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旅行者一號或許給人類帶來危害,美國宇航局現在是否可以終止項目?為什麼?

探索與拍攝


旅行者一號是人類飛出最遠的飛行器,已經距離地球213億公里了,正帶著人類的問候和地球相關信息朝著太陽系外飛去。

雖然NASA對旅行者一號的飛行數據監控還在進行著,但已經放棄對其指揮和遙控,旅行者一號只是憑著已經形成的每秒17.043公里的慣性,向著半人馬座方向飛去。

NASA最後一次與旅行者好聯繫是在2017年11月28日,通過近20個小時的信號傳輸,NASA的工程師首次成功喚醒了沉睡了37年的旅行者一號,啟動了4個備份軌道矯正推進器,效果完美。這是人類首次成功遙控指揮這麼遠距離的飛行器,這種精準的定位和深空網絡傳輸技術實在非常驚人。這次進行姿態微調後,旅行者一號就已經放任自飛了。

這艘在太空中遨遊了四十多年的人類使者已經超負荷忠誠的完成了人類給出的各種任務,已經筋疲力盡了,各種儀器相繼關閉,電力即將耗盡,再也承擔不了人類一來一去四十多個小時的信號指揮了。

其實,已經完成了太陽系考察任務,向太陽系外飛去的探測器並非旅行者一號一艘,還有更早發射的先驅者10號、11號,稍後發射的旅行者二號。

這些探測器都帶有人類和地球的信息,而且向著太空不同的方向飛去,也就是說這些信息要發往太空四面八方。所以要擔心根本就擔心不過來。

人類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就向太空發送了地球消息。1974年11月16日,科學家利用設在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305米直徑的射電望遠鏡,對準武仙座球狀星團,持續發射了3分鐘,向外太空發射了人類給地外文明的第一封“地球電報”。

人類尋找地外文明的心情一直很迫切,因為如果宇宙中只有人類這個文明正是太孤單了。

科學界已經連續幾十年不斷的利用最先進的設備技術向太空掃描和搜尋,發射了無數的電波信號。

如今,這些信號的傳輸已經到達幾十光年以外,而且覆蓋面積非常廣泛,如果地外文明能夠收到或找尋到人類,首先應該發現的是這些信號,而不是尚沒有飛出太陽系的人類航天器。

人類飛行器飛了四十多年,還遠遠沒有飛出太陽系,能夠遇到地外文明的概率微乎其微。

現在科學界普遍認為太陽系的範圍應該以太陽引力半徑為界,這個半徑1光年左右。

旅行者一號按照目前飛行速度要飛出這個範圍還需17000多年。所以一些神秘兮兮天天臆想著外星人會來侵略地球,並把髒水潑向這個偉大人類使者實在荒謬的很。

這些人完全分不清文學作品和現實生活的區分,把一些科幻或者玄幻的玩意當作信條,拍電影電視劇的演員一樣的入了戲出不來。

這種思潮一方面來源於劉慈欣的科幻小說《三體》中描述的黑暗森林法則,另一方面來自一些科學家對地外文明入侵的擔憂,這些都是一家之言,並不能代表宇宙的實際狀態。

人類搜尋了宇宙這麼些年,掃描的恆星系統已經不下百萬,現在依然在動用一切手段搜尋著。

已經去世的科學家霍金在生時就被一些人廣為詬病和謠言,說他常常發出一些毀滅論調,不要和外星人聯繫以防不測也歸咎於他。

但就是他在生時啟動了尋找地外文明的兩項重大工程,一個叫“突破聆聽”,一個叫“突破射星”。

“突破聆聽”是由世界大亨出巨資,利用地球上最先進的望遠鏡和設施,掃描天空,聆聽宇宙中可能的文明信號;“突破射星”計劃是聯合鉅商和科學界,研究發射一顆微型探測器,飛往比鄰星進行探測。這艘微型飛船將以激光催動光帆獲得六分之一光速的速度,飛到距離我們4.22光年的比鄰星需要25年。

人類雖然做出了種種努力,但迄今為止,依然沒有地外文明任何蛛絲馬跡,但並沒有停止搜尋。因為科學界普遍認為,地球在宇宙中不一定是唯一文明,找到地外文明對人類的發展將會產生重大影響。

地外文明並不一定在地球環境中才會產生,孕育地外文明的環境很可能千差萬別,地外文明的形式也可能多種多樣,這樣地球資源就並不一定是所有文明的必須。

時空通訊認為,文明高度發展的最終資源是能源,對能源的需求才是所有文明的共同屬性。

而宇宙中最不缺的就是能源,隨便一個恆星都是一個巨大的能源體,只要文明發展到一定程度,就能夠具有控制利用恆星能源的能力。

如果這樣,地外文明為何又要來侵略地球呢?在若干光年以外,如果這個文明與地球差不多或者高一些,要找尋到地球飛到地球來也非常困難,按照旅行者一號的速度,到最近的恆星比鄰星就需要4萬多年。何況人類搜尋的目光已經達到了上千光年,依然沒找到任何地外文明的證據。

如果地外文明比地球文明高出很多,它們又需要地球什麼呢?它們勞師動眾到地球來的能力已經完全可以利用一顆恆星的能源了。

在浩瀚的太空,地球連一粒灰塵也算不上,真有那麼大的誘惑把地外文明請來嗎?


因此,時空通訊儘管非常欣賞《三體》的奇思妙想,欽佩大劉對未來氣勢恢宏的描寫,但回到生活,並不認同所謂“黑暗森林法則”。

地球這點看似得天獨厚的資源,並不一定適用地外文明,高度發展的文明體也並不一定就那樣的殘忍和玩世不恭。

所以時空通訊認為,題主的想法雖然代表著不少人的心態,但這種心態實在是杞人憂天荒唐無聊。

NASA發射旅行者一號帶去地球信息,根本也不存在什麼當時沒想清楚,現在想挽回的狀況,這只是題主的一廂情願。就在不久前發射的人類首顆飛往太陽的帕克號恆星探測器上,還攜帶著130多萬人類的名字呢。

而且這幾艘飛行器上面攜帶的人類和地球信息,更多的只是一種象徵意義。在廣袤的太空,這些飛行器要遇到文明取得聯繫的概率微乎其微,與人類向外太空發出搜尋外星文明的信號相比,滄海一粟都算不上。

但時空通訊依然對這些人類使者表示敬意,它們畢竟是人類派出最遠的實體,代表著人類的精神。讓我們記住它們:旅行者1號、旅行者2號、先驅者10號、先驅者11號。

這就是時空通訊的觀點,歡迎點評拍磚。


時空通訊


俗話說的好,將在外,軍命有所不受也。

旅行者一號,作為2013年已經飛出太陽系的人類星際使者,也可謂一員大將。這麼遙遠的距離,NASA對它的控制已經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旅行者1號重815千克,於1977年9月5日發射升空,三塊放射性同位素溫差發電機作為動力來源。本來旅行者1號的計劃工作計劃就是3年,即1979年探測木星系統,1980年探測土星系統。但是由於它的核動力電池仍然能夠工作,所以NASA也就繼續和它溝通,讓它繼續飛,看看能否飛出太陽系。



不過,旅行者1號也確實爭氣,離開土星後,一直飛了41年,期間沒有出現過危險情況。直到的今天,還可以保持和NASA順利通信。說明旅行者1號的質量真是抗抗地啊。但是,由於飛的時間太久,旅行者一號的電池電量並不是很充足了,所以部分部件已經被關閉。

目前,旅行者1號已經飛出了太陽系,距離地球211公里。什麼概念呢,就是光都要走約19.5小時。也就是說,NASA想和旅行者1號通信,信號一來一回就得2*19.5=39小時,這基本上就是愛答不理的狀態,通信十分費勁。並且,由於距離過遠,信號到達地球上基本就弱的很了,外加上星際空間以及太陽系高能粒子的干擾,虧的NASA還能辨別出來,也是不容易。另外,有人估計旅行者1號的電池,可能就在2020-2025年間耗盡。所以,目前旅行者一號的用電是能省就省,指不定那天就完全失去聯繫了。就算返航了,圖中也會失去聯繫,沒有軌道微型修正,旅行者1號很可能會換個方位和地球擦肩而過,再次衝向太空。



燃料沒帶夠,旅行者一號想返回來也回不來了:

我們都知道,外太空沒有空氣,所以只能使用噴氣式的發動機對航天器進行軌道調整。而旅行者1號當時的設計的任務並不多,所以燃料帶的也不多。基本上在到訪木星系統和土星系統後,主推進器燃料就用光了,NASA只能利用一些微型的軌道調整推進器對它進行微調。本來旅行者1號是還有探訪天王星和海王星的,結果就是因為在土衛6時多用了燃料,所以就沒有足夠燃料大幅度調整軌道,去追尋天王星和海王星了,結果就讓旅行者2號去了這兩顆星。



在飛行圖中,由於各種因素干擾,旅行者1號的通信天線會和地球發生偏轉,所以必須通過校正天線位置使其保持和正對地球,才能夠保持微弱的通信可以進行。而這些都是需要消耗燃料的,特別是2017年11月28日,為了修正天線位置,工程師們首次點燃了沉睡37年的航跡修正推進器(TCM),進行了天線微調。所以說,目前NASA雖然可以對旅行者1號發指令,但是燃料卻基本用完了,而且這些微調推進器還很可能點不著。

旅行者1號的速度太快,動能過大,無法停止或者返航。

目前旅行者1號的航行速度是17km/s,質量815千克。沒算錯的話動能是117億焦耳。如果要把旅行者1號停下來,就相當於要用3.2萬度電。所以,就是拼了老命,旅行者1號也沒有足夠的燃料停止了。



個人觀點,歡迎大家批評指正,順便就關注和贊哦~


科學探秘頻道


放心吧,就算有外星人,而且他們找到了地球,也不可能先找到旅行者一號。因為旅行者1號的速度太慢了,就算寫滿了地球信息,而且也是極為不起眼的探測器。

旅行者1號需要7萬年抵達距離太陽最近的恆星,那麼我們可以肯定的是,距離太陽最近的恆星沒有文明,也沒有生命。因為距離最近,半人馬座阿爾法星已經被觀測過無數遍了。

但你想想看,7萬年才抵達,如果7萬年後人類還在,豈不是早就超過了旅行者1號。按照目前科技的發展速度,我們在1000年之後就可以遍及太陽系,1萬年後理論上可以載人抵達最近的恆星。而且就算有外星人,慢慢宇宙如何捕獲旅行者1號。

這個探測器沒有電,也沒有對外輻射出信號,不可能捕獲旅行者1號。美國宇航局預計在2025年之後終止這個項目,讓旅行者1號自由飛吧,也有可能撞上柯伊伯帶的某個天體後結束旅程。


深空電報


距離太遙遠,項目已經無法終止!所攜帶的資料信息,將會跟隨飛船在宇宙空間漂流,直到被另外一種生物發現與撿起。如果有一天,真被宇宙某種超人類文明獲取,是否會對地球帶來毀滅性的打擊,目前的說法都只是猜測。

大傢伙,不要過於擔憂信息的暴露,帶來不測。美國宇航局披露的數據顯示:

飛船上搭載金屬體內的資料信息壽命期限為十億年,裡面還包含了一種地球元素——鈾238,它的衰竭期限約為41.7億年。對於茫茫宇宙,這些載體能否被發現,都是一個未知數。


而飛船的核燃料只能用到2025年前後,一旦沒有燃料的補寄,就會失去繼續的動力。他是前往宇宙深空漂流,還是會被太陽系內的天體引力拉回來,都是不確定的。因為,旅行者一號目前已經不受地面控制。在探索與飛離太陽系的征程上,除了他,緊隨其後還有“嫦娥二號”。


汽航島


地球人不要太難過,旅行者1號的速度就好比蝸牛,而且方向單一,被外星人拾到也得N萬年或N億年以後了。其實地球上的各種電波早已以光速傳向宇宙深處,比旅行者1號快的不知多少倍,而且還四面八方各個角落,地外智慧生命肯定會先收到地球的電波而瞭解感知到我們的存在。地球人若怕被高智慧生命侵略,我建議從現在起停止一切電訊活動,但這又不可能停下來,即然停不下來就大大方方的和外界聯繫,是福是禍聽天由命吧,誰都不要瞎操這份心了,洗洗睡吧。我想霍金可能是忘了地球人的電波早已飛出去上百光年遠了,所以才告誡人類一些沒有任何作用的忠告。


秋天不回


旅行者一號在1977年9月5日於弗羅裡達州升空,在完成對木星、土星及其衛星的探測後向著星際空間飛行。它已經飛行了41年,現在大約是在距離太陽215億公里的地方。它的動力來源是三塊放射性同位素溫差發電機,預計2020年失去作用。

“罪魁禍首”金唱片?

值得一說的是旅行者一號上攜帶了金唱片,這應該就是提問者擔心旅行者一號給人類帶來災難的“罪魁禍首”。金唱片上包含了55種語言,其中四種為中國語言中的普通話、閩南語、粵語、和吳語。唱片還包括了90分鐘的聲樂集錦(自然界的各種聲音和27首世界名曲),其中有中國的古曲《流水》。還有一些太陽系的各種天體影像,及人類的圖像。

金唱片上還有一塊高純度的鈾238,它的半衰期約為41.7億年,可以幫助外星生命推算旅行者號發射時間。這完全就是把人類的信息太陽系的信息暴漏出去,當然最初的目的也就是想讓地外文明看到。

機遇和危害並存吧

現在已經終止不了旅行者一號了的探測任務了,但是如果真的存在地外文明,並且他們在旅行者一號的未來航線上,那麼他們收到金唱片這個小禮物也是數十萬年後的事情了。照現在旅行者號的方位和速度,它需要七萬多年才能到達比鄰星。並且比鄰星目前來看並不會存在地外生命,那就需要更久的時間了。

同時我們也並不能預知地外文明的善惡,他們如果真的根據金唱片找到我們,可能是我們人類文明的發展機遇當然也很可能是災難。

最不幸的是如果人類在未來的日子裡滅絕在這顆小小的藍色星球上,至少我們在宇宙中曾經存在過的痕跡會出現在那未知的遙遠的星辰大海中。



科學黑洞


旅行者一號發射時間:1977年9月5日12點56分,到現在,旅行者一號已經在太空中飄蕩了40年之久,據NASA研究員稱,旅行者一號上面搭載的三塊放射性同位素溫差發動機將在2025年左右徹底停止提供能源,截止到今年,旅行者一號距離太陽211億公里,真正的旅行在太陽邊緣啦,並且向著外層星際空間進行試探。

旅行者一號飛行速度大約為17km/s,這個速度要比旅行者二號快了10%左右,以這種緩慢的速度足足需要接近8萬年的時間才能夠抵達半人馬座α星星系的比鄰星,有這時間,人類早已追上它了,對不?

最令人好奇的就是上面搭載著一張唱片了,唱片包括了人類55種語言,以及世界上各民族最具代表性的聲音與自然之聲,唱片外面還鍍著一層金,內裡還藏有一個金剛石留聲機針,這個唱片可以持續保存10億年之久。

可以試想一下,10億年後的“人們”在聽到這些聲音時會是什麼感覺,“久遠”、“蒼涼”嗎?

其實到現在,旅行者一號上原本的大部分科學實驗儀器都因缺少電力而停掉了,目前主要的能源用來供給與地球互相聯繫,傳輸數據,之前曾讓旅行者掉過一次頭,拍了一張地球照片。

現在如果想要它掉頭回來,辦不到的,不過也不用擔心,因為旅行者一號還沒真正出了“家門口”呢,等到未來某一天,外星文明有幸截獲了它,想要對人類文明發動星際打擊,我看它們得好好掂量掂量一下,辦不辦得到了?


科學船塢


旅行者一號已經飛出去200多億公里了,但飛出太陽系還需要3萬年,3萬年內旅行者一號早就壞了或者被隕石衝擊碎了,能給人類帶來什麼危害?


旅行者一號1977年發射升空,最開始的目的是研究木星環、土星環,也因為發現了土星的一顆衛星有大氣層,就被遙控改變軌道。但之後也因為這次臨時調整,不能再執行其它任務。不過目前它仍然沒有壞掉,仍然看著放射性同位素電源在工作,但到2020年左右,電子設備基本就全部失靈了,就只能在太空中繼續飛下去,而完全沒有人類監測了,最終不知飛向何處。

旅行者一號重815千克,體積不大1立方米,相比太陽系中的很多隕石,旅行者一號體積都算小的了。哈勃望遠鏡厲害吧,但卻無法直接觀測太陽系柯伊伯帶、土星光環中的碎冰、碎石,就因為他們體積小,並且不會發光,太暗了。望遠鏡的聚光裝置,也不能將光聚集形成物像。旅行者一號回望地球,地球已經是非常小的了,地球這麼大的星球都快看不到了,更別提只有800多公斤的旅行者一號。


所以旅行者一號即便3萬年後飛離太陽系,也不能直接被觀測到。除非它能不斷地向外發射電磁波信號,那樣才有可能被外星人定位找到,但那時候找到也未必會給人類帶來危險,因為恆星之間的距離都很遙遠,並不能簡單判斷探測器來源,除非外星人能恢復探測器中曾有的各種數據。


來看世界呀


旅行者一號或許給人類帶來危害,美國宇航局現在是否可以終止項目?為什麼?

有此問題的朋友都是《三體》中黑暗森林的受害者,也許《三體》中最大的BUG也是黑暗森林,但小說的主線已經無法改變,當然這個設定比起好萊塢的《星球大戰》裡天行者安納金的反轉不知道要強多少倍。

我們回到旅行者的話題,最早是在1977年發射的旅行者一號和二號,但請各位不要忘記了真正能暴露地球位置的卻是先驅者10號上的鍍金鋁牌!

其中第二個圖示為以太陽為中心的銀河系裡十幾顆脈衝星的方位,無論到哪裡被發現,都是可以按圖索驥發現地球的位置的。

但你現在後悔也晚了,我們所有的探測器都是單程的,從來都沒有考慮過回來,現在燃料已經耗盡,連核電池支撐最基本的供電也只能到2030年以後,之後將徹底失去聯繫。即使我們最快的新視野號也一樣沒有考慮過回程,NASA的科學家從來都不擔心我們的方向與位置被暴露,相反最近有可能存在文明半人馬座南門二三星系與巴納德星系,我們的探測器數萬年後才能到達,到那時如果我們還沒有跨出太陽系的話,外星人儘管放馬過來吧,與其老死不如一拼!

新視野號現在已經位於冥王星軌道外

所以擔心的各位洗洗睡吧,至少要數萬年後才會有地外文明發現,當然您可能會擔心半路上被人截獲,這幾乎從太平洋丟兩端各丟一個漂流瓶,然後數十年後撞一起的概率還要小!再有就是擔心也是多餘的,因為確實已經追不回來了!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終止是已經不可能的了,但如果說會給人類帶來危害,我看可能性不大。旅行者一號的體積相對於浩瀚的宇宙空間來說,微小到可以忽略不計,即便真的存在地外文明,要在茫茫宇宙中發現它,難度和機率真不是一般的小!這就好比要我們在太平洋上找到一個細胞核大小(當然,旅行者一號跟宇宙的比例相差會更大)的東西,這得多難?況且,飛了這麼久的它已經離我們非常遙遠了,地外文明要發現旅行者一號並且根據它來找到我們,那是不是更難?畢竟整個宇宙擁有著無數的星體,如何能準確找到我們,這也是個問題。還有,旅行者一號上面攜帶的那些信息,地外文明能否正確破解出來也是個問題,因為以現有的認識我們也不能知道地球之外是否擁有像人類那樣的高級文明,這也就不能判斷是不是有跟我們人類一樣聰明或者比我們人類更聰明的生命,能理解我們所表達的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