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4 《一夢·如是》將在京首演 舞者王亞彬借“絲路”與世界對話

9月14日至16日,北京文化藝術基金2017年度資助項目、亞彬舞影工作室與深圳市福田區公共文化體育發展中心聯合制作的舞劇《一夢·如是》,作為2018天橋藝術中心國際新經典藝術節的重點推薦劇目在天橋藝術中心舉行首演。

《一梦·如是》将在京首演 舞者王亚彬借“丝路”与世界对话

這是“亞彬和她的朋友們”系列十年第九季“絲綢之路”系列一的作品,以當代視角講述譯經大師“鳩摩羅什”的故事,以時間軸線拉開舞劇縱深,呈現更為遼闊的精神視野。上下兩篇分別由舞蹈家王亞彬和日籍舞者平原慎太郎擔任編舞,主創班底由中、英、法、日等多國藝術家組成,將為觀眾帶來東方文化的國際呈現,再一次“以世界語言講述中國故事”。

從“亞彬和她的朋友們”2009年第一季問世以來,王亞彬已由一個舞者逐漸轉變為導演、編舞,不斷從各個角度去探尋生命的意義,無論是《生長Genesis》,還是《青衣》、《夢·三則》,每一季的作品都是一次不同角度去探求和闡釋生命意義的苦旅,每次都是一場殫精竭慮的用肢體突破對已經存在的思想意識表達的極限挑戰,都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創新。

《一夢·如是》採用時間和空間的回放與停頓、夢境和現實的重現與轉換、打通幻想和真實的界限、讓死亡與生命、虛幻與真實同時存在,把舞臺、歷史、現實和故事同時呈現給觀眾。在這個過程中,譯經大師“鳩摩羅什”的形象逐漸豐滿,絲綢之路上的人物也是絲綢之路的故事。該舞劇取材於絲綢之路上中外融通的歷史事件和不朽人物,以舞劇的藝術形式來體現絲綢之路精神、文化的圓融、繁榮,展現“絲綢之路”對現代人們的精神啟迪和深遠影響。

著名學者季羨林曾說過:“世界上歷史悠久、地域廣闊、自成體系、影響深遠的文化體系只有四個:中國、印度、希臘、伊斯蘭,再沒有第五個;而這四個文化體系匯流的地方只有一個,就是中國的敦煌和新疆地區,再沒有第二個。”

王亞彬在創作過程中,曾到大漠採風,踏上“絲綢之路”,直面四個文化體系彙集的地方,這也給了她更多的創作靈感和給養。“絲綢之路”彷彿一條廊橋,在此,中西文明遇見、碰撞、融合、發展,互相激發,也從相互的體系中汲取需要以得滋潤,使得人類文明不斷地向前發展。其意義在於“溝通與連接”、“相融與交匯”、“大同與共通”,“東西方與民族間”。

王亞彬表示:“絲綢之路上的故事離不開這些光耀千古的人物的故事。鳩摩羅什是千年絲路上文明、文化的傳播使者之一,他是一個由西向東行走的靈魂,我們無法確定,對於他而言遙遠的中華大地為何如此這般吸引他。鳩摩羅什嚮往神秘土地的蹤跡,他越過荒漠、孤獨、艱辛,經歷了歷史的動盪,一直來到河西走廊。今天,我們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和胸襟面對這個人,他經歷了人生的苦難、困厄,直至化解。我對鳩摩羅什充滿無限的崇敬,我渴望用我的舞蹈作品,用舞者的肢體動作讓這個偉大的靈魂復活。他是溝通東西方的使者,他的經歷是中國的,而他的思想則是世界的。希望這部劇能引起人們關注這個歷史人物,並通過跟隨他在大漠之上的靈魂之旅去重新審視我們每個人的內心世界。”

王亞彬最後說:“如何創作出可以與世界舞壇接軌的藝術作品,如何與世界範圍的藝術對話,這是我們這一代舞蹈創作者所要思考的問題。如何讓東方文化真正煥發出光彩,向世界發聲,更是我們念念不忘的使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