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1 程硯秋音配像得失漫談

對於傳統京劇來說,京劇的音配像絕對是一種新的形式,是過去沒有的,也算是一種創舉吧。為什麼要弄出個音配像呢,因為京劇的斷代問題。由於各種原因,傳統京劇一段時期處於斷層狀態,那個時期有幾十年的時間吧,就在這幾十年的時間裡,隨著大批身懷絕技的老藝人的離世,他們的絕活玩意兒也就都帶走了。結果後來的習學者們,很多玩意兒不是不會,就是沒學過,甚至沒見過。

但是京劇還要傳承,還要發揮它“寓教於樂”的作用,於是乎,由當時的一位國家領導人牽頭安排了一些還建在的老藝人進行指導,並且拆巨資蒐集整理,現有留存的個流派大師藝術家留下的錄音,由他們的弟子門人指導,找後輩或者合適的藝人進行配像,以盡最大的可能還原當時的現場和老藝術家的藝術,音配像完成以後,可以流傳後世成為學習範本規範依據。

音配像的錄製是從1994年開始的到2007年錄了20多年,也算是工程浩大,惠及子孫,做了一件非常有意義和有功德的事情。

程硯秋音配像得失漫談

程硯秋在泰山之巔

由於音配像太過龐雜,我們今天只談談程硯秋音配像的得失。

據我知道,程硯秋先生的錄音基本上配了16出戏,它們是:

《碧玉簪》程硯秋於連泉錄音(1-3)(張火丁等配像)

《春閨夢》程硯秋儲金鵬錄音(張火丁等配像)

《汾河灣》程硯秋於世文錄音(李世濟等配像)

《賀后罵殿》程硯秋李世霖錄音(李佩紅等配像)

《荒山淚》程硯秋等錄音(上下)(張火丁等配像)

《柳迎春》程硯秋於世文錄音(1-3)(張火丁等配像)

《六月雪》程硯秋等錄音(李世濟等配像)

《馬昭儀》程硯秋於世文錄音(1-3)(張火丁等配像)

《青霜劍》程硯秋貫盛吉李少廣錄音(上下)(李薔華等配像)

《三擊掌》程硯秋於世文錄音(李世濟等配像)

《三堂會審》程硯秋葉盛蘭錄音(張火丁等配像)

《審頭刺湯》程硯秋雷喜福肖長華錄音(上下)(李世濟等配像)

《鎖麟囊》程硯秋等錄音(1-3)(張火丁等配像)

《文姬歸漢》程硯秋於世文李丹林錄音(上下)(張火丁等配像)

《武家坡》程硯秋譚富英錄音(劉桂娟等配像)

《武家坡》程硯秋楊寶森錄音(李薔華等配像)

《英臺抗婚》程硯秋李丹林錄音(1-3)(李佩紅等配像)

程硯秋音配像得失漫談

程硯秋演《鎖麟囊》

至於程先生留下的17分鐘的《御碑亭》錄音,不知道為什麼沒有配像,還有程硯秋的唱片《四郎探母》長度為13分,唱片《鎖麟囊》以及46年的現場,都是絕佳的經典唱片珍品,建議都應該配一下像,作為範本,流傳後世。

程硯秋作為京劇程派創始人,他的藝術就是程派絕對的範本和標準,這個毋庸置疑,一切的離經叛道,如果超不過甚至達不到的就想著夾帶私貨偷東補西的,統統可以視為篡改和胡來,因為你把人家的藝術質量降低了,這不是弘揚這是在罵人家。如果有人不同意,那麼建議您另起爐灶,不要一邊糟改人家的戲,一邊還受惠人家的好詞美曲。有些人其實沒有明白一個道理,不是某某唱的好,而是人家程硯秋的腔設計的好,詞寫的好,劇情身段安排的好,你們只不過是拿來傳播,怎麼最後粉絲把這些個好處全算到某某人身上,程硯秋沒撈著半點好處,還落了個“程硯秋那是程派嗎?遲小秋才是真正的程派!”這樣的話來,假如程先生活著會怎麼想,我想哪天程家若強調版權的唯一性,我看你們還演啥,那些捧某角的粉絲,你們還能叫囂個啥?

那麼我們現在就簡單分析一下程硯秋配像的得與失。

程硯秋音配像得失漫談

程派名家李世濟

首先,讓李世濟指導程硯秋音配像就是一個大的錯誤。

大家知道,程硯秋一生只收了九名弟子,而且有些弟子因為他不喜歡,他也不好好教,有些弟子是票友不怎麼登臺,也沒怎麼去傳播程派。那麼除了這九位磕頭的弟子,私淑他的學生非常多,中華戲校的就不用說了,其他的比如他當時的對頭章遏雲,新豔秋,都學程派學的很地道,但是程沒有親自教過她們。還有一些學生比如周長華的學生五老之一的李薔華,這些人私功很好,學程都非常下功夫,因為喜歡嘛,但是沒有實授。中國傳統的這種口傳心授,有時候是有他一定道理的,實授過的學生和沒有實授過的那絕對是不一樣的,這個話題以後再講。

那麼說說李世濟。李世濟是程硯秋的乾兒女,至於怎麼成了乾兒女,那有很多記載,李和程家各有一套說辭,這裡不講。李世濟票友下海這個毋庸置疑,當時程先生不建議她學戲,有人說是因為怕耽誤學習啥的,其實最權威的記載是程先生覺得李不是那塊料,但李很倔強,非要吃這口飯,那麼好吧,程先生給她說沒說過戲呢,這個肯定說過,但怎麼說就有學問了。趙榮琛在他寫的《粉墨生涯六十年》裡記載他是怎麼和程先生學戲的,那半年,程有繁重的演出任務,給他說戲也是隻說三遍,如果還不會,程先生就皺起眉頭不高興了,最後逼的趙開始記簡譜,可想而知,程先生教李世濟是個什麼情況。

好像有文獻記載,很多專業教業餘的和教專業的是不一樣的,教業餘的就是給你說說,關鍵的地方也不講,因為講了也沒什麼用處,白費力氣用不上。那麼我們現在看,不說唱,李世濟的身段非常的業餘,很多動作一看就沒有幼功,在胡擺弄,那一顛一顛的臺步,那不知道什麼地方不顧劇情突然露出的歡樂笑臉,都讓你匪夷所思,大為感慨。她給程先生配像的時候,這種現象真是比比皆是,就更不說她那梗著脖子,搖晃腦袋咬牙切齒的習慣性動作了。這個如果她個人還好說點,你說是特點,說是個性都行,但配像,你還原的是程硯秋,這樣絕對不行!

另一樣就是把程硯秋的場面調度給改成她李世濟的,比如,《文姬歸漢》整歸鞭,執馬鞭子上場,李可能走不了馬趟子,還得演怎麼辦就嘴裡唱著:“整歸鞭”手上扶著車旗子,踱著方步一搖三晃的走出來,如果她自己演也就算了,她還堂而皇之的把這些臆斷的玩意兒加在給程硯秋的音配像裡,讓後世的人誤以為程硯秋就是扶車旗子出場,這樣合適嗎?

程硯秋音配像得失漫談

李世濟的學生李海燕演《文姬歸漢》

其次,用沒有見過程先生表演的後輩演員配像值得商榷。

用沒有見過程先生表演的藝人來配像可不可以呢,不是不可以,但起碼錶演風格得和程先生的相近。程派所謂的發展,到了今天,形成了很多的所謂“新程派”的特點。今天說音配像,唱腔就不說裡,就說動作身段風格,給程硯秋配的好幾出戏都是張火丁的配像,張火丁的身段風格是誰的呢,趙榮琛的。

其實,趙氏的動作身段,和程硯秋的是有很大區別的,簡單概之,就是“程收趙放”,有人可能不同意,我舉個例子,比如你把趙榮琛的和王吟秋的身段比較,你就體會到我說的那個意思了。做為趙榮琛的徒弟,張火丁的身段動作完全繼承了趙氏的身段動作的風格,所以,她給程硯秋配像完全不是程硯秋原有的風格,是另外一種風格特點,還是那句話,不是說你那樣不行,但是既然給人家配像,還是最大限度的還原人家的是不是最好呢?這個問題大家自己思考吧。

程硯秋音配像得失漫談

張火丁演《鎖麟囊》

那麼除了這一風格問題以外,還有的配像人表演非常無所適從,甚至覺得手腳都不知道她們該往哪裡放,比如李佩紅,劉桂娟,最大感覺就是僵硬手足無措,做一些盲目性的動作,程硯秋的那種隨意,精妙的身段,被他們小心翼翼的描紅模子給弄的快成卡通皮影戲了。

實際這裡有兩個原因,一是個人對戲的感覺不行,另外就是這戲他們根本就沒上過幾回臺,或者根本就沒在臺上演過,不怎麼會演。相對來說,李薔華雖然有些身段不是特別精彩,但是大體戲配的自然流暢,看著非常舒服,這一點,張火丁的配像也還過得去,若是一般要求,也還好吧,若是讓這些配像成為今後戲校或者後學者的圭臬典範,那就值得商榷了,特別是李世濟把人家的動作場面道具給夾帶私貨的行為,那絕對是不合適也是不應該允許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