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 透過區塊鏈的本質,它是否真的會顛覆互聯網,顛覆世界?

透過區塊鏈的本質,它是否真的會顛覆互聯網,顛覆世界?


2007年,蘋果發佈第一代iPhone,引發了一場改變人類工作和社交方式的智能手機革命,極速推進了移動互聯網的發展。

2006年12月底,Facebook宣佈活躍用戶人數超過1200萬,開啟了創始人扎克伯格用科技改變社交乃至世界的造夢之路。

在很多年輕人看來,全球社交媒體,半壁江山來自Facebook,另外半塊,則來自於騰訊的微信和QQ。

同樣是在2007年,阿里巴巴於香港上市。“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是創始人馬雲最初的使命。如今,淘寶改變了傳統電商、支付寶改變了傳統支付模式,芝麻信用為徵信帶來了新可能。阿里巴巴的新金融、新零售、新物流在淘寶天貓平臺、螞蟻金服、菜鳥網絡等的加持下,不斷重構以消費者為核心的商業模式。

無獨有偶,小米目前也在不斷加速佈局新零售之路。2010年,小米開啟業內首創模式——線上銷售,將線下經銷商成本讓利於消費者。互聯網給了小米優化效率的方式,也成就了雷軍了“效率革命”。

透過區塊鏈的本質,它是否真的會顛覆互聯網,顛覆世界?

我們生活在一個奔騰的年代,蘋果重塑手機,谷歌戰勝李世石,特斯拉重新定義汽車。科技不斷重塑著我們的經濟、生活和世界。

上個世紀80年代,一位美國創業者想直接開創軟件公司取代銀行的支付業務,由於銀行巨頭們遊說美聯儲,未能成功。而他當時做出一個預言:“你們傳統銀行如果不改變,就是21世紀要滅絕的恐龍。”

時隔30多年過去,兩個奇蹟同時顯現:

1.這位創業者在其他的領域創業大獲成功,而他的名字就是:比爾·蓋茨。

2.一種全新的金融網絡、分佈式數據庫技術從底層蓬勃而出,重塑整個金融和經濟,正在印證蓋茨當年的預言,而這種技術就是:區塊鏈。

一度被炒得沸沸揚揚的比特幣,就是基於區塊鏈技術存在的一種數字貨幣,相信大家對此並不陌生。那麼區塊鏈技術到底是如何被應用的?為何有人會斷言它“在10年內將翻天覆地”?

透過區塊鏈的本質,它是否真的會顛覆互聯網,顛覆世界?

區塊鏈的本質

區塊鏈本質上是一個分佈式的公共賬本,聽起來很蒙圈?別急,後面會用最深入淺出的方式來一一解釋。任何人都可以對這個公共賬本進行核查,但不存在一個單一的用戶可以對它進行控制。在區塊鏈系統中的參與者們,會共同維持賬本的更新:它只能按照嚴格的規則和共識來進行修改,這背後有非常精妙的設計。

舉個通俗的例子來解釋,W先生全家,包括 W 先生,W 夫人,W 爺爺, W 奶奶,各自的賬本上都記錄了大家的開支。因為 W 先生全家互相不信任。W 先生自己勤勤懇懇每個月養老婆,可W 夫人可能會收到1000塊錢卻記收到100,那豈不虧大了?

用區塊鏈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假如某天 W 先生給了1000塊給 W 夫人,他只要在向全家人大吼一聲—— W 先生給了 W 夫人1000,請大家在各自的賬本上記下“W 先生給了 W 夫人1000”,就OK了。

於是 W 先生全家每個人都成了一個節點,每次 W 先生家的交易都會被每個人(每個節點)記錄下來。

透過區塊鏈的本質,它是否真的會顛覆互聯網,顛覆世界?

區塊鏈的誕生頗具傳奇色彩,而它引發的一系列產物:數字貨幣、智能合約、分佈式治理等激發了全球領域的金融和社會變革。區塊鏈技術是比特幣的底層技術,而且不僅僅可以在比特幣中使用,也許可以在許多領域都能夠應用這種技術。所以從某個角度來看,比特幣可以看成是區塊鏈第一個應用,而區塊鏈更類似於TCP/IP這樣的底層技術,以後會擴展到越來越多的行業中。

與互聯網相比,區塊鏈會顛覆什麼?

其實從互聯網到區塊鏈,就是信息到價值的過程。從之前的商業模式到現在的區塊鏈:

1. 信息互聯網(PC互聯網、移動互聯網)

2.物體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能)

3.價值互聯網(區塊鏈)

第一個階段解決了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信息不再被區隔,把那些以特殊渠道獲得信息並謀利的二道販子淘汰掉了。

第二個階段解決了物體不銜接的問題,物體由靜止不動變成能和人類互動;產品型號和設計由一刀切變成了定製化、個性化。

第三個階段解決了價值不對等的問題,分配方式不再依靠職位、年薪、獎金等,每個人創造的價值都能得到精準記錄並隨時兌現。

透過區塊鏈的本質,它是否真的會顛覆互聯網,顛覆世界?


顛覆部分中心化機構:

從目前的所有項目來看,都在鼓吹去中心化,但是目前來說沒有一家真正達到去中心化,因為我們細心一點想想就會發現,在區塊鏈執行合約階段需要很多人工的參與,因為其中的信息收集和信息存儲都需要人工完成

所有從整個執行運轉的過程來看,只能達到部分去中心化。

顛覆人類對信任的理解

相對於不瞭解區塊鏈的人來說,可能他們都無法理解區塊鏈的超過51%算力到底有多難?

區塊鏈真正的核心並不是去中心化,而是多方信任。無論是銀行,還是與商家之間的交易,所有交易就基本,最核心的問題就是“信任”。信任由三大基礎技術原理構成:

1)可信的分佈式數據庫:

區塊鏈是一種將數據區塊以時間順序相連的方式組合成的,並且通過時間戳增強。所有的數據都由節點共同記錄、共同存儲。

透過區塊鏈的本質,它是否真的會顛覆互聯網,顛覆世界?

2)密碼學原理

哈希算法:哈希算法是一類加密算法的統稱,是信息領域中非常基礎也非常重要的技術。輸入任意長度的字符串,哈希算法可以產生固定大小的輸出

非對稱加密:是指加密和解密使用不同密鑰的加密算法,也稱為公私鑰加密。區塊鏈網絡中,每個節點都擁有唯一的一對私鑰和公鑰。公鑰是密鑰對中公開的部分,就像銀行的賬戶可以被公開,私鑰是非公開的部分,就像賬戶密碼。使用這個密鑰對時,如果用其中一個密鑰加密一段數據,則必須用另一個密鑰解密。

默克爾樹(Merkle Tree)實際上是一種數據結構。這種樹狀數據結構在快速歸納和檢驗大規模數據完整性方面效率很高。在比特幣網絡中,默克爾樹被用來歸納一個區塊中的所有交易,其樹根就是整個交易集合的哈希值,最底層的葉子節點是數據塊的哈希值,非葉節點是其對應子節點串聯字符串的哈希。我們只需要記住根節點哈希,只要樹中的任何一個節點被篡改,根節點哈希就不會匹配,從而可以達到校驗目的。

透過區塊鏈的本質,它是否真的會顛覆互聯網,顛覆世界?

3)共識機制

簡單來說,共識機制是區塊鏈節點就區塊信息達成全網一致共識的機制,可以保證最新區塊被準確添加至區塊鏈、節點存儲的區塊鏈信息一致不分叉甚至可以抵禦惡意攻擊。

當前主流的共識機制包括:工作量證明/POW(Proof of Work)、權益證明/POS(Proof of Stake)、工作量證明與權益證明混合(POS+POW)、股份授權證明/DPOS(Delegated Proof-of-Stake)、實用拜占庭容錯(PBFT)、瑞波共識協議等。其中比特幣使用的是工作量證明機制。

因為有了這三種特性,所以區塊鏈的的出現會測度顛覆整個社會對信任的認知。

透過區塊鏈的本質,它是否真的會顛覆互聯網,顛覆世界?

顛覆傳統商業模式的限制

區塊鏈目前已經參與到我們傳統的行業當中,例如騰訊、網易、360金融等多家巨頭企業都已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財力,對未來的金融行業、網絡安全、支付體系都會有巨大的改變。

透過區塊鏈的本質,它是否真的會顛覆互聯網,顛覆世界?

區塊鏈不僅會重塑貨幣市場、支付系統、金融服務及經濟形態的方方面面,而且會改變人類生活的每個領域。也許以後,所有人類活動都可以通過區塊鏈來協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