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8 為了賣錢,咪蒙可勁燉雞湯,無人信就算了,自己的婚姻也下了鍋

為了賣錢,咪蒙可勁燉雞湯,無人信就算了,自己的婚姻也下了鍋

若不是咪蒙離婚刷遍網絡,我這個與之同行的新媒體人,估計也不會翻開咪蒙的公號去看一看。倒不會沒聽過咪蒙,而是她所功領域非小編興趣。一看嚇一跳。小編微信裡有三百餘人,竟然有60名朋友關注了咪蒙,也就是說,我認識的三百餘人裡,竟然有五分之一的人是咪蒙的擁躉者。

細思極恐——若是這篇文章刊發出來,估計要被咪蒙的粉絲“人肉”了。抽根菸壓壓驚後,小編還是決定把文字寫下去,因為,小編認為,看了咪蒙的文字,並不意味著就認同她的觀點。所以,被“人肉”的可能性就很低了。

作出這個判斷,是有根據的。比如,最近的一篇文章,標題是《那個不喜歡錢的女生,賺了15個億》。一看標題,就沒有點的慾望,15個億,恐怕連咪蒙也沒有琢磨是什麼概念,就胡編亂造一番。

再比如,其他標題:《女追男隔層紗?這種屁話你也信!》《什麼門當戶對,不就是愛得不夠》《職場不相信眼淚,要哭回家哭》《別TM再讓我給你的娃投票了!!!》《看到直男癌言論,我的髒話不夠用了》,這些文字,雖然論證清晰,說起來,只是讀起來過癮,感覺爽罷了——極力抨擊別人,出現所有問題,永遠都是別人/男方的錯,但,卻沒人相信。

為了賣錢,咪蒙可勁燉雞湯,無人信就算了,自己的婚姻也下了鍋

社會本就浮躁,作為一個自媒體人,言辭犀利這叫有風格,可若是不考慮言辭論點對讀者造成怎樣的影響,只為引起他們的共鳴,博得他們的認可,那就有問題了。

這也成為咪蒙離婚引爆網絡的一個重要原因。當咪蒙髮長文表示離婚,聲稱沒有第三者,沒有出軌時,網絡輿論一篇譁然。一方面,咪蒙頂著女性教皇的名頭,傳道、解惑,另一方面,自己的婚姻卻一敗塗地,這才是莫大的諷刺。

也難怪有網友認為,咪蒙灌輸了過多的“毒雞湯”,過分宣傳女權主義,過於極端,帶偏了許多少女,“信咪蒙的那些人,不是離婚了,就是在離婚。”遑論咪蒙本人呢?

咪蒙絕對可以稱得上是個才女。這個70後女人,生於四川南充,畢業於山東大學中文系,曾任職於南方都市社,後創辦“咪蒙”公眾號。多年媒體從業經歷的她,當然更懂媒體,正好趕上自媒體爆發的黃金時代,公眾號、爆文章連同她本人一起,成了時下流行。

咪蒙的文字,並不代表咪蒙本人,或者不能完全代表。為何要生產這些文字,於咪蒙而言,無非是名利二字。一味迎合讀者負面情緒,以批判為名,用激進的觀點和粗俗的言辭,迎合大眾而嚴重失衡的價值觀,一篇篇10W+閱讀量的文章,成為了咪蒙賺錢的機器。

為了賣錢,咪蒙可勁燉雞湯,無人信就算了,自己的婚姻也下了鍋

隨著紙媒逐漸沒落,新媒體展現在我們眼前。起床、坐車、衛生間的零散時間,觀看公眾號文章成為了一種填補時間的好方法。咪蒙正是切入了人們這個角度,利用超高的選題技巧,同時利用“爆髒口”說出很多人不敢說的話。

成就咪蒙的是這個時代。新時代誕生的產物不僅是咪蒙,各行各業都一樣,為了生存下去,我們必須改變自己的定位,我們必須迎合大眾。

那麼,咪蒙有錯嗎?有錯,作為媒體,應當堅守自我操守,不應灌輸不正的“三觀”,應該擺事實講道理。無論哪個年代、國家,人們都在不斷改善自己的生活水平,但掙大錢的同時,請不要傷害別人。

為了賣錢,咪蒙可勁燉雞湯,最終的結果,卻是沒人相信, 自己還被燉了。這是自媒體人才應該極力避免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