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高一的孩子準備選課,有什麼好的建議和原則需要注意?

趣考高考綜合資訊


不清楚題注目前是高中生在讀還是剛入學的高中生。如果是高中在讀或者是未實施新高考的省份/自治區(陝西、雲南、甘肅、廣西、寧夏和新疆)的話,可能會在高一下學期結束或者高二上學期開學的時候進行文理科的分班。

而對於剛入學的準高中生,由於今年大部分省份開始“新高考”改革,新高考改革不會再分文理科,但是會從幾門科目中選課。比如浙江省作為高考改革的試點,會讓準高中生們從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技術7門科目中進行“7選3”,然後分班;對於剛剛頒佈新高考改革方案的北京市來說,對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6門科目設等級性考試。考生根據報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長,從6門等級性考試科目中自主選擇參加3門科目考試。至於選課的時間,方案中未作詳細的說明,可能是高一新生入學的時候或者在高二升學前的一段時間完成。至於其它省份,可以參考各省/自治區教育考試院官網查看相應的公告。

選課的時候應該充分考慮自己讀大學時選擇的專業志願,因此考生需要充分結合自己的興趣和優勢,從"6選3"或者"7選3"中選擇適合自己的科目。許多大學的專業對於學生的選課有一定要求,有3門要求(三選一),2門要求(二選一)和1門要求(規定必考)三種,其中1門要求最為嚴格,因為規定的這門你必須學必須考,否則就不能進這個專業。下圖是上海高考選課組合對應的專業選擇比例,供大家參考。

對於“6選3”的選課方式,高考報志願可選專業的組合如下,具體應以高校最新發布可選專業公告為主。


貝魚


第一種、物理、生物、地理

沒有選純理,而選擇了偏理。做一個這樣的選擇,可以看出題主不希望孩子孩子在後面的學習中太難。但第一種選擇有些熱門專業就不能選了。如醫學,必須要有化學和生物

但是也不用太擔心,因為有物理這一科,絕大多數專業都可以選擇,包括文史類。

第二、偏理科目,一般學校都有優勢

高考第一次大規模改革,那麼絕大多數學校的師資配備還是偏向理科範圍。作為偏理的選科。你會有更多的老師可以去選擇。但按我們學校的師資來說,我們能選的科目類型很小。所以還是要看學校的師資配備。

第三、歷史、生物、地理

做為一個偏文選項,大學的專業選擇就會很少。因為這是一個理工類專業就業選擇多的社會,所以給予文科專業的選擇就很少,如果有這樣的心理準備,可以選擇。不過不管什麼專業其實並沒有好壞之分,學好了前途都很好。

第四、偏文好學

題主的這個偏文選科很好學,像歷史高三,我在高三花了兩個月時間背誦,就達到了90分以上的水平。地理其實也可以算一個偏理的科目,跟著老師好好學就可以,生物是理科理最簡單的科目。所以這個選科容易出高分。





農村教師生活記


你們那是不是實行的“3+1+2”的新高考,“3”是語數外三科,單科滿分150分,以原始分計入高考總成績。   “1”是指在物理和歷史這兩門學科中必選一科,但不能同時選擇兩科。單科滿分100分,以原始分計入高考總成績。   “2”是指在化學、生物、政治、地理這四門學科中選兩科。以轉換分(也就是賦分後的成績)計入高考總成績。

首先按孩子的興趣選。 學生必須要對未來有一個明確的規劃,而值得注意的是,大學的一些專業對於學科是有相應的要求的,如:以後當醫生,那就要報考醫學專業,但是選課就要有生物,部分學校專業要求有化學。 充分把握好自身學習特點與各科實際情況,需要注意的是成績是首要的,即使物理專業的覆蓋率非常高,但是如果物理考20,歷史考90,那毫無疑問,肯定選歷史的。原因很簡單,成績考不高,就考不上好的大學,那就更沒資格去談考專業了。

總之,還是要根據自身的實力來選科,畢竟高考是選拔性的考試,成績才是唯一的“進階”途徑。


朱老師中高考數學


高一的孩子準備選課,建議越早準備越好。

提早準備好了選擇的方向,那你在高一的學習當中就會有所側重,對於將在高二時不選的科目,花的時間可以適當放少一點,而要選的重點科目,主要精力都應該用上去。比如選擇理科,物理是必須做充分準備的,高中的物理數學很多人都說很難,考試很難得高分,作為一個優秀的學生,越是難學的科目,就應該越要把它攻克,這樣才能保證你的優勢地位。

具體科科分析如下:

理科,物理沒得話說。

生物其實是理科中的“文科”,主要靠記憶,比較容易學好,有利於得好成績。

政治其實是“文科”中的“理科”,不但要記,還要深入理解,領悟,靈活運用。這個科目學難度比較大。

但是政治這科非常實用,以後考研究生要考,經濟、道德、法律、哲學、時事、國家社會運作等等,其實每個人一生都無法脫離它(你口頭上雖然可以說不關心不討論政治),對於將來要考公務員的人,肯定也非常有幫助。所以我贊同選政治,寧願考分目前吃點小虧。

麻煩的是,目前學校上課分班還不太好運作,成績好的學生,這樣選可能進不了學校火箭班,只能在平行班。

當然,選課也一定需要注意“賦分制”的具體運作,賦分制總體上的意思是按照成績的總體排名,對排名分段給出一個參考分,而不是真實的考試卷面分數。





新農民老劉


今天,收到一位家長的求助信息:

老師您好:很冒味打擾了。經常關注您的貼子。孩子一中本部的,女孩。選了化生政,進入高二,化學兩次考試一次C+,一次C。政治A。想把化學改為歷史。想問問你現在改還來的及嗎?

高二已經進行了半個學期了,從選科分班後,每次考試後,都有學生提出該科要求,這不僅對學生的學習產生很大影響,還嚴重衝擊了學校的教學管理工作。

而這一切出現的原因,都是家長和孩子對於選科不瞭解導致的!現在實行新高考的地區,高一的學生馬上就要進行選科了,這對於家長和學生都提出更高的要求,為了避免重返以前學生的錯誤,家長和學生有必要對新高考選科,進行系統的學習。

選科要遵循哪些原則呢?通俗來講,要根據一下幾個原則進行選科。

1、自己能學的:

選科一定要量力而行!那些後來改組合的學生,都是因為當初對自己認識不到位導致的,有的學生是跟風選科,有的學生則是被父母逼著選科。

選擇物理,可報專業多達90%以上,但是並非所有學生都能學好物理,如果物理只能考三四十分,專業再多有什麼用?上不了大學,談什麼專業?

無論對應多少專業,未來適合你的只有1個專業,能上好大學,對於多數學生來說,比上好專業還重要。

上面例子中這位同學,就是對自己認識不到位,化學兩次考試都是C等級,賦分成績較低,影響了自己的總成績。

2、自己想學的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對某個學科沒有興趣,想學好是非常困難的,新高考打破文理分科,就是給學生提供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長進行選科的機會。

選擇自己有興趣的學科,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自己有興趣的學科,才能真正“鑽進去”,也才有可能學得更好。

當然,興趣並非唯一因素,有個女生高一化學每次都考四五十分,卻要選擇化學,說對於化學有興趣,化學老師告訴她:“從教二十多年,從來沒見過高一化學很差,高三把化學學好的學生。“這打消了了她選擇化學的念頭。

3、自己要學的

選科,一定要了解大學專業的選科要求,網上多數家長問的問題中,都體現了對大學選科要求不懂的情況,選科具有盲目性,以後報考就會非常被動。

比如有家長打算讓孩子當醫生,自認為選擇化學和生物就可以,實際上多數醫學院的臨床醫學專業,是要求必選物理的,尤其是在”3+1+2“模式下,不選擇物理,打算學醫,也只能學中醫了。在”3+3“模式下,雖然選擇化學和生物就可以選擇臨床醫學,但是學校受限明顯,而且大學要學大學物理的,以後專業發展會受到很大限制。

選科,切忌隨意搭配,比如選擇歷史+化學+生物組合,這樣的組合“性價比”是非常低的。

4、對手較弱的

新高考實行”等級賦分“制,學生最後的得分,不是卷面分,而是按照學生的卷面分和所在的名稱,重新賦成一個等級分,這個等級分就是最後的得分。因此學生的得分情況,不僅取決於自己,還取決於對手的實力。

新高考的”等級賦分“,理想的狀態應該是學生成正態分佈,成績好的、中間的和差的都有足夠的學生。但是,因為學科難度不同,實際上就會出現偏差,比如選擇物理或者化學的學生,普遍比較優秀;選擇政治、歷史的學生,成績普遍較弱,所以選擇就更要考慮對手的實力,防止成為別人的“炮灰”。

5、學校教強的

選科,還要考慮一個因素就是學校的優勢組合,儘量避開學校裡的弱勢組合,在高中階段,老師的業務能力非常關鍵,一個好老師對學生的幫助是非常大的,即便是重點高中,也會有優勢學科和弱勢學科,學生要儘量選擇優勢學科,或者老師水平較高的學科。另外,就是要儘量避免走班,根據我所帶的走班的學生看,走班對學生的學習狀態的衝擊,還是比較大的。

綜合考慮上面5個原則,就能選擇出一個比較適合自己的組合了!我是“贏在高三”,專注教育,用心解答教育問題,如果對你有幫助,歡迎關注!


贏在高三


高一馬上就要分科了,新高一的學生不知不覺中已經過去一個學期了,寒假回來後就是新的學期,眨眼間就會到暑假,日子到了高中的確過得太快,而且寒假過後還有個比較麻煩的工作需要做,那就是選課走班。

有的學校,放假前有的學校領導就發話了,告訴學生年後回來就分科,讓學生在假期裡好好想想,和父母商量商量該選哪些學科,除了語數外雷打不動外,其餘的學科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都得進行選擇,有的地方有20個組合可供選擇,有的地方只有12個組合可以考慮。

李老師知道你們的痛苦,你們現在可能會遇到如下幾種情況:

1、學校給提供的可選組合比較少,也許學校給人為限定了幾個固定組合讓你們去選,記住,這種情況如果是條件比較差的普通中學是可以允許這樣的,但是,如果是條件不錯重點高中還這樣做就不對了,因為學校想減少麻煩,他們沒有尊重你們的選擇權利,可以投訴。2、自己不知道選什麼好。想必這是很多同學都會遇到的,高一畢竟開始才半個學期,也不知道以後各個學科到底能夠學得如何,所以,很糾結,難以取捨。聽人說物化生如何如何,可是自己物理和化學那麼讓人同情,聽人說政史地如何如何,也人云亦云。

3、回到家和父母本來是商量,結果父母直接給你“判刑”了,就讓你選某某學科,他們的理由無非就是,政史地將來不好找工作,物化生好找工作,然後給你舉例子,親戚家的誰誰誰學了物理結果如何如何。4、小夥伴在一起商量,發現自己喜歡的那些小夥伴選的科目與自己格格不入,自己那點成績要是和他們選的一樣,結局可能很慘。

排除萬難,你就做一回主吧。李老師給你提供幾個方向去思考。

1、假期裡去一趟學哥學姐家坐坐,有高三的學哥可以問問他到目前為止後不後悔,哪些經驗教訓可以吸取,高三目前正在進行一輪複習,所以,他們對於選課後的學習肯定是刻骨銘心,他們錯了也無法再去改正了。有高二的學哥學姐也好好問問,因為高一的學習和高二內容不一樣,高二有哪些科目難度會加大,能不能跟得上等等。2、把高一期中和期末這兩次大型考試的具體情況分析分析,和班主任老師交流一下,搞清楚自己在學校,在全市的排名情況,賦分情況,差距在哪裡,優勢在哪裡,必須實事求是搞清楚自己的位次,知己很重要。

3、高中分科後肯定會換老師的,所以,你要明白一點,不要按照老師去選課,不要根據自己對老師的喜好去選課,有些科你不喜歡但是可以考出高的成績,有些課你喜歡,但是總是考不出來,怎麼辦?我覺得這裡,不能意氣用事,要‘唯利是圖’。4、高考成績有幾個排名需要注意,一個是高考總分在所有人當中的排名,第二是你選的某學科如地理,在全部人員當中的排名,第三個是你選的某個學科如地理,在和你選的相同組合的所有人當中的排名。所以,你要考慮將來選擇某些組合的人數,太少的人數比較吃虧,人數越多其實等級賦分越合理。

早做準備把,有空可以多看看李老師前面文章寫的相關內容,相信對你有幫助。歡迎關注我。


教師老李


對於高一選科的問題,學生與家長不要太過於糾結。不知你孩子的高考是"3十3"模式,還是"3十1十2"模式。筆者認為,你孩子今後想從事什麼工作,選擇什麼職業還沒有明確的方向吧。

當前的社會的發展瞬息萬變,什麼專業大學畢業後,好就業,工資高,誰都無法預測。並且從實際情況看,大學畢業後所找工作與專業完全對口的比例很小,所以學生與家長對於專業問題不要太較勁。

只要看清楚了這一點,就不會再去過分強調選課了。

因不管你選擇那些科組合,高考選擇專業志願都可有幾十個,在這幾十中,總可選出幾個自已喜歡的專業,而你最後只能讀上一個專業。

讀了這個專業,還不一定能從事到本專業的工作。而關鍵要培養自已的適應工作的各種能力,並在工作中不斷學習和更新,才能使自已在社會上立於不敗之地。

為此,筆者認為,選課要選自已喜歡的課,選擇能拿高分的學科。所謂高分學科,並不是分數最高的學科(因考試時試題難度不一樣),而是要看成績的名次在全校同學中的成績的位置,看分位置越靠前,就是選科的對象。

只有這樣的選擇,你在高中學習時,才會有興趣,興趣高才會學得好,在高考時,總分才能取得自已滿意的成績。

綜上,個人淺見。


吉星高照130484261


新高考“選科”,對於廣大的學生和家長而言,既困難又糾結。自新高考實施以來,很多同學和家長對新高考都感覺到頭疼,我想一個最大的原因就是,新高考給了學生選擇的機會,卻沒告訴學生選擇的方法。在此給廣大實施了新高考的地區需要選科的同學七個選科策略,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啟示。

1.選已所長

“揚長避短”,這是最簡單的道理。首要的選科原則當然是選擇自己擅長的學科,充分發揮自己的學科優勢。

2.選已所愛

選已所愛,一方面是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喜歡學的學科,另一方面是根據自己對未來職業的嚮往,自己所愛的行業需要的是什麼專業知識,按自己喜歡的專業來選科。

3.選已所適

每一個人都有著自己不同的性格特徵,每個人的能力區間也有差別。如性格外向的同學將來就適合與人打交道的職業,而性格內向的同學將來可能就適合做研究。因此做一個對自己的綜合評價,初步制定一個未來的職業規劃,對同學們的正確選科是非常必要的。

4.選校所長

前面幾個策略是從學生自身角度考慮,其實對於選科,同學們不能只從自身角度去考慮問題,還需要考慮許多外部因素,其中先要考慮的就是自己所就讀的學校的學科建設情況,一方面是本校哪些學科教師師資好,更利於自己學習,出成績;另一方面是本校其他同學的選科情況,由於當前我國很大一部分高中,特別是縣級層次的高中,還沒達到能讓所有同學在20個(3+3模式)或12個(3+1+2模式)的學科組合的走班教學的能力,因此許多學校是按學生選科的情況實行不同組合的固定班模式,同學們要評估自己學校的不同學科組合的師資、學校重視程度等方面的情況,至少不要選擇選擇的同學少而使學校不得不實施走班制的學科組合。

5.放眼全局

雖然說每省每一年學生的選科情況都會有變化,但同學們還是要參考全省往年的不同組合的選科人數和各種選科的學生成績層次等因素來確定自己的選科。如果是第一年選科,可以參考一下其他先行省份的學生選科情況。如成績中等的同學別去選擇學霸扎堆的組合,也別選選科人數太少的組合,不然在高考賦分時自己可能就會處在不利的位置。

6.考量專業限制

高中努力學習考一個好大學,學一個好專業,這是每一位同學的美好願望。而選科直接決定自己將來能學什麼專業,因此選科是必須考慮在高考後的志願填報中能填哪些專業。如很多同學因為物理難而棄選物理,但不選物理,就有很多專業將來自己不能填報。

7.擇勢而為

最後同學們要考量的社會的發展趨勢,社會對不同專業領域的人才需求,也就是熱門專業和冷門專業的問題。確定了自己將來的專業方向,選科其實就很容易了。這就又回到職業生源規劃的問題。

當然以上這些原則不是獨立存在的,同學們要綜合考量,找到各個原則的平衡點,才能選擇一個既適合自己,也對自己未來發展有利,還能讓自己在高考中不吃虧的學科組合。


更多高考相關知識,教育觀點、教學經驗、學習資源、教育技術,敬請關注“輕風教育”。


輕風教育


高一選科對於今後準備參加高考的學生來說尤為重要,也是高中學生的十字路口之一,選科正確與否,可能影響孩子的一生。首先選科應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特長來確定,如果他喜歡數理化、生物這類理科的科目,以及愛好研究某種科技,夢想未來當科學家航天員的,孩子就可以選擇上理科班。如果他喜歡詩詞歌賦及愛好寫文章朗讀之類的,或對法律感興趣的,孩子可選擇上文科班。還有如果孩子有特長,如繪畫、音樂、舞蹈、表演、體育等,那可選擇上藝術類高考班或體育類高考班。總之,興趣愛好是學習的動力,不管是選擇理科還是文科,都要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來確定,否則適得其反後悔莫及。其次就是根據家庭關係及影響來確定選科,如果父母及孩子有志於今後要考政府單位和事業單位的,或有志於當律師的等都可以選擇上文科班。如果父母是醫生孩子又喜歡醫學,準備以後當醫生,可選擇上理科班。總之,家庭關係再加上孩子喜歡,是最好的選擇。

總的來說,家長一定要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和特長,再加上家庭關係,以及參考學校老師的建議和孩子在校實際學習成績情況等來綜合考察分析,從而確定孩子需要上文科還是理科或藝考班等科目,只有這樣孩子今後才不會埋怨家長,後悔當初的選科!


課外雜談


你好。

猜測題主孩子適用的是3+1+2高考模式。也就是數學語文英語必考,物理和歷史兩科中選一科,生物,化學,地理,政治4科中選兩科。

因為將來的高考評分數學語文英語,是以原始分積分。物理或者歷史也是以原始的積分。而其他兩科是以等級賦分,所以無論是科目難還是簡單,歸根到底比拼的還是自己在所有學生中的名次。

那麼應該如何選科?我給以下2點建議:

1.孩子的興趣或者性格是首要考慮的因素。因為興趣點不在這裡,即使再努力也不會有太好的成就。反而學習不感興趣的內容,時間長了很可能會產生逆反的心理,即使開始基礎比較好,由於情緒不對也會導致成績下降。如果對科學感興趣,建議學習化學生物地理。如果對人文感興趣,建議學習歷史政治。另外如果孩子性格內向沉穩,建議學習理科,如果活潑外向,建議學習文科。

2.從升學的角度來考慮。因為選擇不同的科目會影響將來填報志願甚至是孩子的就業。有些家庭在孩子高中期間就為他規劃了將來的人生軌跡,就業方向本身是很好的事情,這個時候如果孩子也沒有異議同意這個方案就需要結合未來的就業方向和大學裡面專業的要求,選擇適合的科目。

希望對您有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