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2 十九世紀歐洲列強間關係錯綜複雜,埃及被淪為殖民地

1882年,英國武裝佔領埃及後,由於埃及人民的強烈反抗,歐洲列強間關係的錯綜複雜,英國不敢直接吞併埃及,使埃及成為英國的殖民地或保護國。英國一再宣稱英國軍隊在埃及僅僅是“暫時的佔領”。英國根據1840年《倫敦條約》的規定,繼續承認埃及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一個行省。

十九世紀歐洲列強間關係錯綜複雜,埃及被淪為殖民地

為了欺世惑眾,英國首相格萊斯頓(1809—1898年)假惺惺地說:“我們不會採取(長期佔領埃及的)措施,因為這樣的措施與女王陛下政府的原則和觀點相違背,與我們對歐洲的承諾相違背。”然而,史實證明這個聲明完全是欺人之談。英軍無定期地駐留埃及,賴在埃及不走,事實上埃及已經淪為英國的殖民地。

十九世紀歐洲列強間關係錯綜複雜,埃及被淪為殖民地

1882年10月30日,即英國佔領埃及一個多月後,英國政府便立即派駐土耳其大使達弗林以英國高級代表的身份去埃及考察。達弗林提出了一整套統治埃及的方案,它成為英國統治埃及的基石。達弗林吸取“歐洲內閣”失敗的教訓,主張英國人不進入埃及內閣,而是在中央和地方的要害部門擔任顧問和總監,給予埃及各級官吏以“必要的忠告”。這種“忠告”是強制性的,埃及人必須接受,不得違抗。因此達弗林的殖民政策被稱為“忠告政策”,達弗林的殖民政策主要是由貝林少校付諸實施的。

十九世紀歐洲列強間關係錯綜複雜,埃及被淪為殖民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