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7 精益課堂:定置管理

定置管理:根據安全、質量、效率、效益和物品本身的要求,科學地規定物品的特定放置位置的管理方法。定置管理是實施精益生產的重要方法,只有實施了良好的定置管理,才能創造出一個次序良好、一目瞭然的精益管理基礎環境。

精益課堂:定置管理

定置的三種狀態

A狀態,表現為人與物處於能夠立即結合併發揮效能的狀態。例如,操作者使用的各種工具,由於擺放地點合理而且固定,當操作者需要時能立即拿到或做到得心應手。

B狀態,表現為人與物處於尋找狀態或尚不能很好發揮效能的狀態。例如,一個操作者想加工一個零件,需要使用某種工具,但由於現場雜亂或忘記了這一工具放在何處,結果因尋找而浪費了時間;又如,由於半成品堆放不合理,散放在地上,加工時每次都需彎腰,一個個地揀起來,既影響了工時,又提高了勞動強度。

C狀態,是指人與物沒有聯繫的狀態。這種物品與生產無關,不需要人去同該物結合。例如,生產現場中存在的已報廢的設備、工具、模具,生產中產生的垃圾、廢品、切屑等。這些物品放在現場,必將佔用作業面積,而且影響操作者的工作效率和安全。

精益課堂:定置管理

定置管理的實施步驟

步驟1、進行工藝研究

工藝研究是定置管理開展程序的起點,它是對生產現場現有的加工方法、機器設備、工藝流程進行詳細研究,確定工藝在技術水平上的先進性和經濟上的合理性,分析是否需要和可能用更先進的工藝手段及加工方法,從而確定生產現場產品製造的工藝路線和搬運路線。工藝研究是一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包括以下三個步驟:

1.對現場進行調查,詳細記錄現行方法

通過查閱資料、現場觀察,對現行方法進行詳細記錄,是為工藝研究提供基礎資料,所以,要求記錄詳盡準確。由於現代工業生產工序繁多,操作複雜,如用文字記錄現行方法和工藝流程,勢必顯得冗長繁瑣。在調查過程中可運用工業工程中的一些標準符號和圖表來記錄,則可一目瞭然。

2.分析記錄的事實,尋找存在的問題

對經過調查記錄下來的事實,運用工業工程中的方法研究和時間研究的方法,對現有的工藝流程及搬運路線等進行分析,找出存在的問題及其影響因素,提出改進方向。

3.擬定改進方案

提出改進方向後,定置管理人員要對新的改進方案作具體的技術經濟分析,並和舊的工作方法、工藝流程和搬運線路作對比。在確認是比較理想的方案後,才可作為標準化的方法實施。

步驟2、對人、物結合的狀態分析

人、物結合狀態分析,是開展定置管理中最關鍵的一個環節。在生產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是人與物,只有人與物的結合才能進行工作。而工作效果如何,則需要根據人與物的結合狀態來定。人與物的結合是定置管理的本質和主體。定置管理要在生產現場實現人、物、場所三者最佳結合,首先應解決人與物的有效結合問題,這就必須對人、物結合狀態進行分析。在生產現場,人與物的結合有兩種形式,即直接結合和間接結合。直接結合是指需要的東西能立即拿到手,不存在由於尋找物品而發生時間的耗費。如加工的原材料、半成品就在自己崗位周圍,工檢量具、貯存容器就在自己的工作臺上或工作地周圍,隨手即得。間接結合是指人與物呈分離狀態,為使其結合則需要信息媒介的指引。信息媒介的準確可靠程度影響著人和物結合的效果。

步驟3、開展對信息流的分析

信息媒介就是人與物、物與場所合理結合過程中起指導、控制和確認等作用的信息載體。由於生產中使用的物品品種多、規格雜,它們不可能都放置在操作者的手邊,如何找到各種物品,需要有一定的信息來指引;許多物品在流動中是不迴歸的,它們的流向和數量也要有信息來指導和控制;為了便於尋找和避免混放物品,也需要有信息來確認,因此,在定置管理中,完善而準確的信息媒介是很重要的,它影響到人、物、場所的有效結合程度。

人與物的結合,需要有四個信息媒介物:

第一個信息媒介物是位置臺帳,它表明“該物在何處”,通過查看位置臺帳,可以瞭解所需物品的存放場所,

第二個信息媒介物是平面佈置圖,它表明“該處在哪裡”。在平面佈置圖上可以看到物品存放場所的具體位置。

第三個信息媒介物是場所標誌,它表明“”這兒就是該處”。它是指物品存放場所的標誌,通常用名稱、圖示、編號等表示。

第四個信息媒介物是現貨標示,它表明“此物即該物”。它是物品的自我標示,一般用各種標牌表示,標牌上有貨物本身的名稱及有關事項。在尋找物品的過程中,人們通過第一個、第二個媒介物,被引導到目的場所。

因此,稱第一個、第二個媒介物為引導媒介物。再通過第三個、第四個媒介物來確認需要結合的物品。因此,稱第三個、第四個媒介物為確認媒介物。人與物結合的這四個信息媒介物缺一不可。建立人與物之間的連接信息,是定置管理這一管理技術的特色。是否能按照定置管理的要求,認真地建立、健全連接信息系統,並形成通暢的信息流,有效地引導和控制物流,是推行定置管理成敗的關鍵。

步驟4、定置管理設計

定置管理設計,就是對各種場地(廠區、車間、倉庫)及物品(機臺、貨架、箱櫃、工位器具等)如何科學、合理定置的統籌安排。定置管理設計主要包括定置圖設計和信息媒介物設計。

1.定置圖設計

定置圖是對生產現場所在物進行定置,並通過調蹩物品來改善場所中人與物、人與場所、物與場所相互關係的綜合反映圖。其種類有室外區域定置圖,車間定置圖,各作業區定置圖,倉庫、資料室、工具室、計量室、辦公室等走置圖和特殊要求定置圖(如工作臺面、工具箱內,以及對安全、質量有特殊要求的物品定置圖)。定置圖繪製的原則有:

①現場中的所有物均應繪製在圖上;

②定置圖繪製以簡明、扼要、完整為原則,物形為大概輪腕、尺寸按比例,相對位置要準確,區域劃分清晰鮮明;

③生產現場暫時沒有,但已定置並決定製作的物品,也應在圖上表示出來,準備清理的無用之物不得在圖上出現;

④定置物可用標準信息符號或自定信息符號進行標註,並均在圖上加以說明;

⑤定置圖應按定置管理標準的要求繪製,但應隨著定置關係的變化而進行修改。

2.信息媒介物設計

信息媒介物設計,包括信息符號設計和示板圖、標牌設計。在推行定置管理,進行工藝研究、各類物品停放佈置、場所區域劃分等都需要運用各種信息符號表示,以便人們形象地、直觀地分析問題和實現目視管理,各個企業應根據實際情況設計和應用有關信息符號,並納入定置管理標準。在信息符號設計時,如有國家規定的(如安全、環保、搬運、消防、交通等)應直接採用國家標準。其他符號,企業應根據行業特點、產品特點、生產特點進行設計。設計符號應簡明、形象、美觀。

定置示板圖是現場定置情況的綜合信息標誌,它是定置圖的藝術表現和反陝。標牌是指示定置物所處狀態、標誌區域、指示定置類型的標誌,包括建築物標碑,貨架、貨櫃標牌,原材料、在製品、成品標牌等。它們都是實現目視管理的手段。各生產現場、庫房、辦公室及其他場所都應懸掛示板圖和標牌,示板圖中內容應與藍圖一致。示板圖和標牌的底色宜選用淡色調,圖面應清潔、醒目且不易脫落。各類定置物、區(點)應分類規定顏色標準。

步驟5、定置實施

定置實施是理論付諸實踐的階段,也是定置管理工作的重點。其包括以下三個步驟:

1.清除與生產無關之物

生產現場中凡與生產無關的物,都要清除乾淨。清除與生產無關的物品應本著“雙增雙節”精神,能轉變利用便轉變利用,不能轉變利用時,可以變賣,化為資金。

2.按定置圖實施定置

各車間、部門都應按照定置圖的要求,將生產現場、器具等物品進行分類、搬、轉、調整並予定位。定置的物要與圖相符,位置要正確,擺放要整齊,貯存要有器具。可移動物,如推車、電動車等也要定置到適當位置。

3.放置標準信息名牌

放置標準信息名脾要做到牌、物、圖相符,設專人管理,不得隨意挪動。要以醒目和不妨礙生產操作為原則。總之,定置實施必須做到:有圖必有物,有物必有區,有區必掛牌,有牌必分類;按圖定置,按類存放,帳(圖)物一致。

步驟6、定置檢查與考核

定置管理的一條重要原則就是持之以恆。只有這祥,才能鞏固定置成果,並使之不斷髮展。因此,必須建立定置管理的檢查、考核制度、制訂檢查與考核辦法,井按標準進行獎罰,以實現定置故長期化、制度化和標準化。

定置管理的檢查與考核一般分為兩種情況:

一是定置後的驗收檢查,檢查不合格的不予通過,必須重新定置,直到合格為止。

二是定期對定置管理進行檢查與考核。這是要長期進行的工作,它比定置後的驗收檢查工作更為複雜定置管理更為重要。

定置考核的基本指標是定置率,它表明生產現場中必須定置的物品已經實現定置的程度。

其計算公式是:定置率=實際定置的物品個數(種數)/定置圖規定的定置物品個數(種數)×100%。

精益課堂:定置管理

工作程序

(1)準備階段:建立定置管理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工作計劃;抓緊培訓工作;廣泛地發動和依靠群眾。

(2)設計階段:現場調查,分析問題;制定定置標準;繪製定置圖;

(3)實施階段:(注意的問題)

a.領導始終要身先士卒,帶頭貫徹執行,這是開展定置管理的關鍵,群眾看領導,領導有多大信心,決心,群眾就會有多大的信心和決心。

b.全面發動,依靠員工。

c.嚴格按定置圖進行科學定置,不走過場。

d.自查,驗收,要高標準嚴格要求。

(4)鞏固提高階段:開展教育;加強日常檢查與考核;發揮專業部門的作用;做好定置管理的深化工作。

精益課堂:定置管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