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3 事业单位招聘,为何大多是合同工?

事业单位招聘,为何大多是合同工?

越来越会发现身边的很多事业单位很少有编制,大部分进去的人都是签合同,成为合同工?那么究竟原因是什么呢?我们先一起看看什么编制?

编制通常是指组织机构的设置及其人员数量的定额和职务的分配,由财政拨款的编制数额由各级机构编制管理部门确定,各级组织人事部门根据编制调配人员,财政部门据此拨款。编制通常分为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

2012年开始我国大力推进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即对事业单位分成三个类别进行改革:对承担行政职能的,逐步将其行政职能划为行政机构或转为行政机构;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逐步将其转为企业;对从事公益服务的,继续将其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强化其公益属性。

事业单位招聘,为何大多是合同工?

那么差异化在哪里呢?简单的可以归纳为:就是分为全额拨款、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三类单位,全额的就是国家财政负担所有支出,差额的就是国家财政补贴一部分,再有单位自己根据收益进行支出,而自收自支的就完全是自己负担自己的财政支出了,这次分类改革中,对自收自支这部分事业单位改革力度应该说是最大的:

经济效益较好的,2017年前转企改制;经济效益一般的,2018年前转企改制;人员、资产规模较小或资不抵债、债权债务不清晰,基本不具备转企条件的,妥善做好资产处置、人员安置等工作,2020年年底前退出事业单位序列。也就是说,到2020年,这一部分事业单位将彻底转变为企业,不再占有事业单位编制。

而这三类改制单位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人员,将逐步过渡为公务员身份,承担公益属性事业单位人员保留事业编制,有经营性质的事业单位人员,将去除编制,成为企业职工!

从《2017年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方案》我们可以得知,公立医院和高校教师改革后属于公益二类单位,全国高校和公立医院将进保留高校和公立医院事业单位的属性,但是取消其编制。改为合同制。这样很多单位就没有编制体系,所以就出现了我们看到 的一系列场景,很多进入事业单位的人没有了编制,只能签订合同!

虽然公立医院和高校教师编制改革,但并不意味着原有从业人员全部变成企业员工身份。原有从业人员一般情况下会分类处理,总的原则是“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处理的力度主要是根据改革阻力大小决定的,并无一定之规。也就是说,有可能改革方法跟国企一样,在公立医院和高校,原有的编制人员将不动,新进人员全签订劳动合同。以后,高校和公立医院的编制人员将越来越少,直到基本没有。

事业单位改革的趋势不可避免

改变命运的机会就在眼前

当你还在观望的时候

努力的人已经在拼命上岸

为自己的未来搏一把


分享到:


相關文章: