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 經絡︱有多少脾虛,是因為肝鬱

本 期 導 讀

路新宇老師提到了中醫學習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則:「任何一個局部的問題,都是關於整體的。」只有在學完每個部分,建立起整體性認識之後,才能真正地認識局部。敲脾經的同時,我們要串個門去拜訪一下肝經了。

經絡︱有多少脾虛,是因為肝鬱

經絡︱有多少脾虛,是因為肝鬱

想要補脾,你問過肝了嗎?

肝主怒,是彪悍的;脾主思,是柔緩的。

當肝氣太急的時候,靜下來客觀地思考一下,肝氣馬上就緩和了;當脾思而氣結的時候,肝氣動了,一衝而散。

所以說,肝和脾相剋又相依。

當一個人肝氣不舒,疏洩能力就下降了。脾胃失去了肝氣的幫助,好像失去了伴侶一樣,變得呆呆的(如納呆),沒有勁頭工作。

這種肝失疏洩、脾失健運的狀態,我們叫它「肝鬱脾虛」。

理論上來說,出現「肝鬱脾虛」,問題既可能出在肝身上,也可能出在脾身上。

如果一個人過分地胡吃海喝,或者超負荷勞動累壞了身體,會由脾失健運、溼雍木鬱而導致肝失疏洩。

但實際上,大多數情況下都是肝在拖累脾。

很多與脾相關的飲食、肌肉、二便問題,真正得以解決是通過圍魏救趙的方法:去找肝。

因為肝鬱一定影響脾。肝受邪氣,又常常傳給它最容易欺負的人——脾。

所以中醫上的一句大白話:「調脾不調肝,等於瞎胡幹!」

(這句話果然夠白的……)

經絡︱有多少脾虛,是因為肝鬱

那麼,肝氣為什麼會鬱呢?

說到這個,我們不由得長嘆一聲:還不是因為壓力大、心情差、生悶氣嘛。

用中醫術語來講就是「情志不遂,鬱怒傷肝」,想要的得不到,敢怒又不敢言。

記得上期的語音課裡,路老師就提到:

「 這個大的時代背景下,我們不太容易隨時開心,每天好像都有各種事情,工作上的,生活上的,還有替別人操心的。尤其是職場上的人,有時還要壓抑自己,導致肝鬱脾虛。」

這個原因不會平白消失,它會繼續存在。但我們能否通過一些中醫的方法來調節呢?

能否通過身體的、物質的方法來帶動精神走出肝鬱脾虛的怪圈呢?

(往下看吧~)

經絡︱有多少脾虛,是因為肝鬱

如何判別肝鬱脾虛

✦ 肝鬱脾虛的典型舌象 ✦

先看下是不是真的肝鬱脾虛,判斷肝鬱脾虛的一個簡便方法就是看舌象。

經絡︱有多少脾虛,是因為肝鬱

舌頭尖尖的,舌邊偏紅,舌中間有一條或多條縱紋,好像舌頭是被摺疊起來一樣,是肝鬱脾虛的表現。

經絡︱有多少脾虛,是因為肝鬱

舌質淡,舌體胖,舌尖部是圓的(水溼積聚在舌尖,使舌尖變圓),有齒痕,也是肝鬱脾溼的表現。

✦ 肝鬱脾虛的症狀 ✦

主症

①與情緒密切相關的大便溏薄、少腹脹痛;②情緒焦慮或精神抑鬱;③食少納呆、神疲懶言、體倦乏力。

次症

兩肋附近脹滿、竄痛;胃脘滿悶;口苦,咽乾;咽部異物感;噯氣,泛酸;腸鳴,矢氣;脈弦或緩;失眠,多夢。

△主症①②③中只要有一個符合,就可以斷定為肝鬱脾虛。一般也會有次症相隨。

✦ 肝鬱脾虛、肝胃不和、胃腸氣滯區別 ✦

前兩者是肝氣鬱結,表現出胸脅脹滿疼痛、情志抑鬱或煩躁等症狀。

肝鬱脾虛證兼脾失健運,常有食少、腹脹、便溏等症;肝胃不和證兼胃失和降,常有胃脘脹痛、噯氣、呃逆等問題。

如果是胃腸氣滯,則肝氣鬱結的症狀不明顯,只有胃腸氣機鬱滯的症狀,以脘腹脹痛走竄、噯氣、腸鳴、矢氣等為主要表現。

經絡︱有多少脾虛,是因為肝鬱

肝鬱如何疏通

✦ 敲肝膽經易堵穴位 ✦

肝鬱的人,肝膽經的穴位一定有很多痛點,從以下幾個穴位入手認真查找,找到後就敲起來吧。

|膽經:可敲擊、按揉、艾灸肩井穴、風市穴、懸鐘穴、足臨泣穴。

|肝經:可敲擊、按揉、艾灸陰包穴、太沖穴、期門穴。

✦ 方劑推薦 ✦

1. 舒肝和胃丸

舒肝和胃丸,中成藥名。為理氣劑,具有舒肝解鬱,和胃止痛之功效。主治肝胃不和、兩肋脹滿、胃脘疼痛、食慾不振、呃逆嘔吐、大便失調。

2. 黃芪建中湯

經絡︱有多少脾虛,是因為肝鬱

黃芪建中湯源於《金匱要略》,推薦配方為黃芪、桂枝、白芍、炙甘草、生薑、大棗、飴糖,用於氣虛裡寒、腹中拘急疼痛、自汗。

經絡︱有多少脾虛,是因為肝鬱

脾虛如何調補

✦ 敲脾胃經易堵穴位 ✦

脾虛的人,脾胃經上一定有瘀堵的地方,查看以下幾個穴位附近是否有酸、痛點。

|胃經:可敲擊、按揉、艾灸髀關穴、梁丘穴、豐隆穴。

|脾經:可敲擊、按揉、艾灸地機穴、三陰交穴、太白穴、公孫穴。

經絡疏通開了,人就自然生龍活虎了!

經絡︱有多少脾虛,是因為肝鬱

路新宇 老師

正安文化特約老師,在正安開設《經絡課》系列課程。

1.畢業於長春中醫藥大學針灸專業,執業中醫師,經絡養生專家。

2.著有健康書籍:《通則不通痛則不通》、《季節養生經絡有道》、《上班族身體保養指南》。

3.江蘇衛視、貴州衛視等電視臺養生節目主講嘉賓,《環球時報》、《香港商報》、《老年報》等平面媒體養生欄目撰稿人。

4.致力於中醫科普工作,努力去除中醫神秘化與神奇化色彩,在國內首次提出「經絡審微恙」、「經絡處方」等理論和方法,用通俗易懂的講解、簡單實用的方法讓普通民眾學會保養身體、清除疾患的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