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5 你知道嗎?上林這個小山村裡藏著中國僅存的唐代壯族王城城址

你知道嗎?上林這個小山村裡藏著中國僅存的唐代壯族王城城址

在上林縣唐代有座智城,這是壯族先民俚僚酋長、澄州(今上林)大首領的封疆領土,壯族酋長位尊如隋唐時期的“王”,因此“智城”也就是一座王城了。智城城址(原稱智城垌古城垌遺址)及摩崖石刻是唐代羈縻州縣渠首的遺蹟,包括兩個組群,第一組群包括智城城址、摩崖石刻《韋敬辨智城碑》、智城大廟遺址;第二組群包括摩崖石刻《六合堅固大宅頌》碑、聖書廟遺址。第一組群,碑因城而刻,廟因城而建。城、碑位於覃排鄉愛長村石儉屯東北400多米,廟位於石儉屯東約800米處;第二組群,碑因宅而刻,廟因碑而建,均位於澄泰鄉洋渡村大山屯東石牛山(俗稱剝廟山)下。兩個組群相距約4.5公里,但年代相近,同為韋氏兄弟所建,二者之間有著內在的緊密聯繫。

你知道吗?上林这个小山村里藏着中国仅存的唐代壮族王城城址

現在我們所看到的智城遺址,已經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了,它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上林縣白圩鎮愛長村。曾是唐代澄州的州址,建於公元634年至682年。

在唐代,桂中出現一個廣西最大的壯族首領韋厥,也是朝庭賜封的澄州剌使。他的身世目前還是一個迷。根據《六合堅固大宅頌》碑所言,他是來自京城的韋姓大姓,但一些專家認為他是當地的土人,無論是唐宋代明代,壯族地區有姓氏的才能進入朝庭的“戶口薄”,才能參加科舉。所以,從韋厥的身份的雙重性來看,他可能也是依附了朝庭的大姓取姓“韋”。但有一點,他是壯族的大首領是不錯的,他當時的統治範圍包括整個環大明山地區,包括了武鳴、邕字、橫縣、賓陽、來賓、忻城、馬山、都安、宜州等地,是唐代最大的壯王。他對當地有很大貢獻,他開拓化外,治理大明山流下來的泛濫河流,開拓農田,使他的轄地裡一片歌舞昇平。他的都城就是現在的智城。

你知道吗?上林这个小山村里藏着中国仅存的唐代壮族王城城址

智城三面環山,都是懸崖峭壁,是渾然一體的軍事屏障。智城分為外城、內城和三城,當時分別是駐軍、將軍和王族的居住地。相傳,韋厥年老後,他把王位傳給他的小兒子韋銀輪,而把長子韋金輪調到馬山都安一帶。韋厥去世後,韋金輪率兵6萬人進智城圍攻他的親弟弟,但韋銀輪利用智城的險要地形,和韋金輪打了十幾年才能把韋金輪打敗。韋銀輪鞏固王位後,他的族弟、忠實的跟隨者韋敬一為頌揚韋銀輪的三功偉績,製作了《智城碑》於智城邊。而在韋金輪韋銀輪爭位前,當時韋家和睦,韋銀輪的族弟韋敬辦也在清水河邊製作《六合堅固大宅頌》碑。

你知道吗?上林这个小山村里藏着中国仅存的唐代壮族王城城址

《六合堅固大宅頌》碑距《智城碑》約4.5公里,共17行,382字。雖然“大宅”今已不見,但後人在碑的洞口建有“聖書大廟”。原廟始建年代不可考,但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還見到。

這兩塊碑從文風到書法,都有很高的文學造詣,對壯文化的研究都有非常高的參考價值,被稱之為嶺南第一和第二唐碑,1963年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公佈為第一批廣西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智城遺址於1994年由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公佈為第四批廣西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公佈為國家文物保護單位。

你知道吗?上林这个小山村里藏着中国仅存的唐代壮族王城城址

該城因地制宜,以陡峭的石灰岩山體為城垣,在山谷中構建城房,並利用山間谷地的不同走向分為內城和外城,城外有池塘並與清水河相通,結構獨特,極為罕見。內城面積17畝,外城面積77畝,總面積94畝。另,城外池塘面積150畝。城建成後,即於萬歲通天二年(697年),在外城牆東端內側的崖壁上刻“韋敬辨智城碑一首並序”,共24行,1126字。

你知道吗?上林这个小山村里藏着中国仅存的唐代壮族王城城址

在智城外東南約300米處,為“智城大廟”遺址。大廟已毀,後在原廟址建有“愛長小學”。現校內尚存明代萬曆四十年的廟宇香爐、柱礎、拱門等石構件、木雕花版和清代門額、柱礎、石鼓等遺物以及戲臺殘跡。附近水渠有利用廟宇石構件構築的堤岸和橋,其中有道教內容石刻殘件。

你知道吗?上林这个小山村里藏着中国仅存的唐代壮族王城城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