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蘇州會不會成為下一個深圳?

雨相


即使蘇州有朝一日GDP超過深圳,那也不會是下一個深圳。深圳的成功無可複製,不論地理位置、發展模式、扶植力度都是一等一的。

蘇州經濟雖強,但與深圳有著本質區別。深圳是市區經濟型城市,金融與IT業高度發達;蘇州是縣域經濟型城市,工廠業發達。但是縱觀世界級發達城市,沒有任何一個是工廠化經濟,更沒有縣域經濟比市區經濟還發達的。並且這些城市還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金融業都很發達。

深圳在創市初期就是以民營企業+金融的模式定調,是靠無數外來人口一點一滴建設起來的商業雛形,是不折不扣由國人自己打造的經濟框架,絕大多數外企都是在深圳經濟已經成型之後才陸續進駐,屬於如虎添翼的作用;

蘇州則不同,外企對於蘇州是雪中送炭的作用。在上世紀90年代,蘇州是以旅遊+外企為經濟支柱。直至新世紀初,長三角概念發力,物流業和網絡經濟進入井噴期時,蘇州的本土民營經濟才一飛沖天,而且工廠化、作坊化等小微企業佔比依然很大。

蘇州雖然經濟總量已達深圳的77%,但是蘇州的寫字樓存量只有深圳的五分之一,金融業比重只有深圳的六分之一,商品零售業銷售額只有深圳的一半。

不論作為遊客還是旁觀者,對一座城市的印象主要來自於市區。所以縣域工廠經濟型城市比起市區經濟型城市,不論城建還是商業繁榮度都有明顯的差距。蘇州的收支比健康度遠高於蘇州,所以未來蘇州有望民富水平超越深圳,但這僅存於經濟層面,而經濟並非衡量城市差距的唯一標準。


城市發展報告


我,蘇州本地人希望可以,但大概率難實現。

現在蘇州發展的很快,但深圳更快。

去過幾次深圳,接觸下來幾個當地老闆給我最深刻的印象是格局大,效率高。雖然我從事的行業能接觸的老闆都不是大公司,但聊到現在做什麼以後要怎麼弄,市場變化怎麼對應等方面還是講得出實際東西的,他們身邊的上下游配套也都齊全。

可能靠近香港的原因深圳產業極度豐富,各種各樣的都有

而蘇州本市(非周邊縣市)民企則不是這樣,一方面一些已經發展成規模的一些合作過程中感到有點力不從心吧…

另一方面,本地年輕人雖然現在創業的比以前多了,但比之深圳差太多了,很多好的點子即使落實執行了也很難有好的回報,所以能看見的就那些。

但這些不足相對的好處就是蘇州生活壓力的確也沒有深圳大。

打個比方,10K薪資的三流程序員在深圳是肯定夠嗆,但在蘇州卻可以。


閒聊裝修


蘇州離深圳不可接近不可追趕嗎?未必!首先看一下兩城去年的經濟數據。

深圳

人口:1303萬,GDP總量:24222億,人均:185994元;

蘇州

人口:1072萬,GDP總量:18598億,人均:173489元;

蘇州以只佔深圳8成2的人口創造了相當於其77%的GDP,試問還有哪個城市如此接近?就是被稱為南粵雙雄北上廣深的廣州已比深圳多1成4(187萬)的人口創造的GDP也僅僅只是94%。如果蘇州有廣州的人口數量則創造的GDP將比深圳還多1628億!

蘇州有什麼?什麼都沒有!論城市級別諸如副省級、計劃單列市什麼都輪不上它。而深圳是什麼?是有經濟政策照顧,稅收政策照顧的特區且是計劃單列市。

深圳的成功有其歷史緣由和天時地利人和,其餘城市很難同時擁有這種優勢,這種成功幾乎不可複製。剛剛改革開放,國家需要境外/海外資金進入,而與香港毗鄰的深圳自然成了橋頭堡。要政策有政策,要人力有人力,整個國家的戰略重心都在此地。而境外/國外客商也通過香港財團牽線搭橋,選擇由深圳試水進入內地。短時間大量的熱錢與技術及人才紛紛進入深圳。緣於此國家選擇在當時經濟規模並不大的深圳成立交易所,正是因為看到了發展的熱情看到了以後。國家需要通過深圳這個樣板城市,吸引國外/境外投資商,國外客戶同樣需要通過深圳試水一個龐大的剛剛開放的中國市場。於是深圳不成功沒有天理了。

此時土地便宜,人力便宜,稅收優惠,大量投資選擇在深圳開工投產,一時間基建工程發飈一樣建。此時的王石翻鐵絲網也要選擇投奔深圳,連在內地的任正非也要千里迢迢選擇在深圳創業。更是有買茶葉蛋的大媽也在看深交所的股票,你能想象得到彼時的深圳有多火熱嗎?

國家一時間設立了4個經濟特區,為何只有深圳成功?因為只有深圳挨著當時已經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城市還是英屬的香港,擁有這種地利人和!香港完善發達的金融、貿易與航運正是當時的深圳所欠缺的。於是香港負責找錢,深圳負責生產這種模式一直持續了20多年。直到多年後這些產業再轉移到旁邊的城市......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發展思路,一座城市也有一座城市的發展思路,只能借鑑不可全盤複製(也複製不了),所以蘇州成不了深圳。然而在沒有任何政策與政治資源優勢的蘇州也發展成了國內首屈一指的地級市。這就是城市差異化發展,找到適合城市自身發展的路就好了。


極度深寒


蘇州有可能成為深圳一樣的城市,但深圳永遠成不了蘇州。

蘇州擁有中國保存最完好的古城,是中國江南文化的典範。蘇州園林名揚天下,是世界遺產,此外江南六大古鎮有三座位於蘇州。可以說蘇州不僅有發達的經濟,更有深厚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


深圳作為經濟特區,其實在零幾年蘇州發展最快的時候,GDP被蘇州超越過一段時期。蘇州只是一個地級市,沒有省會、副省級城市和經濟特區這樣的資源優勢。

但蘇州是中國最發達的地級市,超過除了廣州之外的所有省會,這已經是個奇蹟。而且深圳和蘇州分別是中國最大的兩個移民城市,和中國人均GDP最高的兩個城市。

蘇州是中國最大的工業城市,已經超越了上海,更不用說深圳。蘇州優勢在於製造業和實體經濟,深圳則是互聯網和高新企業,但蘇州也是國家重要的高新制造業基地。



所以這兩座城市都是經濟發展的奇蹟,一個是漁村變特區,一個是超過幾乎所有省會的地級市。它們又同時佔據著中國人均GDP最高的前兩名,所以說都是各有優勢。


但蘇州春秋時期成為吳國首都,宋代就有天上天堂,地上蘇杭的美譽,明清時期更是中國的經濟中心和東半球最大的工商業城市。這樣燦爛的歷史,和中國保存最完好的古城,深圳和任何城市都無法複製。


堅果旅行


不會。

也沒必要。

首先說不會。

從政治地位來說,深圳市計劃單列市,是副省級城市。從城市地位來說,深圳是國內四大一線城市之一。從經濟活力來說,深圳是中國創新經濟的典型代表,是中國最具創新的城市。

7月10日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在紐約發佈了2018全球創新指數報告(GII),中國創新排名全球第17位。這是自2007年該報告發布以來,中國首次闖入全球前二十強。深圳—香港、北京分別位居全球科技創新集群第2和第5位。在2017年中國城市創新指數排行榜中,深圳僅次於北京,位居其二。蘇州只排在第九,這個差距是很大的。

深圳經濟發達是由本土企業創新引領,以及跨國企業研發中心帶動,誕生出華為、騰訊等創新型超級企業集團。而蘇州主要定位是華東製造業城市,成為上海為總部的大型企業的“生產車間”,換句話說,蘇州就是一個“組裝工廠”,在製造業上有核心競爭力,但大部分需要城市間的產業協作。簡單地說,蘇州就是上海的工業“後花園”,離開上海,蘇州可能要減色不少。這是從經濟角度來分析。

其次,說沒必要,就是說蘇州人文歷史,獨一無二。蘇州園林,可以當作一個成語來用,這是中國數千年建築美學的集大成者,這是蘇州與生俱來的優勢。

作為中國首批24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蘇州有近2500年曆史,是吳文化的發祥地。“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是對蘇州最大的讚美,蘇州還是排在杭州的前面,不管是為了押韻還是其他,總也是一個話題。

由此可見,蘇州是由自己的核心力量所在。這個城市是中國歷史、人文重要傳承之地,擁有無比豐富的血脈基因。

深圳是由一個小漁村演進而來,所以深圳曾經是一無所有的勇敢者,勇於探索、勇於創新,這是深圳城市特質。

蘇州肯定不會成為下一個深圳;蘇州也沒必要成為下一個深圳。


波士財經


這個問題很有趣,也很有意義,在我看來,蘇州不會成為下一個深圳,為什麼呢?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蘇州不是區域龍頭。準確的說,蘇州的發展,主要是託上海的福。上海在長三角地區的龍頭地位,是區域內任何城市都無法撼動的。深圳就是珠三角的龍頭,目前深圳的GDP已經超越了廣州,位居珠三角第一。

其次,蘇州城區經濟一般。有人說,如果拋開崑山,蘇州經濟少一半。這種說法可能有點誇大其詞了,不過,崑山作為中國第一縣,確實厲害了,沒有崑山的話,蘇州經濟總量真的要少好多好多的,這是無法迴避的。

最後,蘇州城市定位一般。與深圳的區域中心城市相比,蘇州還是差的遠。上海早已經佔定了長三角唯一中心城市的地位,除此之外,兩個副中心城市是南京和杭州呢!

綜上所述,一二十年內,蘇州都不會成為下一個深圳,即使有這樣的志向,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蘇州加油!



hi123


蘇州和深圳都是中國最優秀的城市,但單純論經濟,蘇州趕不上深圳,深圳在全世界的經濟史上,都是奇蹟!


蘇州是中國最美的城市之一,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美譽讓蘇州享譽海外。自唐宋以來,蘇州一直是南方的經濟中心,富庶了千年。而深圳自1979年撤銷寶安縣建立深圳市並隨後成立深圳特別行政區以來以只有短短的四十年,2018年相比建市之初,GDP翻了8080倍,為世界經濟史上的奇蹟!

下表是我整理的從2005年到2018年的蘇州與深圳的GDP對比,蘇州距離深圳最近的一次發生在2010年, 蘇州以9168億人民幣的國內生產總值高居全國第五,深圳以343億元之領先優勢位居第四, 前三名當然是上海/北京/廣州!2003年-2010年間深圳正在痛苦的轉型過程中,而蘇州的外向型經濟正如火如荼,彼時唱衰深圳的聲音都開始出現,一篇《深圳,你被誰拋棄》文章在網絡上持續發酵,蘇州也一度非常有信心超越深圳,組成北上廣蘇超級俱樂部。可誰承想,2010年之後,深圳就像脫韁的野馬,展翅的雄鷹一發不可收。領先幅度從343億一直到近6000億,不僅將蘇州遠遠的甩開了,更一舉超越了老大哥廣州、香港,成為全國第三、亞洲第五的超級巨頭。失落的不僅是蘇州,還有廣州、香港!


如果說僅僅是量的領先,那到不太值得吹噓,關鍵是甚至的經濟質量也是全國首屈一指。深圳不管從財政收入、產業結構、人均財富、交通運輸、科技發明以及人口吸引力各個方面全面領先蘇州。深圳的創新另全世界矚目,是名副其實的創客之都,這裡的創客空間規模,可能要超過舊金山和其鄰近的整個硅谷技術區。


深圳的創新已經形成了巨大的規模效應,一大批科技巨頭以及互聯網公司如雨後春筍一般,華為、騰訊、比亞迪、中興、天音、大疆等公司不要說碾壓蘇州,就是整個江蘇來和深圳PK也不是對手。這幾年江蘇被廣東甩開距離,也是因為創新不足轉型不夠所致。


深圳的成功由多方面的因素,國家扶持、背靠港澳、產業政策、尊重人才、文化包容等等,當然也和千千萬萬的新老深圳的對城市的貢獻密不可分,深圳的發展是抓住特殊背景下歷史的機遇,是不可複製的。反觀蘇州,不具備政策上的優勢,缺少國家的扶持,一個普普通通的地級市發展成如今的經濟巨擘,也是非常不易的。

蘇州成不了深圳,蘇州也沒必要成為深圳。蘇州就是蘇州,蘇州也有無數深圳不具備的元素,她的歷史與滄桑,她的典雅與婀娜,她的小橋流水,她的如畫如詩,無數人的夢裡江南、詩情水鄉!


JeffreyShambaugh


深圳的崛起,在我國經濟發展中是一個偉大的奇蹟。這個崛起是由天時、地利、人和共同促成的。今天的蘇州已經不具備深圳當年崛起的條件和環境了,所以,要發展成下一個深圳,幾乎沒有可能性了。

(蘇州)

2017年深圳地區生產總值(GDP)22438億元,蘇州17319億元,兩者之間已經有5000億元差距。但是在人均上兩地差距倒不是很大。目前,深圳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8餘萬元,蘇州市16餘萬元,前者只領先後的2萬元。(深圳前海,未來的發展高度能夠比肩甚至超過上海浦東)

兩者最大的差距就是體現在發展質量上,具體表現為產業結構和產業規模的差異。深圳的電子產業和互聯網科技,在全國來說已經處於第一梯隊。除了以上兩個實體產業外,深圳的金融產業在全國來說也已經走在前列了。所以,就現在的產業格局而言,“金融+科技”已經構成了深圳經濟產業的主導力量。平安集團、華為、騰訊、比亞迪、大疆創新、中興等著名企業,就是深圳推行“金融+科技”雙輪驅動發展戰略的結晶和成果。(比亞迪已經成為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標杆)

而在產業發展方面,蘇州還在傳統制造業摸爬滾打,對新經濟新業態擁抱的還不夠。這一點,從蘇州幾家比較大的的企業產業分佈就可以看的出來。而在產業發展方面,蘇州還在傳統制造業摸爬滾打,對新經濟新業態擁抱的還不夠。

這一點從蘇州,幾家比較大的的企業分佈就可以看的出來。2017年,蘇州有恆力、沙鋼、協鑫、盛虹、亨通、國泰、玖隆、華芳、通鼎、波司登、澳洋等11家企業入圍中國500強。這些企業主要分佈在傳統的冶金、鋼鐵、化纖、服飾、紡織、酒店等行業,新經濟、新業態的特徵不明顯。

從蘇州的發展路徑來看,幾乎沒有可能成為一個深圳的可能性,至少在經濟發展上沒有可能複製深圳的奇蹟。


財經知識局


蘇州市不會成為下一個深圳,深圳是國家首批沿海開放城市,是中央高層確立的經濟實驗區,是於香港對接的港口城市,深圳的發展壯大對全國對香港具有深遠的影響。如今深圳以是副中心城市、計劃單列市,經濟總量居全國第三位,廣東省第一位。

蘇州的經濟雖然是江蘇省第一位,全國第七位,但是行政級別較地,仍然是江蘇省下轄的地級市。蘇州市輕工業和私營企業發展較達,經濟發達,可是於深圳相比不具備天時、地利、人口的優勢,而蘇州僅僅靠上海發展的東風來發展自已。蘇州的經濟實力卻不容小看,讓些省會城市和很多地級市望塵莫極。

如今國家有確立了國家級的雄安新區,打造亞洲最大的火車站,這讓一些城市和地區眼紅的優惠政策和難得發展機遇,也是另河北省省會所難受的現實。雄安新區主要功能是緩解北京人口壓力、減輕北京城市交通擁堵現象,把雄安打造成北京副中心,成為京、津、冀地有一個經濟增長點。

這些都說明了一個地區、一個城市的發展靠的優越的地理位置,優惠政策和上級政府的扶持是分不開的。所以說,蘇州市不具備深圳、雄安地理優勢、天時優勢、人和優勢,也不具備複製下一個深圳的先天條件,更成就不了下一個深圳。




晚秋六月雪195087521


深圳是中國創新之都,那麼我們就從創新的角度來看一看,蘇州會成為下一個深圳嗎?

先看一組數據

通過以上數據可以看到,蘇州在高新企業數量、發明專利授權量以及獨角獸企業數量方面都遠遠小於深圳,可以說蘇州與深圳科技創新實力相差較遠,蘇州要想追上來比較困難。

1.深圳級別遠高於蘇州,深圳作為副省級城市、而蘇州為普通地級市,國家在政策支持方面,蘇州是遠小於深圳的,現在國家把深圳定位於海洋中心城市(另一個為上海)、深圳已經要向海洋技術大力發展了,而且深圳還有前海-蛇口自貿區,蘇州沒有,深圳的雙創周、高交會,國家是大力支持,李總來過不少次。國家級的大亞灣中微子實驗室、深圳超級計算機中心以及國家基因庫也相繼建立,而蘇州則缺少這樣的支持。

2.深圳在補齊科技創新短板的道路上一路狂飆。深圳為了彌補高等教育的不足,瘋狂引進高校,同時還在全球引進諾貝爾實驗室,目前已有 深圳格拉布斯研究院、深圳市中光工業技術研究院暨中村修二激光照明實驗室、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瓦謝爾計算生物研究院、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科比爾卡創新藥物與轉化醫學研究院以及深圳蓋姆石墨烯研究中心,為了解決深圳房價高的問題,專門成立人才安居房集團,讓人才在深圳可以安心研究工作。

3.蘇州缺乏重量級的民企。蘇州外企很多,本土民營企業實力相比深圳差距不少,缺少像華為、中興、大疆這樣的龍頭企業,在蘇州和深圳高等教育不發達的情況下,企業作為科技創新的主體,這一塊,蘇州也是遠落後與深圳,這個從上面表格中的數據可以看出來。

總結:蘇州在科技創新方面雖然短時間內難以達到深圳的水平,但是蘇州作為一個製造業發達城市,打造製造業之都是非常不錯的道理,也契合國家《中國製造2025》發展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