戰半徑越來越大,這是造成北伐難以成功的又一個重要因素。

所以,不佔地利的岳家軍,想要直搗黃龍,並沒有那麼簡單。

3、人和不至

北宋的君臣是很柔美的,柔美得沒有一絲骨氣。

靖康之變的爆發,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北宋文官集團的相互扯皮和北宋兩位皇帝的優柔寡斷。

所以,趙構變得如此奴顏媚骨也就不足為奇了。

而且即使趙構能夠化身趙子龍,他也無法保證南宋文官集團能夠全力支持岳飛北伐。

岳飛之所以北伐,表面上是因為岳飛整天高喊迎回二聖,讓趙構變得非常尷尬。實則作為一名著名將領,岳飛情商也很高,所以這不是岳飛必死的理由。

真正讓岳飛蒙冤被殺的,是岳飛的成功動了文官集團的奶酪。

作為趙構麾下的武將,岳飛應該不會想到,一旦二聖被迎回,不管能不能重登帝位,這些擁立趙構的文官集團地位都會遭受巨大威脅,畢竟一朝天子一朝臣。

北宋武將狄青之所以抑鬱而終,就是因為文官集團的極力排擠,特別是歐陽修。

而在重文輕武的大環境下,掌握帝國最高權力的不是龍座上的趙構,而是以秦檜為代表的尾大不掉的文官勢力。

所以趙構就是全力支持岳飛北伐,甚至跟著岳飛打天下都是無濟於事的。

沒有這些苟安東南、不思進取且吃裡扒外的文官集團的支持,岳飛想要取得北伐的成功根本就不可能。

而且,即使岳家軍連戰連捷甚至直逼黃龍府,但因為燕雲十六州以北的區域,已經被少數民族佔據數百年,民眾根本沒有形成對南宋的認同。

所以深入敵國境內作戰的岳家軍,根本就不會有民眾“簞食壺漿以迎王師”的局面。而沒有當地民眾的支持,岳家軍想要連續作戰並連戰連捷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概括起來,作為南宋的著名將領,岳家軍和其他抗金武裝一樣,一起為反擊金國入侵,保衛南宋作出了巨大貢獻。

但是,能夠擊退金軍不代表能夠徹底消滅金國,以岳家軍的實力固守南宋綽綽有餘,但取得北伐勝利則顯得力不從心。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不妨換個角度,站在金國的立場上看一下這個問題。金國人很清楚,對宋高宗趙構威脅最大的並不是金兀朮的鐵騎,而是金人手裡的徽欽二帝。

按照歷史課本,十一世紀初至十二世紀末的歷史主線是宋朝。可是按照領土面積,綜合國力、政治核心、世界影響力來說,金國才是這一時期的歷史主線。這個問題和本題無關,不再細說。就說說主角趙構、岳飛、和岳飛的老對手金兀朮吧。

仔細看一下這段歷史,會發現趙構是個很有戰略眼光的人。登基後被迫遷都南京應天府(商丘),然後又遷往臨安(杭州)。對金國的態度一直是軟弱外交的政策。所有人都在質疑,皇帝為什麼非要進貢、和親,花錢買和平呢?其實趙構這麼做的原因很多。

首先,花錢買和平確實很“便宜”,每年向金國進貢的錢和調動軍隊打仗比起來便宜多了,雖然便宜卻丟了尊嚴。其次,當時確實打不過金國,宋朝從建國開始,就一直打壓軍隊,堅決不能讓軍隊強大起來。表面上看這麼做太傻了,宋朝的皇帝們都缺心眼似的,實際上這其中有看透國運的成分,這個問題也不再細說。

到了高宗中後期,宋朝的軍事實力已經超過金朝。因為高宗意識到,在不強軍不行了,於是開始大力扶持軍隊的發展。在任何朝代,只要皇帝想強軍,名將會像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來。於是岳飛、韓世忠、張俊、劉光世“中興四將”登上了歷史舞臺。

雖然實力佔優,但宋高宗始終掣肘軍隊北伐。其實原因很簡單,如果北伐成功,大宋皇朝絕對是贏家,但是宋高宗趙構本人會輸的“體無完膚”。

再說說岳飛,岳飛絕對是民族英雄,但他只是一個出色的愛國將領,在政治方面“智商”並不高。這一點在他極力想要北伐這件事上體現的淋漓盡致。其實高宗的本意是“以戰養和”。可是岳飛老想直搗黃龍迎回徽欽二帝,吐槽的說一句:這不是傻嘛!哪個皇帝能接受自己身邊再多兩個皇帝和自己掙皇位啊?岳飛“政治智商”低,和他耿直的性格,是岳飛不能善終的主要原因。

當時,不光是宋高宗想議和,其實金國人也想議和,只是沒說而已。“靖康之難”後,秦檜成為俘虜之一。到金國後,經過長時間的相處,金人發現秦檜是堅決的主和派官員。於是,金人想議和的時候就把秦檜放了回去,只放人,什麼都沒說。

秦檜回到宋朝後,宋高宗馬上把秦檜提拔到宰相的位置。這件事在朝野上下震動很大,一個降臣被敵人放回來,一到家搖身一變成為宰相。滿朝文武都莫名其妙,甚至有很多官員私下裡以“昏庸”來形容高宗。重用秦檜也成為高宗被後世詬病的原因之一。

雖然,滿朝文武都莫名其妙,但是金國人卻看明白了。金國人知道,這是大宋皇帝“接受議和”了。把秦檜提拔到宰相位置,無形在宋金兩國議和過程中架起了對話的橋樑……

最後說說金兀朮,金兀朮可以用“文武全才”來形容。除了在軍事上能和岳飛這樣的民族英雄抗衡。在政治方面的“智商”也極高。下面這件事足以證明金兀朮的“政治智商”。

靖康之難後,金國不想再打了,因為他們發現宋朝對金國根本形不成威脅,以沾罕為首的主和派就把議和的事情提上日程。宋高宗趙構白撿個皇帝,重整河山是不可能的,但偏安一隅還是沒問題的,所以宋高宗也不想打了。

只有金兀朮不打不行,因為金兀朮心裡清楚,只要一和平,他就得死。當時沾罕一直想收回金兀朮的兵權,只是因為金兀朮太強勢,加上一直對外作戰,軍功太高,一直找不到理由殺金兀朮。只要宋金雙方議和成功,金兀朮絕對被兔死狗烹。

在起草議和協議的時候,金兀朮提了一條建議:如果雙方停戰,金國為表誠意,放徽宗欽宗回宋。結果,這一條建議成功使得宋高宗撕毀了和平協議…..

仔細看南宋和金國的這段歷史會發現,雙方所有的政治博弈都是圍繞著徽欽二帝展開的。

回到主題,如果趙構支持岳飛北伐,我相信,不用岳飛直搗黃龍迎回“二聖”,金國會主動讓徽欽二帝回朝,讓大宋形成三個皇帝的局面,那可就好玩了,因為金人知道,徽欽二帝回家是宋高宗最害怕的事。這也是筆者在文中提到,宋高宗會輸的“體無完膚”的原因。


無筆


在大家的映像中,似乎趙構就只是一個懦弱的君主,面對金國的咄咄逼人,趙構很是無能,只能以議和的方式來委曲求全。

事實上,作為一個君主,趙構不會不想開疆拓土有所作為!如果趙構不支持岳飛,又怎麼可能會有岳家軍的所向披靡?


但是,為何趙構對岳飛的支持不夠堅定,不夠一如既往呢?其實,是時候不對,而不是趙構不想支持岳飛!

如果將時間往後推幾十年,等到被金國俘虜北上的宋徽宗父子都去世後,趙構必定會全力支持岳飛北伐,有這樣一個能征善戰的將領,趙構即使再昏庸也會知道重用岳飛的意義!

宋徽宗逝世於1135年,宋欽宗逝世於1156年,如果岳飛能夠沉住氣,將時間拖到1156年後,趙構必定會重用岳飛!

“迎回二聖”雖是趙構提出的政治口號,但也只是口號而已,籠絡人心嘛。但是當二聖還在世的時候,岳飛的所向披靡卻使趙構感到一絲不安,他害怕的不是岳飛,而是遠在金國的“二聖”。

因此,當二聖在世時,趙構不可能全力支持岳飛,甚至還有了後來岳飛被莫須有處死的悲劇!

那麼,如果時間拖到了宋欽宗死後的1156年後,趙構全力支持岳飛而不議和,結局會怎麼樣呢?


個人認為,滅掉金國肯定是有難度的,但是要收復北宋失地還是很有希望的,原因如下:

其一:岳家軍戰力強悍

岳飛的岳家軍戰鬥力就不用多說了,就連金軍最為精銳的鐵浮屠都敗在岳家軍手下,可見岳家軍的強悍!

其二:傳統漢地人民不願受外族統治

北方被金國佔領的北宋失地,其居民大多為漢人,金人的統治十分的殘暴,使得中原漢人一直在盼望王師北伐!

如後來著名的辛棄疾等人,就曾加入到中原一帶抗金的隊伍之中,如果這時候岳家軍北伐,南北呼應,必有作為!

其三:金國統治集團內部矛盾

如同所有統治集團一樣,金國內部也是黨派林立,爭權奪利,統治集團內部十分的不穩定!矛盾重重且多暗湧!

1149年,年僅二十七歲的完顏亮弒君而篡位稱帝,改元天德。完顏亮在位期間十分的殘暴,殺人無數,淫惡不堪。

完顏亮率部征伐南宋,這時鎮守東京遼陽府的葛王完顏雍自立為帝,並移居燕京,最終在1161年,完顏亮於徵討南宋的途中被部下叛亂所殺!

可見,其實金國統治集團內部也是矛盾重重,並非鐵板一塊,完全有地方可以被南宋所利用!

綜上,其實在宋欽宗死後的形勢,是對南宋有利的,如果岳飛還在世,如果宋朝皇帝全力支持而不議和!

以這樣一個戰無不勝的將領北伐,必定有所建樹,收復失地指日可待!


喜歡的朋友請點贊評論哦,期待您的關注與支持,十分感謝!


Mr種茶家


首先這個問題是個假設,我們知道岳飛的口號是收復汴京,迎回二聖。如果南宋高宗趙構不遺餘力的支持岳飛北伐那麼會發生趙構最不想發生的事,自己雖可以回到東京故都,但他是徽宗的庶子繼承帝位名不正言不順,倘若北伐成功徽欽二帝會回到宋土,那麼趙構佔據帝王之位會被認為是不符合禮制,甚至會被文人集團口誅筆伐,別有用心者為了自己的利益可能會造他的反,趙構經歷了苗劉兵變,也曾被當做人質送進金營,他愛自己勝過一切,絕不會冒這樣的危險,如果趙構不遺餘力的支持北伐那麼會發生一系列他所不希望看到的結果。(圖為鄂王岳飛像)



北明笙


紹興十年,岳飛在北伐過程中,相繼在郾城、穎昌大敗金國,準備乘勝收復汴京開封時,宋高宗趙構以金字牌御札將其召回,北伐之功毀於一旦。

假如說趙構在紹興十年絕對信任岳飛,全力支持岳飛北伐,岳飛能取得多大的戰績?

首先,趙構提供足額的兵力給岳飛

岳飛早就規劃好了北伐的計劃,要20萬大軍統一指揮北伐,第一步收復黃河以南,第二步收復河北乃至燕雲十六州,第三步,根據情況出擊漠南及東北。

紹興十年,岳飛的岳家軍已有10萬,其中騎兵約1.5萬。

趙構需要把川陝一帶吳璘等人的軍隊約5萬人交給岳飛指揮,另外淮西劉錡的2萬八字軍和王德的3萬軍隊也要交給岳飛指揮。

如此,岳飛將有20萬大軍。以岳家軍為中路軍,以吳璘為西路軍,以劉錡王德為東路軍。

另外韓世忠的淮東軍隊還有3萬。

張俊和楊沂中的軍隊還有10萬。

此時,金國軍隊在中原的兵力約20萬,主要將領是金兀朮和撒離喝,其中女真士兵僅3萬,其他大多是漢人籤軍,戰鬥力較弱。

第一階段收復黃河以南

紹興十年可以完成。岳飛10萬大軍主力與金兀朮的大軍在開封附近決戰,劉錡王德的5萬軍隊攻打商丘,韓世忠的軍隊北上進入山東直取濟南,吳璘的陝西軍隊會攻長安,李寶的海軍北上騷擾山東登州和幽州。

張俊、楊沂中的軍隊接防淮河一線,鞏固後方。

岳飛趁著7月8月的夏季完成收復工作,女真人不耐熱。在秋季和冬季,岳飛則鞏固黃河防線,支援河北義軍騷擾金軍。

金兀朮和撒離喝只能撤軍到黃河以北,金兀朮退到燕京,撒離喝退到太原。

第二階段收復河東、河北,乃至燕雲十六州。

經過半年的休整,紹興十一年的春季,岳飛主力渡過黃河,經過邯鄲直撲燕京,沿路收編河北義軍;吳璘的西路軍直攻太原,劍指雲州大同;劉錡王德的東路軍收復大名府,與韓世忠的軍隊合攻滄州,最終與岳飛主力軍會師在燕京城下。李寶的海軍則截擊山海關一帶。張俊的軍隊接防黃河一線。

此時,金兀朮和撒離喝只能逃往山海關。

第三個階段,要看南宋的財力狀況。

因為紹興七年、八年、九年,金國和南宋有議和的接觸,戰事不頻繁。所以南宋積累了至少3年以上的財富,這些財富可以支援北伐三年時間。

北伐成功需要三千萬貫軍費,趙構的紹興年間一年可以入賬2000萬貫,但國庫和各軍庫已經積累了三千萬貫。支持三年的戰爭是沒有問題的。

本人是沂藍書院趙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現代史,繼承章太炎學派唯識史觀學說。


沂藍書院趙月光


如果趙構堅決支持岳飛北伐而不肯議和,只有一種結果,那就是加速南宋滅亡。事實上在北宋滅亡後,偏安一隅的南宋在軍事實力上已經與金朝不可同日而語。金朝攜滅遼滅北宋之餘威,在軍事實力上對南宋具有壓倒性優勢。南宋實際上只能以守為攻才能續命。




金朝數次南侵,意在消耗南宋國力。所以每一次南侵都沒有深入宋境,都是點到即止。而宗澤、岳飛組織的北伐,卻志在收回山東、中原故地,甚至還想迎回徽、欽“二聖”,那歷次北伐結果都如何呢?如岳飛在金兀朮攻打江南時,岳飛逆流而上收復建康。紹興四年(1137)年北伐收復荊襄六郡。紹興六年(1136年),率師北伐,順利攻取商州、虢州等地。紹興十年(1140年)金兀朮背盟南侵,岳飛再一次誓師北伐,這一次是歷次北伐成果最大一次,收復洛陽、鄭州,在郾城、潁昌大敗金軍,進軍朱仙鎮。如果沒有高宗的12道令牌,岳飛指不定會打到哪裡。




但這已經是岳飛歷次北伐以來成果最大的一次,與當年宗澤老將軍收復舊都東京,組織山東義兵攻金成績相當。而從建炎二年(1128年)即開始大舉南下的金軍更是一路勢如破竹,江淮、徐州、揚州等地先後淪陷,高宗先是退守建康,後眼見建康不保,再一次移駕杭州。而金兀朮依然窮追不捨,親率大軍追趕如入無人之境。高宗先是被逼到越州,又由越州逃亡明州,從明州坐船出海足足躲了兩個多月才回駕。可見當時宋金之間實力差距之大。宋軍從一開始就處於被動挨打的劣勢。




岳飛北伐,有其利也有其弊。利在收拾人心,穩定兩河、山東的局勢,將這一帶變為前線鞏固長江以南宋朝大後方。弊則是淪陷區過大,宋軍顧此失彼,故而很多地方都是“得而復失”,功敗垂成。長途北伐,戰線拉的過長,後勤補給跟不上,這些皆不利於北伐的成功。相反的,轉年金朝更加變本加厲大軍南下,南宋因此數次陷於困境。




金朝有滅遼滅北宋之優勢,地盤要比南宋大的多。南宋若主動挑起戰事,不僅徒耗國力反而會引來金朝變本加厲的報復。因此,南宋實際上劣勢非常明顯。岳飛北伐,志在收復故地。而秦檜苟安求合,卻志在保全南宋半壁江山。二人到底誰的決定更利於南宋,大家也就只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大國布衣


首先,當時的宋金議和,是宋金戰場軍事對峙平衡的結果。宋金戰事到了1141年,出現了一個明顯的現象,宋軍雖然在和金軍騎兵的野戰中,毫無勝算可言,但是依靠人多勢眾家近狗熟,加之有雄厚的國力物質,憑城依險固守,卻能有效的遏制金軍騎兵的凌勵攻勢,徹底改變了戰爭之初,宋軍望風披糜的被動局面。但是宋軍無法在野戰中戰勝金軍騎兵,因而也沒有主動進攻的動能。而金軍雖然在騎兵野戰中佔有絕對優勢,但在攻城作戰中,無法發揮騎兵優勢,所以在無絕對兵員優勢的情況下,也不敢輕易攻城。金無力吃掉宋,宋也沒有北進完全收復故土的動能,並且宋金之間長期的戰爭,朝野民也都有休戰養息的願望。這一現象是宋金議和的基礎,沒有這個基礎,象戰爭之初宋無論如何要求議和,金都不會答應。所以宋金議和是當時的大勢所趨,金兀朮順昌柘皋之敗,岳飛軍在河南遭到金軍騎兵重創,完不成河南河北招討使兼營田大使,向北進擊的任務。面對現實,使得宋金朝野的所謂主戰派,也都清楚的看到了議和的必要性,不再有什麼尖銳對立的主戰派和主和派。所謂岳飛主戰,秦檜投降,純是岳飛孫子岳珂為代表的文人,為了為岳飛翻案,栽贓秦檜等人,編出來的,經過數百年的以訛傳訛至今。


pld20181023


我個人認為,如果趙構堅決支持岳飛,全國上下團結一致,打敗金軍直搗黃龍還是有可能的。首先戰爭比的是實力,拼的是經濟,金國的實力,經濟都弱於南宋。當時南宋統治著江淮,湖廣,四川等地,物產豐富,人口稠密,生產技術先進,社會經濟發達。而金國控制的黃河中下游流域,以及黑龍江,松花江流域,由於連年戰爭大批人口遷到江南,導致人口凋敝,土地荒蕪,生產技術落後,社會經濟嚴重倒退。構成金軍主力的女真人,遠遠比不上構成宋軍主力的漢族人口數量。所以金國的實力是遠不及南宋的。其次從人心向背來說,南宋的百姓有相當一部分是從黃河流域因為躲避戰爭而南遷的,他們對故鄉有著深深的眷戀之情,很大一部分人都有打回老家去的想法。所以南宋的兵源很充足,且戰鬥熱情很高漲。金國控制下的百姓,因不滿異族統治,也是身在曹營心在漢,反金起義此起彼伏,金軍忙於應付,戰鬥實力被大大抵消了。再次,雙方軍事統帥的能力對比,岳飛明顯高於金兀朮。岳飛能團結各階層的抗金武裝,能整合各種抗金力量,形成反金統一戰線。岳飛本人作戰勇敢,身先士卒,愛兵如子,深得士兵愛戴。岳家軍紀律嚴明,對老百姓秋毫無犯,深受百姓擁護,得到老百姓的大力支持,使金軍落入人民戰爭的海洋,處處碰壁。所以金軍感慨: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另外,岳家軍有響亮的政治口號,有明確的戰鬥目標,直搗黃龍,拯救徽欽二帝。激發了士兵的戰鬥熱情,使民眾看到了希望。所以如果趙構堅決支持岳飛,內政,外交,軍事三管齊下,北聯西夏,西和吐藩,打敗金國還是有希望的。


手機用戶55552097748


首先聲明一個觀點:趙構的位置決定了他永遠不可能全力支持岳飛北伐金國。若北伐成功,岳飛迎回徽、欽二宗,趙構皇位難保;若北伐無功而返而岳飛又手握重兵,趙構同樣擔心權威會受到挑戰,不利於鞏固皇位。趙構首先是一個皇帝,權力才是他最在乎的東西,全力北伐無論成敗對他本人都沒有好處,所以他不可能會全力支持。

我們假設當時趙構不肯議和,堅決支持岳飛北伐,那麼北伐能夠直搗黃龍,迎回二帝嗎?我的答案是不能

先看歷史背景

一、第四次北伐

1140年(紹興十年)五月,完顏宗弼撕毀和議,分四路南下。完顏宗弼親率主力攻入開封,元帥右監軍完顏撒離喝攻陝西,金河南知府李成攻西京河南府(今洛陽),聶黎孛堇攻宋之京東路。

五月,“八字軍”劉琦所部的兩萬八字軍正在赴開封途中,在順昌以逸待勞,以少勝多,大敗完顏宗弼親率的主力。女真主力“鐵浮圖”、“柺子馬”被殺五千多人,受傷一萬多人,在順昌留下死去戰馬三千多匹。

六月,岳家軍統制張憲所部於閏六月二十號攻陷克潁昌府,並與牛皋、徐慶等軍於二十四號佔領淮寧府,金將王太保等人被俘。王貴所部六月十五日攻陷鄭州,七月二日佔領西京河南府。

七月初,完顏宗弼得到了蓋天大王完顏宗賢(賽裡)等的援軍,全軍出動直撲郾城這個岳家軍總部,想要一舉殲滅岳家軍。七月八日,雙方主力在郾城展開對決,岳家軍拼死搏殺,完顏宗弼大敗而逃,岳家軍取得郾城大捷。

七月十四日,完顏宗弼的剩餘全部主力再攻潁昌府城,二十二歲的岳雲率領八百名背嵬軍,和金軍主力左、右拐子馬苦戰幾十回合,完顏宗弼的女婿萬夫長夏金吾陣亡;副統軍粘汗孛堇身受重傷,抬到開封府後死去;金軍千夫長被格斃五人。岳家軍活捉漢人千夫長王松壽、張來孫,千夫長阿黎不,左班祗候承製田瓘等七十八名敵將,金兵橫屍五百餘(估計共被殺五千多人),被俘二千多人,馬三千多匹

—《金佗稡編》卷16《王貴潁昌捷奏》,

此處略去朱仙鎮大捷不提,因為《會編》和《要錄》不載朱仙鎮之戰,說潁昌之戰後岳飛即班師。史學界對於有沒有朱仙鎮大捷還存在爭議。

二、催命的十二道金牌

正在岳飛所部在前線浴血奮戰之際,一場殺身之禍悄然襲來。秦檜不願看到岳飛繼續北伐,使親信羅汝楫上奏,請求高宗召回岳飛。為了壓制主戰派,宋高宗趙構在接到攻佔河南府的捷報後,於七月十日左右連發十二道金牌,措辭嚴厲,命令岳家軍必須班師回鄂州,岳飛本人則去臨安府朝見皇帝。岳飛收到命令後長嘆:“十年之力,廢於一旦,隨後下令班師。

三、紹興和議與岳飛之死
班師之後,趙構迅速解除岳飛兵權,向金國議和。而金國議和的條件之一是必須除掉岳飛。1141年,宋高宗趙構以謀反罪將岳飛父子及部將張憲逮捕入獄。宋金雙方在1141年11月訂立和議,史稱“紹興和議”。公元1142年1月27日,岳飛以“莫須有”的罪名被殺,時年39歲。
岳飛墓

如果當時趙構不肯議和,堅決支持岳飛北伐,最多隻能收復故土,不可能直搗黃龍,原因如下;

1、打仗最終是國力的比拼,宋朝經過徽宗的揮霍,貪官橫行,民不聊生,國力弱於金國。

2、佔領開封府之後再往北打,戰線過長,後勤補給困難,一旦糧草被斷,有全軍覆滅的危險。

3、雖然當時岳飛取得了一系列勝利,但是金軍損傷未及根本,本土依舊有幾十萬可戰之兵,戰力強悍。

4、金國握有徽、欽二宗這張王牌,一旦戰事不利,可以以二帝性命要挾或者扶持他們建立傀儡政權,這會使南宋高宗的合法性會受到衝擊,不戰自亂。

5、要北伐必須有糧草的支持,南方的百姓負擔會加重,所以南方民眾不支持北伐。

一家之言,有不同意見可在評論區留言探討。


執著不屈


南宋初期其實不只是趙構不想北伐,大宋天下除了岳飛,韓世忠等一些武將之外,基本上所有的人都是不支持北伐的。所以即使一個趙構支持也是很難的。

而且要想趙構支持北伐也是很難的,岳飛一直喊出的口號就是直搗黃龍,迎回二聖。這個就是趙構最不想看到的。

況且當時來說北伐確實不是最好的選擇,首先來說當時宋朝要想繼續維持他的統治,只有兩條路可以選擇,一個就是北伐徹底消滅金國,恢復中原。一個就是委曲求全和金人講和。很明顯嘛講和的風險是最低的。而且最重要的是這個時候的大宋根本沒有實力和金國對抗。

這個時候金國可以說是最鼎盛的時候,剛剛滅了遼國,又佔領了整個中原,把大宋的整個朝廷到俘虜到了北方了,這個時候南宋還有什麼實力和他對抗呢?這個時候到處都是宋軍的殘軍敗將,各地都是流民,老百姓流離失所。國家都不存在了,民族都要滅亡了。趙構好不容易在南方取得了一點地盤,稍微穩定一下。這個時候怎麼可能冒這麼大的風險去北伐呢?

而且北伐,打仗是需要財力,物力,人力來支持的。這個時候宋廷剛剛穩定,財力應該是沒有多少,人力就更不用說了,當時只是北方被佔領的地方支持北伐,南方的人根本不支持,一旦岳飛持續要求北伐,很可能這些人就會起來造反。因為北伐所需要的人力,財力,物力都是靠他們來支持的。

所以說一個趙構支持是沒有用的,況且他也不會支持。而對於岳飛這些武將呢?打贏了那就是萬世的功名大宋的功臣,即使打不贏那也是抗金名將,所以不管輸贏這些武將他們都是勝利的。但是對於趙構來說輸了的話大宋百年基業就這樣毀在他的手裡了。而且即使打贏了恢復了中原,迎回二聖了自己的皇帝之位也不保了,所以不管輸贏趙構都是輸的。那麼對於趙構來說維持現在的狀態就是最好的,至少天下有一半是自己的,保住了趙氏的江山,自己也能名正言順的繼續當皇帝。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僅僅只是靠一兩個武將就想滅掉一個強大的帝國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所以岳飛北伐真的是很難成功。而且誰能不保證一旦岳飛北伐,勢力越來越大了之後不會是第二個趙匡胤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