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在秋天播種大蒜時,應該如何施肥?高產的栽培技術的要領是什麼?

微塵微視界


在秋天播種大蒜時,應該如何施肥?高產的栽培技術要領是什麼?

大蒜作為一種經濟作物,隨著近幾年種植技術的提高和改善,確實增產增收不少。如果我們要想更好的提高產能、提高技術!又該注意哪些方面呢?



第一、如何施肥,許多大蒜種植區,喜歡將有機肥在整地的時候,施用一半,均勻的將肥料撒在地裡,然後在耕地時候,便翻入土地下面,另一半可以在栽蒜時選擇順著蒜溝施肥,使肥料和土壤相互混合,然後播種。一般磷肥選擇淺施,集中施或分層施,以利於幼苗的吸收利用,提高磷肥當季的利用率。鉀肥隨耕地撒施,翻入地下即可。如以碳酸氫銨、氨水或動物糞尿作基肥時,要開溝埋施或隨水澆施。第二、播種技術;確定適宜播種期,一是種瓣萌發所需的適宜溫度在16〜 20度,二是越冬期間大蒜有5〜7片展開葉安全越冬。秋播大蒜長 江流域及以南地區,一般在9月下旬、10月中旬播種。華北、華中蒜區適宜播種期在9月中、下旬。播種過早,幼苗冬前生長過旺消耗養分多,會降低越冬能力,可再行春化,引起二次生長,形成復瓣蒜,降低大蒜品質。播種過晚,蒜苗小,組織柔嫩,根系弱, 積累養分較少,抗寒力較低,越冬期間易受凍害。
第三、種植密度;合理密植是增產的基礎。蒜薹和蒜頭的產量是由每畝株數、單株蒜瓣數和薹重、瓣重三者構成的。按品種特點適當密 植,可使每畝有較多株數。大蒜種植密度應根據品種特性、蒜種大小、土壤肥力及栽培方式等確定。播種過密,蒜頭變小、種瓣平均量下降,小蒜瓣比例增多,單位面積產量提高,但蒜頭和蒜瓣質量下降;密度低,蒜頭增大,蒜瓣均重增加,單位面積株數減少, 產量下降,早播宜稀,晚播宜密。總之,大蒜的高產與否是多方因素影響的,後期的田間管理,以及灌溉更是提高產量的關鍵。


農村早報


酷熱的天氣,終於開始變涼啦,許多秋播蔬菜已經開始種植啦!芫荽,菠菜,白菜都已經萌芽啦,可是種了這些還不夠啊,現在還缺水一個重要的角色大蒜啊!

大蒜,蒜苗,蒜臺,哪一個不是咱老百姓的最愛呢?

想種大蒜嗎?下面簡單談談大蒜種植問題吧!首先說說大蒜的肥料選擇問題吧!

一.大蒜的所選肥料

大蒜的生產,應該以有機肥為主,特別是腐熟的糞肥,腐熟的餅肥等等。這些腐熟的肥料,可讓土壤肥沃,增加大蒜對病害的抵抗能力,提高大蒜的產量和質量。所以一定要重視有機肥的使用。

除了使用有機肥之外,還應注意使用適量的化肥,研究表明,每生產一千公斤大蒜,大致需要氮肥五公斤,磷肥一公斤,鉀肥五公斤。看到比例,我們知道,大蒜喜歡的是鉀肥,氮肥。所以施肥時要注意各種元素的合理配比。


二.各階段的需肥特點

大蒜的根系不是很發達,根系淺,根毛短,所以施肥一定要以基肥為主,追肥為輔,這樣才能滿足其各個階段的生長需要。在使基肥時,每畝可以使用腐熟的有機肥5000公斤,餅肥100公斤,三元複合肥三十公斤左右。

再者,開春後,注意合理使用催苗肥,方法是每畝可以使用尿素二十到三十公斤 ,促進大蒜的生長。

在大蒜抽苔前,要合理使用磷鉀肥,其中可以每畝使用複合肥二十到三十公斤。大蒜膨大期,注意使用高氮複合肥,滿足大蒜膨大的需要。

三.其他要求

大蒜的生產,除了施肥之外,還要注意選好品種,適時播種,大蒜的播種期一般在白露前後。


秋播後出苗前除草處理,並要覆蓋地膜,提高地溫,對提高大蒜的苗情,非常有利。

再者,大蒜還要根據墒情,適時澆水。採收蒜臺時在甩彎時進行,過早,易斷。過晚,纖維化,並影響大蒜產量。

最後別忘了適時收穫。

四.結語

大蒜種植,行情波動大,價高年份,就是蒜你狠,不過要是價低年份,就有點讓人失望啦,所以種植大蒜要謹慎,切莫盲目!


愛花草的農人


你好,很高興為您回答!

每年的農曆八月中旬左右,大蒜就可以陸續種植了(每個地方的播種時間不一樣,具體請閱讀我之前關於大蒜的文章)。大蒜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一種作物,它的在我們生活中的價值比較高,所以很受人們歡迎和關注。

大蒜是一種需肥量大,且又耐肥的球莖類作物,比較適合在有機質豐富,耕作層疏鬆,保水保肥力強的地方種植。大蒜雖然需肥量大,但每個生長時期又有各自的需肥特點,所以我們想要獲得高產優質的大蒜,不僅要了解大蒜的生長需肥特點,還要施好肥,施巧肥。

重施基肥

施足基肥對大蒜的產量尤為關鍵。大蒜的根系淺,根毛少,吸肥能力比較弱。所以,施足基肥非常關鍵,一般畝施有機肥5000公斤左右,氮磷鉀複合肥40公斤左右,棉籽餅肥100公斤左右。

另外,鈣元素是植物生長必須的營養元素,它參與作物的細胞壁形成,和光合作用。施基肥時,可同時施入適量的硫酸鈣,可顯著提高大蒜莖粗,和單蒜頭質量,從而提高了總體產量。

分期追肥

大蒜從幼苗到收穫前,都需要根據生長情況追肥的,追肥一般以氮肥為主,其次是鉀肥,磷肥較少。氮肥對大蒜的增產,有明顯的效果,氮磷鉀三者之間的比例大概在3:1:3左右瞭解大蒜需肥特性後,在追肥時我們就會方便很多。

1,催苗肥

大蒜催苗肥宜及早追施(如果需要的話),早施催苗肥有利於大蒜,出苗後迅速髮根長苗,對於貧瘠土壤基肥不足田,可促進冬前生長,提高越冬能力。一般在齊苗後半個月左右,可視情況追施,畝用尿素40斤左右即可(高產田,基肥足的田可不用追催苗肥)。

2,返青肥

年後春回大地,溫度回升快,大蒜的心葉和根系開始生長,當溫度在7-8攝氏度左右時就要施返青肥。追有機肥或尿素均可,尿素每畝30斤左右若。冬前催苗肥追施的足,年後幼苗生長的又強,返青肥也可不用追施。

3,抽薹肥

前兩次追肥,都是看生長情況而定的,也就是說可施可不施。那麼抽薹肥是一定要追施的,而且還要重施。大蒜抽薹肥,在蒜薹和蒜頭共同生長的時期追施(在蒜薹露出尖頭時)。這次追肥佔總追肥量的40%左右,建議追施氮磷鉀複合肥30公斤左右,以促進大蒜抽薹和蒜頭的膨大。

4,蒜頭膨大肥

蒜薹採收後,地下部分的蒜頭開始增加重量。大概在抽薹肥一個月時間之後,開始追肥蒜頭膨大肥。在蒜頭生長期間以追氮肥為主,同時還要增施磷鉀肥,一般畝施高氮的複合肥15公斤左右即可。

大蒜追肥應結合澆水一同進行,或趕在雨前施入,另外,還要做好田間的中耕除草工作,返青後及時鬆土保墒。追肥的方法,一般採用開溝撒施或穴施,施後覆土,澆水,保證根系對養分的快速吸收利用。另外,還可噴施葉面肥,也是一種經濟,便捷,高效的管理方法。

更多關於無公害種植技術,請關注我們的【無公害高產栽培技術講解】專欄,我們會在裡面隨時更新種植技術,和經驗。謝謝!


鄉土生活園藝


據張老師介紹,秋播大蒜一般在九月中下旬進行,過早出苗早,進入冬天后容易受凍,最佳的時期,能在進入越冬前,能生長至5-6片葉最好,由於各地蒜區地理條件及氣候不同,這個要因地適宜,根據自己當地的特點來把握種植時間。

第二就是多施有機肥,這一點是肯定要做的,大蒜要要高產,就得給蒜頭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這一點多施有機肥非常重要,在此基礎上,還要配合複合肥的投入,一般每畝施用平衡複合肥50-100斤就夠了。

再一個需要注意的,就是大蒜的拌種了,大蒜拌種極其重要,不但能防治蒜蛆等地下害蟲,還能防治苗期一些病害發生,促進根系發達、長勢健壯。

在整理好蒜種後,每畝(300斤蒜種)用27%苯甲嘧菌酯+咯菌腈+噻蟲嗪懸浮種衣劑80克進行拌種,晾乾後即可播種。

種植大蒜,要按照深種大蔥淺栽蒜的原則進行,但大蒜種植也不能太淺,太淺容易造成根系不發達,冬天容易受到凍害。

在大蒜播種完畢後,建議每畝噴施封閉除草劑,如二甲戊靈+乙氧氟草醚+乙草胺三元封閉除草組合,每畝噴施100-150毫升(不覆膜可噴施200毫升),兌水60斤對地面進行均勻噴霧,晾乾後再進行覆膜。

採用這種除草方法,可防治絕大多數闊葉雜草和禾本科雜草的危害,第二年基本上不用為除草而頭疼。

當然,大蒜各個生長階段,對不同營養的需求也比較大,如苗期、拔節期、抽薹期、膨大期,如有條件,都是要進行追肥的。

對於大蒜種植,如果還有疑問,歡迎大家在文末評論區留言交流,同時也歡迎大家關注【佰秀農業】頭條號,每天為你送上最新鮮的三農資訊。

佰秀農業


大蒜又稱為胡蒜,起源於中亞,在我國只有2000多年的栽培歷史。大蒜不但有殺蟲、殺菌的作用,還是城鄉消費者人人愛吃的調味品。長期以來,大蒜在我國的栽培面積可以說是眾菜之首。

大蒜以露地栽培為主,生產蒜頭、蒜薹和蒜苗(青蒜)。冬春低溫期也可在保護地中栽培,生產蒜苗和蒜黃,以調節淡季蔬菜供應。我是[土家么妹娃],下面我給大家介紹一下大蒜高產栽培的要領和它們不同生長時期的施肥方法。

大蒜播種方法

一、整地施基肥

[1]、整地:秋播地區,單一種植大蒜時, 如果前作物為大麥、小麥、早熟菜豆、黃瓜、早番茄、西葫蘆、馬鈴薯、甘藍等,因收穫後距大蒜播種還有1個多月至3個月的時間,土壤有一段夏季休閒的機會。前作物收穫後立即淺耕 (10~13釐米)滅茬,然後深耕(20~30釐米)。如果土壤墒情不足,可在前作收穫後灌水造墒,然後深耕。深耕後一般不立即耙耱,讓土壤在陽光下暴曬,稱“哂垈”,促進土壤風化。曬垡過程中最好淺耕1~2次,以消滅雜草和土傳病蟲害,使土壤上虛下實,以利於全苗。

[2]、施肥:準備做畦前,施基肥,每667平方米施腐熟圈肥5000千克左右、過磷酸鈣50千克。及棉籽餅或豆餅100千克,三者混均後撒施。切勿施用未經充分腐熟的生糞,以免招來害蟲。施基肥後再淺耕耙耱,然後做畦。北方旱地為方便灌溉,多用平畦,一般畦長10~15米,畦面寬1.3~1.4米,畦埂底部寬30釐米。南方蒜、稻輪作栽培,將水稻田改種大蒜時,要用高畦,畦寬1.3~1.7米,畦溝寬33釐米,深13釐米,並設邊溝以利於排水,降低地下水位。邊溝寬40釐米,深15~17釐米。

[3]、做畦:地膜覆蓋的做畦方式可因地制宜。水源不足的地方可採用平畦,灌溉條件好或南方多雨的地方可採用高畦。高畦的寬度為0.7~1米,高10釐米左右,畦間溝寬20~25釐米,高畦不可過寬,以每畦播種5行大蒜比較適宜。太寬時播種行數多,灌水不易滲透至畦中部。做畦的方向最好與當地種蒜季節的風向相平行,以提高覆膜質量,並可減輕因地膜被風颳起帶來的損失。

二、選種與種子處理

[1]、選種標準:種瓣的選擇要從蒜頭收穫後在田間即開始進行。,從收穫的大蒜植株中選擇符合本品種特徵、葉片無病斑、蒜頭外皮色澤一致、 蒜頭肥大圓整、外層蒜瓣大小均勻的單株留種,單獨貯藏。播種前掰蒜時從蒜瓣數符合原品種特徵、無散瓣、無病蟲的蒜頭中選擇無硬實的蒜瓣。然後將入選蒜瓣按大小分級。

掰瓣工作應在臨近播種前進行,不要過早,防止蒜瓣乾燥失水,影響出苗。掰好的蒜瓣應攤放在背陰通風處。防風吹日曬和發熱。

[2]、去莖踵:蒜瓣基部的乾燥莖盤(莖踵)影響吸水,妨礙新根的發生,在掰蒜和選擇蒜種的同時最好將莖踵剝掉,以利於髮根出苗。有的春播地區還有同時將瓣衣剝除的做法,但比較費工。在鹽鹼地種植大蒜時,為了防止返鹼對種瓣的腐蝕,最好不要剝去瓣衣。

[3]、溫水浸種:播種前一天,將蒜瓣放入40°C溫水中浸泡1晝夜,在此期間換水2~3次。經過浸種的蒜瓣,莖踵被泡爛並吸足了水分,播種後可比用幹蒜瓣播種的提早5~7天出苗,而且蒜頭的收穫期可提早8~9天。但是,經過浸種處理的蒜瓣只宜溼播,不宜幹播。

[4]、藥劑浸種:用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或25%多菌靈水劑,加水配成500倍稀釋水溶液,將種瓣侵泡24小時後撈出,晾乾表面水分,立即播種,這樣不但可促進根系生長,使蒜苗健壯,減少爛瓣,提高出苗率。每100千克稀釋液可浸泡種瓣100千克。

大蒜抽苔期情況

三、播種期的選擇

[1]、秋播地區:大蒜播種期是否適當,對蒜薹和蒜頭產量和品質都有很大影響。播種過早,由於溫度高,蒜瓣發芽慢,出苗期長,幼苗在冬前生長過旺,抗寒力下降,生長後期下部葉片枯黃,植株早衰,從而減弱大蒜鱗莖肥大期的光合作用和養分的積累,使蒜頭變小。播種過晚,越冬時苗小,積累的養分少,抗寒力下降,全生育期特別是營養生長期(莖、葉生長期)縮短,葉片數減少,產量低,蒜瓣數減少,甚至出現獨頭蒜,而且抽薹率降低,蒜薹產量也低,經濟效益不高。

適宜的秋播期因地區、品種、栽培方式及栽培目的的等而異。從氣候條件來說,秋播大蒜的適宜播種期一般為日平均溫度20℃~22℃,北方地區多在九月中下旬,長江流域多在9月下旬至10月中旬。確定適宜播期的基本原則有兩條:一是滿足種瓣萌發所需的適宜溫度(16°C~20°C);二是越東期具有5~7片展葉,可以安全越冬。各大蒜產區在長期的生產實踐和科學實驗中總結出來的適宜播期基本符合這兩條原則。

[2]、春播地區:當上層土壤化凍,日平均氣溫穩定上升至3℃~5℃,達到大蒜髮芽所需低溫界限時,並可以播種。適期早播可以延長生育期,提高產量。但也不可過早,因為蒜瓣在-2℃以下的低溫下容易受凍,喪失發芽力,造成大量缺苗,而且容易發生“馬尾蒜”。播種過遲,植株生長勢弱,生月期縮短,在高溫、長日照條件下容易形成獨頭蒜、少瓣蒜或無薹分瓣蒜。

四、種植密度

大蒜的種植密度應根據當地的綜合條件,如品種特性、蒜種大小、土壤肥力及栽培方式的,通過田間試驗確定。

[1]、播種密度因品種而異:地上部生長旺盛、株型開張、生育期長、蒜頭大的品種,需要較大的空間和營養面積,可適當種稀些,一般每667平方米為3.3萬~3.5萬株。株形較直立、生育期較短、蒜頭較小的品種,可適當種密些,一般每667平方米為5萬~6萬株。

用不同等級的蒜瓣播種時,種植密度不應相同。大蒜瓣所含營養物質較豐富,播種後根系發達,植株生長旺盛,假莖較粗,葉片數較多,單珠葉面積較大,蒜頭較大,產量也較高,所以需要較大的空間和營養面積,可實當種稀些。小瓣蒜播種則應適當密植。

[2]、播種密度因土壤而異:土壤肥力差的旱田,植株長勢較差,蒜頭較小,可適當增加種植株數;土壤比較肥沃的旱田和水田,植株長勢旺盛,蒜頭較大,可適當減少種植株數。在相同的肥力條件下,適期早播的可種稀一點,播期偏晚的可適當種密一點。地膜覆蓋栽培的大蒜,植株生長旺盛,應種稀一點,每667平方米3萬株左右。

[3]、密度對產量和品質的影響:密度不但影響蒜薹和蒜頭產量,而且對品質也有影響。密度太高時,蒜頭變小,蒜瓣平均重量下降,小蒜瓣比例增多,單位面積產量雖然有可能提高,但蒜頭和蒜瓣品質下降。密度太低時,蒜頭增大,蒜瓣平均單重增加。但由於單位面積的株數減少,單位面積產量隨之下降。

[4]、密度因品種不同對產量和質量帶來的影響:從密度對蒜薹產量和品質的影響看。抽薹性好的品種,如蒼山大蒜,在一定密度範圍內,隨著種植密度的增加,蒜薹產量有增加的趨勢。但當每667平方米超過4萬株時,密度越大,蒜薹愈不容易抽淨,斷薹率增高,從而影響蒜薹產量和商品質量。抽薹性較差的品種,如蘇聯紅皮蒜,種植密度過大時,蒜薹發育不良,常常不能抽出葉鞘,使抽薹率降低,蒜薹產量下降。

五、播種方法

目前我國大蒜基本上都採用手工點種,雖然費工,但播種位置和方位比較準確。 播種時應注意蒜瓣的方位和播種深度,一般都採用趁墒播種,有時採用先幹播後澆水的方法,具體播種方法也因作畦方式的不同而不同。

[1]、種瓣方位:由於大蒜葉生長的方向與蒜瓣背腹線性的方向垂直,所以在播種時要求將蒜瓣背腹線的方向與播種行向一致,這樣出苗後蒜葉就整齊一致地向行間伸展生長。為了使大蒜生長期間能更好地接收陽光,應儘量採用南北畦向,定方位播種。

[2]、播種深度:大蒜適於淺播,正如“深蔥淺蒜”的農諺所說,一般播種深度以3~5釐米為宜。播種過淺易“跳蒜”,出苗時根系將蒜瓣頂出地面;播種過淺出苗晚且弱,不利於以後蒜頭膨大,產量低。具體的播種深度因種瓣大小,播種季節而不同。因春季土表溫度高,所以春播蒜宜適當淺播,而秋播蒜可適當深播。大瓣蒜應適當深播,而小瓣蒜應適當淺播。

[3]、點種方法:因做畦方式不同而不同,有平畦播種、高壟播種,地膜覆蓋畦播種等。

① 平畦播種:有開溝點播和打孔點播2種方法,最常用的是開溝點播法。開溝法就是從畦的一側按計劃行距,用角鋤或耬子逐條開5~6釐米深的淺溝,在溝內按計劃株距整齊一致地擺蒜,播後順手覆土,整畦播完後再用耙子適當鎮壓,並順地表摟平。打孔法就是按計劃株距,用“蒜踏”打孔播種。蒜踏齒長10釐米左右,齒距即是株距,播種時打孔深6~7釐米,孔粗以能順利播入種瓣為準,播後蓋土填實孔眼即可。

② 高壟播種:有先做壟後播種和先播種後做壟2種方法。先做壟後播種,即按整地時做的壟,在壟上按行距開2條溝,溝內按株距點播後覆土,先播後做壟,即在整地時只將地面整平不做壟,播種時先按寬、窄行開溝,寬行距離43釐米,窄行距離20釐米,溝深1.5釐米,按株距將種瓣擺在溝中,然後在寬行的側取土覆蓋蒜種,做成高壟,則原來的寬行變成了壟溝,原來的窄行變成了高壟。

③ 地膜覆蓋畦播種:採用地膜覆蓋栽培時,無論是高畦還是平畦,一般有2種播種方法:一種是先播種、後蓋膜,是常用的方法;另一種是先蓋膜、後打孔播種。新播種後蓋膜的,採用開溝點播或打孔點播,然後覆土蓋地膜,應注意播後地面要平整,土壤細碎,地膜覆蓋要拉緊、鋪平、周圍壓嚴實,並在萌芽出土時隨時檢查,及時放苗出膜。一般若蓋膜質量好,約80%的幼苗可自行頂出地膜,不能頂出地膜的應及時用小刀或小竹籤破膜放苗,以防灼傷。

此外,播種時應儘量避免種瓣受損傷。土壤板結堅硬或開溝深度不夠時,應重新開溝或挖穴播種,切莫捏住種瓣頂部用力往土裡按,以免擠壓損傷種蒜而影響出苗,

大蒜高產栽培田

六、大蒜五個不同生長期間的水肥管理

[1]、出苗期:同期播種時,不同品種間出苗有很大差異,少則8天,多則20天。在此期間田間管理的中心任務是保證土壤中有充足的水分和氧氣,為蒜瓣的萌發出土創造條件,達到早出苗、苗全、苗齊的目的。土壤乾燥的,播種後立即灌水使蒜種與土壤密接,並供給萌芽所需水分。出苗前如果土壤表面板結,可輕灌一水,防止土壤因板結缺氧而妨礙出苗。但出苗前土壤也不易太溼,否則會因缺氧適成爛根、爛母、悶芽等情況。所以,播種後如遇大雨、田間積水時,應及時排水。

為防除蒜地雜草,可在播種後出苗前施用化學除草劑。用丁°綠混合除草劑(60%丁草胺50克,加25%綠麥隆150克,對水50升)或莠去津100~125克,對水50升,在播種後出苗前噴於畦面,然後將畦面輕耙一遍,使藥液混入土壤中,以增強除草效果。

[2]、幼苗期:

秋播大蒜和春播大蒜幼苗期所處的環境條件不同,幼苗期的田間管理也應有所區別。

秋播大蒜的幼苗期一般是在冬季度過的,田間管理的中心任務是培育壯苗,確保幼苗安全越冬。措施是:幼苗長出2~3片葉後,施提苗肥,每667平方米追施尿素15千克或碳酸氫銨30千克,碳酸氫銨不穩定,易揮發,應開溝施在溝內,邊施邊蓋土。施肥後隨即灌水,然後合墒中耕鬆土,蹲苗,使根系下扎,並防止過早爛母,土壤封凍前,在灌越冬水後,施“臘肥”,每667平方米施畜雜肥2000千克左右,然後中耕,並向根部淺培土。有條件的地區可在灌越冬水後覆蓋草糞或豆葉,保墒保溫,以利於幼苗安全越冬。

[3]、花芽和鱗芽分化發育期:在花芽和鱗芽分化發育期內,種瓣中的營養物質隨著幼苗的生長而逐漸減少,由開始腐爛直至完全消失 (爛母)。不同品種間爛母的時期也有差異。例如,秋播地區於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種的蒼山大蒜,翌年3月中下旬爛母;而同期播種的蘇聯紅皮蒜則於當年12月間爛母。

秋播大蒜於翌年春暖返青後,結合灌水施返青肥,每667平方米施尿素10千克或碳酸氫銨20個克或氮磷鉀複合肥30千克,為幼苗返青後的旺盛生長提供充足的水分和營養。秋播大蒜種的及早熟和早熟品種以及南方冬季比較溫暖的地區,可提早追肥和灌水。

[4]、花莖伸長期:從花芽分化結束到蒜薹採收,這一生育期的長短與品種習性和溫度有密切的關係。秋播大蒜花芽分化結束期一般在早春,溫度低,所以花莖的伸長開始很緩慢。早熟品種一般當旬平均氣溫上升5°C以上,中、晚熟品種一般當旬平均氣溫上升至10℃以上時,花莖生長加快,對肥、水的需求量隨之增加。花徑生長旺盛時期,也是植株營養生長的旺盛時期,對氮、磷、鉀的吸收量繼續迅速上升。

採收蒜薹時,平均日吸收量達最高峰。所以,花莖生長期田間管理的重點是抓緊追肥和灌水,以滿足花莖生長的需要,併為蒜頭的肥大打下基礎,防止蒜頭肥大期缺肥及植株早衰。具體措施是,當蒜薹“露尾”(總苞尖端伸出葉鞘)時,施“催薹肥”,

結合灌水每667平方米施尿素20~25幹克。以後土壤要經常保持溼潤狀態。採收蒜薹前3~4天停止灌水,以免蒜薹太脆,採收時易折斷。

[5]、鱗莖肥大期:採收蒜薹後,鱗莖肥大進入旺盛時期,但由於根、莖、葉的生長逐漸衰退,植株生長減慢,日平均吸收的氮、磷、鉀量明顯減少。這一時期的管理目標是,防止早衰,儘量延長葉片壽命和根系壽命,促進蒜頭肥大。

具體管理措施是,在蒜薹採收後,及時灌催頭水,以後用小水勤灌,保持土壤溼潤,降低地溫,促進蒜頭肥大。蒜頭收穫前5~7天停止灌水,防止因土壤太溼造成蒜頭外皮腐爛、散瓣及不耐貯藏等弊病。

結合罐催頭水,可根據土壤肥力和前期施肥情況,在肥力不足時可追施催頭肥,每667平方米施速效化肥尿素10~15千克或碳銨20~40千克,鉀肥5千克,同時,可葉面噴施2%磷酸二氫鉀。南方在鱗莖肥大期常遇多雨天氣,土壤溼度大,容易引起散瓣,影響蒜頭質量,應注意開溝排水,降低土壤含水量。

[我是土家么妹娃,一個喜歡農業的土家農村姑娘,喜歡我的文章記得幫忙點贊加關注哈!麼麼噠]


土家么妹娃


南方人播種大蒜,主要以鮮吃蒜苗為主,能夠讓大蒜鮮嫩翠綠的唯一辦法就是勤淋水,多施肥。

播種前,農家肥要和過磷酸鈣等量拌勻,撒於畦面再把地深翻整平即可播種,由於蒜苗生長期短,要達到高產量就必須合理密植,一般間矩三至五釐米為好。播後有條件的用稻草覆蓋,也可用茅草代替,這樣既可保水保肥,也能預防雜草的滋生。只要每天堅持淋水,十天左右基本全部長出了小葉,這時切不可急於施肥,因為下面蒜根太嫩太短,施肥往往適得其反,容易造成傷根,延誤長勢。到了二十後可以施第一次肥了,這次的肥以前多人主張用人畜糞尿,可現在去那裡找呀,沒辦法只好用尿素撒施吧,其實效果更好,缺點是肥效短,要勤施薄施為主。以蒜苗食用的大蒜不可與用蒜頭的比較種植方法,整個生長期必須肥水充足供給,每隔十多天追肥一次才行。肥料的選擇上要以高氮高鉀為主,最好購買含硫酸鉀、含硝態氮的複合肥,這種肥雖然說貴點,但物有所值,特別是種植銷售的農戶,萬不可以尿素和氯化鉀代替,因為大蒜不喜氯而喜硫,而硫酸鉀不僅價高而且不易買得到,更兼施用粉狀氯化鉀極易撒在心葉上,造成燒苗和黃葉,嚴重影響生長和產品外觀,更會使商品蒜苗賣不到好價而招致經濟損失。

秋播大蒜,天氣漸涼,病蟲害較少。主要是線蟲還會猖獗,不可不防,自已的菜地自已清楚。有線蟲的地以前每次種植都會有危害的症狀,由於這種蟲不會遷移,只會在同一地塊重複繁殖和蛀食菜根。因此,這樣的地段最不要選擇種蒜,實在要用,必須預先撒施殺滅線蟲的藥劑才好。


zhang


感謝好友微塵微視界的邀請!

對於種植大蒜我比較熟悉的。又快到種植大蒜的時候了,雖然說今年大蒜價格一直不是太高,但是多多少少還是要種一些的。對於大蒜的施肥我們這裡一般都是這樣的:每畝地有農家肥的一般都會拉兩三農用機動三輪車的。說實話有農家肥的一般都是養殖戶!現在我們大面積包地搞種植大蒜的每畝地施肥的方案如下:

第一種就是一袋有機肥+兩袋硫酸鉀複合肥

第二種就是一袋生物菌肥+磷肥+三銨

第三種一袋生物菌肥+三袋複合肥

我一般都會選擇兩袋有機肥和兩袋硫酸鉀複合肥的。

對於大蒜高產的栽培技術要領都有哪些呢?我的種植大蒜的經驗是這樣種植比較高產一些:

首先蒜種很重要,新蒜種第一年一般不會太高產。所以我種植大蒜一般都是買少量的新蒜種種一畝地左右給明年大蒜留種。自己種植大蒜留種的時候要選擇我們這裡俗話說得就是大蒜的周長在15公分左右的。對於留蒜種的大蒜在收穫前後不能讓大蒜髮生病害。收穫後留蒜須曬乾挑選裝袋就可以了。再儲藏的這段時間防潮也不能暴曬。在剝蒜種的時候要分級處理,大的蒜瓣放在一起,二大的放到一起,最小的放到一起,蒜心放到一起。比較麻煩😊😊!剝完蒜種一般要把蒜種暴曬一天來殺菌。現在我們種植大蒜也有用大蒜拌種劑的。

其次就是栽培的時候,合理的密植,合理的分級種植大蒜。就是把大小蒜瓣分開種在不同的土地裡。

第三就是種植大蒜以後我們這裡通過蓋地膜來實現讓大蒜高產的。栽大蒜後隔兩三天讓大蒜先生根後再澆水。澆水一般都是隔一夜就可以打除草劑蓋地膜了。蓋地膜後我們有專門拉蒜苗的工具在薄膜上在早上天沒亮的時候拉一遍,這樣有利於蒜尖頂破地膜。連續拉三天就可以了,基本上能把大蒜苗開出來95%左右!拉不出來的只能用人工剜蒜苗了。這個活比較累人,特別是腰。



總之就是栽培大蒜是個辛苦的活,大蒜在同一塊地種植不能超過三年。連續重茬種植大蒜也不是太好!大蒜的根鬚只生長在地層的表面,所以大蒜既不能旱也不能澇。


豫東小農


秋季大蒜如何施肥可高產?大蒜高產施肥方法有哪些?



秋天來了,又要到了秋季大蒜種植的時間,怎樣才能保證大蒜施肥達到高產的效果,降低大蒜種植成本,增加收入,大蒜的施肥怎麼個施法?

根據大蒜的生長髮育的情況進行施肥,大蒜施肥的原則有兩點:一是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二是基肥為主,追肥為輔。這樣弄,最大限度的保證大蒜在生長週期內的營養均衡。

有機肥是指家禽家畜的糞便以及餅肥等,也叫農家肥。農家肥的用量是否充足直接關係到來年的大蒜生產量,所以一定要施足農家肥,每畝大蒜最好使用2000公斤。



作為基肥混合施用的化肥有過磷酸鈣、氮磷複合肥、氮鉀複合肥、三元複合肥等。各種肥料的配方如下:

(1)每畝施用氮肥140斤左右,2/3作基肥,1/3作後期追肥。

(2)磷、鉀肥只作基肥施用,如過磷酸鈣50斤/畝或者硫酸鉀50斤/畝。磷肥與有機肥混合施用,淺耕翻入土中。



總之,配好的有機肥以後,一半在耕地的時候翻入土中,另一半在播種的時候,進行溝施,這樣使得肥料得到充分的利用,使用肥料一定要播撒均勻。肥料的使用方法有淺施、集中施或分層施,也可以隨耕地隨撒施,翻入土中。


三農一姐


您好,科學興農為您解答。

大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及微量元素,是飯桌上常見的調味品之一,經常吃大蒜不僅可以提高免疫力,而且可使腦細胞的生長髮育更加活躍。既然大蒜有這麼多好處,怎樣才能提高大蒜產量,種植好大蒜呢?下面就來跟大家介紹一下。

施肥是保證大蒜產量的基礎,那麼秋播大蒜如何施肥?

大蒜是一種需肥量較高的作物,它尤其在蒜苗、蒜薹、蒜頭生長的過程中正確施肥才能保證高產。

大蒜施肥分為四個階段:可以總結為 “一基三追”:基肥、返青期追肥、蒜薹伸長期追肥、蒜頭生長期追肥。各階段按需施肥方法:基肥直接關係到大蒜頭的質量和商品性,因此施足基肥很關鍵。基肥以農家肥為主,配合氮肥施用。農家肥可以施用廄肥4500-5000公斤或者豬圈肥2500-3000公斤,或者可施用棉籽餅等餅肥50-100公斤。配合有機肥施用氮磷複合肥、過磷酸鈣、三元複合肥或氮鉀複合肥等。一般每畝施用氮肥75公斤左右,基肥佔2/3,追肥佔1/3.基肥施用要配合深耕。

返青肥,春分之後蒜苗開始返青,返青期追肥促進蒜苗快速生長,一般每畝追施磷鉀肥15公斤,或者結合澆水每畝衝施氮磷鉀複合肥15~25公斤。蒜薹伸長期追肥,一般在3月底4月初大蒜蒜薹開始分化,蒜頭也開始生長,這個時期肥水管理直接關係到蒜薹和蒜頭的產量及質量,因此,這個時期結合澆水每畝衝施複合肥25公斤,半月後在施尿素、硝酸磷鉀啊複合肥個15公斤。蒜頭生長期追肥,蒜薹拔完後,蒜頭進入旺盛生長期,開始迅速膨大,因此這個時期追肥至關重要,關係到蒜頭的產量及質量。每畝衝施硫酸鉀複合肥或尿素15~20公斤。

除了施肥之外,種植大蒜想要獲得高產,還要注意適時播種、合理密植、科學灌溉、病蟲害防治等幾個方面。

適時播種:適時播種是大蒜高產的基礎,秋播大蒜一般在9月下旬到10月上旬。

合理密植:植株密度也是影響大蒜產量的關鍵。青蒜(蒜苗)一般要求株距2~3釐米,行間距13~-17釐米,每畝用種250~350千克;以收穫蒜薹和蒜頭為主的一般要求株距7~8釐米,行間距14~17釐米,每畝用種150~200千克。合理密植不僅保證質量,也能保證產量。播種深度一般在3~-4釐米,太深或太淺都影響出苗。

科學灌溉:整個過程一般需澆3~4次水,一是播種後要澆透,二是壯苗水配合大蒜返青期施肥,促進肥水吸收;三是,出薹水,蒜薹剛出露尖就開始澆水,促進蒜薹伸長。配合蒜薹伸長期追肥,一般7~10天澆一次水,大蒜抽薹期,每5~7天澆一次;四是膨大水,拔完蒜薹開始澆水,配合蒜頭生長期追肥促進蒜頭迅速膨大。這個時期注重保墒土壤要溼潤,以滿足大蒜後期對水的需要為標準,大蒜採收前一週左右停止澆水。

病蟲害防治:播種前將蒜種在多菌靈中浸種4~6小時,防治地下病菌。在大蒜5-6葉生長期噴施百菌清、咪鮮胺等防治大蒜的紫斑病,鏽病等。生長期用丁硫克百威等防治薊馬等害蟲,不同藥劑要交替使用,防止害蟲產生抗藥性。

這裡是科學興農,歡迎添加關注,帶您一起長知識。


科學興農


秋季大蒜如何施肥可以高產?大蒜高產施肥方法有哪些?

大蒜一般都是在每年的10月到11月之間種植,生育期高達200多天,主要是一收穫地下莖為主要產品的作物。它的根系為絢弦狀鬚根,一般分佈在6~20釐米的土中,屬於淺根系植物,根系相對不怎麼發達,以後肥料能力弱,因此大蒜施肥都比較多。



大蒜施肥主要有基肥和追肥兩種:

第一:大蒜基肥施肥原則。大蒜基肥主要以腐熟農家肥為主,比如雞糞、鴨糞、堆肥、餅肥等。基肥使用量直接影響大蒜蒜頭的品質以及植株的越冬性能,因此在生產上要施足基肥。

有條件的可以以每畝施餅肥60~100公斤左右,並配合磷鉀或者三元複合肥一起使用,同時以每畝施70公斤氮肥、過磷酸鈣肥32公斤、硫酸鉀肥28公斤。基肥施入一般都是一半結合土壤翻耕進行撒施,一半結合播種時集中溝施。



第二:大蒜越冬前的追肥。這時候追肥主要是促進大蒜正常出芽出苗,培育壯苗。大蒜進入越冬期。可以追臘肥,比如土雜肥、馬糞等,以促進根系越冬保護層,提高幼苗越冬性能,有利於來年早返青,加快生長。

第三:大蒜返青期的追肥。在春季適當時刻,大蒜幼苗開始返青生長,這時候需要清除覆蓋物,並且曬苗兩三天,到了發棵生長前追一次肥,以每畝追有機肥1200公斤或者化肥10公斤。對於已經施過催苗肥和越冬肥的,返青期可以不追肥。



第三:大蒜蒜薹伸長期追肥。這時候追肥是指蒜瓣開始分化到提薹之前的追肥。這個時間是蒜薹和蒜頭生長並進的時期。這時候應該施肥總量佔總追肥量的42%左右。而施肥方法為條施或者隨水施、埋施等,如果大都是施有機肥,一般都採用開溝撒施或者穴施。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大蒜在整個生長期間的需肥,從而提高產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