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秦始皇嬴政滅掉六國之後,六國的國王下場如何?

微斯


秦國本是西邊諸侯小國,戰國時期各國進行變法,秦國從秦孝公開始變法革新,最後只有秦國的商鞅變法最徹底、最成功,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到了秦王贏政時期,秦國已具備了統一天下的能力,於是秦王贏政從公元前230開始,先後消滅了韓、趙、魏、楚、燕、齊六國,直到公元前221年,共花10年時間,完成中華統一大業。

圖為秦滅六國示意圖。

最先滅的是韓國,韓國本是七國中勢力最小的,早在韓宣惠王就已經臣服於秦朝,所以秦征服六國時沒想打韓國,但韓宣惠王兒子韓王安即位後,公元前234年秦在和趙國打得正鼾時,韓王安看趙國打了幾場勝仗,立馬倒向了趙國,於是公元前230年贏政抽出一支軍隊就把韓國給滅了,韓王安被俘虜軟禁在陳縣(今河南周口一帶),公元前225年秦軍攻魏國期間,韓國舊貴族起兵被迅速剿滅,軟禁的韓王安被殺。

李牧,戰國時趙國名將,與秦國白起、王翦、趙國廉頗並稱為戰國四大名將,圖為清朝人所畫李牧。

其次是趙國,趙國武領不少,兵力雄厚,比較難打。秦軍曾2次大規模伐趙,均失敗,趙王遷任戰神李牧為大將軍,抵擋了一次次進攻,秦軍看武力不行用了反間計害死了李牧,公元前228年趙王遷投降,被流放到湖北房縣(今神農架地區),不久死去。趙王遷的弟弟嘉逃到河北張家口一帶,自立為代王,公元前222年被滅。

洛陽存有一段5.8公里長城遺址,是戰國時期魏國所修建。

再就是魏國,公元前225年秦國大軍進抵魏國都城大梁時,魏國已就剩下一座孤城大梁了,其它領土全被秦國吞併、割讓了。因大梁城池堅固,如強攻秦軍損失很大,於是引黃河之水淹了大梁,3個月後魏王假乘著小船投降被殺,魏國滅亡。

圖為楚服。

之後是楚國,秦軍滅了魏國後整個中原在秦國之手,實力大增,先派20萬大軍攻楚失敗,後派王翦率60萬大軍再攻,楚大將軍項燕迎戰,此時楚國雖是大國,但已是瀕臨崩盤的弱國,楚國也是秦國出兵最多的國家,公元前223年被滅,楚王負芻俘虜被殺,項燕率殘部擁戴楚王負芻弟弟昌平君為新楚王,不久兵敗,昌平君戰死,項燕自殺。

燕國,早在公元前227年滅趙國後秦軍就兵臨燕國,太子丹實施了著名的“荊軻刺秦王”,事敗後燕王喜殺死了自己兒子太子丹獻給秦軍,以求自保,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公元前226年佔領燕國都城薊城,燕王喜逃往遼東,公元前222年,秦軍在遼東活捉燕王喜,不久被殺。

圖為漢代石畫《荊軻刺秦王》。

最後是齊國,在秦國統一六國過程中,齊國一直都置身事外,盡力討好秦國,當然秦國很給面子,讓齊國多殘喘了幾年,公元前221年秦軍壓境時,齊國不戰而降,齊王建被圈禁在輝縣蘇門山,被餓死。


圖文繪歷史


按秦滅六國先後順序。



一、韓廢王韓安。

錯誤估計形勢,聯趙抗秦。前230年。秦派內史騰攻韓,韓安出新鄭城外投降,韓國國滅。韓安被軟禁,四年後因舊臣叛亂,被處死。

二、趙幽繆王趙遷。

聽信寵臣郭開讒言,中秦反間計,自毀長城,冤殺名將李牧。前228年,秦名將王翦趁機攻趙,攻克邯鄲,趙遷遭俘虜,後被嬴政流放到湖北的深山裡。

三、魏王魏假。

前225年,秦將王賁引黃河水灌魏都大梁,歷時三個月。城垣崩塌,死傷無數。魏王假出降。最後被殺。至此秦盡領三晉之地。

四、楚王熊負芻。

秦王政親自請王翦復出,統秦軍60萬攻楚。名將項燕被逼輕身出戰,兵敗被殺。前223年,秦軍攻入楚都壽春。楚王負芻被俘虜。秦王政親往受降,問負芻以弒君之罪(負芻門客殺死了他哥哥楚哀王)。廢為庶民。

五、燕王姬喜。

荊軻刺秦失敗。前226年,秦王政派王翦問罪伐燕,攻破燕都薊。燕王喜逃跑並處死太子丹獻秦求和。四年後,前222年,王賁掃滅燕殘餘力量,燕王喜被俘虜。後無記載。

六、齊廢王田建

坐看五國被秦逐一滅亡。前221年,秦將王賁從燕地南下攻齊,田建受騙主動投降,齊國滅亡。田建被秦王流放到荒郊野外活活餓死。


如切如磨


秦朝滅六國順序是:




一、韓國(第一個被秦始皇滅國)

公元前230年,秦朝將領李信率領大軍突然襲擊韓國,韓國沒有招架之力,韓王安被俘虜了,韓王安就這樣被解決掉了。



二、趙國(第二個被秦始皇滅國)

公元前228年,秦朝將領王剪率領大軍長途跋涉包圍了邯鄲,然後攻下城池,趙王遷俘虜,後來流放在大山裡,趙王遷活活的餓死。

三、魏國(第三個被秦始皇滅國)

公元前225年,秦朝將領王賁率領軍隊攻打魏國,後面引黃河的水淹灌魏國都城大梁,到了三月份大梁城被淹的差不多了,魏王假投降,魏王假被壓到咸陽,然後囚禁起來,死在了獄中。



四、楚國(第四個被秦始皇滅國)

公元前223年,秦朝將領王翦和蒙武率領大軍60萬進攻楚國,花了四年時間,終於攻破了楚國壽春,楚王負芻俘虜。楚王負芻被流放鳥不生蛋地方,不久鬱悶死了。



五、燕國(第五個被秦始皇滅國)

公元前222年,秦朝將領王賁全部攻下燕國地區,俘虜了燕王喜。後燕王喜被流放到關外,過了一段時間燕王喜也死了。



六、齊國(被秦始皇最後滅國)

公元前221年,秦朝將領王賁率領大軍攻擊齊國都城臨淄,齊國沒一點心理準備,竟然沒有應戰的辦法,在加上齊國的丞相主張投降,齊王建也就不戰而投降。(我挺鄙視,一國之君,沒有骨氣)後齊王建也被流放一個叫共地的地方,連吃的都沒有,結果也餓死了。




秦始皇利用十年,滅了六國,然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後徵百越、擊匈奴、修長城,擔得上“千古一帝。”



皖風徽月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滅掉了戰國七雄中的六國,實現了前幾代秦君的願望:滅掉山東五國,統一六國,把六國都滅掉成為秦國的郡!


在滅掉六國中,韓國最先被秦國呑掉,齊國是六國中最後才被滅掉。

秦始皇在滅掉六國中,六國的君主有餓死有殺死有的人間蒸發不知去向。


第一,韓王安,韓國是山東五國中實力也是最弱的國家,最先被秦國所滅。韓國與魏國、趙國俗稱“三晉”。公元前230年,秦國攻打韓國,在位九年的韓國末代國君韓王安被俘,秦國設韓國為“穎川郡”,韓國滅亡。公元前226年,韓國舊貴族發動的判亂被平定後,韓王安被處死。

第二,趙王遷,趙國與秦國同宗都是“嬴姓趙氏”,趙國在趙武靈王胡騎服射後走向強大,但在“長平之戰”趙國損失了四十萬人後,國力開始衰弱。直到公元前228年,秦將王翦攻入趙國都城邯鄲,趙王遷投降,趙王遷被秦始皇流放餓死。


第三,魏王假,魏國:三晉之一。一個稱霸了百年的諸侯國,在魏惠王后期就走向衰落。公元前225年,秦將王翦之子王賁攻打魏國,引入黃河之水灌入魏國都城大梁,魏王假投降,魏王假被秦始皇處死,魏國亡。

第四,楚王負芻,楚國是秦始皇滅掉六國中最難的一個,秦始皇派王翦用六十萬大軍才滅掉了楚國。公元前223年,秦軍攻入楚國都城壽春,俘楚王負芻,楚國亡。楚王被貶為庶人之後不知去向。

第五,燕王喜,燕國,一個老牌諸侯國,從周武王滅商後一直到被秦所滅共存在了八百多年。公元'前226年,秦國攻打燕國,都城薊城被破。燕王喜被俘,燕國亡。之後燕王喜不知所蹤。

第六,齊王建,齊國一個國富兵強的諸侯國,在齊閔王期間被五國聯軍幾乎亡國,後又在田單率領下復國,但國力也漸漸地漸弱,無法與秦國對抗。在公元前221年,秦國攻打齊國,而齊王建主動投降,齊國亡。最後,齊王建也被活活餓死。

在秦始皇滅掉了六國建立秦朝,還有一個諸侯國未滅,那就是衛國,直至秦二世胡亥當政期間把衛君貶為庶人,衛國才亡。


歷史影視講壇


秦滅六國的順序是:韓趙魏楚燕齊。



韓國末代國君:韓王安,公元前230年,秦王政派韓國降將內史騰攻韓,韓王安投降,被遷離韓地,軟禁於陳縣。公元前226年,韓國貴族在新鄭發動叛亂,被平定,為產出禍根,秦處死韓王安。


趙國末代國君:趙王遷,公元前229年,秦派大將王翦攻趙,趙王遷聽信讒言,撤換李牧、司馬尚,公元前228年,王翦攻克趙國都邯鄲,俘虜趙王遷,將其流放於房陵深山中。


魏國末代國君:魏王假,公元前225年,秦將王賁攻魏,引黃河、鴻溝水灌魏國都大梁,魏王假投降,魏國滅亡。魏王假下場不明,《列女傳》記錄“秦殺假”,但史記中沒有記載。


楚國末代國君:楚王負芻、昌平君熊啟,公元前223年,秦將王翦、蒙武攻破楚都壽春,負芻被俘,下落不明。負芻被俘後,楚將項燕擁立曾為秦相國,後叛秦歸楚的楚國公子昌平君熊啟為君,繼續抗秦,被王翦、蒙武擊敗,昌平君被殺,項燕自殺。


燕國末代國君:燕王喜,公元前227年,秦攻燕,燕太子丹派荊軻刺殺秦王政,事敗,前226年,秦將王翦攻燕,破燕國都薊城,燕王喜遷往遼東,殺太子丹求和。公園前222年,秦將王賁破遼東,燕王喜被俘,下落不明。

齊國末代國君:齊王建,公元前221年,秦將王賁攻入齊都臨淄,齊王建聽信國相後勝建議,不予抵抗,投降秦國。秦王政將齊王建安置於共地,不予供應食物,齊王建餓死。


伊耆角木


秦始皇統一了六國,不得不說秦始皇還是很厲害的。從這之後,中國就開始走上了一條新的道路。秦始皇統一了國家之後,那六個國家都滅亡了,六位國君結局怎樣呢?

韓國當時是離得秦國最近的,當然也是這些國家裡面最弱的一個國家,如果你是秦始皇的話,也會選擇先除掉韓國,畢竟韓國弱而且秦朝想要派軍隊出去的話,韓國也是一種阻礙,於是秦始皇決定先除掉韓國。在韓國之後的就是趙國了。雖然說以當時秦朝的能力,把趙國除掉是肯定的,也只是時間的問題,可是趙國那麼快就被滅掉了,這也都是趙國的君主作出來的,當時趙國有一名大將李牧,李牧當時憑藉高超的帶兵技術多次打敗秦朝的軍隊,可是趙國的君主分不清楚形式,聽信了小人的讒言,就下令殺死李牧,就算是李牧真的有什麼過錯,就不能考慮考慮趙國當時的處境,趙國的君主可以說是很沒有遠見了。也許當時趙國的君主認為就算是殺死了李牧,趙國也會有新的人才,不會被秦朝滅掉的,可惜趙國君主的這個想法完全錯了。

秦朝選擇滅掉的第三個小國就是晉朝,秦始皇命令把黃河等河流的水都澆灌進了晉朝的城裡面,就這樣晉朝的百姓死的死傷的傷,根本就沒有多少的人可以和秦朝對抗了,晉朝滅亡了,楚國和燕國都是因為君主被秦始皇抓住了,國家沒有了領頭的,自然而然的就被滅了,在這些國家被滅亡的過程中。無論哪個國家向齊國尋求幫助,齊國都不搭理,不但這樣,還幫助秦國一起滅掉這些國家,不知道當時齊國當時想的是希望這樣可以讓秦朝不攻打自己呢,還是想利用秦朝把這些國家滅掉之後,再來滅掉秦朝呢,反正不論是哪種目的,齊國的願望都落空了,在秦朝滅掉其他五個國家之後的一段時間裡面,齊國過的還算是安穩,只不過好景不長,秦國沒過多久就開始攻打齊國,這時候的齊國沒有秦國那麼強的力量,其他的國家都被滅掉了,齊國還沒有一個幫手。只好就這樣等著被秦國滅掉了。

推薦一個非常好用的新媒體投票工具!共享投票,一個完全免費的投票創建平臺,在共享投票平臺您可以根據您的需要,創建跨平臺投票(PC端+手機端),或者是僅微信參與的投票。共享投票平臺的投票類型多種多樣,包括面向組織機構的公益投票、面向公司群體的大眾投票、面向內部人員開放的“指定用戶”投票、面向特定人群的“邀請碼”投票,還有具有獨特風格的“口令投票”。


共享投票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大家都對秦始皇有或多或少的瞭解。他是中華文明史上第一位稱帝的君主,單是他建立起的第一個大統一的中原王朝就是一個無人能超越的豐功偉業,今天我們就學習一下“統一與末代君主的命運”。

韓國

其實群雄爭霸的過程中,韓國一直處於劣勢地位,雖有稱霸之心,但是苦於沒有稱霸的實力。戰國末期,韓國的軍事實力是最為弱小的,所以韓也就成了“開胃菜”。公元前230年,韓國滅亡,但是此後幾年時間裡,漢王雖無權,但是也一直性命無憂。公元前226年,韓國老貴族發動叛亂,秦始皇一怒之下處決了韓王安。

趙國

“長平之戰”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長平之戰可以說奠定了大統一的局勢,強大的趙國國力也是日趨衰弱。公元228年,秦始皇滅趙國,將趙王放逐到房陵,不久之後就餓死在茅屋之中。

燕國

燕國滅亡之後,燕王的去處在史上是存在爭議的。公元前222年,燕王被孚,根據正史記載,秦始皇當時並沒為難他,選擇放他一馬,但是在野史上則說燕王喜自殺了。

魏國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春秋戰國時期,魏、趙、韓同出自晉國,魏國其中最後亡國的。公元前225年,秦軍10萬大軍攻入魏國,魏王假降敗露,不久被殺。

楚國

公元223年,秦軍佔領江南,俘獲楚王熊負芻,並且以弒君之罪將其貶為庶民,不知所蹤。

齊國

齊國是最後一個被滅的國家,它曾幾何時也讓秦國難以撼動。公元前221年齊王建兵敗,死於流放之地。


史肆說


楚王(負芻)貶為庶民。齊王(田健)因為太過昏庸,昏庸的秦始皇都看不下去了。被活活餓死。燕王(姬喜)貶為庶民。趙王(趙遷)貶為庶民。魏王(魏假)貶為庶民。韓王(韓安)因為策劃暴亂被殺。以上出自史記。

謹代表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盪漾的可樂


都說秦始皇是暴君,喜歡濫殺無辜,但是他對待被滅的六國貴族卻可以算是仁義了,並沒有像後世開國皇帝那樣對前朝貴族趕盡殺絕,只處置了一小部分,其他的都是遷徙到咸陽控制或者發配到邊關。對於六國的國王,秦始皇也算比較仁義,只要你不作死,你就不會死。

公元前230年,秦國十萬大軍攻打韓國,韓國戰敗,韓王安被俘虜,四年後,因韓國貴族叛亂,韓王安被處死。


公元前 228年,秦軍大敗趙軍,俘虜趙王遷,趙國滅亡。趙王遷遭俘後,被流放到房陵(今湖北房縣)深山中。

公元前225年,秦將王賁水淹大梁城,魏王假投降,《史記》沒有記載魏王的死亡,《烈女傳》說其被秦王殺害,因為魏王反覆投降。


公元前223年,秦軍攻入楚都壽春,楚王負芻投降,被貶為庶人。

公元前222年,王賁破遼東活捉燕王喜,在押送咸陽途中被餓死。

公元前221年,秦軍攻齊,齊王建投降,秦始皇將他安置在共地,不給它供結食物,被活活餓死。

秦始皇對待六國貴族算是仁義了,並沒有斬盡殺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