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實體經濟的萎靡,網絡經濟的混亂,未來十年經濟會變成什麼樣子?

金之路


該咋樣還是咋樣。關鍵在於,勞動者收入能不能提高。如果不能,那麼實體經濟繼續萎靡,網絡經濟繼續混亂。

實體經濟的萎靡,核心在於消費者消費動能不足,再追溯一下,是勞動者收入不高。

因為收入不高,然後在房價、教育、醫療、保障等一系列剛性消費支出的情況下,導致消費者消費動能不足。消費動能不足,導致實體經濟萎靡。說白了就是產能過剩:生產的增長,超過了市場需求的增長,所以實體經濟萎靡。

不要將實體經濟萎靡歸結於網絡經濟的興起,網絡不過是一個平臺,網絡經濟銷售的產品不是憑空而來,而是實體經濟製造的。網絡經濟最多影響力部分流通行業的、零售終端而已。

而且,網絡經濟的興起,其無遠弗屆的特性,進一步擴大了市場覆蓋面,可以說有效地拉動社會需求。對實體經濟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目前,實體經濟萎靡,主要原因還是內需不足引起的。如果分開開,一方面是過度投資導致產能過剩,另一方面是居民收入提升速度,追不上經濟增長速度,尤其是投資速度。

居民收入速度追不上經濟發展速度,還體現在人均稅負較高上。

財政學家高培勇是這麼計算的:2017年公共預算收入中的稅收是14.436萬億,如果考慮企業交納的五險一金即社會基金收入約為6萬多億元,這兩項合計約為20.6萬億。

如果由13.8億人口平攤,人均接近1.5萬元。戶均人數為3.02人,戶均4.5萬元。如果再考慮政府土地批租等方式獲得基金賬戶收入6萬餘億。總額約為27萬億元,戶均正好是5.9萬元。

可見,不管是從企業角度,還是從家庭角度來看,稅負都是較高了。

而2017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22408元。

稅負較高,居民收入還不夠高,這樣就壓制了消費能力的提高,已經說了幾十年的“提高內需”就會一直存在難度。

網絡經濟混亂,包括假貨縱橫等因素。而假貨縱橫又與居民消費能力不高密切相關。沒錢只能買低檔貨、假貨,這是正常行為,量入為出麼!

網絡經濟屬於新興經濟,經過整治,必然不斷健康成長。也是促進經濟健康成長的有效方式。

未來十年,只有通過大幅度減稅,讓利於民,提高居民收入,那麼國內消費必然強勁增長,內需提高,可以有效促進經濟健康增長。

沒有提高居民收入的具體措施,所有的經濟模式都是假、大、空。雞湯燉久了也會變味。只有居民有能力消費,那麼經濟就能自然健康成長。


波士財經


實體經濟萎靡,網絡經濟混亂?沒你說的那麼嚴重。不要在幻想以前每年10%的經濟增長了,現在6%是常態,以後還可能會降速。

我國的實體經濟依然在發展,在壯大,只是速度沒有以前那麼快罷了,幹什麼都賺錢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市場從來都是收益與風險並存,只有收益沒有風險,那是短缺經濟時代。如果沒辦實業的出現了虧損,就代表著經濟萎靡。那全世界的經濟都被迷了。

還有網絡經濟混亂這個不重要。網絡經濟本來就是一個新生事物,任何新生事物只要遇到,適合的土壤都會野蠻生長。野蠻生長之後把制度建立起來就可以了。就以電子商務為例,在有些人眼中電子商務就是詐騙、產品低劣、偷稅漏稅的代名詞。現在《電子商務法》不是出臺了嗎?

未來10年經濟一定是向好,無論是實體經濟還是網絡經濟,都會進步。但是不要奢求以前那種跑步前進了,跑步前進只顧速度,難免會忽略公平發展的問題。在以後我們只要求能夠穩步前進,在前進中更多顧及公平,提高發展質量。

記得在本世紀初中國剛加入WTO的時候,國內很多媒體都高喊狼來了,會給民族經濟發展帶來巨大打擊。實際上呢?加入WTO之後,我國經濟獲得了飛速的發展,國內企業藉助世界市場發展壯大了。狼來了,反而激起了更多國內小綿羊的生存慾望。

未來10年,只要繼續沿著改革開放的道路走下去,經濟、社會、科技、文化都會發展的越來越好。


財經知識局


作為一個財經工作者,我對當前經濟還是有比較清醒的認識,題主所說的情況有些是正確的,有些是不正確的。

比如說實體經濟萎靡這個現象是符合當前客觀經濟現實的,這主要受內外客觀經濟經濟因素的影響,加上實體企業自身原因及金融業服務方向存在問題,實體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一直沒有得到根本解決,所以現在的實體經濟真的是陷入了萎靡不振的局勢。而且這種局勢已經很長一段時間了。

對於網絡經濟,中央政府已經明確表態認可為新興的實體經濟,對於網絡經濟是虛擬經濟的爭論已經結束了。網絡經濟是實體經濟的一種形式也是確定無疑了。當然,網絡經濟現在剛剛興趣,存在的問題也是不少,由於各種監管機制不完善,出現了一些負面問題比如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的事情不少,這些問題使得不少人對網絡經濟產生了疑惑,事實上這只是少部分行為。

隨著網絡監管法制完善和監管的增加,未來網絡經濟也將更加規範完善。而且未來十年實體經濟與網絡經濟將結合得更加緊密,兩者更會相得益彰,整合發展。這應該是一種不可逆轉的經濟發展趨勢。


開偉觀察


我舉一個例子,教你輕鬆看懂經濟的運行和波動規律。

假設有一個鞋廠,本身的生產能力是每年10萬雙鞋。有一年,他發現鞋子銷售很旺盛,自然地以為下一年的市場會比較好,估計下一年可以賣出15萬雙鞋,於是就決定擴產,把產能從10萬提高到了15萬雙。於是,招收了更多的員工,採購了更多的原材料,購買了新的機器設備,建了新的廠房,這些都會刺激經濟向好。

然而,第二年,隨著生產和銷售的進行,他發現,靠,原來自己判斷錯了,上一年的銷量10萬雙實際上包含了預購的數量,有2萬雙本來應該是下一年的銷量(比如,經銷商囤貨),這一年實際銷量應該只有8萬雙。而此時實際產能已經達到了15萬雙,多出7萬雙。

腫麼辦?減產吧。從解僱部分員工,到停掉甚至賣掉、拆掉部分生產線,減少原材料採購,等等措施一出,立刻傳導到行業上游,使得全行業都陷入衰退之中。

等衰退一段時間後,由於部分競爭對手沒有撐過衰退的時間段,所以,此時鞋子又變得好賣了。

這一進一退,就是經濟的一個輪迴,就像波浪循環往復,此起彼伏。有些行業這種波動特別明顯,比如鋼鐵水泥化工,人們就稱之為週期性行業。而那些週期波動不明顯的行業,比如醫療教育等等,人們就稱之為非週期性行業。這個規律,無論是實體經濟還是網絡經濟,都必然會貫穿其中。

現在很明顯,我們正處於經濟的低潮,實體經濟、網絡經濟都出現了一些問題。但是,我們要有信心,這種狀態不會持續太久,未來十年經濟將重新回到增長軌道,大家的生活水平也會進一步有所提高。這是由週期波動的規律所決定的。當然,我們能在這個過程中獲得多少收益,就要看每個人各自的努力和造化了。


沉默的磚家


造成實體經濟萎靡的原因有很多,近年來我國在不斷追求穩中求進的經濟增長模式,不斷調整供給側結構改革,為了解決產能過剩的問題,一部分實體企業遭到了衝擊,一部分人也面臨了失業的問題,家裡少了經濟來源,自然就失去了消費能力,老百姓沒有消費能力,實體經濟的發展必然受阻,所以未來十年的實體經濟發展走向還是要看政策如何調整,也相信穩中求進的經濟政策勢必會有美好藍圖。

實體經濟發展不順暢的另一方面原因就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需求變得多樣化了,一些老牌實體沒有跟上時代的變遷,最終被社會所淘汰了,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人們現在都在使用移動支付,兜裡面幾乎沒有現金,那一些做防盜門窗的企業就要注意了,人們不在家裡放錢,小偷自然就少了,那麼對防盜門窗的需求就會下降,在未來的幾年裡,這類企業需要轉型發展,一旦這類企業紛紛做出調整,實體經濟還會再次振興起來的。

網絡經濟是互聯網和經濟發展相結合後的產物,最近這些年網絡經濟的發展可以說是突飛猛進,但是隨之而來的便是網絡環境亂象叢生的問題,虛假宣傳、網絡詐騙、傳播內容不當等現場比比皆是,未來國家有關部門一定會對這方面問題進行整治,出臺相應的對策,讓那些“網絡毒瘤”無處藏身。

其實目前的網絡經濟環境還是在向好發展的,最近一段時間對很多的網絡亂象都進行了整治,但受限於技術和人力等諸多因素,想徹底解決網絡經濟環境的問題絕非一朝一夕,隨著科技的進步,未來的幾年會逐步對網絡環境進行淨化,給大家一個綠色安全的網絡經濟環境。

未來的經濟一定是實體經濟走向常態化、網絡經濟走向制度化的發展態勢,老百姓腰包慢慢鼓起來,消費能力日益提升,無論是哪種經濟都會有充足的發展動力,而且實體經濟和網絡經濟並不是矛盾的,二者是相輔相成的關係,未來實體經濟會帶動網絡經濟的發展,網絡經濟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實體經濟的發展,只要對未來的經濟發展有信心,對解決發展中的問題有耐心,對堅持經濟發展有恆心,那麼經濟發展自然就會穩中向好。


坤鵬論


以後兩極分化會越來越嚴重,窮人富人的界限會越來越清晰,中國的實體經濟要是靠廣大老百姓來支撐的,不是靠那幾個富人就可以的


踏冰心欲無懼


是這樣的,實體經濟萎靡很大程度上因為需求飽和和供給無限。所以實體經濟再增加供給確實都賺不到錢。因為大多數標準化、自動化的行業,是可以成本鎖定無限產出的。而需求不可能永遠增長,方便麵,吃兩包就飽了。康師傅和統一隻能血拼渠道和價格和廣告。

絕大多數工業化流水線製品,同上命運。行業紅海,價格戰,拼成本拼營銷。死傷無數。已經是個死循環。

網絡經濟並沒有混亂。短期的混亂是因為監管總是滯後。已經初步呈現了未來格局。也就是AI、大數據、區塊鏈、物聯網等等前景。

而且由於其無線延展的能力,在對網絡的資本投入上,是不計成本的。

實體機會少,而網絡還未全成型。機會還是很多。

但是要看得準熬得住。


悅濤


經濟這玩意兒實際上是一種利益流通交換。

我根本不擔心經濟多好或者多壞。而是擔心經濟的不平衡。

這才是最大的問題,你老去講其他增速,講量大,那是忽悠鬼子的。

老話叫做無利不起早,經濟實則是人性。過快過大的貧富差距才是最恐怖的。

我們最先是想通過做大蛋糕,蛋糕大了,人人就有份了,也就不用爭搶了。

理想很豐滿,現實呢?先富起來的並不是人人都管後面的人啊,這是人性啊,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只要我不受損失,愛誰誰。

所以不僅要解決做大蛋糕的問題,也要解決分好蛋糕的問題,你忽悠一陣子沒問題,但是忽悠不了一輩子啊。沒有及時有效的正性反饋,普通老百姓生活得不到根本性改變。

這樣就不可能催生經濟循環,更談不上活力動力。

只有不僅把蛋糕做大,還要分好。兩條腿走路,才可能讓經濟和社會正態運行。

別無他法。

人微言輕,希望有懂的朋友吧。


九門提督坎震離


關於未來十年實體經濟和網絡經濟如何發展,這裡面不得不提到三個詞:地產,壟斷,人口結構。

未來實體和網絡競爭會非常慘烈,價格戰,流量之爭,會非常之慘烈,網絡經濟巨頭也會互相打,打的不剩下幾家,不過可以預見的是,一個領域應該不會只剩一家,中國太大了,地域經濟不均衡,任何行業都依然會有競爭。

另外表面上網絡經濟掐來掐去,但是實際上背後地租和人口結構也起了很大作用。地租越貴,網絡經濟越強,因為網絡經濟可以把倉庫,客服,人工儘量部署在便宜的地方。人口結構也是一個重要的事情,老年人多了,消費力減弱,隨後還有一個事情,就是老齡化逐步帶來人口減少,人口密度降低,會帶來很多死城。

另外網絡經濟的充分競爭會帶來另外一個事情,壟斷。壟斷會提升網絡平臺利潤率,對中小商家形成一個收割,壓榨,最終會變成一個又一個怪獸。


爸爸的選擇CEO王勝地


您的這個話題引導有問題,視乎就是對現狀大量吐槽才舒服?

1、現狀經濟狀況不是中國,而是世界經濟增長乏力,沒有更強的經濟熱點帶動,中國現在的狀況還算是好的。

2、中國的經濟發展的高速到低速拋物曲線是必然的,什麼是高速?那是從一窮二白到外資高速匯入,整個國家熱火朝天,現在是到了齊頭並進,發達經濟體都是負增長~1%~3%,中國現在是6%,按照現有的體量都是很了不起的

3、原有的競爭優勢不斷消失,後發轉型爆發力又還沒有體現出來,原有的三駕馬車都已經使用多年,房地產已經嚴重泡沫化,再加上貿易戰,所以,現在的經濟必然會呈現適當的滯進狀都很正常。就是互聯網經濟也要依託實體經濟,大家有想入網突破,肯定是不達所願,埋怨連連。

4、中國轉型的後發優勢逐漸體現,中國一定會創新出一條合適自己的發展之路。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新經濟的必然之路。舉國家之力在重大核心科技領域彎道超車,同時,逐漸形成全民創新的氛圍,這一切都在貫徹之中,變化之中。兩個100年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指日可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