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0 能做到這三項遷移,無論環境如何變化你也不用害怕


能做到這三項遷移,無論環境如何變化你也不用害怕


這個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每個人都有著不確定性的未來。羅振宇在2018年跨年演講時就提到:以前,變化可能是生活的一部分,而現在變化可能成了生活本身。不論這句話的觀點是否正確,但是我們工作和生活中不確定性的事情的確越來越多。

特別是對於職場人來說,工作的變化已經習以為常,有的人是自己主動變化,比如尋求更好的平臺,新的賽道,自己跳槽換行業,而有的人則是被動變化,因為公司的組織架構調整,因為企業的經營策略改變,因為外部經濟環境的影響,不得已要被裁員或者轉換崗位。

有的變化是循序漸進的,而有的變化則是突如其來的,面對各種各樣的變化,我們是否有應對的策略?是否可以在變化中受益?是否可以在變化後快速適應?

經過這麼多年的工作,我覺得能快速做到如下三項遷移,那麼外界環境如何變化都能夠氣定神閒,否則就只能隨波逐流慘淡收場。


能做到這三項遷移,無論環境如何變化你也不用害怕


第一項重要的遷移是能力遷移。能力遷移是指在A場景下的能力可以遷移到B場景,這裡所指的能力是指個人的社交能力、時間管理能力、學習能力、口才等。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有的學生在學校期間人緣好,跟老師同學都相處愉快,跟寢室室友更是建立了良好的友誼,這就表示這個學生在學校這種共同學習的場景下有很好的社交能力。但是當他走入社會,進入職場卻跟上司和同事處不來,總是覺得職場環境不如學校環境純粹,那麼這種情況就是沒有把自己在學校的社交能力遷移到工作中。

為什麼有的公司招聘希望你在學校擔任過班幹部、學生會幹部?其實也是希望你把在這些團體中當Leader的能力也遷移到工作中,因為有了類似的經驗再進行遷移,一般來說都比完全從零開始培養的成本要低。你參加過學校的辯論隊,有良好的口才,如果這個口才能力也能遷移到工作場合中的商務溝通和談判上,那麼就是一種能力遷移。

再比如你在上學期間學習成績好,還選修了多門非專業課程或是第二學位,這就表示你有很好學習能力,這也是在企業招聘時很看重的地方,因為學校學習的知識都是偏理論,而職場中的工作的知識都是偏應用實踐,這就需要很好的學習能力。如果學校中的學習能力能遷移到職場中,那麼也意味著有更好的潛力。

我曾經有次參加過一個培訓,老師就給我們講過一個案例,說是90年代的下崗潮,一位大姐遭遇了下崗,他的老公也是如此,整個家庭陷入了危機。他老公之前的工作經驗和自身的性格等原因基本上無法再找到一份新的工作,只有靠這位大姐重新找工作。但是這位大姐只有初中文憑,她幾乎找不到一份像樣的工作,在朋友的推薦下找到了一份賣保險的工作。

這位大姐因為學歷低,對各種保險產品理解有限,對各種合同、流程更是搞不清楚,但是她有一項獨特的能力,那就是與人溝通的能力。她很有親和力,在短時間內能取得別人的信任,跟人“掏心掏肺”聊上很久。她跟別人從來不是直接談保險產品,都是聊家長裡短,自己請別人喝茶,站在別人的立場考慮問題。漸漸的,跟她聊過的人都願意在她那裡買保險,因為不覺得她像那些專業的保險經紀,就像一個真實為自己家庭考慮的朋友。這位大姐成功的將自己以前在生活場合的社交能力也遷移到了一個完全陌生的工作中。後來因為業務特別好,公司就專門給這個大姐配了一個大學生當助理,大姐就每天跟人喝茶聊天,而那些瑣碎的合同流程、產品介紹都是由助理去處理。


能做到這三項遷移,無論環境如何變化你也不用害怕


第二性重要的遷移是知識遷移。知識遷移是指將A行業中的知識技能遷移到B行業中,這一點也是非常重要,俗話說隔行如隔山,不同行業所需要的技能可能千差萬別,但是有不少知識和技能卻是通用的。

我們在一些影視作品中經常能看到知識遷移的案例,比如一部非常流行的美劇叫《絕命毒師》,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化學老師Walter White中學化學老師,少言寡語、性格溫馴、安分守己、循規蹈矩,如你我一般的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小人物。 妻子Skyler White又懷孕了,還有一個癱瘓的兒子。White被診斷患了晚期肺癌,只剩下兩年的時間。為了保證家庭將來的經濟來源,White鋌而走險,利用自己豐富的化學知識,決定創建制毒實驗室,自己製造毒品,開始毒品犯罪的危險之路。

這是影視作品中屬於非常常見的那種一個好人為了正當的理由去做壞事的情節,拋開故事情節,我們可以看到劇中主角實現了自己的知識遷移。

有一檔科學娛樂節目叫《最強大腦》,它集結了中國乃至世界的腦力達人,在眾目睽睽之下完成一個個普通人幾乎無法完成的謎題。這些參賽者當中有教師、會計、設計師、工程師等等看似很普通職業,他們除了有過人的天賦之外,都無一例外的擁有很強大的基礎知識,比如數學的、幾何的,在節目中的表現其實就是將自己工作中掌握的基礎知識遷移到了節目設計的場景中。

在現實生活中其實也有很多知識遷移的情況,比如計算機編程語言,這些編程語言會有不同之處,甚至有很大區別用於開發、維護不同的產品和系統。一個有資深的軟件工程師,他只要精通一門編程語言,如果具備知識遷移的能力,那麼就能很快學會另一門編程語言,從而可以在不同的行業、不同產品、不同系統之間遊刃有餘。而不具備這種能力的工程師就只能找相同行業、同類產品和相同系統的工作,一旦原公司產品策略調整他就可能因為不能快速轉變適合新的崗位要求而被淘汰。

我們發現有很多科幻小說的作家他們本身就有自己正式的職業,比如獲得過科幻小說領域最高獎項的兩位中國作家劉慈欣和郝景芳,劉慈欣學的是水電工程,是一名計算機工程師,而郝景芳則是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系,同時還是一名經濟學家。他們都成功的將自己的專業知識遷移到了科幻小說創作之中,劉慈欣甚至又將小說創作的知識技能遷移到了影視劇本創作中。


能做到這三項遷移,無論環境如何變化你也不用害怕


第三項重要的遷移是人脈遷移。人脈遷移就是將A領域的人脈遷移到B領域,做到這點對於普通人就比較難,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圈子,每個圈子的人脈都相對固定,要完成跨領域的遷移就需要有更高的要求。

自媒體作家咪蒙有大量的讀者,這些讀者是她在經營自己自媒體的人脈,這些人脈其實是衝著她的一篇篇“職場毒雞湯”。有一次咪蒙因為孩子在北京上學的事情在自己的公眾號上發起了求助,結果不想一名讀者是一位校長,竟然幫她解決了這個難題。可以看到這就是十分典型的人脈遷移,假如那些讀者僅僅就是看咪蒙的文章,偶爾打打賞,並不能在其它領域幫助到她,那麼就談不上人脈的遷移。

再比如很多娛樂明星和商界名人也是產生了人脈的遷移,娛樂明星的人脈在娛樂圈,商界名人的人脈在生意圈,但是這樣的人脈格局經常被打破。趙薇和馬雲就是朋友,趙薇跟馬雲一起做投資,馬雲的產品趙薇也是幫忙站臺做宣傳。

經濟學家薛兆豐這樣說自己,他之前只是在北京大學教經濟學這門課,但是因為教得好就被羅振宇邀請去得到App上開線上的課程,因為課程受歡迎,他的名氣也越來越大又被馬東邀請參加《奇葩說》這樣的娛樂節目。他在娛樂節目上自然又會認識各種各樣的人,比如主持人、歌手、影視明星,他從一個大學教授這個學術圈的人脈遷移到了創業圈、娛樂圈。

就以我自己為例,我用筆名在網上寫作,在一些自媒體平臺上發表文章,文章的內容主要是關於職場經驗和個人理財知識,漸漸地就認識了很多出版社的編輯,他們邀請我出相關內容的書籍。完成了書籍的出版,也同樣會保持聯繫,隨著交流的深入,他們發現我在本職工作上也有出版書籍的能力,於是又邀請我出版跟工作相關的書籍。所以,我將跟工作無關的自媒體獲得到的出版社人脈拓展到了自己本職工作領域。

綜上,我們可以看到能力遷移、知識遷移、人脈遷移是自己應對變化最有力的保障,只要在任何時候能快速完成這些遷移就能快速應對環境的變化,使自己獲得更多的機會。當然,能做到這幾項遷移對自身的要求也很高,所以聚焦做事提升自己很重要,同時還要關注舉一反三快速應對變化。

作者簡介:簡書、今日頭條簽約作者,LinkedIn專欄作者,隨手記等各大財經類平臺特邀理財作者。已出版個人理財書籍《理財要趁早》、《輕鬆做財女》、《理財趁年輕——願你過上想要的生活》,職場勵志書籍《努力,是為了可以選擇》、《職場精進之路——從巨嬰到大咖》、《畢業五年,拼什麼成為5%的人》等。微信公眾號:沐丞的自由生活(ID:mucheng-lif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